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分享 9/18 在高雄衛武營看 皮亞佐拉《被遺忘的瑪麗亞》的心得, 內文稍微刪減,有圖好讀版分享在文末。 本文可能有雷哦~ https://i.imgur.com/zMCZFMP.jpg
正文開始 2021 年適逢阿根廷音樂家皮亞佐拉 (Ástor Piazzolla) 誕生 100 年,衛武營上演了這齣他在 1968 年推出的史上第一部探戈輕歌劇,也讓來自阿根廷的探戈舞蹈難得搬上大舞台表演。幾個月沒踏進音樂廳跟戲劇院,餘音繚繞,感動依在,藉此文紀錄禮拜五的夜晚與瑪麗亞見面 120 分鐘的心得分享。 Maria de Buenos Aires v.s. 《被遺忘的瑪麗亞》 第一次看到中英文劇名你可能也覺得疑惑,原文劇名是 Maria de Buenos Aires,不是應該翻成《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瑪麗亞》? 根據這點衛武營的總監簡文彬在開演前導聆有簡短解釋,有鑒於衛武營版《被遺忘的瑪麗亞》是第一次在台灣的大型劇院演出,將瑪麗亞改名後,她不再是來自遙遠的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希望好奇的民眾親自進戲院,看看風情萬種的瑪麗亞為什麼會被遺忘了。 本劇為衛武營和香港的城市當代舞蹈團共同製作,我想新劇名或許可以幫日後的再製作留伏筆;以後瑪麗亞可以是香港的瑪麗亞,也可以是台灣的瑪麗亞,我們可以在每一個城市的小酒館角落找尋舞出自我的那個她。 輕歌劇知多少 之前上林伯杰老師的誠品講堂時,才知道輕歌劇原來是歌劇跟音樂劇中間的過度產物。 跟歌劇比起來,輕歌劇通常比較詼諧有趣,製作上演出時間較短,而且不需太過講究的舞台跟眾多的劇組來撐場面,從成本跟內容角度來看,對製作方或觀眾來說都是更平易近人的一種戲劇方式,當然歌劇的美聲唱法還是少不了的。 實力歌手 衛武營版《被遺忘的瑪麗亞》演出人員相當精簡,演唱部分除了男女主角包辦了大部分,還有說書人一角頻頻出現,其他只有各 6 位的男女舞者獻唱了一兩幕。 飾演瑪麗亞的蔣啟真是用歌劇的唱法來表現高音很驚人,事後發現她也是幾年前在台中歌劇院演出的《浮士德》(Faust) 一劇女主角。 偷偷說,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非母語的發聲方式影響,跟其他外國女高音的版本比起來,我一直覺得還是差了這麼一點點,但是在台灣可以欣賞這樣的演出還是很開心的。 YouTube 找到了一個深得我心的瑪麗亞版本,是由丹麥女中音 Andrea Pellegrini 所演唱 ,偏流行樂渾厚唱腔的 Yo Soy Maria。 這首曲子很有趣的是歌詞跟我最愛的法國音樂劇《鐘樓怪人》一曲Bohemienne 異常相似,可能這些漂泊靈魂都有同樣的心聲需要述說吧! 本劇另外一個主角是葉展毓老師,猶記他在《茶花女》(La Traviata) 裡面和女主角 Violetta 驚豔的二重唱;而在《被遺忘的瑪麗亞》裡他要換好多套衣服,一人分飾五角真是好忙好辛苦,幸好這齣戲裡他終於可以盡情展示他的絕佳男低音唱功。 至於擔任說書人一角的是義大利裔的阿根廷教授康嘉鐸 (Ricardo Canzio),很巧合的是他出生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戲中他的吟遊詩人造型跟沈穩的音色和這個角色結合再適合不過了。 現代場景 這次的燈光和舞台設計走簡約現代風,和影像搭配,低調的不搶走主角們的風采,但又適時的畫龍點睛,彌補只有背景音樂時的空白。 男女舞者帶著椅子走位時的錯置光源、鏡像夜景過渡到模糊水晶燈的迷濛夜晚影片、地板上拖曳燈光慢慢拉長的煙囪倒影,和過分鮮艷的赤紅十字架都是我很喜歡的橋段。 阿根廷風情 我對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的想像一直是浪漫的,大概歸功於《小王子》作者聖修伯里的小說《夜間飛行》,和切格瓦拉日記翻拍的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南美洲的熱情和憂愁總是令人不免心神蕩漾。 性感舞蹈 你知道探戈的起源地之一就是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嗎? 難怪 Argentine Tango 似乎自成一格,和一般比賽的標準舞探戈不同,私以為阿根廷探戈有很多女生勾腳的部分很俏皮可愛。 風琴萬種的探戈不用說充滿挑逗跟激情,但《被遺忘的瑪麗亞》中幾幕意外地有現代舞的優雅,又有芭蕾舞的輕盈;讓我聯想到幾年前看的許芳宜作品 Salute,還有很多雲門舞集的影子。 果不其然,翻了節目冊發現編舞的是黎海寧,她和雲門的淵源深厚,我個人很喜歡的《九歌》就是她的作品之一。 魔幻歌詞 Piazzolla 1967 年邀請阿根廷裔的烏拉圭詩人劇作家 Horacio Ferrer 幫他的 Maria de Buenos Aires 作詞,整齣作品的奇幻色彩讓人連想到西班牙文學巨擎馬奎斯的《百年孤寂》,諸多暗喻又像義大利卡爾維諾的宇宙連環畫。 通篇詩句結構加上魔幻寫實的風格,乍看之下自然有點摸不著頭緒,但若帶入一些想像力,細細品嚐後發現別有一番風味呢!當然能閱讀西班牙文的話,想必更可以掌握作詞者的象徵和暗喻。 從純音樂欣賞的角度來看,Ferrer 的文字和 Piazzolla 的探戈音樂融合得很巧妙,很是好奇半個世紀前的阿根廷觀眾為什麼一開始不願意接受度呢? 我倒是設想,有 9 成以上國民是天主教徒的阿根廷,能接受瑪麗亞的身份從被詛咒的哭泣小女孩、酒館和妓院的性感舞者,到最後生出 The One 的聖女更不可思議呀! 古典與近代融合的音樂 命名巧思 身為從小學古典樂長大的孩子,很驚喜地發現《被遺忘的瑪麗亞》上下場多達 17 幕的場景中,標題竟加了好多古典樂元素:有鋼琴常見的敘事曲、用對位法表現對話的賦格、上流社會跳舞必備的華爾滋、炫技的觸技曲,還有歌劇抒情敘事的詠嘆調。 正在疑惑這些古典樂曲風怎麼跟探戈音樂結合,仔細一聽,這些曲名原來是 Piazzolla 和 Ferrer 玩的小遊戲 ,他們用這些古典樂元素來為各場景下註解,還玩了一些諧音梗。 班多鈕手風琴 這齣劇一開始吸引我的其實是班多鈕手風琴 (bandoneon)。可能因為小學時參加過學校的手風琴隊,上個月在衛武營電子報看到有手風琴當主旋律的表演,完全無法抗拒的馬上刷卡買票。 這次藉著《被遺忘的瑪麗亞》才知道台灣竟然有演奏班多鈕手風琴的 Circo 樂團!希望他們經過這次衛武營的曝光可以有更多演出機會。 9/17 的表演現場有販售 DIY 版本的小班多紐手風琴,當下頗心動,回家後發現衛武營官網也可以買到,有興趣的人可以先看影片再決定要不要下手。有詢問工作人員這組是設計給大人的玩具,組裝需要點時間,可能要有巧手來完成。 結語 在《被遺忘的瑪麗亞》開演前我透過最近剛上線的「雲劇場」聽了一場前導音樂會,衛武營現在的推廣活動幾乎都可以免費參加,真是佛心來著,希望未來幾年也可以常常舉辦! 不得不提雲劇場首次試用體驗很好呢,它是馬來西亞的團隊 2020 年 5 月創立的,透過台灣的劇場工作者吳維緯牽線,才輾轉到台灣落地。 不知道疫情過後發展如何,我個人是希望線上觀演的平台可以保持,給各地的藝文愛好者更多彈性,重視現場效果的粉絲還是會購票入場,對表演團體影響不大才是。 這次買的《被遺忘的瑪麗亞》節目冊實在是好厚一本,一本台幣 250 元算是行情價,不過大概有 2/3 篇幅留給歌詞了;而歌詞本是免費索取的,有中英西文三種版本,超級貼心,有點可惜的是現場沒有販售相關的 CD,不然好想搭配歌詞回家再欣賞一次瑪麗亞的魅力呀! https://i.imgur.com/DHCjfRT.jpg
《被遺忘的瑪麗亞》真是給我很大的驚喜,本來以為輕歌劇加手風琴的表演會是小品演出,沒想到 Ástor Piazzolla 的作品這麼完整:激情、輕快、殘酷、憐憫、重生的各種情緒織成一片好細膩的網,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今年看的兩部歌劇類表演《茶花女》跟《被遺忘的瑪麗亞》都是女性當主角呢,接下來還有明年初的諾瑪可以期待! 全文有圖好讀版在此 https://www.neverlandseeker.com/maria-de-buenos-aires/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7.50.9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rama/M.1631993188.A.F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