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ummy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godivan (加藤家的惠是我的!)》之銘言: : 我是覺得 : 本傳的敘述跟魏略的子午谷策要分開來看 : 從本傳的敘述來看 : 很有可能只是分路進擊 : (如韓信故事可不是只有暗渡陳倉,也可能是後來的分兵經略河北的故事) : 至於諸葛否決也沒講理由 : 回過頭來看 子午谷策與其說是可不可行 : 不如說能不能承受的住失敗的結果 : 至少以魏略來看 應該是覺得無法承受失敗的結果吧 有空再補點東西. 根據: 陝西省地方志 的內容 **源起: 子午道的由來以及長度 《史記·高祖本紀》記「從杜南入蝕中」。 《史記集解》云:「蝕,入漢中穀道名。」 《石門頌》記「高祖受命,興於漢中,道由子午」 《水經注·沔水》劉邦去漢中途中燒絕的棧道指為池水上源子午道上的「蓰閣」。 此為最早的記錄. 也就解釋了, 為何魏延說暗渡陳倉故事. **路線: 秦漢魏晉時期的走向,大致是由今西安市西北的漢城(漢長安城)出發, 經南郊杜城村,到長安縣子午鎮附近的子午谷口,溯谷而上20餘裡,至子 午谷與灃峪東側支流的分水嶺——土地梁,越梁順灃水支流而下到喂子坪 附近,即進入灃水河谷。沿谷南上約20里到關石(即子午關,又名石羊關)。 從關石南行,越秦嶺正脊大梁,再過小嶺,到寧陝縣沙溝街。復循漢江支流 洵水上源而下,經高關場(清代稱高關)至江口鎮,再南經沙坪街、大西溝, 翻月河梁至月河坪,南渡月河,溯月河支流腰竹溝而上,於古桑墩附近越腰竹 嶺,進入漢江另一支流池河(古稱直水,又稱遲水)流域。循池河南下, 經營盤、胭脂壩、東腰嶺關、新礦、龍王街、鐵爐鎮進人石泉縣境,再經梧桐寺 、迎豐(鳳)街、石佛寺、筷子鋪、後營等地到池河鎮。從池河鎮折西北上馬嶺 ,過馬嶺關,繞漢江北側的九里十三彎,經石磨鋪、窯灣到石泉縣城。 從石泉縣城向西北,經古堰到饒峰街,折西上饒峰嶺,順牛羊河到西鄉縣子午鎮 。為與北端的子午鎮相區別,故稱南子午鎮。從南子午鎮過子午河進入洋縣境內, 沿西北方向繞漢江黃金峽大彎曲,經金水鎮、酉水鎮、龍亭等地,進入漢中平原, 過洋縣、城固而達漢中。全長約1000里[134]。 晉以後路線有改, 大致是從寧陝縣江口鎮起,路線折向西南,越嶺溯冷水河谷西上 關帝廟,又折南翻雞公梁至七里溝口,進入月河河谷。沿谷西南上,過洵陽壩 ,越平河梁,入長安河河谷,順谷而下,經火地塘、西腰嶺關、 寧陝老城、關口(今寧陝縣城)和湯坪,進入石泉縣境。再過青草關、 斬龍埡、堰平、兩河口,至西鄉縣南子午鎮。 此後,子午道路線再無大的變動,只有小的調整,如清代曾將由兩河口 西南去南子午鎮,再折西北去金水鎮的曲折路線,改為由兩河口直接向西 經扇子坡、湘子山、土門埡、鐵門關至金水鎮的直西路線。 附圖: http://a2.att.hudong.com/08/80/01300536088034136457805262808.jpg
**子午的開戰呢? 熱兵器年代的就不提了. 北向南的: 鐘會率10萬大軍,分從斜谷、駱谷、子午谷3道伐蜀,會於漢中。 哪曹真第一次入蜀有開打嗎? 根據王基和夏侯淵的內容知, 在子午谷中有打, 有名的主角是夏侯霸. 南北朝時期,西魏文帝的宰相宇文泰派大將軍王雄由子午道南去攻佔魏興,置東梁 州。其後黃眾寶等據馬池舉眾反叛,圍東梁州,宇文泰又派大將陸騰率軍由子午道星夜 南下,前去鎮壓。 西魏恭帝初年,直州樂熾、洋州田越、金州黃國等人聯合反抗,西魏派賀若敦等發兵 直谷(今池河谷,子午道舊線),前去鎮壓。樂熾等燒子午棧道,據守直谷,使賀若敦 的部隊不能前進。 南向北的: 東晉時荊州鎮將桓溫命梁州刺史司馬勳從子午道北進,以相策應。 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在奪取東晉政權以前,也曾利用子午道對 後秦進行攻伐,以配合由洛陽、潼關、武關進入長安的主力。 南宋紹興三年,金軍由子午道取漢中,南宋金州守將王彥急調兵至 池河谷扼守。金軍卻繞道商州、上津、安康、漢陰一線向漢中進攻, 南宋又急調名將吳玠率部從甘肅河池三百里東進馳援,搶先佔領饒峰 關。與金軍相遇於饒峰嶺,苦戰6天6夜,金軍繞道偷襲,終於取得 洋州、漢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0.180.1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426736160.A.51B.html ※ 編輯: Lordaeron (42.70.180.135), 03/19/2015 12: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