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a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 http://kuni.pixnet.net/blog/post/458196842 --------------------- Alexander's Steakhouse 亞歷山大牛排館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35-2號 電話:(02)2741-8080 --------------------- 應該是至今吃過唯一一次滿意的台灣自製乾熟吧。 但說是完全自製似乎又不盡然如此,原因容我娓娓道來。 應該是去年,某位我很信任的饕友在文章下留言。 他知我對台灣自製的dry-aging向來沒什麼好感, 卻意外推薦了一家乾熟牛排, 就是曾引起不少話題的Alexander's Steakhouse。 細讀他文字,都是台灣目前自製乾熟所欠缺的, 讓我心動不已。 台灣的乾熟除少數幾家外,大多屬純自製, 也就是從進口商買肉回來自行在貯藏室裡做熟成動作。 每家做法不同,有些打造熟成室,做溫度與溼度等的控管。 我去過那樣的地方,好比國賓的A-Cut。 有些標榜牆壁用玫瑰鹽磚砌成的熟成空間, 好比花園酒店的Prime One或新竹的Roast Restaurant。 但不管如何,品嚐這些自製的乾熟常感覺莫名其妙, 肉汁缺乏就算了,也無特殊香氣或味道。 有幾次還差點火大,吃到沒削乾淨的肉塊就算了, 還得聽主廚解釋此乃正常現象,只好禮貌性點頭。 難怪感覺在台灣吃乾熟比較像是一種附庸風雅, 花了大錢,還得同時接受外場制式化的洗腦。 這一次有幸收到Alexander's公關的邀請, 回信時照例先確認過能以自由意志撰文才前去。 這裡不若台北其他高級牛排館,屬純單點制, 當然也有套餐,但只有一款牛排,無法做更換。 用餐內容: --------------------- 炙燒備長炭和牛捲(NT.450) 鰤魚生魚片(NT.150) 波士頓龍蝦(NT.1000) 香煎鴨肝(NT.650) 乾式熟成丁骨500g(NT.4000) 美國Imperial和牛肋眼100g(NT.1500) 配菜: 炒山蘇/柑橘味噌/西班牙臘腸(NT.350) 海膽越光米/母雞蛋/柴魚香鬆(NT.400) 亞歷山大咖啡(NT.150) --------------------- 其實這篇文章寫得並不很順利。 首先沒想到餐廳剛得知五月二十二將正式停止營業, 我吃完後才從公關聽到這消息, 不僅他們愣住,我一時也感到語塞。 二來我硬碟忽然耍性子,這次拍的照片幾乎全毀。 好不容易反覆手動搜尋與複製的結果總算救回幾張, 但裝潢,前菜,甜點等照片確定是無法挽回了。 挑重點說吧,今天侍酒師夠搶眼。 除和牛捲外,其他菜色的配酒大部分都掌握很好, 實在意外。 開胃小點是豬肉泥脆片。 將豬耳朵剁細混進豬肉泥中,充滿肉香,口感相當有趣。 餐前麵包普通,但奶油香氣特別,原來是摻了牛油一起打。 生魚片則弱了,新鮮度沒話說,但醬汁無趣, 鱒魚卵的配置更令人費解,卵膜硬到不行。 點龍蝦是刻意的,這蝦子熟度難抓, 是考驗Fine-Dining餐廳的試金石。 今天波士頓龍蝦的肉質處理非常好,每一口都是鮮美, 一旁的龍蝦餃竟不輸高級義式餐廳。 鴨肝吃不慣,外皮有些韌,內裡稍微過熟, 幸好有極優配酒,藉著香氣與甜度適當補足。 主角牛排讓我非常,非常地驚豔。 這一大塊丁骨主要分菲力與紐約客兩部位。 先從向來不愛的菲力品嘗,一股漂亮的肉香瞬間散出, 類似火腿或培根,但更清香。 紐約客則更多油花與些微帶筋,更豐富的口感與香氣, 是一塊很有男人味的成熟牛排。 跟菲力比起來,我更偏好紐約客的豐富味覺。 偶爾油花,偶爾嚼勁,與源源不絕又難以形容的特殊肉香, 連剩下的大骨也要拿起來啃咬一番,簡直意猶未盡。 一旁美國和牛不差,但與乾熟相較之下黯淡許多, 雖屬個人最愛的肋眼,卻無肋眼熟悉的美妙。 配酒是亞歷山大自有品牌的Cabernet Sauvignon, 來自我不熟悉的Bell Mountain。 跟勞瑞斯的Napa谷CS紅酒相比的話, 我覺得這支更高竿,層次之上的石墨與菸草, 與牛排不僅是合拍,甚至有互補的感受。 配菜明顯是Chef James特地為台灣市場設計。 James是亞歷山大牛排亞洲唯一兩海外分店的行政主廚, 另一家在日本東京,可想而知那裡的配菜也不一樣。 嚴格來說這炒山蘇醬汁調得有些違和, 而海膽越光米飯名曰海膽,卻無海膽香氣也令人想不通。 完食後與公關Ivy聊到餐廳確定即將歇業時感傷了起來。 講到餐廳開幕時的總總我不經意聽到幾個字, 嚇了一跳,驚訝之餘請她又複述了一次。 原來剛開幕時美國總公司除來台勘驗場地與設計熟成室外, 還帶了一批美國已做好熟成的牛肉。 "為什麼?" "喔,因為要養菌..." "阿..." "藉著第一批肉上的菌種開始培養熟成室裡的菌" "好不容易隔一段時間才將菌種養起來..."她補述著。 我總算恍然大悟,原來乾熟關鍵之一是菌種阿。 或許還有許多其他變因也說不定, 比如是否在屠宰完後直接做Dry-Aging等。 但這在台灣根本不可能實現, 因為我們的牛種可能過於刻苦耐勞吧(微笑), 跟日本或美澳的肥牛們比起來更是缺了甜美油花, 實在不太適合拿來做牛排。 麗禧酒店的李主廚曾使用過一次台灣牛: https://goo.gl/qal72b 為了屈就於肉質還得將肉排切薄,以免口感過韌, 後來就幾乎都沒再使用了。 台灣自製的乾熟唯一一次較接近今天肉香的應該是A-Cut: https://goo.gl/YVMNBU 是熟成九十天的澳洲塔斯馬尼亞草飼牛。 由於熟成天數極長,口感極類似風乾火腿, 雖然耐嚼,卻遠不及今晚這濃郁的香氣。 168與教父則直接進口美國當地已做好乾熟的肉塊, 是非常聰明的做法, 完全避開台灣先天技術上的不足與限制。 只是我去168還是不免只想點澳洲和牛9+:https://goo.gl/0gUJzc 尤其是肋眼部位,油花甜美豐富不在話下。 離開時回頭望著餐廳,竟有些依依不捨起來。 獲益良多,但霎那間也感到可惜。 或許是行銷上出現錯誤,或許是價位偏高, 但總之這是一家我願意純單點一份乾熟而來的牛排館, 喔,還要點那一支Bell Mountain的CS。 相關延伸閱讀:(請用滑鼠點選) 花園酒店Prime One:乾式熟成吃到飽 http://kuni.pixnet.net/blog/post/408705529 Fresh & Aged:限量咖啡碳香加拿大風味去骨牛小排 http://kuni.pixnet.net/blog/post/304783589 西華Toscana:老牌乾式熟成重鎮 http://kuni.pixnet.net/blog/post/397737502 Lawry's:勞瑞斯的商業午餐 http://kuni.pixnet.net/blog/post/295003862 維多麗亞168牛排館:十二月新菜色 http://kuni.pixnet.net/blog/post/338142755 教父牛排:令人驚艷的高檔牛排 http://kuni.pixnet.net/blog/post/295005041 泰勒肉舖(不推):自製乾式熟成的美國自然牛肋眼 http://kuni.pixnet.net/blog/post/447036554 -- 痞客http://kuni.pixnet.net/blog 粉絲https://www.facebook.com/KUNIwithGourmet Musikhttp://tinyurl.com/n4sdnh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9.131.1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aan/M.1490717386.A.2C7.html ※ 編輯: KUNI0202 (101.9.131.137), 03/29/2017 02:47:10
esther14 : 要關了?看完分享決定要在結束營業前去一趟! 03/29 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