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SL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之前對於微單的想法就是一種不上不下的選擇,總覺得要輕便用手機,要畫質直上單眼,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特別去關心微單,目前主力的工作機是以 5D3 與 7D2 為主,工 作時常常背著相機,已經都有一些腰酸背痛的問題,所以隨著手機的拍照效果越來越好, 所以有時候出門旅行時為了輕便,連相機都懶得帶了,雖然手機當作隨身機很方便,但相 對於單眼的性能跟鏡頭彈性來說還是有一些差距,這時候“來一台微單吧!”的想法又突 然冒了出來。 圖文:http://genkiboy83.pixnet.net/blog/post/44102046 以前就是看上 P 家的 Q10 系列超迷你的機身,所以入手了一台拿來當隨身機 但跟後期的手機相比,畫質反而還差一些,雖然造型很可愛,所以我後來還是賣掉了 大概三月左右到賣場物色新玩具的時候發現了 EOS M100 小小一台超可愛,重量也很輕, 就開始研究起 M 系列,M 系列採用的是 APS-C 片幅,在大部分的情境下都不太需要擔心 畫質的問題,原本已經打定主意要準備購入了,但是發現 M50 即將上市,再看了看規格 與造型,不但可以外接閃燈,也有電子觀景窗(看起來很專業XD),外型也像是一台縮小 版的單眼,從各方面來說不但滿足了輕便的需求,甚至也適合當作工作備用機。所以就在 M50 四月剛上市不到兩周的時候就先入手一台啦!用到現在也過了三個月左右,該是來 開箱寫心得的時候了! 【機身開箱】 之前都是開箱標準的單眼,第一次開 Canon 的微單,箱子感覺小好多啊! 開箱內容物一覽~盒裝照片是黑色的,不過我是選白色的機器,因為平常黑色的看多了, 偶爾輕鬆拍照的時候就要來一台白色的,轉換一下心情 白色 M50 的機身,有別於黑色的啞光機身,白色的帶點鋼琴烤漆的質感~ M50 迷你的機身裡面藏的是 APS-C 規格的 2410 萬畫素感光元件,終於可以在輕便跟畫 質中的取捨上有更好的選擇啦! 機身左邊可以外接麥克風,還有 NFC 感應區,不過沒辦法接耳機,所以錄影的時候沒辦 法及時監聽,這部份對於常要錄影的人來說有點不方便。 M50 機身的整體操作的介面雖然跟 7D2、5D3 不太一樣,但是跟百位數的機身很類似,因 為很早以前用過 500D,所以其實對於這樣的操作模式不會太陌生,上手難度不高 右邊有USB與HDMI,相對機身左邊比較平整一些,就很明顯的有些弧度,早期的 M 系列手 握的部分都太薄,很難穩穩地抓住,M5、M6 跟 M50 就做得比較厚,對於男性使用者來說 會比較容易抓牢,我用過初代的 EOS M,機身真的太薄,配上鏡頭的時候真的很怕滑掉 機頂的部分其實跟大部分 Canon 的類單還有 DSLR 差不多,不過只有右邊有功能轉盤, 軍艦部裡面就是電子觀景窗 M50 有熱靴座,所以可以再外接閃燈,最早想要入手 M 系列的原因是看到 M100 小小一 台很方便,但是發現少了熱靴就少了很多拍攝應用的空間 M50 快門、電源、轉盤都集中在右邊,M-Fn 預設是 ISO 調整,跟 DSLR ISO 鍵的配置位 置幾乎一樣,完全沒有不習慣的問題,超方便! 機身看起來還算滿薄的,但是因為多了電子觀景窗的關係,所以還會凸一塊出來,也因為 這樣很多超薄的相機包就沒辦法放進去,但這也是個兩難問題,但少了電子觀景窗看起來 就少了一份專業感! 鏡頭釋放鈕的位置在機身前側,我覺得手感有點鬆鬆的,感覺不是很扎實 藏在商標下面的兩個小孔是立體聲麥克風,收音效果不錯~ 底部也有標準的腳架孔,電池跟記憶卡也是從下方裝 電池蓋中間有個防滑的區域,方便推開電池蓋 電池艙與 SD 卡槽是設計在一起~ M50 電池跟記憶卡的安裝方式比較類似小型數位相機,而不是像 DSLR 一樣,電池槽跟記 憶卡槽是獨立的 因為 M50 的螢幕可翻轉,所以螢幕轉到內側的時候就會露出灰色系的蒙皮 蒙皮的質感還算不錯,但因為是灰色的,其實還滿怕有髒汙留在上面 ,所以大部分的時 候幾乎都是讓螢幕在外面 M50 的螢幕是可以翻轉的!後面這片螢幕為 3 吋 104 萬點,可多點觸控的TFT液晶螢幕 ,這是我第一台有觸控螢幕的機子啊!我還停留在已知用火的年代,對我來說簡直新世界 啊! 如果想要自拍的話,把螢幕轉到正面來就可以自拍了,超方便! M50 的操作介面已經跟 750/760 差不多,多了簡易的引導模式,但我個人還是習慣標準 模式比較多東西可以設定 介面的底色還可以選暗色或是亮色,方便不同光線的環境使用~ M50 最大的特色就在於有 4K 錄影,但也跟 5D4 有類似的問題,裁切率太大,4K 錄製時 只抓感光元件的中央,以 15mm 這個焦段來說,要先乘 APS-C 的焦轉率 1.6,然後再乘 上中間區域的轉換率 1.6,變成 15*1.6*1.6=38mm 左右,變成沒有廣角,如果在戶外拍 應該還好,但如果是要自拍的話可能有點困難,需要用更廣角的鏡頭來拍攝 M50 用的電池是 LP-E12,跟初代 EOS M 相同 LP-E12 跟長青級 LP-E6 電池大小比一比~ 【EF-M 15-45mm f/3.5-6.3 IS STM 鏡頭】 現在的 M 系列 Kit 大多以單鏡為主,M50 的單鏡組配的鏡頭是 15-45mm 這顆,鏡頭如 果在不使用的狀態下,前端可以藏進桶身內,雖然已經算滿小顆的,但我比較想要的是 22mm stm 餅乾鏡,這樣可以讓機身的體積縮到最小 EF-M 15-45mm 等同於全幅的 24-70mm,如果是初次入相機坑的人來說,泛用的程度其實 還算不錯 鏡頭的屁股是塑膠的結構,不過因為鏡頭本身很輕,所以也不太需要擔心裂開的問題 鏡頭使用時需要先解除鎖定,解鎖之後就會跑出來一節,這顆鏡頭雖然很小,整體素質還 不錯,但在 45mm 的畫質有點鬆,常會覺得邊緣有點發散 鏡頭大小比一比~最左邊是 APS-C 機種幾乎都會搭配的 EFS 18-55 STM KIT 鏡,右邊是 50mm STM,相比之下就可以知道 15-45 這顆KIT鏡算滿輕巧的 合體~白身機身搭配的 KIT 鏡是銀色的,所以配色上不會很突兀 從前面看起來還是很像一般的單眼,只是稍微小了一些而已~ M50 機身內也有閃光燈設計,要用閃燈的時候要自己拉起,沒有彈出式的設計 看不出 M50 有多小嗎?來跟 7D2 搭配 50mm stm 背靠背比一比~相對於7D2的粗勇厚片, M50 還算是薄片身材 正面比一比~7D2明顯高出 M50 一顆頭阿 相對於7D2後面一堆按鍵、速控盤等,M50 的背後就顯得比較精簡 經典老梗~疊疊樂! 新成員入團~來個大合照~7D2 跟 5D3 以後就專門工作使用,出門玩就帶 M50 減輕負擔啦 ~ 【背帶】 M50 雖然機身上已經有背帶環了,但尷尬的地方在於 M 系列的背帶環都是比較窄的 M50 附贈的背帶比一般市售的還要細一些,如果有習慣另外習慣再買背帶的要注意寬度 原廠送的背帶寬度剛好可以穿過背帶環 如果要用一般的背帶,就需要自己 DIY 延伸一下 因為背相機都習慣背單邊而已,所以我會用傘繩繞成轉接環,讓背帶都綁在同一側 【外閃組合】 雖然 M50 有內建的閃燈,不過外閃的設計沒辦法跳燈,而且出力不夠,這時候掛個唯卓 JY-610C 小型外閃就很方便啦~ 因為考慮到燈光的應用面,這也是為什麼最後跳過 M100,而看上 M50 的原因,因為多熱 靴座可以用的燈光就更多了 嫌小的外閃不夠力?那就直上 600EX-RT 吧!只是看起來會很好笑,頭重腳輕XD 因為有熱靴的關係,所以各種打燈方法都可以使用,除了外閃外,M50 搭配無線引閃器, 也可以控制棚燈,從基本生活拍攝到專業攝影棚拍攝都可以搞定的啦! 【重砲出擊】 當時會選 M50 主要也是考慮到本身也是 Canon 用戶,M 系列就算鏡頭不夠多,還能轉接 裝上全套的 EF跟EF-S鏡頭,入手轉接環之後就順便把最大的傢伙裝上吧! 小白兔加上 M50! 因為機身比較輕,所以裝上小白這種重砲之後,拿法就要改變啦!提槍快跑! 【實拍】 因為用了兩個月左右,不論在工作上或是一般生活中,也拍了不少照片,附上各種情境的 實拍原圖,使用的的鏡頭包含了 EF-M15-45mm f/3.5-6.3 IS STM、EF-M 22mm F2 STM、 EF 50mm F1.8 STM、EF-S 10-18mm f/4.5-5.6 IS STM 完整資訊的原始檔:從這邊下載 https://mega.nz/#!LboFXSyZ!Nt7EaDJaBxVf7mf8KRqKrLqoshVf7izbnoW9rdU5Zyw 雖然若要用 M50 拍婚禮可能有點吃力,但是當作助手用的副機還是滿方便去拍一些主攝 拍不到的角度 【錄影測試】 M50 因為有 4K 錄影,所以一開始上市主打的族群是影音 VLogger, 但因為 4K 錄影的 時候對焦能力會從原來的雙向素對焦變成對比式對焦,畫面裁切率也會變得很高,受到很 多的質疑,但因為我主要是當作相機使用,錄影這部分對我來說是還好,只要能隨身錄一 些 4K 片段就足夠了,不過也做了一些不同的錄影測試,實際上發現 4K 的錄影能力好像 也沒這麼不堪,至少在光線足夠的情況下對焦準確率跟速度還算是可以接受的。 日間 4K 錄影測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0Sdv3fw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01OyL0YVI
夜間 4K 錄影測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J1JnVO7xs
Canon EOS M50 日間錄影測試 1080p 60fp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eWfYZHaIhw
夜間錄影測試 1080p 60fp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EjKhrZ6po
日間錄影連續對焦測試 4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EvBbGvQi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I0CHmYLRdU
夜間錄影連續對焦測試 4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evOHXBRmCI
使用心得: 使用到現在的心得就是.....................真的方便!尤其是以前出門玩要把相機交 給人拍照的時候,人家看到又黑又大,又沒有螢幕可以看的相機,都感覺很害怕,M50 不 但可以直接從螢幕取景,又可以觸控拍照,在人人都用手機拍照的年代,對於大部分人來 說,點螢幕拍照就簡單多了!畫質方面跟動態範圍目前還是贏過手機,加上閃燈與鏡頭群 的支援,即便是只有一台 M50 的人還是能當主要的相機,老實說,入手 M50 跟轉接環之 後,除了要風吹日曬雨淋的場合,M50 我都已經當作工作機在使用了,另外兩台最近在防 潮箱的時間大幅增加XDDD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7.1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531933706.A.62A.html ※ 編輯: genkiboy (180.176.17.170), 07/19/2018 01:10:20
CJSStarCraft: 看完內容,覺得這台也太棒了吧! 07/19 01:09
※ 編輯: genkiboy (180.176.17.170), 07/19/2018 01:15:20
pinghg: 圖???? 07/19 01:11
taleschia: 一直好猶豫要買800D 還是M50 QQ 07/19 01:32
siekensou000: 雖然當初等不到黑色後來改買富士,但板友拍的真的很 07/19 02:06
siekensou000: 好! 07/19 02:06
vi5417: M系列真的很適合當C家全幅機用戶的副手 07/19 02:33
xiuxinme: 用心推 07/19 03:02
billliu: 寫的很好的開箱及使用經驗 07/19 07:42
ceasefire: 想問搭22mm, AFC 抓得住2~3歲小孩嗎? 07/19 09:40
modeng: 如只有一台單眼不推這台 閹割太多東西 國外和大陸評測分 07/19 10:59
modeng: 數不是很高 這台只適合當副機 07/19 10:59
kax0205: 備機救星 07/19 11:12
evadodoya: 我只有一台這個呀 剩下全部底片機包 07/19 11:45
XristianBale: 我就常講C家工程師都努力在 如何閹割出一個有市場價 07/19 14:32
XristianBale: 值的產品 光做這些就耗費很多工程力量了 07/19 14:32
XristianBale: M50 這台被吐槽的點就是4K Crop 有~夠~多 07/19 14:39
XristianBale: 被yotuber吐槽死 不然他真是一台不錯的備機 07/19 14:43
j86540: 我M50搭西格瑪18-300 07/19 17:36
xxxxj: 錄影的閹割程度還是滿牙膏廠作風... 07/20 03:38
gibala: 出什麼都大賣的不需要跟人比 07/20 18:37
libaga: 6歲小孩用會不會負擔太大 07/20 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