看板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香港《施政報告》:「只談民生避談政治」受各黨評擊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0065095 https://i.imgur.com/oQMZSrM.jpg
林鄭月娥在記者會再次譴責示威者的暴力行為。(Reuters)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三(10月16日)以錄影片段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是香港主權移 交以來,行政長官第一次無法在立法會會議廳發表報告。 林鄭月娥原定周三到立法會大樓發表《施政報告》講話,但泛民主派議員在她凖備進入會 議廳前叫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等香港近月示威浪潮中的口號。 林鄭月娥最後成功進入會議廳,但泛民主派議員繼續叫喊口號,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兩度宣 佈暫停會議,林鄭月娥最後透過錄影片段發表《施政報告》。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早前特別發文,點出香港市民住屋是當地最突出的問題。林鄭月 娥在報告中花費大量篇幅講解政府相關的政策,也同時推出一些民生相關的措施。 她同時在《施政報告》再次批評香港近月的示威浪潮,指出社會各界「都共同譴責暴徒的 極端行為,支持政府嚴厲執法」。她也重次呼籲要盡快停止暴力。 https://i.imgur.com/Es0TULh.jpg
立法會大樓外有團體抗議,要求林鄭月娥接納示威者的「五大訴求」。(EPA) 再次譴責暴力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首先提及香港近月因為《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示威和警民衝 突浪潮,批評少數暴徒「有組織、有計劃地發動攻擊和破壞」,對持不同政治意見的人士 使用私刑。她又特別對香港警務人員的執法和修復遭破壞地鐵設施的人員表示感謝。 她在周三下午的記者會被問到為何不回應「五大訴求」,林鄭月娥說每個人都希望香港可 以走出困局,但不能放棄基本原則,例如特赦被捕人士,是違背法治,而在香港實行普選 ,亦要按照「一國兩制」及《基本法》。 https://i.imgur.com/zScNdPO.jpg
有泛民主派議員有投影機,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字樣投影到立法會的牆壁上 (EPA) 香港《明報》委托中文大學所做的民調顯示,超過五成受訪者不信任警隊,近七成人支持 大規模重組警隊,有53%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在暴力衝突中有最大責任,73.3%認為林鄭月 娥應該辭職。 林鄭月娥回應有關民調時表示,要追究暴力行為的責任,一定是那些「做出極端破壞的暴 徒」,珍惜香港的人不認同這種目無法紀的行為。 沒有提到「23條」 這是首份她任內沒有提到涉及《基本法》23條有關國家安全立法規定的《施政報告》。林 鄭月娥在周三下午的記者會說,如果她連目前的紛爭暴亂行為都未能夠完全阻止,要開展 另一場爭議的工作機會較低。 她重申,立法落實《基本法》23條是香港的憲制責任,但由於過往提出時引發很大紛爭和 衝突,所以需要審時度勢,適當環境未到之時,政府就要使用其他可行法律,因為沒有任 何事比維護國家安全更重要。 林鄭月娥又在《施政報告》附篇表示,政制發展相關議題極具爭議,必須審慎行事,貿然 重啟政改,將導致社會更加分化,是不負責任的做法,社會就政改展開的討論,需要有法 理基礎,在和平、互信的氣氛下,以務實的態度進行。特區政府會審時度勢,按照《基本 法》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相關解釋和決定,推動政改發展。 https://i.imgur.com/iyWHLaS.jpg
這是香港主權移交以來,行政長官第一次無法在立法會會議廳發表報告,改以電視講話形 式發表。(Getty Images) 希望區議會選舉如期舉行 香港下個月舉行的區議會地方選舉也成為記者會的焦點。林鄭月娥說,政府非常有決心並 盡最大努力讓區議會選舉如期舉行,但需要平和冷靜的環境,不能夠讓候選人受到滋擾。 她表示,不希望選舉主任受到滋擾。對於有聲音指,這些選舉主任或受美國政府制裁,她 表示,「如果外國政府制裁香港官員是毫無理據」,並再次重申,對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 權及民主法案,表示極大遺憾。 在過去的立法會選舉中,多名議員因為被指支持香港獨立,被褫奪議員資格。有記者向林 鄭月娥提問說,使用香港示威浪潮口號「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人會否被褫奪參加選舉 的資格,她回應說不能夠代表選舉主任決定誰有資格參選,因為這是由選舉主任按法律條 文和其掌握的情況而作決定。 房屋問題成焦點 《新華社》早前發表評論文章,形容住屋問題是香港「最突出、最迫切、最讓人詬病」的 問題。林鄭月娥在全長20頁的《施政報告》講話中,花費9頁講解香港政府未來一年的房 屋和土地政策。 其中,她指出政府將透過《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地皮,興建公營房屋。目前已經知道會收 回的私人土地約700公頃,差不多有十分一個香港島的面積。 她也提到去年提出「明日大嶼」填海計劃,當時預計填海總面積約1,700公頃,計劃耗資 約5000億港元(約638億美元),高昂的代價在香港社會引發巨大爭議。林鄭月娥在周三 說,她明白社會各界對計劃有保留,因此會搭建對話平台讓不同界別人士參加設計,包括 年青人。 她在《施政報告》的其餘部份提到一系列補貼香港市民生活的措施,包括學生津貼、改善 醫療、補貼市民交通費等。 多方不討好 香港的泛民主派和建制派都批評《施政報告》沒有具體回應香港近月的示威浪潮。香港最 大的親北京政黨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批評政府施政「因循守舊」,沒有措施處理香港社會目 前的混亂情況。 另一名建制派議員石禮謙說,林鄭月娥提出的一些措施令香港的開發商蒙受損失,批評政 治問題應該政治解決,而不是用房屋解決。 泛民主派普遍批評,《施政報告》中沒有提到香港示威浪潮中的「五大訴求」,當中包括 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無條件釋放所有因為警民衝突被捕的人、以普選選出行政長 官和所有立法會議員等。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說,林鄭月娥沒有回應社會要求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訴求,只見政府 推卸責任,重申林鄭月娥應承擔責任下台,並改組警隊。 但一些行政會議成員就歡迎政府就房屋和土地兩項「嚴峻的民生課題」提出的措施。其中 ,葉劉淑儀形容這次《施政報告》是在相當艱難下完成,十分難能可貴。 附註:全文 行政長官2019年施政報告 「珍惜香港 共建家園」 立法會主席、各位議員、各位市民: (一) 前言 1. 我今天發表任內的第三份《施政報告》。這份屬於本屆政府任期中段的《施政報告》 ,原意是回顧過去的施政進度,展望未來的工作重點,因此我早前決定了今年會宣讀整份 內容較聚焦的《施政報告》,並製作一份名為《施政報告附篇》的新文件,全面和詳細交 代本屆政府的工作進度及承諾。過去四個多月,香港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衝擊,但我仍堅持 按原定日期和計劃發表這份《施政報告》,並為此進行了50多場諮詢會,竭力回應社會的 訴求。 2. 香港一直以來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而文明、守法、自由、多元、包容和互相尊 重是這個亞洲國際都會引以為傲的特徵。但短短幾個月,因最初反對政府修訂《逃犯條例 》而引起的社會衝突,影響範圍越來越廣泛。不同地區在過去四個月發生了超過400 場示 威、遊行和集會,往往都演變成暴力抗爭,導致超過 100人受傷,及超過 2 200人被捕。 少數暴徒有組織、有計劃地發動攻擊和破壞,並以「起底」、「私了」對待持不同意見的 人士,令香港陷入了混亂和恐慌;市民日常生活受到嚴重打擊,從事各行各業的「打工仔 」和大、中、小型企業對香港的前景都非常擔憂。市民都在問,香港可否回復正常運作? 香港是否仍是一個可以安居的地方? 3. 社會各界都共同譴責暴徒的極端行為,支持政府嚴厲執法,遏止暴力。對持不同政見 的人士,社會各界都呼籲大家要先放下分歧,盡快停止暴力,讓社會回復平靜。特區政府 除了竭力制止違法行為、支持警隊執法、確保各個部門和公營機構盡力應對以減少對市民 的影響外,亦會盡一切努力嘗試以其他行動與社會一起走出困局。一個多月前,我宣布了 四項行動,包括開展一個多元化的對話平台,目的是為香港尋找出路。今日發表的新一份 《施政報告》會提出一些措施去處理社會最關注的問題;稍後我會邀請一些社會領袖、專 家、學者,再深入、獨立地檢視香港的社會矛盾和須正視的深層次問題。 4. 無論在處理這次重大危機,或繼續履行管治責任,我會堅守以下幾個原則。第一,堅 守「一國兩制」,維護受《基本法》保障的人權和自由,但對任何鼓吹「港獨」,危害國 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的行為絕不容忍。香港回歸祖國22年,「一國兩制」是維持香港 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國家領導人多次表明「一國兩制」符合國家根本利益,是國家 長期策略。成功落實「一國兩制」是國家、香港以及兩地人民的共同願望。雖然香港正經 歷風高浪急的困難時期,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準確地緊守「一國兩制」原則,一定能走出困 局。 5. 第二,法治是香港極為重要的核心價值,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我們必須竭力維護 ,不容有失。法治的多個要素,包括人人必須守法、公正嚴謹執法、不受任何干涉的刑事 檢控和獨立的司法裁決,都必須受到尊重,不可偏廢。 6. 第三,香港的制度優勢是經年累月由不同機構和組織匯聚而成的,它們包括行政、立 法、司法機關、公務員隊伍、執法和監管機關、公共服務機構、傳媒組織等,我們每個人 都有責任保護它們,不容損毀。我亦藉此機會感謝在近月衝突中仍堅守崗位的每一位,包 括各機構員工,特別是警務人員、港鐵公司和機場管理局員工、維修及清潔工友,和大量 默默守護着香港的市民,在今次事件中的付出和努力,令這個城市能夠繼續運作。 7. 作為開放自由的城巿,香港一直秉持包容、共融和互相尊重的原則,以和平理性方法 處理爭端,正因我們恪守上述價值,香港贏得國際間的認許和尊重。我們尊重不同意見, 理解爭取公義和權益的熱忱,但我相信社會會同意,持續的暴力和擴散的仇恨會蠶食香港 的核心價值,破壞社會安寧和損毀多年來建立的優良制度。我呼籲每一位香港市民,珍惜 我們共同擁有的城市和捍衞我們重視的核心價值,一同讓香港回復平靜。 8. 儘管今年《施政報告》籌備時間不足,但我們仍提出了超過220項新措施。部分措施只 有政策方向或可行方案,我們樂意用心聆聽大家的意見,豐富或調整政策的內容及細節。 9. 此外,鑒於今年的社會情況,我們無論在紓緩經濟不景的支援措施,或進一步改善民 生的項目,都採取「成熟一項推一項」的做法。財政司司長分別在8月和9月宣布「撐企業 、保就業」以及減輕市民生活負擔的一系列措施,而相關局長亦已率先公布涵蓋加強幼兒 照顧、支持體育發展、擴大資助業主維修舊樓、加強應對流感、資助私人住宅大廈安裝電 動車充電設施等新措施。因此,我只會重點討論房屋、土地供應、改善民生和經濟發展這 四方面的工作。 (二) 房屋 10. 房屋是香港社會目前面對最嚴峻的民生問題,也是部分民怨的根源,我對此從不掉以 輕心。 我上任後便馬上為房屋政策定位,清楚表示房屋並不是簡單的商品,適切的居所是市民對 政府應有的期望,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因此政府有其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明白部分居住在公共租住房屋(公屋)家庭的置業願望,為公屋人士特設的資助出售房 屋,即「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已經恆常化,去年已出售約2 500個單位。 我知道在「樓價高、上樓難」的現實情況下,中等收入家庭對資助出售房屋的需求,因此 已把「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白居二」)恆常化,並逐步增加配額。 我聽到月入數萬元的年輕專業人士對市價動輒過萬元一呎的私樓望門興嘆而感到沮喪,因 此,我提出「港人首置上車盤」(「首置」),並把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的馬頭圍道私 樓項目改為「首置」先導項目出售。 我們提出立法向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徵收「額外差餉」,鼓勵發展商加快推出落成的單位 ,減低囤積的可能性。 11. 為確保各類資助出售房屋是各目標家庭「供得起、買得起」的,我在去年年中改革定 價機制,令「居者有其屋」(居屋)售價與私人房屋市場脫鈎,改以申請人的負擔能力為 基礎;及確保可負擔的單位數量由最少50%增加至最少75%。以2018年和2019年出售的居屋 為例,售價分別為市價的約52%和59%。這兩批合共約9 300個單位的新定價居屋,相比於 沿用以前的定價機制,以當時的估算,估計可為業主節省總共約68億元。 12. 經過調整的房屋政策,雖然力度不小,但廣大市民未必都能感到安心。我在這裏訂立 一個清晰目標:我們要讓每一個香港人和他的家人,不再需要為住屋問題費煞思量,都將 可以在香港這個我們共同擁有的城市裏面,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13. 公屋是基層及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安全網,是有實效的扶貧措施,也是促進家庭向上流 動的基礎之一。但現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4年,令輪候人士要長時間承擔沉重的租 金,或住在環境惡劣的居所。無論透過加快興建公屋、善用現有房屋資源,或推出更多過 渡性房屋,我們都要作出更有力的回應。 14. 房屋除了是供求問題,往往亦被視為一個公義和分配的問題。有人會問:政府可否把 更多土地撥作公營房屋、可否把有限的房屋資源放在最有需要的家庭、可否為置業人士提 供更合適的財務安排,讓他們無需依賴由一手樓地產商提供的額外按揭,有更多買樓的選 擇。 15. 去年年底經檢視後,我們已將《長遠房屋策略》下未來十年(即2019–20至2028–29 年度)的公私營房屋新供應比例由60:40調整至70:30,但這是中、長期目標,何時達標 仍取決於增加土地供應的速度。 16. 我現在提出以下短、中期的支援措施: 一、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在未來三年合共提供10 000個單位,以紓緩居住環境惡劣 和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壓力。這些單位除建於短期空置的政府土地和公共設施外,也會 在私人發展商借出的土地上進行。市建局、香港房屋協會和香港建造商會等機構將為營辦 的民間團體提供專業意見和項目管理支援,而政府預留的建設費用亦由早前公布的20億元 ,相應增加至50億元,全面體現民、商、官合作。我們也會繼續推展特設為滿足青年人短 暫住房需要的青年宿舍,其中屬兩個項目的1 760個單位將於未來兩年落成,另外有五個 可提供約1 600個單位的項目亦在進行中; 二、透過現金津貼,為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包括輪候公屋人士,提供支援。由 於有關的研究工作需時,我將邀請關愛基金把原本在紓困措施中為上述低收入家庭提供的 「一次過生活津貼」,於下個年度先後發放兩次,讓我們可以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推出恆 常現金津貼計劃的研究。另外,我們建議增加領取綜援家庭的租金津貼最高金額; 三、我邀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研究重建房委會旗下的工廠大廈為公營房屋,特別 是增加出租公屋的供應; 四、現時在39個「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屋邨中,約有42 000個未售出單位 ,現時平均定價約為評估市值的二折。為進一步滿足公屋租戶的置業訴求,我建議房委會 積極部署,加快出售這些單位; 五、繼於2019年出售合共約8 600個居屋和「綠置居」單位,預售更多正在興建的居屋和 「綠置居」單位,預計2020年可高達約12 000個,以盡快滿足市民的置業期望; 六、繼今年推出3 000個「白居二」配額,我建議房委會在2020年進一步增加配額,以滿 足更多白表人士的置業需求; 七、透過於2020年第一季出售安達臣道一幅私人住宅用地,落實第二個「首置」先導項目 ,用賣地條款規定發展商除興建私人住宅單位外,須興建約1 000個「首置」單位,並以 低於市價賣給合資格人士; 八、我會賦予市建局新任務,要求該局在其重建項目中,參考今年年初成功推出的市建局 馬頭圍道首個「首置」項目的經驗,積極提供更多「首置」或其他類別的資助出售房屋單 位。政府會適當地提供資源配合,讓市建局可以持續履行市區更新的任務; 九、我在去年《施政報告》中邀請市建局協助重建公務員建屋合作社地段。市建局已在九 龍城物色到兩組適合作重建的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作試點計劃,涉及三十多幢樓宇,並 計劃明年年初公布啟動這些樓宇的重建,以期充分利用有關地段的發展潛力。部分收回的 土地會預留作興建公營房屋,估計重建後公營及私人單位總數約為現時單位的五倍;及 十、為協助首次置業人士,我們會放寬由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提供的按揭保險計劃的樓 價上限,首次置業人士(即申請時並未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可申請最高九成按揭貸款 的樓價上限將由現時400萬元提升至800萬元,而可申請最高八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則會 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後者可以包括自用樓換樓按揭。 17. 我在《施政報告》諮詢會和近月社會討論中,留意到有意見希望我們重新推出「租置 計劃」和重建高樓齡公共租住屋邨。我對這兩項可滿足公屋住戶置業訴求和改善租戶居住 環境及透過重建增加供應的建議,原則上並無異議,但實行上述建議會在短期內減少可供 編配的公屋單位數目,無可避免會延長公屋申請家庭的輪候時間。鑒於目前公屋單位嚴重 不足,從有效運用房屋資源的角度來說,我們暫時難以推行,但在整體公營房屋供應更有 把握後,我會請房委會認真研究。 (三) 土地供應 18. 要滿足市民對住房的殷切需求,就要持之以恆地增加可建屋的土地。土地供應專責小 組進行了一場土地大辯論後,於去年年底提交全面報告,而政府亦已宣布全盤接受小組的 建議,將以多管齊下的策略致力增加土地供應。過去數月社會的紛爭拖慢了有關落實的工 作,但也讓我深切明白管治團隊必須以更大刀闊斧、排除萬難的決心和魄力,重建市民對 政府處理這老、大、難問題的信心。 19. 我提出的土地供應施政方針是由政府主導用地和基建的規劃,並為確立的公共用途收 回所需的私人土地,讓市民看到不論是短、中、長期開拓的土地,政府會全力以赴,讓土 地為民所用。具體來說,我們會加快規劃,然後運用《收回土地條例》和其他適用條例, 收回以下三類私人土地作百分百公營房屋(包括公屋、「綠置居」、居屋)及「首置」和 相關設施發展: 一、可能具發展潛力,但未納入新發展區或其他發展項目,大部分屬私人擁有的新界棕地 ,估計約450公頃,這些土地較接近現有新市鎮和主要公路及面積較大,包括位於屏山及 藍地一帶棕地。規劃署會優先檢視當中的160公頃較接近現有基建設施的棕地可否作公營 房屋發展,以便於今年年底開展進一步的技術評估。改劃政府用地作房屋用途是近年房屋 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我今次提出的是更聚焦地改劃私人土地作公營房屋發展,繼 而行使公權收回私人土地作公共用途,是突破思維; 二、收回位於各區法定分區計劃大綱圖上已規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但因為各種原因(例 如業權分散或基建限制)仍未有發展計劃,而評估後認為適合作公營房屋發展的私人土地 ;及 三、收回位於市區並適合作高密度房屋發展的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寮屋區的 私人土地,以加快發展這些合共七公頃的市區用地,重建為以公營房屋為主的新社區,並 透過按政策的補償安置,改善寮屋居民的居住環境。 20. 我想指出除了上述的新增收地項目外,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的收地工作會接踵 而來。計及剛動工的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陸續上馬的洪水橋╱厦村和元朗南大型發 展項目,加上多個公營房屋計劃及其他公共工程,我們目前已知會收回的私人土地約700 公頃,預計其中400多公頃會在未來五年收回,遠多於過去五年收回的20公頃。 21. 除了依循目前「先規劃、後收地」的機制,我們亦會盡力做好地區配套和作出妥善的 安置補償安排。其中,公共運輸基建對推動房屋發展至為重要。我們會加快落實《鐵路發 展策略2014》提出的項目,在未來一年邀請港鐵公司就東涌線延線、屯門南延線及北環線 展開詳細規劃和設計,務求讓這三個鐵路項目早日動工。我們期望收地作公營房屋發展的 路向能獲得社會各界支持。除加快規劃外,我們亦會進一步壓縮技術研究時間,以及精簡 改劃、收地和工程設計等程序,以便新增單位能早日落成。 22. 另一方面,按照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政策方向,發展局稍後會公布「土地共享先 導計劃」的細節,聽取持份者意見,以期在明年年初正式接受申請。相對於政府主導規劃 和主動收地的發展模式,先導計劃善用市場的規劃和建造力量,可望盡早釋放部分政府尚 未規劃和研究但已整合業權的私人土地,加快短中期房屋供應。政府會促成基建提升以容 許較高發展密度,並指明當中最少七成的新增總樓面面積須撥作政府屬意的公營房屋或「 首置」類別。土地擁有人為此要交出部分土地予政府發展該等房屋,而餘下土地可保留作 私營房屋發展。土地擁有人會負責興建整個房屋發展項目所需的基建和其他社區設施,相 關建造費用會從地價中扣減。 23. 吸納了外間意見,我們建議採取一套公正、嚴謹和具透明度的審批機制,包括由跨專 業公務員團隊全面審視申請,然後由一個新成立、具公信力的社會人士組成的顧問小組提 供意見,最後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審批。所有城規和其他法定和行政程序會繼續適用 ,包括土地擁有人要為私營房屋發展和商業配套繳付十足地價。先導計劃為期三年,可批 核私人土地以150公頃為上限。 24. 我留意到近日有個別地產發展商宣布無償提供土地或借出土地作房屋和其他公益用途 ,主動承擔一份社會責任。政府對此表示歡迎,但這不會影響政府全力推進各項土地供應 措施。我在此呼籲所有地產發展商支持政府用《收回土地條例》和透過「土地共享先導計 劃」發展他們持有的土地作公營房屋或「首置」用途,為解決港人的住屋問題主動作出一 點回饋。 25. 上述透過改變現有用途作房屋發展的土地並非取之不盡,我們因此接納了土地供應專 責小組提倡的多管齊下策略,包括在中部水域填海發展交椅洲人工島和其他維港以外近岸 填海的選項。在「明日大嶼願景」下的中部水域填海,可創造大片新增土地作整全規劃, 是一個中長期增闢土地的重要措施,而連接人工島的策略性運輸基建網絡亦可紓緩現時西 鐵和屯門公路的擠逼。交椅洲人工島不單會為香港提供1 000公頃的土地,也讓我們有空 間為下一代建設一個嶄新的社區。 26. 我十分理解現時部分社會人士對發展人工島存在疑慮,包括為什麼要大規模填海、為 誰造地建屋及如何保護環境和確保成本效益。因此,我們會繼續努力向公眾解釋項目的目 標和技術研究,並搭建平台讓不同專業人士和青年人可參與構建人工島的城市設計、土地 用途和智能、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措施等,以及探討如何把人工島上的建屋計劃與香港市民 的住房訴求連繫起來,確保「明日大嶼願景」帶來的住屋建設是屬於市民,屬於香港的。 上述的探討工作與展開填海的詳細研究並無衝突,我懇請立法會稍後批准有關的撥款申請 。 27. 此外,我們會重新規劃屯門西的沿海發展,包括爭取撥款為龍鼓灘涉及220公頃的近 岸填海和屯門西沿海涉及約220公頃的地區發展潛力進行合併研究,當中會考慮能否將包 括內河碼頭的沿海地區作住宅發展。 28. 在覓地建屋的施政方針下,政府作為「政府、機構或社區」土地的管有人,應設法善 用這些用地。我們會檢視目前超過300幅佔地300多公頃預留作單一公共設施的「政府、機 構或社區」用地,並對未有發展計劃的用地提出具體建議,包括以「一地多用」模式發展 多用途公共設施大樓、以混合模式發展住宅和公共設施,或保留作特定的政府設施。同時 ,為協助非政府機構善用它們持有但未地盡其用的土地,我們會提供支援及引入混合住用 、教育及社福等用途,促成機構重建用地上的低矮建築物,既可提供現代化設施,也可增 加各類住房供應,包括長者房屋、青年宿舍或過渡性房屋等。 29. 上述各項計劃開拓的現有土地以至上述提及1 200多公頃藉填海所創造的新增土地, 加上已規劃的總共約950公頃的新發展區和80多幅正在進行或有待改劃作房屋用途的土地 ,都是土地供應的重要來源;但實際上,每項土地發展工作都充滿挑戰。我們會透過定期 更新《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和按年檢視《長遠房屋策略》下的供 應目標,向社會匯報推展進度。我們有決心為不同收入的市民提供置業機會,讓市民樂以 香港為家;我們銳意縮減家庭及單身長者入住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務求達致三年配屋目 標。我懇請大家支持我們在土地和房屋方面的工作。 (四) 改善民生 30. 我在過去兩份《施政報告》中公布的152項改善民生的新措施,已大致完成或按序推 進;在過去兩年,福利和醫療經常性開支上升了29%,至2019–20年度的預算達1,649億元 。面對公共資源不是無限的情況,改善民生的工作不單是供求問題,也是社會不能迴避的 分配問題。為讓資源發揮更大效益,我倡議跨界別、跨專業和公私營合作,並恪守以下的 理念:愛護兒童、支援家庭、鼓勵就業、尊重受助人的選擇權和保護民康。我今年提出的 改善民生措施仍符合這個理念,我想重點介紹幾項。 愛護兒童 31. 為確保每一個兒童可以健康成長,我們除了有宏觀的教育、醫療和福利政策外,也須 照顧不同背景兒童的需要。 32. 我在過去兩份《施政報告》均提出措施,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原因是及早介入的 康復服務對他們日後融入主流教育尤為重要。繼去年10月把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恆常化後, 我們已於今個月將有關服務名額增加至7 000個。我們仍計劃於未來三個學年每年再增加 1 000個服務名額,即合共提供總數10 000個名額,令服務更加到位,令父母更加安心, 以期逐步達致我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承諾把輪候時間縮短至「零輪候」的目標。此外, 我們將於明年年初推行為期20個月的試驗計劃,在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為有特殊需 要跡象的兒童提供早期介入服務。我們亦會加強課餘託管服務,新措施包括增加2 500個 豁免全費名額、放寬申請資格、提高資助額、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提供額外資助及簡化 經濟審查程序等,預計可惠及超過5 700名學童及其家庭。 33. 學生開學的支出對不少家長來說是一個負擔。財政司司長於今年8月公布的191億元紓 困措施中,建議為中學日校、小學和幼稚園學生提供一次性2,500元的學生學習津貼。我 建議由2020/21學年起,將學習津貼恆常化,每位學生每年會獲得2,500元學習津貼,預計 全港約有90萬名學生受惠。 34. 為進一步支援較低收入的在職家庭自力更生及紓緩跨代貧窮,我們建議全面調高在職 家庭津貼金額,增加計劃下與工時掛鈎的住戶津貼16.7%至25%,並把兒童津貼大幅增加 40%。以一個育有兩名合資格兒童的四人家庭為例,在計劃下可領取的最高金額將由現時 每月3,200元增加至每月4,200元,增幅超過三成。 35. 由於香港居住環境狹窄,地區的公共空間應為兒童提供一個有趣味的遊玩地方。去年 經改造後的屯門公園兒童遊樂場十分受家長和小朋友歡迎。我們計劃在未來五年改造全港 超過170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的公共遊樂空間。為使設施更具創意和趣味 ,同時滿足居民需要,康文署在改造設施過程中會鼓勵和促進社區參與和民間共議。 保護民康 36. 由於人口老化,慢性和複雜疾病日趨普遍,香港的公共醫療系統正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與此同時,市民普遍仍然偏重以治療為主的醫療服務。 37. 為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和觀念,我在上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在 全港18區成立地區康健中心(康健中心),透過醫社合作及公私營合作模式提供基層醫療 健康服務,提升市民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及支援長期病患者。首間位於葵青區的康健中心 已於上月底啟用。我們會加快把地區康健中心服務推展到全港18區,預期可於本屆政府任 期內在另外六個地區成立康健中心,並會在其餘11區設立屬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 為區內居民提供健康推廣、諮詢及慢性病護理服務。 38. 為加強對不常見疾病患者的支援,政府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計劃逐步推出一系列 針對性措施,包括研究就個別不常見疾病建立資料庫,以輔助臨床診斷和治療;投放資源 促進相關科研發展;以及加強公眾對不常見疾病的認知。我們亦會透過撒瑪利亞基金和關 愛基金加強支援不常見疾病及癌症病人的藥物治療。 39. 目前,因工受傷的工友如需要輪候醫管局的職業康復服務,往往因輪候時間過長而影 響他們的康復進度。我建議為建造業工人推出一個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以個案管理模式 ,為符合條件的工傷僱員提供適時及高協調性的私營治療及復康服務,協助他們盡早康復 重投工作。此外,我們亦建議透過修訂法例以委託職業安全健康局負責管理計劃。 減輕出行負擔 40. 公共交通服務因營運成本上升而需要調整票價,市民亦因此須負擔更高昂的交通費。 為此,我建議三項紓緩交通費壓力的措施。第一,優化今年推出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 劃」,把補貼比率由現時超出400元的每月公共交通開支的四分之一提升至三分之一,並 將每月補貼金額上限由現時300元提高至400元,政府每年提供的補貼金額將由23億元增加 至約31億元。 41. 第二,在交通情況許可下,減輕市民、公共交通營辦商及運輸業界使用政府收費隧道 和管制區的費用。隨着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海底隧道及將軍澳V聽釔G道在未來兩年 相繼落成,往來大嶼山和將軍澳的交通將分別得以分流,亦為豁免有關隧道收費提供契機 。我們建議當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海底隧道於2020年年底通車時,政府豁免新隧道和青嶼 幹線的收費。同樣地,我們亦建議當將軍澳V聽釔G道在2021年年底啟用時,豁免新 隧道和將軍澳隧道收費。 42. 第三,香港的離島渡輪服務經營困難,政府自2011年起為六條離島渡輪航線提供特別 協助,以維持服務和減輕票價加幅對乘客的影響。我們會擴展這些措施至另外八條離島渡 輪航線。上述14條航線每年的補貼開支約2.6億元。我們亦會在2021年往後約十年間,分 兩階段為11條渡輪航線全面更新船隊及採用更環保船隻,預計涉及購置47艘新船,以提升 服務質素和推動環保。 (五) 經濟發展 43. 全球經濟增長自2018年後期起隨着中美貿易摩擦升溫而顯著減慢,內地及區域經濟前 景亦受到影響。香港經濟今年上半年按年僅輕微增長0.5%,是2009年經濟衰退以來最差的 表現。近月的暴力事件更令香港經濟面對史無前例的重大挑戰。今年7月起,訪港旅客人 次和零售業銷售額急劇下跌、出口持續下滑,營商、投資和消費氣氛十分低落,部分行業 的經營情況更是有記錄以來最惡劣。我們認為本港經濟在第三季應已步入技術性衰退。政 府在8月中已將今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0至1%。 44. 經濟下行對勞工市場的影響亦逐漸浮現。個別較受影響的行業如零售、住宿及膳食服 務業的失業率正逐步上升,進出口貿易業的勞工需求亦明顯轉弱。本地勞工市場在短期內 將面對更大裁員壓力。 45. 我們十分關注中小型企業及市民在經濟下行時所承受的壓力。除了盡快落實在過去兩 個月宣布的一系列支援措施外,我們會繼續因應情況在有需要時推出其他協助企業和市民 渡過難關的措施。 46. 持續的經濟發展,是社會穩步向前的基礎,亦讓政府有能力不斷投資未來和回應市民 訴求。過去兩年,我們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把與其他經濟體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 定)數目倍增,並在泰國曼谷成立了香港第13個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我們積極吸引外來 投資,根據投資推廣署和政府統計處最新的年度調查,母公司在海外或內地的駐港公司突 破9 000間,其中1 541間以香港為地區總部,比2017年上升9.1%。初創企業的升幅更令人 鼓舞,在2017至2019這兩年間,增加42.8%,達3 184間,遍布各行各業。 47. 除了繼續支持香港傳統四大支柱行業,即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和專業及其他 工商業支援服務,我們亦致力推動創新及科技、文化及創意和環保產業。在維持自由市場 經濟的前提下,政府積極發揮「促成者」和「推廣者」角色,增加土地供應、投資人才培 訓、推動對外事務、優化營商環境和落實稅務寬減措施,藉此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政府亦 致力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機遇,為香港經濟帶來新增長點,為香 港企業和專業服務拓展更大的市場。儘管本港經濟目前面對外憂內患,我深信過去兩年的 努力將有助我們抵禦風浪。 48. 面對日益嚴峻的經濟狀況,政府除協助香港企業向內地市場推廣產品和服務外,亦正 向相關中央部委爭取政策支持,為一些以往以出口為主而希望轉為內銷的香港企業提供稅 務優惠和簡化審批程序等,以提升企業進入內銷巿場的競爭力。 49. 與此同時,我們會繼續拓展海外市場。為協助本地企業及專業服務開拓「一帶一路」 市場,我們會組織考察團,邀請內地企業與香港企業一同在「一帶一路」經濟體進行推廣 活動,及尋求相關中央部委的政策支持,向有意在國家於海外建設的經貿合作區開拓業務 的香港企業提供與內地企業相等的鼓勵措施和便利政策。 50. 為配合和支持香港企業拓展內地和海外市場,財政司司長已於今年宣布向「發展品牌 、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和「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 金」分別注資20億元和10億元。其中「BUD專項基金」的內地計劃和自貿協定計劃下每家 企業的資助上限將分別倍增至200萬元。相信這些措施在協助企業拓展內銷市場之餘,亦 可支援他們在與香港有自貿協定的市場發展,包括進駐在這些市場的經貿合作區。 51. 幾個月的暴力事件嚴重破壞了香港的國際形象,有損香港對外來投資者的吸引力。待 社會回復平靜後,我們會聯同各相關機構、商會和專業團體加大力度和資源做推廣工作, 並推出有效措施,盡快回復外界對香港的信心。我堅信憑藉香港的深厚根基、制度優勢和 背靠祖國的機遇,以及香港人堅毅不屈、善於求變的精神,香港定能排除萬難,重新出發 。 (六) 結語 52. 各位市民,一日香港仍然處於爭端不解、暴力未止、對立不和的境況,香港無法走上 復和之路,大家亦對前景失去信心。我們必須逆轉目前悲觀的情緒和制止破壞秩序的行為 。大家必須放下分歧,停止攻擊,以我們共同恪守的價值,重新啟航。我們仍可憑藉的是 :  ・多年來建立的法治精神、尊重人權、多元包容、言論自由和有效施政等核心價值;  ・「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和《基本法》的全面保障;  ・香港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和獲海內外企業重視和認許的國際營商環境;  ・尊重市場開放和自由貿易的經濟原則;  ・各司其職的公共機構和匯聚的優秀人才;及  ・香港人理性務實,同舟共濟的拼搏精神。 53. 此外,過去兩年,特區政府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善用公帑投資未來,開拓對外 事務,並聯繫各行各業,共同謀劃未來。雖然香港正面對回歸以來最嚴峻的衝擊,但我認 為這些為香港打好根基的努力是不會白費的。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恪守「一國兩制」原則 ,依法遏止暴力,盡早恢復社會秩序,相信很快便會見到風雨後的彩虹。 --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37.84.178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rossStrait/M.1571223878.A.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