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SL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Before: https://i.imgur.com/hGadpog.jpg
After: https://i.imgur.com/iObRIFk.jpg
RAW, PSD, ACTION: https://goo.gl/7KUw4K 風景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拍攝的主體, 如果能善用RAW檔給我們最大寬容度的調整, 那麼我們就更能的把風景中的顏色,明暗做到最好而有更好的出圖品質. 我們知道RAW檔給我們最大的寬容度, 但,不論是Camera Raw, LR, C1.都有一個很大的不方便,那就是很難去做MASK. 也就造成我們常常無法比較準確的選擇我們要的範圍,也無法控制太多的明暗或顏色. 如果有一個方法,能夠盡可能的用RAW的資訊,又可以使用PS的MASK. 那就有更多的顏色明暗可以表現,也可以更好的控制我們要的範圍. 最後,畫面的品質就能夠更加的細緻. 概念是甚麼呢? 我們利用相同的一張或多張RAW檔,調整我們要的顏色或明暗, 這時整張畫面都會被調整到,再來進入PS使用MASK的功能來選取我們要的部分. 然後再用同一張RAW檔進行第2次,第3次的編修來取得我要在畫面中各個需要的部分. 這樣就能有最大的顏色明暗,而又能精準的選取我們要的地方. 怎麼來回修改呢? SMART OBJECT可以幫助我們. 在比較舊的PS版本中,我們要使用這樣的概念的時候, 我們必須開RAW編輯,匯入到PS成為一個檔案. 然後再開RAW編輯,再匯入到PS成為另一個檔案, 最後把你要的部分都取好後,再一起拉到一個檔案中進行後續的編修. Smart Object的功能讓這些工作都在幕後進行,我們只需要一個檔案就好. https://i.imgur.com/oXSmkzg.jpg
https://i.imgur.com/VZLSr0b.jpg
有了這個概念和方法後, 我們試看看怎麼操作吧: 在任何的後製前,自己心裡一定要有一套草稿, 然後按著這個草稿來進行. 這個草稿可以驗證是不是如自己心裡所想. 如果不是,那就要分析其中是哪邊出了問題. 一開始也許會差很多,但是隨著每次的練習,找出錯誤,修正. 那自然觀念和技術就會慢慢的進步. 針對風景,或者任何的主題.後製都是在處理顏色,明暗. 甚麼樣的顏色能夠給予畫面最和諧的搭配,最多的前後深度. 甚麼樣的明暗能夠給予畫面最自然的光線,最多的前後深度. 我對這張圖的思考: 由於是平光,靜物,不雜亂. 我希望呈現的是非常自然柔和平靜的感覺. 對於顏色來說: 除了綠色,黃色的修正降濃度外,顏色不做大幅度的更改. 為什麼要降濃度? 因為顏色比例的關係, 它們佔最大多數的畫面,顏色濃度需要低一點,避免整張畫面太重太膩. 對於明暗來說: 由於光線是平光,我們沒有太多現成的明暗可以來做. 所以如何透過明暗和顏色的調整來達成最多的前後深度又自然的明暗, 就是我們要達成的目標. 這裡有個顏色上的觀念,冷色和暖色的搭配可以產生前後的感覺. 因此在這個平光的畫面中, 我還會在在右上加上暖色調的紅色,左下加上冷色調的藍色,來增加一點前後深度. 為什麼是紅色和藍色呢? 因為根據色彩理論,紅藍黃綠是一組四分色的協調色: https://i.imgur.com/h3Sr7Vw.jpg
我的草稿,關於明暗: https://i.imgur.com/CiGBJUf.jpg
我的草稿,關於顏色: https://i.imgur.com/pOrQszJ.jpg
有了草稿後,我們開始用我們學到的觀念來調整吧, 在RAW中,先就"整體"的明暗,顏色來調整. https://i.imgur.com/Ky6wkcC.jpg
https://i.imgur.com/S8mUrvV.jpg
https://i.imgur.com/HM0PrL4.jpg
整體調整好後,我們來做細部的調整. 利用同一個RAW檔來回的編修來得到最大的顏色和明度. 在剛剛的smart object中,按右鍵選new smart object via copy. 這樣就可以複製剛剛你做的RAW檔,然後在編修的時候,不會影響到前面你做的. 如果你只單純複製剛剛做的RAW檔,那你在新的RAW上做都會影響到剛剛你的調整. https://i.imgur.com/5Raa3sy.jpg
針對前景的要加強的陰影,我把RAW檔的曝光調低. 然後進到PS裡去選擇我要的範圍: https://i.imgur.com/iA7D2sk.jpg
針對前景和背景的顏色,在RAW檔的曲線裡去調整出我要的顏色, 然後進到PS裡去選曲我要的範圍: https://i.imgur.com/TcQgmZS.jpg
https://i.imgur.com/tDiS2te.jpg
至此,我們已經善用了RAW能給我們的顏色明暗了. 如果這個結果是你要的,那就可以準備出圖了. 而我希望再加上更細微的明暗對比來讓前後深度有更好的表現. 在此我用到Luminosity Mask來幫助我做微調. https://i.imgur.com/J324hXJ.jpg
https://i.imgur.com/l9tMllL.jpg
Luminosity Mask是根據畫面中的明暗建立的MASK, 優點是可以給非常漸層細微的Mask. 缺點是,如果你的畫面的明暗是糟糕的,那你取的Luminosity Mask也會非常的糟糕. 譬如該亮的地方沒有先處理,然後先使用Luminosity Mask的話, 你依然取不到亮的部分來作調整. 當明暗Mask建立好後,我可以針對畫面中的暗部,亮部或中間調來調整明暗,顏色. 沒有Luminosity Mask的話, 那我的暗部,亮部,中間調會因為沒有被特定的選取, 從而選取的不夠精準,造成大範圍的調整. Luminosity mask不是一個神奇的東西,也不是甚麼高階,密技,新法, Luminosity Mask就是根據畫面中的明暗建立的MASK 如果沒有拍好或建構好畫面中的明暗, 那這個工具是沒有幫助的.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點,使用完Luminosity Mask後請刪除. Luminosity Mask會增加很多檔案空間. 我的Luminosity Mask把中間調加對比,把最暗部加一點暗, 把畫面的中性調都調亮,增加畫面的亮度. 最後根據先前的草稿,在路的中間加一點點亮,增加一些畫面深度 至此. 對比於我的想法,相距不大,這張圖對我來說就完成了. 說了好像很多,但其實觀念和做法都非常的簡單. 重點永遠不再怎麼操做PS, 而是一張圖在拍攝,後製的想法,這才是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創作. 我還另外調了四種色, 各位可以發現,當明度,顏色都調整好後, 調色就會變得比較容易. https://i.imgur.com/06TWX64.jpg
https://i.imgur.com/dOMzLZy.jpg
https://i.imgur.com/fUBuYbg.jpg
https://i.imgur.com/sAA9YNf.jpg
不過, 調色還是有很大的限制, 拍攝的光線,原本的顏色,明暗對比,都會限制顏色的使用. 不要相信任何"你可以調出任何色"的說法, 顏色可以調出任何RGB色,但是能搭配畫面的顏色一定有限.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VSCO提供上百種顏色, 但我相信每次各位使用的可能不超過10種. 不是你們不想要用更多,而是其他的套上去跟本就不適合. 那為什麼不適合? 因為光線,顏色,表情,姿勢,內容物等等都會限制到調色. 另外,對於想要透過後製來更加完善自己作品的人的一個建議. 螢幕和校色非常的重要,自然的後製每一步的調整都是很細微的. 沒有好的螢幕,那麼你的調整都會看不到. 沒有校色,那你的螢幕顏色,亮度,對比都不是在一個最佳狀態下. 看不到就會調比較多,也就調整不出來細微的變化. 歡迎各位提出問題與看法, 要戰要討論都歡迎! 此檔案僅供PTT DSLR板使用, 重製僅限PTT DSLR版. 任何形式的外流都是違法且一定會受到法律的訴訟. 任何形式的轉載,請務必私信詢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47.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538278025.A.FC1.html
benage: 推 09/30 11:32
REMEMBER13: 先推再看 09/30 11:32
bbzxcvb1594: 推 09/30 11:38
michael89294: 推推 09/30 11:52
calwolf: 推 09/30 11:54
coppi: 真是又學習到 感謝 09/30 11:57
GPX2000: 詳細推! 09/30 11:58
dsleeper: 大推!是說淺談怎麼滑了這麼久才看完XD 09/30 11:59
Tristan0918: 推 09/30 12:00
zsp95003: 推 09/30 12:10
slies3106: 好複雜喔 09/30 12:12
lvlvlv2g: 天啦...這是淺談喔...那我的修圖應該跟直出差不多了 09/30 12:13
hix020421680: 先推再看 09/30 12:18
hung0724: 修圖像直出 +1 XDD 09/30 12:20
jhangyu: 推 09/30 12:27
andy84118: 推 09/30 12:28
bikevts: 這淺談?我搞半天原來是直出等級的… 09/30 12:30
M16A1: 推 完全看無 09/30 12:31
f416720001: 真的夠淺,因為原PO這修圖實力過硬 隨便教我都看不懂 09/30 12:31
ErnstvonBohr: 淺到看不懂只能推了QQ 09/30 12:42
tzangyoung: ..只能推 09/30 12:44
gjcl6: 推 09/30 12:58
marksky: 是進階版 09/30 13:03
LimYoHwan: 原圖比較好看 09/30 13:04
ferrinatice: ACR/Lr的確是有限制,但C1本身就有layer與mask;另外 09/30 13:04
ferrinatice: 可能是我的電腦不夠好,用smart object其實電腦操作變 09/30 13:04
ferrinatice: 慢不少,要修某個區塊的雜物(例如content aware fill) 09/30 13:04
ferrinatice: 也必須rasterize,我是覺得如果只是單純改變些微的顏 09/30 13:04
ferrinatice: 色,而非整個大幅調整明暗的情況下是否有必要動用到 09/30 13:04
ferrinatice: smart object還是可以討論 09/30 13:04
gwofeng: 推修圖 但我比較喜歡原圖的低對比 09/30 13:06
FableKevinS: 原圖好看 09/30 13:06
PaganTsai: 先筆記,但我也喜歡原圖 09/30 13:08
justin830124: 好美好美 跪著推 09/30 13:13
x80378: LR似乎就可以做到了? 09/30 13:26
diamondX: 推ㄊㄨㄟ 09/30 13:43
diamondX: 推推 09/30 13:43
eggkyle: 推 09/30 13:44
ridges: 謝謝 09/30 13:50
shepherd71: 推 09/30 13:50
AnamnesisNT: 我的修圖實力可能只有幼幼班 09/30 14:18
waa006: 推推 09/30 14:31
awaysu: 我覺得標題和內容有點不搭 標題說"畫面品質",應該是要拿 09/30 14:35
awaysu: 原始JPG和RAW修完的JPG放大比.另外內容說明暗寬容度,拿晨 09/30 14:35
awaysu: 昏反差大的範例會比較有說服力. 09/30 14:35
感謝指教. 拿raw比jpg.中間的差距不用試驗一定是很大. 這篇談的不是那種寬容度大然後可以拉回來的問題. 而是如何用RAW檔來盡可能呈現最好的畫面品質. 同一個RAW檔, 我們反覆利用RAW檔盡力的去獲取我們要的部分. 這樣的方式會比RAW檔只編修一次後, 其他進PSD檔後再進行顏色明暗的調整要好,獲取的訊息量更大. https://goo.gl/HJU4bV 這個連結有對比圖. 畫圈圈的地方,一個是RAW檔去調整.一個是PSD檔去調整, 調整的地方的內容參數都是一樣的.其餘都沒有去動到. 你可以比較顏色的細節度,明暗的細節度. 至於ferrinatice提到的,電腦會變慢的問題. 的確,Smart Object會使電腦變慢.至於值不值得這個看人. 我的目標是追求最大最大的顏色和明暗度的細節和寬容度. 因此RAW檔能進行的越多, PSD檔的顏色和明暗的調整進行的愈少. 就越能達到這個目標.
jayemshow: 推 09/30 14:37
topx: 太神了!內文精闢阿! 09/30 14:42
scorej41075: 推 09/30 14:45
n999666333m: 天啊 好自然 09/30 14:57
h2894675: 推 09/30 15:02
※ 編輯: SAMMY728 (36.225.47.6), 09/30/2018 15:20:25
soccerss2008: 推教學詳細啊~ 09/30 15:49
keynote1: 大大的確是修圖達人,不過原圖其實調整亮暗後也還不錯 09/30 16:09
keynote1: https://i.imgur.com/TO0SStz.jpg 只有調明暗拉曲線 09/30 16:10
lakers6204: 推 09/30 16:58
s6525480: 09/30 17:30
Balao: 推分享 09/30 17:31
nick5487: 每個人對 最好的 定義都不一樣 我還是希望能夠讓畫面最 09/30 17:36
nick5487: 接近原景 09/30 17:36
seou: 推 09/30 18:17
berniex: 推淺談 09/30 18:18
REDan25: 好文推 09/30 18:59
sixzero: 大推 09/30 19:24
Issye: 推分享 09/30 20:58
kyphosis: 原本就夠好看了 09/30 21:22
domon0525: 推 09/30 22:06
chiangboy: 推 09/30 22:17
qjack79322x: !!!筆記筆記 09/30 22:20
windjammer: Before真的比較好看 09/30 22:21
qjack79322x: 我也覺得我的是直出…QQ我對不起啊多筆整間公司 09/30 22:26
way3125way: 推 用心分享 09/30 22:26
brent00: 推推!! 09/30 22:44
ghd123483: 推 09/30 23:45
monkeyy78: 推! 10/01 00:03
jhangyu: 給大大一個鼓勵,我覺得修過的的確比較好 10/01 00:04
ling07: 推 10/01 00:06
canandmap: 推自己修的是直出+1,原po真的很厲害! 10/01 00:15
freeasa: 嘩.....我是山姆,是我的山姆 10/01 00:36
ridecule: 除了那棵樹枯掉之外都很好 10/01 01:36
BrightKiller: 推 10/01 02:29
starskyjth: 這張原本就很平光 對比小 應該是說範例拿錯了 10/01 07:28
starskyjth: 但教學很精彩! 10/01 07:29
jorden: 推 after有光影後 比較好看 10/01 07:59
fredzheng13: 以這個例子來看,我覺得直出的色調比較耐看,添加這 10/01 08:50
fredzheng13: 些是多餘的。 10/01 08:50
x80378: 修過圖,視覺會比較集中啦 10/01 08:55
fredzheng13: 玩後製到一段時間就會覺得很膩,很怕加重鹹太多的。 10/01 08:58
fredzheng13: 我本身是c 家跟f家,這兩者的色調都很美,尤其是f家 10/01 08:58
fredzheng13: 。底片大廠的多年經驗會比我隨興調整的好看很多。現 10/01 08:58
fredzheng13: 在後製只調整明暗,不動色調。 10/01 08:58
bpolo5566: 推~這樣還只算淺談喔Orz 10/01 10:11
kblover: 這篇本來就是淺談 這篇圖本身不複雜 未必要用這麼繁複 10/01 11:05
kblover: 的修圖手法 修圖的想法也是比較輕鬆的 10/01 11:06
kblover: 但之所以大砲打小鳥原因是遇到複雜場景的時候 10/01 11:06
kblover: 這樣的修圖手法就能顯現威力 10/01 11:06
kblover: 所以淺談正解無誤 10/01 11:07
ALDNOAH5566: 還好我本來就只用自動修圖 10/01 11:19
Yifong: 讚 10/01 11:21
KapaJan: 推。 10/01 12:15
ryanrao: 存檔改天細看 太感恩了 大大 10/01 12:23
user1120: 推 10/01 13:49
b520002732: 先推再慢慢看 10/01 14:47
teentim: 調過之後變更有層次感了!! 超棒! 10/01 14:57
Roa: 電腦不夠好跑智慧型物件有夠lag QQ 還是偏向複製多圖層疊加 10/01 18:08
Roa: 的方式 10/01 18:08
cswpeter: 好猛 10/01 18:19
barkleyc: 感謝教學 10/01 20:14
shuiwuhen: 我覺得原po範例,修完很有質感。不過不淺 10/01 21:57
H264: 教學不錯,不過喜歡原圖+1 修圖修到一看就知道 = = 10/01 22:14
ttamura: 原圖素質好才有更大的後製空間,個人倒蠻欣賞結果1打亮 10/01 23:01
ttamura: 遠方路徑的感覺 10/01 23:01
abscented: 推!!感謝分享 10/01 23:52
TomLee928: 其實原po一直強調的是觀念,畢竟這篇技法真的算是淺談 10/02 02:53
TomLee928: ~而原po也只是強調照片的質感跟層次是自己要的,至於 10/02 02:53
TomLee928: 喜不喜歡或許不是本篇的重點,不過話說這種風格在國外 10/02 02:53
TomLee928: 論壇很常見也蠻受歡迎的喔,果然國情不同嗎… 10/02 02:53
n61208: 觀念的確很重要,因為很多人不是不懂修圖, 10/02 06:11
n61208: 是連光遠在哪、方向在哪、類似色、對比色等基礎概念都搞 10/02 06:12
n61208: 不清 10/02 06:12
ejywar: 晚輩大推。如果這是淺談那我的修圖要重修了……(跪) 10/02 08:33
chrislin0919: 看不懂先推XD 10/02 12:35
a8951478963: 一起加班吧 我也是一個人在台北工作 10/03 00:41
ty502502: 登入5371,快15年欸 10/03 02:07
overlay: 只能推了 10/03 08:17
bennylie: 還沒時間仔細看,先推一下。 10/03 09:31
TEHAO: 看完決定直出 10/04 08:54
gowellplayer: ...強 10/04 13:39
onejerk: 想請教大師有沒有相關線上學習資源可以讓我學學 謝謝 10/14 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