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SL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曾經想過或許攝影終點就會留在NIKON, 一個機緣出國回來在某次修圖的過程中想說或許我應該上全片幅, 於是出清自己所有富士的設備,拚了一波上FF 過了兩年我又將所有的Z-mount機身與鏡頭出清回到富士。 當時是沒考量到,我也只有較為重要的照片會去修... 其實最大問題就是我懶,剛開始想說自己應該能夠接受每天花些時間後製, 但後來發現,其實出門回家也累,最後就是草草弄個幾張上傳交差休息去。 再加上綠色色盲的,要我看出一張照片的氛圍或是顏色是否喜歡簡單還行, 但是要我去調出相同的顏色,實在有些困難... 於是便開始尋找描述檔、設定檔..想辦法把發色用回自己使用富士時期的直出狀態。 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最後就是選幾張然後LR按AUTO微調後出圖。 當然,這跟我並非職業攝影師有關,我也只把攝影當作興趣、休閒, 說來見笑從接觸到現在十多年,其實我也都沒什麼進步。 自己近期又打算接觸VLOG,於是乎有了回富士的的想法。 不多說廢話,稍微簡述一下與X-T4相處兩天的心得與選擇原因。 選擇X-T4除了前述的直出問題外,另一點就是錄影。 X-T4在攝影規格上具備了 4:2:0 10bit=>這只能使用MOV H.265模式 4K60P => 會有1.18的裁切係數 400mbps => 4K60P為200mbps F-LOG、HLG =>調色用,其實我有用X100嘗試過FLOG,但後來我也只敢套回BT709 我有找過一些LUTs但我套了之後感覺會不妙,所以我後來還是放棄。 實體+數位防手震 =>與4K60P連動最終會有1.29的裁切係數。 整體鏡頭焦段會約略*2... 基於以上幾點,我認為X-T4在內錄上是優於Z6的.., 我不確定流量為多少,至少在Z6上是沒有標註, 另外同樣手持,X-T4的穩定度是高於Z6。 接下來便是上手心得。 外觀: 多年來一脈相承的外型,跟前幾帶有略改過,不過整體看起來都來自ST801 所以應該沒有抄誰的問題.... 機身的蒙皮帶有些許防滑,跟X100V不太相同,X100V是完全硬質且較為光滑, 但比Z6來的滑一點,然後向後延伸至翻轉螢幕背面,所以把螢幕反出背面會更像底片機。 X-T4推出到現在還沒有出現蒙皮災情,我想應該會比Z6的耐用些。 我當初的Z6才剛過保蒙皮就掛了。 跟Z6一樣都是金屬機身,但是噴漆材質略有不同。 機身布局,左側為I/O,右側為記憶卡槽,下方為電池。 左側I/O是分成兩個蓋子,這點比NIKON一整條橡膠好一些,至少蒙皮材質一致 但記憶卡槽跟I/O保護蓋有個缺點,就是背帶很容易卡住他們, 必須把機身反過來讓背帶下垂。 按鍵部分,Z6的按鈕回饋較好,但我比較喜歡X-T4的滾輪手感。 最後,真的感謝富士,我終於不用跟那該死的背帶小鐵圈奮戰了... 現在背帶買來就能直接鎖上。 機身性能: 對焦部分配上18-55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速度,我覺得跟Z6差不多。 比X100V快一些也安靜一些,假如配新鏡頭應該會更快吧? 但18-55就是有馬達聲,要錄影的人得注意。 EVF、LCD我認為Z6漂亮一些,但整體來說差異不大。 對了,Z6有個好處,選單內也能使用觸控,富士依舊無法。 續航力還是Z6較佳,我今天實際使用,大概拍了200張左右後沒電, 當然中途有大量使用HDR功能進入調整選單,或許定下來後會好些。 機身可以邊使用邊拍攝,原廠附的充電器是5V3A。 IBIS比起Z6我覺得效果更加。 至於過熱,因為目前還未錄影所以還不確定。 內建選單我認為比起Z6好上太多... 富士對於Fn自訂義基本上是功能全開,只要有開放自己定義,所有功能都能選擇 Z6則是,雖然有部分Fn是全部可選(例如鏡頭接還旁兩顆),但其他會受到限制。 另外i與Q也是富士的客製化程度較高,還可以選擇要擺幾個,背景是否要透明... 原廠傳輸軟體部分,X-T4是有進步的,至少配上我的Pixel 6P都還能順利連上, 但稱不上順暢。 軟片模擬、HDR: 關於軟片模擬,真的非常推薦Fuji X weekly他是有app與網頁的。 基本上可以找到一堆範本讓你選,至於有沒有符合各位對於底片感的認知就見仁見智, 但我自己有選個2-3個放在機身內。 最後就是HDR....,X-T4把HDR放在轉盤上,使他的方便性遠遠大於X100V。 富士的HDR是這樣運作的,你可以選擇HDR強度(自動 200 400 800 800+) 你可以選擇拍攝JPEG或JPEG+RAW,使用當下你的DR、D高範圍會被鎖定。 這個RAW檔案會較肥,最大會到9XMB(無損壓縮下),應該只有X RAW Studio可以正常使用, 其他雖然能解,但看起來就是一般的raw檔。 800+可以向下調整,但拍200不能往上。 相較於Z5僅能在JPEG模式使用,彈性較大,至少不用費工切RAW或Jpeg. 按下快門會連拍四張進行疊圖,不需要上腳架手持即可。 只要手別太晃、照片內沒有過大的風吹、人物移動、快門過慢都會成功 成功率幾乎不會輸給我用Pixel 6 Pro拍夜景模式。 而且不會有那種太over的痕跡(Z6的HDR功能就會有) 軟片模式會影響HDR出來的影像,目前Provia跟Veliva我覺得效果比較明顯 CC、NC有用跟沒有差不多,Astia還未測試。 拍出來的風格跟Pixel的HDR+相近,認真說口味還是很重... 但還沒到那種硬修到出現光環 以下是範例,皆為今日拍攝,天空晴汐止拱北殿 這是預設 https://smileahpain.i234.me/images/2021/12/19/DSCF0252.jpg
這是啟動800+ https://smileahpain.i234.me/images/2021/12/19/DSCF0253.jpg
當然用修的也可以,Capture One Express我實際操作,大概可以修到接近, 但亮部細節還是HDR800+會多一些些,不過機身直出的好處就是可以直接傳手機給親友。 最後補上一些實拍 https://smileahpain.i234.me/images/2021/12/19/DSCF0087.jpg
https://smileahpain.i234.me/images/2021/12/19/DSCF0363.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135.18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639927923.A.5AC.html
Demonic1013: 懶人+1也是習慣富士 12/20 00:34
diablohinet: 懶人+1軟片模擬真的好用 12/20 03:29
Jcat: 我就懶~~~~ 人工修片單張很強,多幾張真的會審美疲乏 12/20 07:16
DrEvil: 錄影應該以24、25、30P為主,60P拿來慢放,2倍裁切不至於 12/20 10:46
DrEvil: 太困擾 12/20 10:46
BrightKiller: 我就懶,只能推了 12/20 13:26
ihcc: 懶人+1 12/20 13:51
rosseforp113: 推hdr實驗和解說 12/20 18:03
maca800522: 懶人+1 推解說 12/21 13:09
rexchen40515: 推! 12/21 19:57
ramskull: 推! 12/21 23:08
cute54baby: 懶+1,富士確實帶給我這方面的便利 12/22 09:41
mike70428: 推!最近很想買XT4,可是又怕XT5會有什麼消息 XD 12/24 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