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etectiv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剛剛才看完這本,滿頭問號,還往前翻了一下看看在寫什麼, (明明第三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的作品有三本,  不知道為什麼這本在圖書館比其它兩本晚上架) ※ 引述《btb (btb)》之銘言: : .奇數章(阿健)和偶數章(方志宏)其實是同一個人嗎?? : 只是作者故意寫得像兩者是父子關係以誤導讀者對嗎?? : .方志宏(阿健)小時候忍住沒有殺死父親(第15章許肥所說) : 但長大卻被自己小孩所殺(第12章所寫) 所以時間正向的話是先15再12囉?? 對 第十三章(漫畫大王決賽)->第十五章(長大了,許肥去阿健家吃水果) ->第十二章(發現殺人案)->第十四章(盧俊彥推理) 應該是這樣子 : .假設上述成立 那密室殺人如何成立並沒交代 因為不是本書重點嗎?? : 難道真是方志宏(阿健)被自己小孩所殺 瀕死前把小孩反鎖要陷害許肥?? 看起來作者給的答案就是十四章裡盧俊彥自己推測的那樣,   「方志宏剛好背過兒子去收拾茶几上的水果盤,右掌握起了水果刀--」   「方小弟弟見機不可失,便乘勢從後面抓住方先生的右掌--」   「方小弟弟再反身一扭,抓著方先生的右掌,將水果刀刺入方先生的後腰處。」 可是好像沒有寫說目的是要陷害許肥,   「後腰處被刺的方先生劇痛難當。盛怒之下,他把方小弟弟推回房間,    拖著虛弱的身軀將房門反鎖。」   「鎖好之後,方先生氣力放盡,倒臥在客廳裡,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本來我還以為是心理治療過程的一部分, 藉由被兒子殺害以滿足自己當年漫畫被丟掉想弒父的願望, 可是你的答案好像比較合理, : 而且既然方志宏(阿健)沒有殺死父親 哪來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是因為漫畫書都被丟掉而引起的自以為創傷嗎?? 而且他父親後來呢?? 我的理解也是這樣, 他父親的戲份在第十三章,最後漫畫大王決賽請小孩許肥吃水果後就沒了 然後本書的殺人悲劇也是發生在大人許肥去方家吃水果(而且又吃柳丁), 本書主角的方志宏等於阿健,而爸爸沒有名字, 方志宏(阿健)的兒子……似乎也叫阿健? 第二章(方志宏視角)結尾,方志宏的老婆生兒子了,   「無論如何,兒子的名字裡,一定要有個『健』字。」 重翻的時候本來以為搞懂了,結果我又混淆了, 本書叫「阿健」這個名字的人只有方志宏一個人, 方志宏的兒子似乎也沒有名字,有稱呼時都用方小弟弟, 在第十一章的時候,媽媽和爸爸吵架,媽媽問爸爸有沒有算過床墊下藏了幾本漫畫,   「你不要再在兩位數上打轉了。」   「告訴你正確數字:四百三十七本!」 結果後來阿健(方志宏)在漫畫大王決賽前細數自己的漫畫,   大型機器人漫畫--223   小型機器人漫畫--198   大型超人   --180   小型超人   --165   科幻、冒險、運動、偵探、恐怖與其它--將近300本   少女漫畫   --100多本   漫畫大王週刊 --61(期) 大約1227本,和媽媽算的437本差距很大, 看到最後爆點的時候,我一度以為之前的媽媽是另一個時空, 結果往前翻了一下,兩個時空是一樣的, 阿健(方志宏)的媽媽是生氣爸爸買一大堆漫畫給阿健(方志宏), 方志宏(阿健)和老婆初次吵架則是因為發現一本漫畫在廁所的面紙盒下, 然後大吵是因為方志宏和周哥哥的研究計畫, 不懂為什麼媽媽算的和阿健(方志宏)算的數量差距這麼大, 而且我也看不懂島田莊司在書末的評語 -- 不久之後,方志宏和成年後的許肥重逢,開始具體回憶孩提時代的那起事件,於是,方志 宏和阿健終於合而為一,讀者也終於瞭解到,在決定誰是漫畫大王的重要日子,殺害了讓 自己蒙羞的父親的問題少年,在案發當時的情況和成長後的身影,作品一開始出現的刺殺 事件,正是當時少年阿健殺害父親的極其兇惡的行為。 (???) 但是,讀者在接受這件事的同時,卻遇到了一個難以突破的難題。兇手阿健在父親死亡時 ,被關在從外側鎖住的密室內,這個事實成為一道堅固的牆,擋在真相面前,這樣的架構 不失為高度而巧妙的佈局,值得肯定。 然而,作者精心策劃的最終震撼,並不是方志宏和阿健是否為同一人,而是盛怒之下失控 的兒子殺害父親這個現實本身。作者將讀書的注意力誘導向其他的方向,在正面舞台上, 呈現了出人意表的複雜錯誤,作者這種大膽無敵的謀略相當精采,錯綜複雜導致的錯誤隱 藏了真兇,讀者卻很難察覺作者試圖隱藏的意圖。 -- 故事不是阿健殺害父親的極其兇惡行為呀, 而且最終震撼不是方志宏和阿健是否為同一人……那是什麼? 實在看不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81.19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etective/M.1437758247.A.6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