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i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參考書目:寶德大道院 【人生遊記】 觀世音菩薩 降 甲午年九月初四日 第十五回 廣交善友結人緣 菩薩:今夜, 吾帶領宣筆出遊。 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菩薩聖安! 菩薩: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師生二人步入蓮台,瞬間蓮台昇空,但見星光遍佈,清風徐徐迎面而來, 給人舒適之感。不一會兒時間,蓮台緩緩降落在一處市集,在市集上有三位看似 年紀輕輕的少年人正在逛街,似乎各有其不同之性情。〉 菩薩:賢生!今夜,可得好好將這三位的情形敘述清楚。 邱生:不就是看人家逛街,能有什麼好敘述的? 菩薩:賢生可別小看一個逛街的動作,人生哲學就在裡面一覽無遺。 邱生:能有這麼奧秘,學生怎麼都不知情。 菩薩:仔細傳真便是。 邱生:但見某甲經過而停留之攤位,必定會向店主話家常,雖然並未購物, 但就像已經熟識許久一樣,專程向店主寒暄一番;然而店主亦相談甚歡,笑顏開展, 好像見到多年好友一樣的熱情,真是令人深感人情味十足。 菩薩:人與人之間,有時候,並不見得一定要有牽扯到什麼利益時,才能互相交談, 很多時候,只要肯用心,便能做好人際關係,縱使彼此間沒有長期往來, 但只要偶而碰個面互相聊述一番,都能植下彼此的好緣。 這些好的人緣,很難說什麼時候能夠派上用場,但絕對能夠不斷加深, 並且結下的好人緣愈多,未來之人生,本身之助力必廣,甚至於貴人之緣將更普遍。 是以,平日應養成結交善友、結好人緣的精神。 邱生;廣交善友,結好人緣,有時候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 菩薩:再瞧下一位便知。 邱生:但觀某乙,每到一個攤位,只是笑著臉皮,有些店主向其問候,某乙就是不說話, 僅是微笑著;最後,店主們只好笑笑的看著某乙離開,搖了搖頭,並不抱怨,亦不批評。 菩薩:類似某乙的情形者不少,雖然未給人不好之印象,卻也沒讓人家留下好印象, 但面對他人之問候,竟不發一語,似乎不甚良好,容易讓他人感到不是滋味, 好像都在婉拒別人的意思,給人有些難堪之現象。但整體而言,並無太壞之印象就是了, 若能稍微改變,人緣會更旺,善友將更廣。 邱生:但看某丙似乎別人欠了他多少錢一樣,面無表情,雖然臉上有一絲笑容, 卻是皮笑肉不笑,讓人看了就不太喜歡。 行經市集上,許多攤位的店主盡心招呼,有奉茶、有試飲,有種種熱絡之招待, 但某丙就是不苟言笑,表面上大家並未說什麼,但等某丙走後,乃紛紛討論碰上 一個啞吧! 菩薩:類似某丙之人,雖然比例上並不算多,但在這個社會上仍然有其一定的族群, 不容忽視;這種人給人高傲之感,不容易親近。 一個人只要給人感覺到不容易親近,那麼必定會使眾人退避三舍,首先面無表情, 看到的人就不怎麼想和他說話了,如若打招呼又未能獲得回應,甚至連個表情都沒有, 就被人所厭惡。方才,某乙還能給別人笑顏,但某丙卻一個撲克臉要耍酷, 這樣的一種人,眾生並不喜歡,故而別說交善友,或想去結好人緣, 光是讓人願意與之交談都成了大問題。 眾生應效法某甲之保持平常心,遇人持以歡喜心,應對進退得宜,主動勤招呼, 人緣才結的深,善友才交的廣。世人如若無法做到,則應以某乙為效法, 縱使不想在人情上打滾,則盡量做到不得罪人,如此人生才有光明可論。 邱生:感恩菩薩指導甚深,大眾必然受益良多。 菩薩:但願如此。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菩薩聖駕! 菩薩:可。停筆。 吾回! ------------------------------------------------------------------- 讀書心得: 做外送員這麼久了, 形形色色的人三教九流的人都遇到過, 好店家壞店家好客人奧客都遇過, 有時候發現店家對外送員板著臉 態度也很不友善 這種店家通常店內客人也很少 因為缺少了服務熱忱及微笑 客人也會想說:我來消費你還給我擺臉色看 又不是欠你的 下次不來了! 於是客人便慢慢地減少...... 有時候發現店家態度和藹可親 笑臉迎人 通常店內客人也不少 像是漢神巨蛋的鼎泰豐 小姐遞給我們餐點時都很客氣很有禮貌(有時候還送我們鳳梨酥) 瓦城之前也會送小罐可樂(這種會互相的店家生意都不錯) 客人也是絡繹不絕... 總之,真的要廣結善緣,對以後的人生一定有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2.228.15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ary/M.1634659948.A.8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