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bit.ly/2Tyyr3D 撰文:蕭予 最後更新日期:2020-05-23 21:30 面臨疫情防控的常態化趨勢以及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國在兩會前除了退出「港版國安法」 ,也密集推出《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推進西部大開發等系列 指導性政策文件。 在觀察人士看來,加緊佈局國內發展,拉動內需成為中國走出困境的主體思路。中國該如 何平衡自身發展與複雜的國際局勢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如何應對在美國大選壓力之下,兩 黨愈發突出中美矛盾的爭鬥。 圍繞以上關切,《香港01》專訪了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及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 勇。在他看來,當前美國在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時,似乎出現了新麥卡錫主義。 01:近期中國相繼發布《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共中 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此外,包含5G、人 工智能、數據中心等互聯網科技在內的新基建也在逐步推進。 在疫情全球蔓延風險加劇、疫情衝擊國內外經濟的情況下,中國加快了國內發展的佈局, 如何聯繫中國當前面臨的外部風險來解讀這些舉措?這是否反映了中國通過拉動內需來應 對風險的總體思路? 王勇:這些文件在兩會前夕密集出台,反映了疫情可能常態化、中國對外關係複雜化、經 濟全球化可能出現進一步逆轉的大背景。此時出台的政策性指導文件,具有重要意義,也 釋放了非常重要的信號。 中國要繼續走堅持改革開放的發展道路,尤其強調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 明確了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包括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堅持市場經濟體制。戰略性 方向的明確十分重要,表明政府對於國內改革,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也會堅持市場化導向 ,堅持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 從另一個角度看,堅持繼續開放,使中國的國內政策更加符合世貿組織(WTO)等多邊組 織的要求,實際上是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政策基礎。例如中國未來可能會加入全 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以及同類型的,更高標準經濟貿易自由化談判 。堅持市場化為導向的改革,也能夠為中國在處理與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在市場開放准入問 題上的分歧時,提供支撐。 疫情之後,經濟全球化逆轉的趨勢可能會加劇,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具有重要發 展潛力的國家,對於塑造未來的經濟全球化能夠起到很大作用。所以,堅持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體制改革也向國際社會釋放了重要信息,即中國願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與相 關國家的經濟合作。 從維護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進一步的開放舉措有利於防止經濟全球化的逆 流,對於全球供應鏈的調整釋放了非常積極的信號。 有關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是在此前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基礎上,提出的新的指導意見。 在當前形勢下也具有特別意義,一方面有利於推動全國不同地區的平衡發展,因為在過去 四十年的發展中,中國東部的發展遠遠快於西部,所以進一步推動東西部的發展平衡十分 重要。 另一方面,為了應對未來可能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國也要做出最壞打算。五六十年代 ,中國先後與蘇聯和美國產生了戰略衝突,所以中國在西南、西北地區展開了三線建設以 促國內發展。習近平上個月視察西安交通大學,鼓勵繼續發揚「西遷精神」,其實也是希 望在中美關係未來可能惡化的複雜形勢下,將西部發展作為中國的戰略大後方。 與此同時,推進包括5G、人工智能等互聯網科技的新基建,是建立在工業革命4.0基礎之 上中國的發展新戰略。可以說,疫情加快了中國朝着這個方向發展的步伐。新一輪的科技 正在應用於經濟社會生活當中,中國在很多領域正走向全球前列,疫情當中如果沒有在人 工智能、大數據中的優勢,中國受影響的程度肯定會更大。 中國在未來進一步的發展中,難以避免會和主要大國,尤其是美國進行戰略爭奪,中國更 希望新技術的運用可以造福人類,而不是成為大國競爭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大國經濟的 競爭,本質在於科技制高點的爭奪。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緊緊追趕,有些領域也開始處於領 先地位,加上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未來肯定可以在全球的政治經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 色。 最後,所有的舉措,都是為了推動內需,培育市場,繼續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後勁,找到 新的發展動力。過去四十年改革開放的發展經驗訴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 持對外開放,堅持平衡發展以及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新時期的戰略目標和路線與過去四 十年一脈相承,以上政策的落實肯定也會使得中國經濟更上一個台階。 01: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衛大會上的發言,提出了五項推進全球抗疫合作的舉措,包括將 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與聯合國合作在華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 建立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疫苗研發成功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暫緩最貧困國家 債務償付倡議在內,你如何評價這些舉措? 王勇:習近平在世衛組織的講話很有分量,也十分重要。展示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 的應有擔當。尤其是與過去所謂的國際主要領導者美國相比,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更加 突出。在國際抗疫中,促進全人類安全發展,提供國際公共產品,中國做出了表率。 中國提出的這五項舉措,除了盡到作為一個大國的責任之外,也與當下特殊的國際環境有 很大關係。美國出於國內政治需要,利用疫情向中國和世衛組織轉移矛盾,把疫情造成的 國內人道主義災難歸咎於他人。 美國的安全鷹派利用美國的國際影響力來挑動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炒作中國隱瞞疫情 、武漢病毒實驗室泄露病毒、中國賠償論等等話題,極大地惡化了國際輿論環境。可以說 ,美國的保守勢力就是要利用疫情推動中美之間新格局的形成,達到中美脱鈎的根本目的 。 中國提出的這一系列舉措,展現了中國大國擔當,同時提供更多國際公共產品,也為了打 破美國的極端保守派、極端鷹派甚至戰爭販子向其他各國推銷的理論。對於中國而言,當 前的一大挑戰在於,如何處理好與世界的關係。這同時也是一個機遇,如果中國能夠很好 地應對這次疫情,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之下,通過自身努力恢復國際社會的信任,可以進一 步提升中國的影響力。 對於未來的前景,我持謹慎樂觀態度。關鍵在於,中國本身就是一個負責任大國,同時還 有重要的物質基礎,是聯合國統計中,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的工業國家。中國現在已經 成為世界抗疫的兵工廠,為全球提供藥品和防護物資。 中國在抗疫的過程中,政府切切實實做到了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 密度很大的國家,能夠有效管控疫情,這是非常重要的成就。是中國體制、文化以及人民 團結的力量。我認為這對於整個世界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我認為污名化的影響是 暫時的,任何有良知、會獨立思考的人都會看清事情的真相。 01:特朗普(Donald Trump)近日對媒體披露自己服用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HCQ)來預防新冠肺炎,這是一種主要用以對抗瘧疾、紅斑狼瘡的處方藥物,已經有醫生 提示了該藥物的風險,但特朗普對於使用該藥物的擔憂不屑一顧,他的行為也給外界造成 了一種病急亂投醫的觀感,有分析人士認為,在選情處於劣勢之際,特朗普需要創造奇蹟 ,更具體的說,是新冠的奇蹟療法,來幫助他度過這場危機。對此你怎麼看? 王勇:公開自己使用未經證實是否有效的處方藥來防止新冠肺炎,可以說是特朗普不相信 科學、過度自信的表現。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這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態度,所以他說完 之後,專業人士和媒體都提醒民眾不要模仿。 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這也說明,特朗普時代,美國的政治體制中,對總統權力的制約 遠遠不夠。特朗普是一個長於煽動炒作外部威脅的人,他利用美國的民粹主義、保護主義 、排外勢力甚至種族主義的勢力上台,已經把美國帶向了非常危險的境地。 特朗普上台以後的對外關係,包括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上,已經形成了白色恐怖的氣氛。就 像美國前參議員、前駐華大使鮑克斯(Max Baucus)在接受採訪時所說,美國實際上已經出 現了新的麥卡錫主義。 美國的共和黨議員,為了選舉拼命煽動民族主義、甩鍋中國,嚴重破壞了美國的政治文化 。美國的政治未來,令人擔憂,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衰落和國際地位的下降。 近期發生在特朗普身上的怪誕行為,實際上說明,特朗普本人最在意的依舊是今年的大選 ,所謂的美國優先已經變成了選舉優先。特朗普本人更關注創造奇蹟,提升在選民心目中 的形象。在他上台以來,支撐美國股市的繁榮,是選舉中的最大王牌。他希望再次創造奇 蹟,儘快回覆美國經濟,保證選舉獲勝。 但遺憾的是,病毒本身不以政客的意志為轉移,當前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了。根據霍普金斯 衛生專家的研究,美國當前並不完全具備復工復產的條件,一旦全面復工,只會進一步加 劇病毒蔓延,最終還是會拖累美國經濟。 01:如果說美國的政治體制在特朗普身上遭遇了挫折,那麼你認為特朗普的去留的會在多 大程度上改變美國的未來? 王勇:我認為,美國的未來最終取決於11月份美國大選的結果,也就是特朗普的去留。是 否會出現不一樣的美國領導人和國會,現在一切都是未知數。 與此同時,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還充滿了不確定性,從已知信息來看,美國今年出現衰 退和蕭條的情況很難排除。但美國股市依舊居高不下,遠遠脱離經濟和企業的基本面,這 種情況極不正常。未來美國股市肯定會大起大落,美國的政治和經濟的發展方向都充滿了 極大的不確定性。 附註:相關文件 壹、《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 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 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極大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 極性,極大促進了生産力發展,極大增強了黨和國家的生機活力,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 快速發展奇跡。同時要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經 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與這些新形勢新要求相比,我國市場體系還不 健全、市場發育還不充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沒有完全理順,還存在市場激勵不足、要素 流動不暢、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觀經濟活力不強等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仍存在不少體 制機制障礙,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不移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不斷在 經濟體制關鍵性基礎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創新。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關 於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戰略部署,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 進經濟體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 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 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 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以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全面深化經 濟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實現産權有效激勵 、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加強和改善制度供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生産關係同生産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 應,促進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強化問題導向,把握正確改革策略和方法,持續優化 經濟治理方式,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體現。 ——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扭住經濟建 設這個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協同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 改革,促進改革發展高效聯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 美好生活需要。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 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 制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 化經濟體系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堅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更加尊重市場經濟 一般規律,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充分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效彌補市場失靈。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更多采用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 ,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創新制度供給,不斷增強 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適應和引發有效需求,促進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堅持擴大高水平開放和深化市場化改革互促共進。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推動由商品和 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吸收借鑒國際成熟市場經濟制度經驗和人類文 明有益成果,加快國內制度規則與國際接軌,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 二、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增強微觀主體活力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探索公 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 (一)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推動國有資 本更多投向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和關係國家經濟命脈、科技、國防、安全等領域,服 務國家戰略目標,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 優做大國有資本,有效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對處於充分競爭領域的國有經濟,通過資本化 、證券化等方式優化國有資本配置,提高國有資本收益。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國有資産監管 ,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堅持一企一策,成熟一個推動一個,運行 一個成功一個,盤活存量國有資本,促進國有資産保值增值。 (二)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深入開展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基礎上,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要求,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規 範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充分競爭領域的國家出資企業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出資企 業,探索將部分國有股權轉化為優先股,強化國有資本收益功能。支持符合條件的混合所 有制企業建立骨幹員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等中長期激 勵機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經營機制,健全經 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對混合所有制企業,探索建立有 別於國有獨資、全資公司的治理機制和監管制度。對國有資本不再絕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 企業,探索實施更加靈活高效的監管制度。 (三)穩步推進自然壟斷行業改革。深化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 主要內容的改革,提高自然壟斷行業基礎設施供給質量,嚴格監管自然壟斷環節,加快實 現競爭性環節市場化,切實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構建有效競爭的電力市場, 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和競爭性環節電價,提高電力交易市場化程度。推進油氣管網對市場 主體公平開放,適時放開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健全競爭性油氣流通市場。深化鐵路行 業改革,促進鐵路運輸業務市場主體多元化和適度競爭。實現郵政普遍服務業務與競爭性 業務分業經營。完善煙草專賣專營體制,構建適度競爭新機制。 (四)營造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健全支持民營經濟、外商投資企業 發展的市場、政策、法治和社會環境,進一步激發活力和創造力。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 、經營運行、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破除制約市場競爭的 各類障礙和隱性壁壘,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 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電力、油氣等領域的實施 細則和具體辦法,大幅放寬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向社會資本釋放更大發展空間。健全支 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增加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支持發展民營銀行、社區銀行 等中小金融機構。完善民營企業融資增信支持體系。健全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制度。健 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營造有利於化解民營企業之間債務問 題的市場環境。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的政策體系,建立規範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鼓 勵民營企業參與實施重大國家戰略。 三、夯實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保障市場公平競爭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全面完善産權、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制度,築牢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有效運行的體制基礎。 (一)全面完善産權制度。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産權制 度,加強産權激勵。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經營性國有資産産權管理制度,加快轉變國資監 管機構職能和履職方式。健全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健全以公平為原則的産權保護制度 ,全面依法平等保護民營經濟産權,依法嚴肅查處各類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落 實農村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政策,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深化 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完善産權權能,將經營性資産折股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創 新農村集體經濟有效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和細化知識産權 創造、運用、交易、保護制度規則,加快建立知識産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強企業商 業秘密保護,完善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産權保護制度。 (二)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行“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維護清單的統 一性和權威性。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和第三方評估機制,以服務業為重點 試點進一步放寬準入限制。建立統一的清單代碼體系,使清單事項與行政審批體系緊密銜 接、相互匹配。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信息公開機制,提升準入政策透明度和負面清單使 用便捷性。建立市場準入評估制度,定期評估、排查、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推動“ 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改革生産許可制度。 (三)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完善競爭政策框架,建立健全競爭政策實施機制,強 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強化公平競爭審查的剛性約束,修訂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實施細則, 建立公平競爭審查抽查、考核、公示制度,建立健全第三方審查和評估機制。統籌做好增 量審查和存量清理,逐步清理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存量政策。建立違反公 平競爭問題反映和舉報綠色通道。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加大執法力度 ,提高違法成本。培育和弘揚公平競爭文化,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 四、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 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重點,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 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一)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立同權同價 、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探索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 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深化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 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探索實行城市群內戶口通遷、居住證互認制度。推動公 共資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級配置向按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配置轉變。加快建立規範、透明 、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推動以信息披露為核 心的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完善強制退市和主動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強化投資 者保護。探索實行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註冊管理制。構建與實體經濟結構和融資需求相適 應、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加快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建立數據資源清 單管理機制,完善數據權屬界定、開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標準和措施,發揮社會數據資源 價值。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有序共享,依法保護個人信息。 (二)推進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健全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 價格形成的不當干預。完善城鎮建設用地價格形成機制和存量土地盤活利用政策,推動實 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推動土地複合開發利用、用途合理 轉換。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健全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更好發揮國債收益率曲線 定價基準作用,提升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增強雙向 浮動彈性。加快全國技術交易平臺建設,積極發展科技成果、專利等資産評估服務,促進 技術要素有序流動和價格合理形成。 (三)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方式。縮小土地徵收範圍,嚴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範圍,建立 土地徵收目錄和公共利益用地認定機制。推進國有企事業單位改革改制土地資産處置,促 進存量劃撥土地盤活利用。健全工業用地多主體多方式供地制度,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 提下,探索增加混合産業用地供給。促進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完善企事業單位人才 流動機制,暢通人才跨所有制流動渠道。抓住全球人才流動新機遇,構建更加開放的國際 人才交流合作機制。 (四)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提質增效。推進商品市場創新發展,完善市場運行和監管規則 ,全面推進重要産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建立打擊假冒偽劣商品長效機制。構建優勢互 補、協作配套的現代服務市場體系。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強全鏈條標準體系建設,發展 “互聯網+流通”,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探索建立集體訴訟制度 。 五、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 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能,創新和完善 宏觀調控,進一步提高宏觀經濟治理能力。 (一)構建有效協調的宏觀調控新機制。加快建立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體現新發展 理念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政策體系、決策協調體系、監督考評體系和保障體系。健全以 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就業優先政策為主要手段,投資、消 費、産業、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 同性。完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度。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 週期調節力度,更好發揮財政政策對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支持作用,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 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發揮民生政策兜底功能。完善促進消費的 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優化供 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加強國家經濟安全保障制度建設,構建國家糧食安全和戰略資源能 源儲備體系。優化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強化經濟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充分利用大數據、 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建立重大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加強社會預期管理。 (二)加快建立現代財稅制度。優化政府間事權和財權劃分,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 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形成穩定的各級政府事權、支出責任和財力相適應的制 度。適當加強中央在知識産權保護、養老保險、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事權,減少並 規範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權。完善標準科學、規範透明、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預 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依法構建管理規範、責任清晰、公開透明、風險可 控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強化監督問責。清理規範地方融資平臺公司,剝離政府融資職能 。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完善直接稅制度並逐步提高其比重。研究將部分品目消費稅徵收環 節後移。建立和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穩妥推進房地産稅立法。健全 地方稅體系,調整完善地方稅稅制,培育壯大地方稅稅源,穩步擴大地方稅管理權。 (三)強化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和金融監管協調。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健全中央 銀行貨幣政策決策機制,完善基礎貨幣投放機制,推動貨幣政策從數量型調控為主向價格 型調控為主轉型。建立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全面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強化綜合監管,突出 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制定交叉性金融産品監管規則。加強薄弱環節金融監管制度建設, 消除監管空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依法依規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權責 分工,強化地方政府屬地金融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建立健全金融消費者保護基本制 度。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四)全面完善科技創新制度和組織體系。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編制新一輪國家中長 期科技發展規劃,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 關新型舉國體制,使國家科研資源進一步聚焦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單位。健全鼓勵 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在重要領域適度超前佈局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 施,研究建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多元投入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關鍵領域核心 技術創新攻關。建立健全應對重大公共事件科研儲備和支持體系。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技 計劃形成機制和組織實施機制,更多支持企業承擔科研任務,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 高科技創新績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 持大中小企業和各類主體融通創新,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完善技術成果轉化公開 交易與監管體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完善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健 全符合科研規律的科技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改進科技評價體系,試點賦予科研人員職務 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 (五)完善産業政策和區域政策體系。推動産業政策向普惠化和功能性轉型,強化對技術 創新和結構升級的支持,加強産業政策和競爭政策協同。健全推動發展先進製造業、振興 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建立市場化法治化化解過剩産能長效機制,健全有利於促進市場化 兼併重組、轉型升級的體制和政策。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完善京津冀協同發展、長 江經濟帶發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 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推進實施機制,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 的區域經濟佈局。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六)以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為牽引持續優化政府服務。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行 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精簡行政許可事項,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證照分離” 改革,大力推進“照後減證”。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深化投資審批制度 改革,簡化、整合投資項目報建手續,推進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依託全國投資項目在線 審批監管平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深入開展“互聯網+政務服 務”,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 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完善營商環境評價體 系,適時在全國範圍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七)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社會信用體系和新型監管機制。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 ,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建立政府部門信用信息向市場主體有序開放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 的徵信體系,培育具有全球話語權的徵信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實施“信易+”工程。完 善失信主體信用修復機制。建立政務誠信監測治理體系,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 。嚴格市場監管、質量監管、安全監管,加強違法懲戒。加強市場監管改革創新,健全以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 機制。以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疫苗安全為重點,健全統一權威的全過程食品藥品安全監 管體系。完善網絡市場規制體系,促進網絡市場健康發展。健全對新業態的包容審慎監管 制度。 六、堅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優化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 保障體系,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一)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 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經濟增長的 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産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健全勞動 、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産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 機制。完善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佈制度,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推進高校、科研 院所薪酬制度改革,擴大工資分配自主權。鼓勵企事業單位對科研人員等實行靈活多樣的 分配形式。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完善第三 次分配機制,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多措並舉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二)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統籌城鄉、可持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 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儘快 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促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平衡。全面推開中央和地方劃轉部分 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 養老保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和大病保險制度,健全基本 醫保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持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落實異地就醫結算制度。完 善失業保險制度。開展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統籌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 、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加強社會救助資源統籌,完善基本民生保障兜底機制。加 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 (三)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 法律法規。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 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結 構,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完善優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立健全分級、 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完善突發重特大疫情防控規範和應急救治管理 辦法。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完善應急醫療救助機制。探索建立特殊群體、 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優化重要應急物資産能保障和 區域佈局,健全國家儲備體系,完善儲備品類、規模、結構,提升儲備效能。 七、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實施更大範圍、更寬 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 (一)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 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和高質量發展,促進商品、資金、技術、人員更大範圍流通, 依託各類開發區發展高水平經貿産業合作園區,加強市場、規則、標準方面的軟聯通,強 化合作機制建設。加大西部和沿邊地區開放力度,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促進東中西 互動協同開放,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建設。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 ,在更大範圍複製推廣改革成果。建設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賦予 其更大的自主發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創新管理權限。聚焦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穩步推 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三)健全高水平開放政策保障機制。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拓展對外貿易多元化,提升 一般貿易出口産品附加值,推動加工貿易産業鏈升級和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辦好中國國際 進口博覽會,更大規模增加商品和服務進口,降低關稅總水平,努力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 ,大幅削減進出口環節制度性成本,促進貿易平衡發展。推動製造業、服務業、農業擴大 開放,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全面取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健 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 開放。健全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國家技術安全清單管理、不可靠實體清 單等制度。健全促進對外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促進 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建立健全外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保護外資合法權益。創新對外投 資方式,提升對外投資質量。推進國際産能合作,積極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 (四)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維護完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世界貿易組織在多 邊貿易體制中的核心地位,積極推動和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積極參與多邊貿易規則談 判,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構建更高水平的國際經貿規則。加快自由貿易區 建設,推動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依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聯合國 、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和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 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産品供給,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加強與相關國家、 國際組織的經濟發展倡議、規劃和標準的對接。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與治理改革以 及世界銀行投票權改革。積極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協調及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和 建設,提出更多中國倡議、中國方案。 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強化法治保障 以保護産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基本導向,不斷完 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體系,確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一)完善經濟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物權、債權、股權等各類産權相關法律制度,從 立法上賦予私有財産和公有財産平等地位並平等保護。健全破産制度,改革完善企業破産 法律制度,推動個人破産立法,建立健全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法規,實現市場主體有序退 出。修訂反壟斷法,推動社會信用法律建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制定和完善發展規 劃、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資産、生態環境、農業、財政稅收、金融、涉外經貿等方面 法律法規。按照包容審慎原則推進新經濟領域立法。健全重大改革特別授權機制,對涉及 調整現行法律法規的重大改革,按法定程序經全國人大或國務院統一授權後,由有條件的 地方先行開展改革試驗和實踐創新。 (二)健全執法司法對市場經濟運行的保障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最大限度減少 不必要的行政執法事項,規範行政執法行為,進一步明確具體操作流程。根據不同層級政 府的事權和職能,優化配置執法力量,加快推進綜合執法。強化對市場主體之間産權糾紛 的公平裁判,完善涉及查封、扣押、凍結和處置公民財産行為的法律制度。健全涉産權冤 錯案件有效防範和常態化糾正機制。 (三)全面建立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機構、職能、權 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健全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提高決策 質量和效率。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強化內部流程控制,防止權力濫用。完善審計 制度,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産、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 加強重大政策、重大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評估。推動審批監管、執法司法、工程建設、資源 開發、海外投資和在境外國有資産監管、金融信貸、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財政支出等重點 領域監督機制改革和制度建設。依法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 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政府信息公開。 (四)完善發展市場經濟監督制度和監督機制。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政治 監督,嚴格約束公權力,推動落實黨委(黨組)主體責任、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紀委監 委監督責任。持之以恒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堅決依規依紀依法查處資源 、土地、規劃、建設、工程、金融等領域腐敗問題。完善監察法實施制度體系,圍繞權力 運行各個環節,壓減權力設租尋租空間,堅決破除權錢交易關係網,實現執規執紀執法貫 通,促進黨內監督、監察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 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協同發力,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九、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改革舉措有效實施 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 能,強化改革落地見效,推動經濟體制改革不斷走深走實。 (一)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 維護”,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認識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意義,把黨的 領導貫穿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過程,貫穿于謀劃改革 思路、制定改革方案、推進改革實施等各環節,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二)健全改革推進機制。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本意見要求並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完善配 套政策或實施措施。從國情出發,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相統一,按照系統 集成、協同高效要求縱深推進,在精準實施、精準落實上下足功夫,把落實黨中央要求、 滿足實踐需要、符合基層期盼統一起來,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個領域一個領域盯 住抓落實。將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發揮經濟特區、自 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的先行先試作用。 (三)完善改革激勵機制。健全改革的正向激勵體系,強化敢於擔當、攻堅克難的用人導 向,注重在改革一線考察識別幹部,把那些具有改革創新意識、勇於改革、善謀改革的幹 部用起來。鞏固黨風廉政建設成果,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建立健全改革容錯糾錯機制 ,正確把握幹部在改革創新中出現失誤錯誤的性質和影響,切實保護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 性。加強對改革典型案例、改革成效的總結推廣和宣傳報道,按規定給予表彰激勵,為改 革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 貳、《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 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出發,順應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進入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新要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 決策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西部地區經濟 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也擴展 了國家發展的戰略迴旋空間。但同時,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鞏固脫 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依然較大,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安 全任務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環節。新 時代繼續做好西部大開發工作,對於增強防範化解各類風險能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決 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 遠歷史意義。為加快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 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落實總體 國家安全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堅定不移推動重大改革舉 措落實,防範化解推進改革中的重大風險挑戰。強化舉措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形成 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續發展,確保到2020年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營商環境、開放環境、創新環境明顯 改善,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西部地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 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人民生活水平與東部地區大體相當,努力實現不同類型 地區互補發展、東西雙向開放協同並進、民族邊疆地區繁榮安全穩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二、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打好三大攻堅戰。把打好三大攻堅戰特別是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 社會的關鍵任務,集中力量攻堅克難。重點解決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 加大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確保到2020 年現行標準下西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在全面完成脫貧任 務基礎上壓茬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結合西部地區發展實際,打好污染 防治標誌性重大戰役,實施環境保護重大工程,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精準研判可 能出現的主要風險點,結合西部地區實際,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拿出改革創新舉措。堅 持底線思維,強化源頭管控,有效穩住杠桿率。 (二)不斷提升創新發展能力。以創新能力建設為核心,加強創新開放合作,打造區域創 新高地。完善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佈局,支持西部地區在特色優勢領域優先佈局建設國 家級創新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加快在西部具備條件的地區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科技 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等創新載體。進一步深化東西部科技創新合作,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 。在西部地區佈局建設一批應用型本科高校、高職學校,支持“雙一流”高校對西部地區 開展對口支援。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西部地區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 雙創”升級版。健全以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産學研一體化創新體制,鼓勵各類企 業在西部地區設立科技創新公司。支持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在西部地區設立創業投 資子基金。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應用和服務體系建設,支持開展知識産權國際交流合作。 (三)推動形成現代化産業體系。充分發揮西部地區比較優勢,推動具備條件的産業集群 化發展,在培育新動能和傳統動能改造升級上邁出更大步伐,促進信息技術在傳統産業廣 泛應用並與之深度融合,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 合,促進農牧業全産業鏈、價值鏈轉型升級。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現代化生態牧場、糧 食生産功能區和棉油糖等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建設,支持發展生態集約高效、用地規範 的設施農業。加快高端、特色農機裝備生産研發和推廣應用。推動發展現代製造業和戰略 性新興産業。積極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和“智慧+”産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 “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旅遊”等新業態發展,推進網絡提速降 費,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支持西部地區發揮生態、民族民俗、邊境風光等優勢,深化 旅遊資源開放、信息共享、行業監管、公共服務、旅遊安全、標準化服務等方面國際合作 ,提升旅遊服務水平。依託風景名勝區、邊境旅遊試驗區等,大力發展旅遊休閒、健康養 生等服務業,打造區域重要支柱産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專業服務業,加強現代 物流服務體系建設。 (四)優化能源供需結構。優化煤炭生産與消費結構,推動煤炭清潔生産與智慧高效開採 ,積極推進煤炭分級分質梯級利用,穩步開展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等升級示範。建 設一批石油天然氣生産基地。加快煤層氣等勘探開發利用。加強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開 展黃河梯級電站大型儲能項目研究,培育一批清潔能源基地。加快風電、光伏發電就地消 納。繼續加大西電東送等跨省區重點輸電通道建設,提升清潔電力輸送能力。加強電網調 峰能力建設,有效解決棄風棄光棄水問題。積極推進配電網改造行動和農網改造升級,提 高偏遠地區供電能力。加快北煤南運通道和大型煤炭儲備基地建設,繼續加強油氣支線、 終端管網建設。構建多層次天然氣儲備體系,在符合條件的地區加快建立地下儲氣庫。支 持符合環保、能效等標準要求的高載能行業向西部清潔能源優勢地區集中。 (五)大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培養 新型農民,優化西部地區農業從業者結構。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目標,加強農村人居環 境和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在加強保護基礎上盤活農村歷史文化資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 特色的鄉村文化産業和品牌。因地制宜優化城鎮化佈局與形態,提升併發揮國家和區域中 心城市功能作用,推動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和大中小城市網絡化建設,培育發展一批特色小 城鎮。加大對西部地區資源枯竭等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的支持力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 人口市民化。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保障符合條件的未落戶農民工在流入地 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總結城鄉“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市)民變股東” 等改革經驗,探索“聯股聯業、聯股聯責、聯股聯心”新機制。統籌城鄉市政公用設施建 設,促進城鎮公共基礎設施向周邊農村地區延伸。 (六)強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提高基礎設施通達度、通暢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動綠色集 約發展。加強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運輸通道建設,拓展區域開發軸線。強化資源能源開 發地幹線通道規劃建設。加快川藏鐵路、沿江高鐵、渝昆高鐵、西(寧)成(都)鐵路等 重大工程規劃建設。注重高速鐵路和普通鐵路協同發展,繼續開好多站點、低票價的“慢 火車”。打通斷頭路、瓶頸路,加強出海、扶貧通道和旅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綜合 客運樞紐、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完善國家物流樞紐佈局,提高物流運行效率。加 強航空口岸和樞紐建設,擴大樞紐機場航權,積極發展通用航空。進一步提高農村、邊遠 地區信息網絡覆蓋水平。合理規劃建設一批重點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幹治理工程和大型 灌區工程,加強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和山洪災害防治。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和人口分散區域重點小型標準化 供水設施建設,加強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 (七)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統籌發展與安全兩件大事,更好發揮西部地區國家 安全屏障作用。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 奮鬥和共同繁榮發展。深入推進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構建堅實可靠的社會安全體系。 三、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加大西部開放力度 (八)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新疆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形 成西向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文化科教、醫療服務中心。支持重慶、四川、陜西發揮綜合 優勢,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支持甘肅、陜西充分發掘歷史文化優勢,發揮 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通道、節點作用。支持貴州、青海深化國內外生態合作,推動綠色絲 綢之路建設。支持內蒙古深度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提升雲南與瀾滄江-湄公河區域 開放合作水平。 (九)強化開放大通道建設。積極實施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完善北部 灣港口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現代海洋産業,積極發展向海經濟 。積極發展多式聯運,加快鐵路、公路與港口、園區連接線建設。強化沿江鐵路通道運輸 能力和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構建陸海聯運、空鐵聯運、中歐班列等 有機結合的聯運服務模式和物流大通道。支持在西部地區建設無水港。優化中歐班列組織 運營模式,加強中歐班列樞紐節點建設。進一步完善口岸、跨境運輸和信息通道等開放基 礎設施,加快建設開放物流網絡和跨境郵遞體系。加快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 (十)構建內陸多層次開放平臺。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提高昆明、南寧、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等省會(首府)城市面向毗鄰國家的次區域 合作支撐能力。支持西部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投資貿易領域依法依規開展先行先試,探 索建設適應高水平開放的行政管理體制。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研究在內陸地 區增設國家一類口岸。研究按程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有序推進國家級新區 等功能平臺建設。整合規範現有各級各類基地、園區,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鼓勵國家級 開發區實行更加靈活的人事制度,引進發展優質醫療、教育、金融、物流等服務。辦好各 類國家級博覽會,提升西部地區影響力。 (十一)加快沿邊地區開放發展。完善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 經濟合作區佈局,支持在跨境金融、跨境旅遊、通關執法合作、人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開 展創新。紮實推進邊境旅遊試驗區、跨境旅遊合作區、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等建設。 統籌利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沿邊地區外經貿發展。完善邊民互市貿易管理制度。深 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 (十二)發展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推動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逐步向規則 制度型轉變。落實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開放製造業,逐 步放寬服務業準入,提高採礦業開放水平。支持西部地區按程序申請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 域,支持區域內企業開展委內加工業務。加強農業開放合作。推動西部優勢産業企業積極 參與國際産能合作,在境外投資經營中履行必要的環境、社會和治理責任。支持建設一批 優勢明顯的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立東中西部開放平臺對接機制,共建項目孵化、人才培 養、市場拓展等服務平臺,在西部地區打造若干産業轉移示範區。對向西部地區梯度轉移 企業,按原所在地區已取得的海關信用等級實施監督。 (十三)拓展區際互動合作。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 建設等重大戰略。支持青海、甘肅等加快建設長江上遊生態屏障,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新路徑。依託陸橋綜合運輸通道,加強西北省份與江蘇、山東、河南等東中部 省份互惠合作。加快珠江-西江經濟帶和北部灣經濟區建設,鼓勵廣西積極參與粵港澳大 灣區建設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東西部自由貿易試驗區交流合作,加強協同開放 。支持跨區域共建産業園區,鼓勵探索“飛地經濟”等模式。加強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合 作互動,促進成渝、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發展,打造引領西部地區開放開發的核心引擎。 推動北部灣、蘭州-西寧、呼包鄂榆、寧夏沿黃、黔中、滇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互動發 展。支持南疆地區開放發展。支持陜甘寧、川陜、左右江等革命老區和川渝、川滇黔、渝 黔等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毗鄰地區建立健全協同開放發展機制。加快推進重點區域一 體化進程。 四、加大美麗西部建設力度,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十四)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堅定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在開發中保 護、在保護中開發,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建設要求,保障好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安全,保 護好冰川、濕地等生態資源。進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 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實施力度,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穩步推進自然保 護地體系建設和濕地保護修復,展現大美西部新面貌。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系建設。 (十五)穩步開展重點區域綜合治理。大力推進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祁連山生態 保護與綜合治理、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以汾渭平原、成渝地區 、烏魯木齊及周邊地區為重點,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提高重污染天氣應對能力。 開展西部地區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積極推進受污染耕地分類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序推進治 理與修復。 (十六)加快推進西部地區綠色發展。落實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任務,推動 西部地區綠色産業加快發展。實施國家節水行動以及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全面 推動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和園區循環化改 造,鼓勵探索低碳轉型路徑。全面推進河長制、湖長制,推進綠色小水電改造。加快西南 地區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強化西北地區城中村、老舊城區和 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納管工作。加強跨境生態環境保護合作。 五、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堅定不移推動重大改革舉措落實 (十七)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探索集體荒漠土地市場化路徑,設定土地用途,鼓勵 個人申領使用權。深入推進主業為充分競爭行業的商業類地方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深化資源性産品等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建立健全定價成本信息公開制度。有序放開競 爭性環節電價,深化輸配電價改革。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開展電力現貨交易試點 。實施豐水期居民生活電能替代等電價政策,促進西部地區清潔能源消納。建立健全天然 氣彈性價格機制和上下游價格傳導機制。建立健全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進 一步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市場體系。構建統一的自然資源資産交易平臺,健全自然資源資産 收益分配製度。提高西部地區直接融資比例,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發行上市融資 、再融資,通過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資産證券化産品融資。西部貧困地區企業首次公開 發行上市、新三板掛牌、發行債券、並購重組等適用綠色通道政策。 (十八)積極推進科技體制改革。開展探索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 權試點工作。支持擴大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提高智力密集型項目間接經費比例並向創新 績效突出的團隊和個人傾斜。加快科技人員薪酬制度改革,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工資分配 自主權,健全績效工資分配機制。 (十九)持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地方信用法規體系。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建立 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省市縣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加快徵信市場建設,培育有 良好信譽的信用服務機構,鼓勵研發適合西部地區的徵信産品。 (二十)努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落實全國 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推行政務服務“最多跑一次 ”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大幅壓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落實減稅降費各項政策 措施,著力降低物流、用能等費用。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對新技術、新業態、 新模式實行審慎包容監管,提高監管效能,防止任意檢查、執法擾民。強化競爭政策的基 礎性地位,進一步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 規定和做法,持續深入開展不正當競爭行為治理,形成優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 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 (二十一)著力強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完善城鄉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政策和組織實 施體系。強化就業和國家通用語言培訓。加大對高校畢業生在西部地區就業的扶持力度。 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妥善做好化解過剩産能中的職工分 流安置工作。加大力度支持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 (二十二)支持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強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大力培養培訓貧困地區幼兒園 教師。加快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鄉 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在縣域義務教育學校學位供需矛盾突出地區有序增加義務教育供給, 有效解決“大班額”問題,做好控輟保學工作。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東西協 作,促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確保國 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教育教學基本用語用字。支持探索利用人工智慧、互聯網開展遠程教 育,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支持西部地區高校“雙一流”建設,著力加強適應西部地區 發展需求的學科建設。持續推動東西部地區教育對口支援,繼續實施東部地區高校對口支 援西部地區高校計劃、國家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實施東部地區職業院校對口西 部職業院校計劃。促進西部高校國際人才交流,相關人才引進平臺建設向西部地區傾斜。 鼓勵支持部委屬高校和地方高校“訂單式”培養西部地區專業化人才。 (二十三)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重點加強西部地區縣級(含兵團團場)醫院綜合能 力建設,持續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改善醫療基礎 設施和裝備條件,提高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支持在西部地區建立若干區域醫療中心。 探索利用人工智慧、互聯網等開展遠程醫療,支持寧夏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區 。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醫療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加快補齊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短板。支 持西部地區醫療機構與東中部地區醫療機構間開展雙向交流。 (二十四)完善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推進落實城 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合理確定基本醫療保險保障水 平,完善醫療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措施。完善失業保險制度,逐步提高失業保障水平。科學 制定低保標準,逐步拓展低保覆蓋範圍。建設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推廣以社會 保障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 (二十五)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 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穩步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和建設,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積 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擴大西部地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 障體系。加大對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加強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管理, 穩步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實施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等工程。 (二十六)強化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強化數字技術運用,推 動文化惠民工程整合創新、提擋升級。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推動廣播電視戶戶通, 建立健全應急廣播平臺及傳輸覆蓋網絡。鼓勵發展含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內的群眾體育。 加強公共體育場館建設,推進相關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二十七)改善住房保障條件。完善分類分級補助標準,加大對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傾 斜支持力度。鼓勵通過閒置農房置換或長期租賃等方式,解決農村特困群體基本住房安全 問題。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完善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積極改善城鎮 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城鎮穩定就業的無房外來務工人員 居住條件。 (二十八)增強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能力。推進西部地區城鄉基層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 ,完善事故災害綜合風險評估技術標準體系,推進事故災害綜合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治理 。結合西部地區實際,推進實施災害風險防控、監測預警、應急搶險救援、信息服務保障 、救災物資儲備以及防災減災救災科技支撐、宣傳教育等能力建設工程。實施地震易發區 房屋設施加固工程。推進西部地區災害應急救援聯動指揮平臺建設,建立應急救援資源共 享及聯合處置機制。打造符合西部地區需求的防災減災救災科技創新團隊、實驗基地和實 驗平臺。加快提高骨幹救援隊伍專業化技術裝備水平。 七、加強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 (二十九)分類考核。參照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和分領域評價指標,根據西部地區不 同地域特點,設置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內容和指標,實施差異化考核。深入研究制 定分類考核的具體措施。 (三十)財稅支持。穩妥有序推進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改革。中央財政在一般性轉移支付 和各領域專項轉移支付分配中,繼續通過加大資金分配系數、提高補助標準或降低地方財 政投入比例等方式,對西部地區實行差別化補助,加大傾斜支持力度。考慮重點生態功能 區佔西部地區比例較大的實際,繼續加大中央財政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完善 資金測算分配辦法。考慮西部地區普遍財力較為薄弱的實際,加大地方政府債券對基礎設 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將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納入地方政府財政承受能力計算範疇 。指導推動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調動市縣積極性。對設在西部地區的鼓勵類 産業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到期後繼續執行。賦予西部地區具備條件且有需求的海關特殊 監管區域內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對西部地區鼓勵類産業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的 自用設備,在政策規定範圍內免徵關稅。 (三十一)金融支持。支持商業金融、合作金融等更好為西部地區發展服務。引導金融機 構加大對西部地區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力度。落實無還本續貸、盡職免責等監管政策,在風 險總體可控前提下加大對西部地區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續貸支持力度。引導和鼓勵銀行業 金融機構合理調配信貸資源,加大對西部貧困地區扶貧産業支持力度。支持輕資産實體經 濟企業或項目以適當方式融資。增加綠色金融供給,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綠色轉型升級。依 法合規探索建立西部地區基礎設施領域融資風險分擔機制。 (三十二)産業政策。實行負面清單與鼓勵類産業目錄相結合的産業政策,提高政策精準 性和精細度。在執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基礎上,對西部地區鼓勵類産業目錄進 行動態調整,與分類考核政策相適應。適時修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産業目錄並進行 動態調整。繼續完善産業轉移引導政策,適時更新産業轉移指導目錄。加大中央財政對西 部地區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的支持力度,自然資源調查計劃優先安排西部地區項目。凡有條 件在西部地區就地加工轉化的能源、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支持在當地優先佈局建設並優先 審批核準。鼓勵新設在西部地區的中央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在當地註冊。適當降低社會保險 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 (三十三)用地政策。繼續實施差別化用地政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進一步向西部地區傾 斜,合理增加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開發建設指標。加強對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 項目的用地保障。支持西部地區開放平臺建設,對國家級新區、開發區利用外資項目以及 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産業發展所需建設用地,在計劃 指標安排上予以傾斜支持。推進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在國家統籌管理下實現跨省 域調劑。 (三十四)人才政策。努力造就忠誠乾淨擔當的西部地區高素質幹部隊伍,注重選拔符合 西部地區需要的專業化人才,建立健全有利於吸引、激勵和留住人才的體制機制。落實完 善工資待遇傾斜政策,結合事業單位改革,鼓勵引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特別是基層公務員 、教師、醫護人員、科技人員等紮根西部。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股權激勵、分紅等中 長期激勵。允許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按有關規定在西部地區兼職並取得合 法報酬。允許退休公職人員按有關規定在西部地區創業。 (三十五)幫扶政策。深入開展對口支援新疆、西藏和青海等省藏區以及對口幫扶貴州等 工作。繼續實施中央和國家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等定點幫扶。支持軍隊發揮優勢,積極參與 西部大開發。推動統一戰線繼續支持畢節試驗區改革發展。鼓勵東中部城市幫助邊境城市 對口培訓亟需的管理和技術人才。鼓勵企業結對幫扶貧困縣(村)。進一步推動從中央和 國家機關、東部地區選派優秀幹部到西部地區挂職任職,注重提拔使用在西部地區作出突 出貢獻的優秀幹部。繼續做好公務員對口培訓工作。 (三十六)組織保障。加強黨對西部大開發工作的領導,強化各級黨組織在推進西部大開 發形成新格局進程中的領導作用。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健全以黨組織為領導的組織體系 ,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在西部大開發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激勵幹部擔當作為,鼓勵創造性貫徹落實。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要加強統籌指導 ,各成員單位和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壓實責任,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制定配套政策措 施並推進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要切實承擔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適 時對政策實施情況進行評估,發揮好督查促落實作用。西部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承 擔主體責任,主動作為、真抓實幹,結合本地區實際出臺貫徹落實本意見的具體舉措,團 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認真抓好各項任務落實。要切實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讓西 部地區基層幹部騰出更多精力幹實事。東中部地區及社會各界要繼續支持和參與西部大開 發。 各地區各部門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 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解放思想、銳意進 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加快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以更大力度、更強 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 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 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閒情都幾許?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北宋】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134.120.80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rossStrait/M.1590301585.A.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