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趙紫陽低調安葬民間公墓,中國領導人「身後事」仍敏感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0081946 https://i.imgur.com/SkkLAmz.jpg
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在逝世14年後,與夫人的骨灰合葬於北京昌平區民間公墓天壽園。 (BBC 中文網) 10月18日下午一時,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在逝世14年後,與夫人的骨灰合葬於北京昌 平區民間公墓天壽園。趙家子女在經歷多年波折後,終於在父親百歲冥誕之時,遵循了中 國「入土為安」的傳統。在此之前,趙的骨灰一直放置在他北京的故居。 BBC中文得到消息,趙家子女在與官方協商後,為順利舉行安葬儀式,做出承諾:僅安排 直系後裔參加,以家禮送葬。北京數名原本聽到消息,凖備低調參與安葬儀式的趙紫陽仰 慕者被限制行動,未能成行。 對於沒有向關心此事的人士發葬禮通知,趙紫陽的女兒王雁南向BBC中文轉達,「非常感 激大家的關懷,我們今天是以家禮安葬父母,舉行的小儀式是在家庭安寧的氛圍中舉行。 同時也是為了履行我們的諾言。敬請大家諒解。」 趙紫陽1919年生於河南滑縣,1980年擔任中國國務院總理,1987年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是 中共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他在八十年代主導中國的經濟和政治改革,在「八九」學運期間 因反對武力鎮壓學生而被罷黜職務,只保留黨籍。之後被軟禁在家,直至2005年1月17日 去世。 獨立學者、前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成員吳偉對BBC中文說,「趙入土為 安以後,將來再有人紀念他,也就是變了一種形式,換了一個地方而已。但我想,大家對 他的懷念之情不會變,對他做過的事情會記在心裏。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 在海外的張偉國對BBC中文說,趙紫陽的安葬結局「客觀上超越了中共的政治文明,超越 了中共的黨文化,超越了把所有共產黨員變成政治工具的局限。實際上也是為共產黨內還 清醒的有識之士,做了一個示範」。張偉國在80年代任《世界經濟導報》駐北京記者,該 報對「八九」學運有重要影響。 https://i.imgur.com/72O6Iu4.jpg
趙紫陽逝世八週年時,人們到其故居祭奠。(Getty Images) 趙紫陽身後事一波三折 在相當一部分人心中,趙紫陽有功於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但對中共來說,趙紫陽犯有重 大政治錯誤,因此他的身後事也成為重要政治問題。 趙紫陽已沒有官方職務,但仍是中共黨員,去世後並沒有按中共傳統,埋葬在北京八寶山 革命公墓。他的遺體在火化後沒有立即安葬。據吳偉分析,當時的政治氣氛不允許,安放 在哪裏都會成為「革命聖地」,觸及當局的敏感神經。 吳偉說,對於骨灰存放地,當年如果存放在八寶山,聽說當局只允許按照「局級」幹部的 級別放置在骨灰牆,家屬比較為難。當局也未必願意放在八寶山,因為每逢忌日和清明, 趙在哪裏,哪裏都會成為新聞熱點,處理困難。 趙家人希望將趙紫陽的骨灰安葬在民間公墓。但據報,當局多年來以各種理由拒絶請求。 於是骨灰一直暫放在北京富強胡同6號故居。 2013年12月,趙紫陽的遺孀梁伯琪去世,擇地安葬再次提上日程。兩年後,當局批准自行 安葬,但安葬時間仍繼續拖延。 儘管逝世多年,趙紫陽的影響力依然存在。每逢他的忌日和傳統清明節,即便大批公安駐 守戒備,仍有不少趙生前的同事、好友、民運人士等去他的故居拜祭。 「祭奠趙紫陽不是簡單的祭奠一位老人,也是祭奠一種情懷,祭奠趙當年所做的事情,特 別是涉及到八九年的『六四』問題」,吳偉說。10月17日趙紫陽百年冥誕時,他再次去趙 家祭奠,也受到趙紫陽任總理期間的秘書、前中共中央常委政治秘書鮑彤的委托帶去懷念 。 趙紫陽之子趙二軍此前對香港電台稱,趙紫陽夫婦的墓地距離北京市中心60多公里,佔地 約40平方米,墓碑重約10噸。設計簡單、低調。他表示,當局曾希望在趙紫陽的家鄉河南 安葬骨灰,以助控制前來拜祭的民眾和境外記者。但考慮到趙家的社會關係主要在北京, 同時為避免地方政府借墓地賺取旅遊收入等,家人最終決定在北京安葬。 張偉國說,「趙晚年大徹大悟,不願意成為黨的工具。他女兒在公布去世噩耗時,第一句 話就說,他終於自由了。我相信墓地的選擇也貫徹了這個精神,要給趙一個自由。這種結 果來之不易,經過這麼多年的較量,終於跟官方的控制分離,跟專政機器以及曾經的同僚 、在八九年前後背叛他的人做出區割。」 「在中國現實的環境裏,這是他的家人能夠為他爭取到的最低、也是最大限度的自由」, 他說。 https://i.imgur.com/Beu9TUi.jpg
毛澤東紀念堂(Getty Images) 「政治需要」的身後歸屬 中共領導人逝世後,他們的遺體及骨灰有不同歸屬。張偉國稱,不論受到排斥,還是推崇 ,只要在黨內,都逃不掉「政治需要」的框架。即中共所說的「一切交給黨安排」。 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曾在50年代鼓勵火化,但在70年代逝世後,當局專門建立了毛澤 東紀念堂放置遺體,並開放給後世瞻仰。 吳偉分析,決定修建毛澤東紀念堂在當時是一種政治表達,是在逮捕了毛澤東的遺孀江青 之後,為了安撫人心、穩定局面的一種政治需要。 他說,「精英人物或者某一個國家領導人去世以後,保留遺體,並且給後人所謂瞻仰—— 這種做法只有在共產黨國家裏存在。這本身就是想讓領導人的思想或開創的事業能夠千秋 萬代,永世長存,按中國傳統說法就是要把這個'道統'傳下去。我覺得這是一種幻想,是 一種個人崇拜在領導人死後的延續。」 近年來,有人倡議將毛澤東的遺體火化,進行安葬。吳偉贊同這種處理方式,他說,「世 界在變化,人類在發展,社會制度在不斷更新。縱然某一個領導人做出了對某一個國家、 某一種制度、某一種思想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這種東西隨著歷史發展,只能留在歷史當中 ,不會永世長存。」 不過,在今年中共建政70週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其他領導人來到毛澤東紀念堂,向 毛澤東坐像三鞠躬。吳偉說,這也是一種政治宣示,意味著「要繼續高舉毛澤東旗幟、繼 承毛澤東的事業,要把紅色基因繼承下去。」 https://i.imgur.com/WH3MhjG.jpg
胡耀邦墓碑(Getty Images) 權力鬥爭失敗者的身後歸屬 中共歷史上,有兩位在權力鬥爭中失敗的主要領導人,逝世後骨灰沒有進入八寶山。一位 是80年代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另一位是第二代中共最高領導人華國鋒。 普遍認為,胡耀邦和趙紫陽是中共建政後推動中國民主進程的重要人物。但兩人逝世後, 待遇完全不同。 胡耀邦的陵園位於江西省共青城。根據中國紅色旅遊網,陵園海拔40多米,佔地1700多畝 。從陵園入口到墓碑前,兩條墓道設置73級石階,以象徵他73年的人生歷程。墓碑形似紅 旗的一個角,碑重73噸。在胡耀邦逝世90週年和100週年時,官方還為紀念他舉行了座談 會。 華國鋒逝世後,他的骨灰遷至故鄉山西交城縣,安放在呂梁英雄廣場上的大型陵墓內。 吳偉認為,胡耀邦和華國鋒算是中共的「正資產」,尤其是胡耀邦在人們心中的威望很高 。官方在他們死後仍然紀念他們,相當於「把正資產盤活」。 「胡耀邦代表共產黨的形像,他的愛民情懷和赤子之心,他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執著,都給 中國老百姓留下了極其深刻和良好的印象。大家都在懷念他,而他和後來的六四鎮壓又沒 有太直接的關係。但趙紫陽則直接涉及到八九定性,涉及重大歷史問題。如果要大規模紀 念趙,就要重新評價六四,重新評價他當年的歷史功過」,吳偉說。 對於趙紫陽獲准安葬是否對重判六四有積極作用,張偉國說,「主要的可能是,把這個( 安葬)事情做一個完結。在當前的政治考慮裏,看不出有任何為六四平反的餘地。」 吳偉也說,允許家人為趙紫陽安葬,跟重新評價六四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官方想通了, 無論趙的骨灰安葬了也好,繼續安放在故居里也好,都不可阻止人們去懷念他,每逢他的 忌日或清明去祭奠他。」 --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晚唐】李商隱《春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53.64.58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rossStrait/M.1571402673.A.A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