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ummy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1865年,東寧宣布了新的國旗與國徽。 : 國旗:https://imgur.com/nO6uZ5U : 藍色底色象徵大海,十字象徵東寧守護國家的意志。 : 國徽:https://imgur.com/1WbYEHX : 國徽同時也是皇室徽章,龍象徵永遠守護國民的皇帝與皇室。 上一次被吐槽很慘的國旗重做了,龍則移到國徽上面。 : 1874年5月12日,狀況有了些許改變,武宗決定御駕親征,登上相月號巡防艦,對日本船 : 隊進行警告性開火,連續發射10發實彈,故意射偏以嚇阻日軍。西鄉這才意識到狀況非同 : 小可,若與東軍開戰恐怕必敗無疑,而且國內的士族還會遭到進一步清算,知難而退,這 : 起事件宣告結束。 : 《武宗真宗二帝實錄》對於這場交鋒的記載:「式守十四年,帝親登艦、升御旗,海軍士 : 氣大振,巨砲射懾和寇,寇遂一潰回巢。」 : 雖說勉強能說是勝利,但這次事件還是讓東寧意識到日本的威脅,在蒼海上建立高牆成為 : 了朝野共識。 這次改回分行寫吧~ - 武宗在解決東日衝突後, 赴國會演說時說道「日本乃帝國之大害也」, 與跟不上時代的清國相比, 快速崛起的日本會是東寧最大的威脅, 因此決定將國力投注在發展海軍之上。 於是在1875年正式啟動五年船政計畫, 將東寧現在持有的鐵甲巡防艦改造成噸位更大、砲數更多的戰列艦, 並派遣留學生前往英國學習造船技術。 東寧政府認為除了鞏固軍力之外, 也必須積極介入國際事務, 才能確保不被其他列強吞併, 而進入到工業時代後, 據守缺乏天然資源的大員島是不足的, 南方由西班牙殖民、天然資源豐富的菲律賓成為了東寧的目標。 因此建立強大海軍的目的, 除了防禦日本外, 還在為征服菲律賓做準備。 不過在向西班牙開戰之前, 東寧遇到另一個麻煩:琉球問題。 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後, 當時清、日兩國為琉球問題爭執不休, 隔年清國陷入伊犁衝突之後, 東寧便與日本完成秘密協定, 將清國排除在外, 強行瓜分琉球, 在南琉球設置琉球縣。 https://imgur.com/PmzeEWP 琉球是東寧的第二個海外殖民地, 政府在琉球縣大量設置海軍基地, 是五年船政計畫的最後一環。 1880年, 東寧的主力鐵甲艦都已經達到6500噸的水準, 已經有戰列艦的規模。 東寧海軍正希望出陣嘗試自己養精蓄銳多年的兵力, 沒想到機會來的無比快速。 1881年1月28日,菲律賓境內, 由東寧政府秘密資助的革命組織「至上的我等呂宋公民會議」, 領導者岡雷斯正式在馬尼拉發動暴力起義, 揭開菲律賓革命的烽火。 在革命開始前夕, 東軍已經派出海軍少將李尊希, 率領由2艘鐵甲戰列艦、4艘砲艇與5艘巡洋艦組成的艦隊, 前往紅頭嶼(今蘭嶼)待命, 等待政府向西班牙宣戰的時機。 2月3日馬尼拉市區傳出有東僑陳旺先遭到警察殺害, 成為了兩國開戰的最好藉口, 東寧奪取菲律賓受到了美國的支持, 因為美國希望能夠讓東寧這個極東的合作夥伴, 取代在自家門口有所野心的西班牙。 就這樣,陳旺先案在東寧國內受到了政府利用, 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要「血債血還」, 並且還列出西班牙政府歷史上屠殺當地華人的黑歷史, 煽動民眾情緒,一下子向西班牙開戰、 支援菲律賓人民的聲浪四起, 最後由武宗親自下詔向西班牙宣戰。 式守二十一年的呂宋戰爭是東方國家向西方列強挑戰的開始, 東軍自命為正義之師, 支援菲律賓受到殖民的人民, 對西班牙帝國展開抗爭。 西班牙雖然經營菲律賓300年, 但在菲律賓的西班牙海軍大多是老舊船艦, 水兵也疏於訓練。 儘管裝備悲慘,但是西班牙海軍卻異常樂觀, 認為東寧這種東方國家的海軍根本不堪一擊, 2月9日早上8點13分的巴丹群島, 西班牙艦隊主動向東軍先遣船隊挑戰, 海戰一觸即發, 雖然西班牙擁有數量優勢,但是裝甲根本不足, 而東軍的火力、射程都明顯優於前者, 巴丹海戰中東軍以22人陣亡的代價, 擊沉西班牙3艘巡洋艦和1艘砲艇。 在砲火優勢下東軍一路追擊到黃昏, 西班牙的先遣艦隊嚴重受損, 主動向東軍投降。 東軍彈藥依然充足, 於是李尊希決定在夜間修整後, 於隔天早上直攻馬尼拉, 由戰列艦「相月」、「九降風」作為核心, 快速衝進馬尼拉灣, 組成單縱隊以猛烈舷炮蹂躪西班牙的艦隊, 多次進行轉向射擊。 雖然西班牙軍艦和岸防隊努力回擊, 但是射程和火力都不足以擊毀東軍戰艦, 西班牙的東亞主力艦隊就這樣在港內被全數擊沉, 岸防隊也舉起白旗。 隔天東軍在陸戰隊到達後登陸, 掃蕩依然持續抵抗的陣地, 進入馬尼拉市街與革命軍協同作戰, 向鎮壓著革命軍、對民眾施加暴行的殖民軍與警察發動猛烈的反擊, 得到東軍支援的革命軍轉為占了上風, 行動也蔓延到菲律賓群島各地, 整場革命在2個月後正式結束。 兩帝國在帝都明京簽訂《東寧-西班牙明京條約》, 規定西班牙除了須放棄菲律賓群島外, 還必須割讓巴丹群島給東寧帝國。 此後,菲律賓人民成立菲律賓聯邦, 奉東寧為宗主國、認東寧皇帝為君主, 帝國則派遣總督作為代表, 由菲律賓國會最大黨擔任菲律賓總理統治菲律賓。 東寧並沒有將菲律賓納為自己的領土, 而是採用類似於現在大英國協的共主制, 也是攏絡菲律賓民心的手段, 而菲律賓民眾也真的主動將武宗皇帝鄭高璃奉為「解放者」、「聖君」。 在戰爭結束後,東寧多次與菲律賓談判, 取得了鐵礦、煤礦等資源的開採權, 菲律賓已經成為實質上的保護國。 這次戰爭是東方國家第一次徹底擊敗西方列強, 使東寧成為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 然而,東寧卻又不被認為是「列強」, 第一是因為西班牙並非公認的強國, 第二則是因為人口的不足。 1881年時,本土人口僅550萬, 而福建、菲律賓兩地人口都達到了900萬, 這樣的缺陷是東寧最大的敗筆, 使東寧治理殖民地的政策, 從僅爭取利益變為積極同化當地人民, 「大員民族」的定義從「大員島上的住民」, 變成了「皇帝統治的人民」, 要「外人能如大員人用盡其用」。 呂宋戰爭是東寧國策的轉捩點, 此後二十多年, 東寧多次介入列強在亞洲的事務, 除了號召極東各民族向列強的抗爭外, 也在這樣的行動中為自己謀求利益, 為了在新帝國主義時代維持獨立, 反倒進行著擴張,於夾縫中求生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210.6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591873234.A.88B.html ※ 編輯: xikless (111.243.210.62 臺灣), 06/11/2020 19:01:24
kira925: 人口只有295萬滿奇怪的...06/11 19:18
史實台灣1900年只有大概290萬,這個提早20年還是開過外掛的 ※ 編輯: xikless (223.140.177.101 臺灣), 06/11/2020 19:32:08
kira925: 但是更早進入輕工業而且人口流動更自由應該會更多吧? 06/11 19:56
rotusea: 原本在東南亞的華僑 應該會有很多改到台灣來發展 06/11 20:38
dennisdecade: 東寧一直做對中國的轉口貿易 工業至少發展了九十年 06/11 21:22
dennisdecade: 這人口只高不低阿 06/11 21:22
xikless: 嗯 我的確是少算原本的東南亞華僑會來東寧發展這一部分 06/11 21:43
xikless: 再加上東部原住民應該會更早溶入漢人社會 人口可能會有 06/11 21:43
xikless: 350萬到400萬?不知道大家怎麼想 06/11 21:43
a910343: 先推 06/12 05:54
scolt: 295萬可能沒錯,是有紀錄的,至於沒紀錄的XD東寧該清查戶籍 06/12 09:50
otis1713: 我是覺得295不太合理,你都拿下福建了,光人口虹吸效應 06/12 09:55
otis1713: 350-450應該跑不掉 06/12 09:55
otis1713: 光是東南亞華僑會考慮來東寧入籍獲得庇護,福建省跟東 06/12 09:58
otis1713: 寧相比,也是東寧條件比福建好 06/12 09:58
scolt: 我想東寧的仕紳富商應該有一些無戶籍的奴工,加上偷渡及長 06/12 09:59
scolt: 住但未入籍的外來人口,東寧的人口問題可能暗潮洶湧 06/12 09:59
fgdf: 不錯 先推 06/12 14:32
rotusea: 如果福建設定有900 加上工業革命帶來的科技,那東寧理論 06/12 23:19
rotusea: 上至少有600~700 06/12 23:19
rotusea: 話說 如果只有200多,應該不會因為環境破壞就遷都吧XD 06/12 23:19
zeumax: 600那要有更好理由來支持這個人口,工業革命對英國是打破 06/13 02:57
zeumax: 結構讓小家庭增加,婚姻有增加多生多育,而清代台灣本就依 06/13 02:57
zeumax: 存中華傳統多生多育,本來就愛多子的文化,工業革命不是好 06/13 02:57
zeumax: 理由 06/13 02:57
zeumax: 1945年日治台灣也不過600萬 06/13 02:58
rotusea: 回樓上 假如社會流動人口提早解禁而且性別比正常,工業 06/13 14:23
rotusea: 革命降低死亡率加上中國多子傳統,10萬人一百年理論上可 06/13 14:24
rotusea: 以自然增加為35萬左右(假設每代皆生3,祖輩自然死亡)。 06/13 14:24
rotusea: 如果18世紀中葉有200,那19世紀中葉應該在600~700。這還 06/13 14:24
rotusea: 是沒有計入社會增加的部分。人口陷阱是很可怕的。 06/13 14:24
rotusea: 台灣人口成長慢,應該有一部分要歸因於政策造成的男女比 06/13 14:25
rotusea: 例長期失衡吧 06/13 14:26
rotusea: 所以如果照書中的設定,理論上在19世紀末,東寧會有800 06/13 15:02
rotusea: 餘萬人口。 06/13 15:02
rotusea: 另外針對遷都,我也有不同意見。台灣統治中心的遷移,是 06/13 15:02
rotusea: 因為歷代統治者都是外來政權,所以當然會以統治便利性為 06/13 15:03
rotusea: 最優先考量。但東寧既然轉型為本土政權,那麼就必須考量 06/13 15:03
rotusea: 歷史背景等統治正當性問題,不會因為經濟發展就輕易遷都 06/13 15:03
rotusea: 。換句話說,台北盆地會成為經濟重心,但權力中樞應該還 06/13 15:03
rotusea: 是會在府城,就像北京與上海的概念一樣。 06/13 15:03
感謝大家的建議, 我會把東寧人口設定在550萬左右, 也會考慮一下把遷都先改掉, 不過感覺後面還是會為了"天子守國門"之類的理由遷都, ※ 編輯: xikless (111.243.210.62 臺灣), 06/13/2020 16:26:19
diechan: 當臺灣小黑蚊塑膠嗎 06/13 23:36
※ 編輯: xikless (111.243.224.45 臺灣), 06/14/2020 18:31:10
kira925: 400~500我認為比較合理 畢竟輕工業化提早了 人口流動禁令 06/15 10:18
kira925: 也因為設定不存在 起點就不一樣了 06/15 10:19
kira925: 當年劉銘傳定省會台北並不只是經濟因素 還有他與台南府 06/15 10:20
kira925: 之間的權力爭奪 所以才直接搬去台北 這個是要注意的 06/15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