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bit.ly/3931Fye 2021年1月4日19:48 葉兵 華盛頓— 繼中國共青團中央2019年所謂「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被指試圖搞「新的上山 下鄉運動」之後,北京一家官辦機構上月發表文章,高調讚頌毛澤東提倡的知識青年上山 下鄉,宣揚那場運動造就了新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一些當年曾下鄉務農的老知青指出, 那場強制性的知青下鄉運動是毛澤東錯誤發動文革的十年浩劫當中的一場反人類災難,對 此中共早有定論,如今當局為知青下鄉運動翻案,目的是為文革張目、招魂,並通過重塑 毛的光輝形象,來加強其執政合法性。也有評論認為,在文革和知青下鄉問題上開歷史倒 車,將注定失敗。 12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屬的中國歷史研究院發表了這篇引起熱議的文章,題為《腳 踏實地青春無悔!知青下鄉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壯舉!》文章寫道:52年前的今天,《 人民日報》文章引述了毛澤東指示:「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 有必要。」 隨即在全國開展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活動。文章說,半個多世紀後可以 清楚地看到,「上山下鄉」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壯舉。文章稱,一段時間以來,也出現 了一些否定「上山下鄉」運動的觀點。諸如「知青」是「被毀掉的一代」、「上山下鄉」 是「受迫害」等。成立於2019年的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文章把上述觀點說成「錯誤言論」, 並稱這些言論「醉翁之意不在酒」,實際上是企圖藉此否定新中國的奮鬥歷程。 中國官方頂尖研究機構的這篇文章引發熱議之後,很快被刪除,但在一些毛左網站獲得轉 載。 下鄉運動造就領袖人才? 這篇圖文並茂、洋洋灑灑四千多字的文章除了突出宣揚毛澤東推動知青下鄉運動的所謂戰 略意義,還著重強調了當年上山下鄉的一大批知青正在中國黨和國家各級領導崗位上何經 濟社會生活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進一步指出包括習近平在內的中共18大七常委中 有四人曾上山下鄉。 2019年成立的中國歷史研究院推出的這篇文章聲稱當年的知青下鄉運動推動了社會進步, 並以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例子來證明知青下鄉成功培養了人才,引起了一些老知青和網評人 的如潮惡評、譏諷和非議。 博客作者高山之鷹寫道:「對於那些後來成為棟樑之才的人來說,也並非農村的經歷成就 了他們。要知道那些英美日韓等發達國家,沒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照樣在各個領域取得 了世界矚目的成就。」 該博客指出,「說這話的人站著說話不腰疼!每個人都不傻,不要低估了他人的智商!」 人生哲理論著《幸福商數》的作者王平1971年下鄉到一個五七青年農場,尼克松訪華後開 始偷聽美國之音學英語,1977年參加競爭激烈的高考,考入河南大學英語專業。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習近平等領導人能被推薦為工農兵學員上大學,後來仕途順當,而廣 大下鄉知青沒有這樣幸運。 「李克強是77屆大學生,不一樣。」王平說,「其他的工農兵學員上大學什麼的,包括習 近平,在農村呆了很久。但是習近平的情況(特殊),他父親習仲勳在陝北的影響力非常 之大,所以對他後來的發展起了關鍵作用。大家都知道那是習仲勳的兒子嘛。很快入黨當 基層幹部,後來順利地推薦上清華大學。這哪是一般老百姓其他人能想像的事情呢?」 青春無悔?浪費青春? 現在美國洛杉磯的退休科學家馬軻(化名)是當年從城裡到江蘇農村的「老三屆」中學畢 業生。他認為,上山下鄉運動造成了人才斷層。他還直言,知青下鄉接受再教育,而當地 的實際情況卻相反,怎麼可能讓文化落後的人來教育文化比較先進的人呢? 馬軻認為這篇紀念毛澤東關於知青下鄉的最高指示宣傳「青春無悔」的文章是「胡說八道 」。 馬軻對美國之音指出,除了少數人後來有所作為,當年的絕大多數下鄉知青由於中斷了正 規學校的教育而最終成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 「我們只是說我們浪費了青春,這七、八年的時間在鄉下,完全是浪費,」他說。「沒出 什麼人才。除了後來上學的有一點出息,沒幾個。大部分沒出息。再怎麼說,怎麼修補, 騙騙後代小輩,那是可以的。我們這代人不相信這一套。我們知青群也有專門講正面的, 但是極少。」 這位南加州知青協會會員表示,對於如何評價知青下鄉運動,老知青當中也有不同聲音, 但是認為下鄉運動好的是極少數,他們多是掌握了話語權的權勢人物。 在美國的獨立時評人魯難也是一名老知青,1970年代在河南一個地方的知青農場乾了五年 。1978年,他參加高考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 魯難對美國之音表示,驅趕兩千萬城市青年到農村,無疑是毛澤東最主要的滔天罪行之一 ,1968起逐漸達到高峰並形成固定模式。 他寫道,每年知青下鄉離家之際,每個城市的火車站都人山人海,愁雲慘淡,骨肉分離的 哭聲連天。 1969年,來自北京的莉莉乘坐火車、汽車和渡船,還有拖拉機,顛簸了一個星期到達雲南 西雙版納中緬邊境準軍事化的農墾水利兵團。她對美國之音回憶道,兵團接待人員講的是 建設熱帶風光的美麗邊疆,可是一到目的地,16歲的她和一同下鄉的其他北京青年和上海 青年都驚呆了。 「知道橄欖壩嗎?有孔雀,西雙版納的明珠,什麼什麼的。說得特別好。到了以後,都傻 了。什麼都沒有。這荒涼勁兒,就別提啦。」 關注中國當代歷史問題的王平說,「什麼培養無產階級接班人?反正基本事實是,我們這 些人1500萬也好,2000萬也好,我們損失的是最美好的青春歲月,應該在教室裡,在課堂 上接受教育的十年時間。」 知青下鄉被指「變相勞改」 獨立時評人魯難回憶道,當時百業凋敝,工廠無工可開,物資極度缺乏,城市根本不能提 供就業機會。 魯難指出,罷課鬧革命,為毛澤東打倒政敵的學生又被復課鬧革命的口號集中到學校後, 文革中停課的數屆中小學生同時畢業。由於無法安排就業,任由這些經過文革動亂的紅衛 兵在城市無業遊蕩,勢必會對剛剛從奪權、武鬥中短暫喘息的中共當局造成新的威脅。在 此背景下,經濟瀕於崩潰,無力管理城市的中共政權把城市青年分散流放到鄉下、邊遠地 區讓他們自生自滅。 據公開資料,毛澤東文革期間的親密戰友林彪之子林立果1971年寫的《「571工程」紀要 》稱:青年知識分子上山下鄉,等於變相勞改。這一說法公佈後,得到了廣大下鄉知青的 共鳴。 當年被分配雲南景洪軍墾農場水利兵團連隊當戰士的莉莉說,「對我來說,就是勞改。」 莉莉的父親是一位歷史學教授,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當時正在挨批鬥。 莉莉本人因為被追查到曾私下議論朋友透露的林彪913事件而遭連隊開會批鬥,罪名是洩 露國家機密。 莉莉回憶道,天天「早請示晚匯報」,早六點起床,晚八點收工,晚飯後還有政治學習, 她所在的兵團連隊女生在搶修水壩過程中和艱苦的勞動環境中幾乎都患上了婦科疾病。 她說,「在水里泡一兩個鐘頭、四五個鐘頭。那是冬天。我早晨剛來例假,也不敢說不去 呀!不去,那領導還不得說,你們北京上海來的小姐驕嬌二氣。去了,你想想能不做下病 嗎?」 眾多女知青淪為權力獵物 親歷那場運動的魯難對沒有生活經驗和勞動技能的知青深表同情。他說,離家的知青們經 歷了精神徬徨失措、艱難無著的生活,還有不少女知青被強姦,以至於成當時的一個熱點 社會問題,是一千多萬個骨肉分離的家庭永遠的痛。 據官方文件披露,在強制性的上山下鄉運動持續的10多年間,大批女知青遭受單位領導或 地方當權者姦污。有分析指出,當時大部分受侮辱女知青不願吐露內情,那些被姦污後而 上大學、入黨、提干的女知青更不會講出實情。 當年從北京到內蒙草原成為兵團戰士的張麗娜對美國之音表示,有許多兵團青年女戰士不 得不以出賣自己的身體來換取一張回城的通行證。 「最後像我們這種兵團就知青很多都是爭著搶著回來,」張麗娜回憶說,「然後女生不惜 犧牲自己的……出賣身體。但是現在很多人也不會站出來,也不會說。所以我覺得有些現 象,這種狀態,如果不能說得很清楚的話,大家總是在模糊了。」 到雲南參加軍墾的莉莉告訴美國之音,她所在兵團的營長是現役軍人,也因曾對其手下的 女知青性侵犯罪被查處。 莉莉在雲南兵團勞動近四年後回北京探親,之後逾期不歸留在家中自學英語,1980年代考 上北京外國語學院夜大學。 她表示,當年的戰友們差不多都回城了,現在偶爾有人還會回去看看,而她不想再回到從 前下鄉的那個叫作西雙版納的地方了。 分析人士:重提知青下鄉是為文革翻案 原河南老知青魯難認為,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文章吹捧毛澤東的上山下鄉政策,是為文革招 魂,從而使習近平重走毛的路線更加順理成章,增加其執政合法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歷史研究院這篇推崇毛澤東號令千萬知青上山下鄉的文章隻字未提導 致無數家庭和生命之毀滅的文革,「再教育」一詞只提了一次。 關注中國當代歷史的王平認為,毛澤東拋出「階級鬥爭」理論,發動文革是一場「胡鬧」 ,目的是為了掩蓋大饑荒餓死至少3600萬農民的事實和打倒對其權力構成威脅的黨內二號 人物劉少奇。這位研究歷史的老知青指出,研究包括上山下鄉運動在內的文革期間種種事 件,都離不開文革十年浩劫這個定案。他說,有人想溫水煮青蛙式的翻文革的案,包括無 限崇拜領袖等等,注定要失敗,「將成為世界文明史上一堆臭不可聞的奇葩垃圾」。 官媒宣揚民間反彈 中共黨媒人民網的中國共產黨新聞欄目之下,有篇關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熱潮掀起」的 重大事件記載稱:「1968年12月22日,廣大革命群眾敲鑼打鼓,集會遊行;各級革委會立 即制訂落實措施;大批知識青年興高采烈地奔赴農村。」 這篇短文描述了當年毛澤東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的最高指示之後的社會反應,其宣傳基調與中國歷史研究院那篇已經刪掉的歌頌文章可 以說異曲同工。 不過,看來當前中國民間的輿論對上述官方頌揚和宣傳並不買帳。 博客作者高山之鷹在其文章中懟道:「不要再在他人傷口上撒鹽了。 不要再去消費他人 的苦難。每個人的青春都很短暫,誰不想瀟瀟灑灑地活著?別拿他人的青春不當乾糧!」 近日,中國民間流傳著這樣的針對當局宣傳的一些譏諷說法:要動員打疫苗請首長先打, 要動員下鄉請公主先下。 一網名為「鈞天」的博主把上山下鄉稱為「瞎折騰的一場政治騙局」。該博主7個月前就 指出,「上山下鄉運動留給一代知青(在多數情況下,還包括他們的父母和子女)的精神和 肉體的創傷也許永遠不會痊癒。」 -- 楊柳蒹葭覆水濱,徘徊南望倚闌頻;年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 嵐積遠山秋氣象,月生高閣夜精神;驚飛一陣鳧鷲起,蓬葉舟中把釣人。                        ——【宋】釋志文《西閣・在孤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48.176.252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rossStrait/M.1609770216.A.F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