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igitalMus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好讀版/ http://a85115230.pixnet.net/blog/post/374492722   掌握整個聲音製作的硬體與軟體配置,清楚所有的聲音訊號的來龍去脈,這是錄音混 音師必學的一堂課。   現今數位化時代因為數位音樂門檻降低、需求設備大幅減少、工作場地逐漸不受限制 ,導致許多人在還不夠清楚整個聲音訊號的 Patch 就開始處理後端的工作;這樣的狀況 就好比一個人還沒學會走路就嘗試游泳與飛天,但當他回到路地後卻發現仍舊只能站在原 地...... 這樣對於基礎的一切不夠熟練的問題,也連帶帶出許多不正確的觀念,像是許 多人認為錄音工作就是架設麥克風、混音工作就是坐在控台前推 Fader ,這可是大錯特 錯。   其實單純就講解 Console 上的每一條 Channel Chain (Mixer 裡的每一軌軌道)由 上而下從 Gain - > EQ - > Compresser -> Aux -> Fader 等設置,每個順序與階段都有 之間的構成原因,瞭解這些設置都算是聲音工程的其中一部份。   一個好的聲音工程師若不能掌控聲音訊號的流向,後續程序再強再厲害都無妨。無意 旨任何褒貶意思,士昕真的覺得這非常重要,而且這個觀念也極需要被建立,尤其在現今 數位化時代。 mixer 圖/許多人認為錄音師與混音師只需要架設麥克風與在 Mixer 上推推桿,其實不然,聲 音工程和其它學問藝術一樣,需要時間與毅力完成。from google Signal Chain 和 Signal Flow 訊號鍊與訊號流程   聲波透過介質的傳送使的振膜共振,引起線圈作用產生磁量變化,轉變成聲音訊號進 入 Singal Input (Mic / Line)(這兩者都是聲音訊號的輸入方式,但之間有著功率的 差異),這是整個聲音工程的入口,當聲音訊號從入口進入後經過中繼站,最終再送到 Output 的程序就稱之為 Signal Chain 訊號鍊。然而,裡面的細節流程就稱之為 Signal Flow 訊號流程。 warner_fig03 圖/一個最基礎的 Signal Chain, from google   這邊一定要順便 PO 一個之前在網路上流傳太好笑的 Modern Recording Chain 圖( 老讀者應該很習慣士昕扯一扯就會扯到別的地方去XD),本圖指在音樂製作階段每個關卡 都需要昂貴的器材,但在鍊的最終端,聽眾卻使用一般的耳機聆聽網路上的 MP3,諷刺整 個現代數位音樂的產業鍊,非常無奈的有趣。 RecordingSignalChain 圖/Modern Recording, from google Studio Signal Flow 錄音室訊號流程   由於現今 Digial Audio Workstation(DAW) 的興起,今天士昕主要 Focus 在數位 錄音室裡的聲音訊號流程,並以 AD/DA 和 Hard Drive 硬碟為中心,將整個流程圖拆為 Recording Signal Flow 和 Monitoring Signal Flow 兩個階段,希望這樣能夠更利於讀 者了解聲音在進入 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前的流向,還有最後輸出至 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後的走向。   當然,一直以來聲音的世界裡很難有一個絕對。(好像在唱五月天生命有一種絕對。 )   Signal Flow 會依照不同的音樂產業、不同的工作使用時機、不同的硬體設備與軟體 內部連接, 都有著不同的串聯方式,並非固定不變。   舉例來說,外場成音技術與錄音室的聲音訊號流程就有差異,這是因為彼此之間該注 重的目標與首要需求略有不同,也會導致彼此之間 Signal Flow 的差異。 Signal Flow - Recording-01 點此觀看放大圖 第二備用圖床 幾個此訊號流程圖裡的小註解: 1. 相較於早期類比盤帶錄音,數位化時代的 Digital recording device 不如早期 Tape machine 的即時作業模式,只需考量磁帶長度足不足夠,因此當聲音訊號流到 Recording device 之後還需要寫入 Hard drive 硬碟當中。這個流程當中將產生所謂的 Latency 延遲時間差,這也容易影響相關後續作業,需特別注意。 Studer-A-827 圖/Tape machine, from google   談到 Latency 就讓我想拿出這張許久以前有這張照片流傳在網路上,解說著在 96 kHz 然後 64 buffer size 的狀況下不同的 USB、FireWire、PCIe 卡所造成的 Latency 延遲時間差,這也是不同品牌 AD/DA 昂貴的原因,蠻有趣的。(寫到這讓我想起我曾經 說過,下次要特別來寫一篇 Buffer size 的文章。) 1269924_10151867683449627_1718754261_o 2. 在 Aux sends 設置當中的 Pre / Post fader 會連帶影響到 Sends 的聲音訊號,通 常需要依照送出給 Headphone 或相關調整來決定 Pre / Post 的設置。舉例說,如果今 天是外場需要額外送 Effects 選擇 Post 再回送等相關設置就會是其中之一的選擇,但 其實這個沒有一定硬性規定怎麼設置。只是在錄音室的 Signal Flow 當中,不想要耳機 受到聲音訊號被之後 Fader 的處理作用連帶影響,通常「大部份」會使用 Pre fader 。 影片/Pre Vs. Post Fader Sends 3. 擁有 Patchbay 的錄音室,聲音工程師可以自行決定整個聲音訊號的走向。Patchbay 擁有的權力與彈性非常的大,一般來說在大型的錄音室,會將 Patchbay 至少連接了四樣 東西: Mic lines、Outboard gears、Console、Recording devices(當然,不管是原生 的 Studio Signal Flow 或者是 Patchbay 都是依靠在錄音室有多少的設(ㄐㄧㄣ)備( ㄑㄧㄢˊ)而言。) 再者,Patchbay 的設計非常聰明,當混音師沒有要打破規則時,會 直接對應為原先接線設計運作,非常方便。 Patchbay,_Avex_Honolulu_Studios 4. 本文的 Studio Signal Flow 主要關注項目仍為 Recording Signal Flow 和 Monitoring Signal Flow 的概念流程圖,實際上還是會因不同 Console 與不同設備有些 微差距。然而在 Mixing Signal Flow 或者是 Summing Signal Flow 等其餘相關階段, 通常還可以依照需求有著不同的設置與注意事項。 neve_8816_2 圖/Neve 8816 summing box, from google 5. 將 UA Apollo 置入流程圖的原因是因為,這台實在太犯規了哈哈,它本身的 AD/DA 沒話說之外,考量到它另外的 Realtime UAD Plug-in processing 因此也將它擺在 Recoreding device 的位置。Signal Flow 真的必須依照自己現有的器材而設置,非一定 。 Universal-Audio-Apollo-Audio-Interfaces 圖/UA Apollo Groups (1)   不知道這篇文章好懂嗎?   一樣!要是你喜歡 Balanced Audio Lab 平衡音訊實驗室 的文章,歡迎你到 FB 粉 絲團 留言分享並點讚,將聲音的資訊分享給更多人,讓大家能夠喜歡聲音,尊重聲音喔 ! BAL2-02 延伸閱讀: 有關聲音 Q&A 2 淺談數位混音工程 混音時你的耳朵該注意的事 十個幫助你開始混音前的密技! 先EQ?還是先Compressor?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Balanced.audio.lab 部落格 http://a85115230.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5.123.2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gitalMusic/M.1444897438.A.2DE.html
littlegtplr: 詳細解說推! 10/15 19:32
superrfc: 大推這個 又讓我想到我之前問助理 我如果把線全拔掉你插 10/15 22:28
superrfc: 得回去嗎? 結果兩個助理給我驚恐的臉..... 10/15 22:29
superrfc: 但是很多這樣的助理都覺得自己會錄音哦 >.^b 10/15 22:29
sorawang: 推專業文 10/16 01:34
mgdesigner: 推 10/17 09:35
qwe20402: 推! 10/17 19:29
iwontgiveup: 推推 10/18 09:29
mgdesigner: 好在我是用Linux...因為這些細節要親自作XDXD 10/18 13:41
mgdesigner: 每個project 插拔很多條線以後已經很習慣了>_< 10/18 13:41
membobooi3: 太棒了 10/19 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