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ummy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情提要:清廷南征記—己丑之難(下) 混亂 在明軍陷入大亂時,清軍趁亂逃跑,福康安和海蘭察終於得以渡過長江,撤回江北。這次 的作戰雖然讓明軍損失慘重,但是清軍同樣也需要時間修整,就這樣,雙方暫時重回對峙 的局面,只是清軍獲得了合肥,而明軍將領柴大紀則繼續鎮守揚州。 在南京民兵撤回城中,緩過神來才發現,此時的南京城已經失去皇帝、秦王與多位官員, 就連管理南京的應天府府尹也陣亡於棲霞山。這導致南京城亂成一團,民兵群龍無首,為 了確保基本秩序,民兵們迫切需要找出能夠主持大局之人,這時,他們將目光看向了國子 監。 在與清軍的戰鬥中,大部分國子監的年輕監生都出去參加戰鬥,並且陣亡或是失蹤,然而 在國子監中,有著一群年邁的監生並沒有參加戰鬥。這些監生通常是捐官所得的例監生, 在例監生中,年紀最大的將近70歲,他們如今成為這南京城中最具威望之人。 大部分監生對於威望的到來感到恐懼,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如今大明的皇位即將出現空缺 。 空缺的皇位 南明自永曆帝改宗天主教後,其宗室的人數便一落千丈。原因無他,天主教奉行的是一夫 一妻制,因此永曆帝可供繼承的子嗣便一直無法除現明顯的增長。到了正平帝的時代,正 平帝本人尚無男性繼承人,但是他有一位年紀較輕的弟弟與三位叔父。然而不幸的是這四 人都在戰鬥中身亡,因此如今永曆帝一脈已經確定無男性子嗣。 也因此當監生們得知民兵們要來找他們討論擁立新皇帝之事實,大部分人便自國子監翻牆 逃跑,只有一位名為張德生的年輕監生,由於他參加了驅逐明孝陵的清軍戰役,腿部在作 戰時被石頭擊傷,因此無法翻牆逃跑。 張德生情急之下只能躲在床下,然而並沒有用。很快的,他便被民兵發現,民兵們將張德 生拖了出來,由於張德生腳受傷,不便於行,因此民兵把他放在木板上,簇擁著張德生到 大明在南京的皇宮殿。 在張德生後,民兵又在南京城內抓到了幾位試圖假扮成民眾的監生,隨後他們也全被帶到 了武英殿。在昔日大臣上朝的地方,大量民兵和民眾萬頭攒動,大家都在等著這些監生發 表意見。然而這些監生大多都因為害怕惹來殺身之禍而三緘其口,雙方就這樣沉默了半晌 。 最終不耐煩的民兵頭子直接衝到桌子前,往這些監生破口大罵,揚言說,他們要再這樣三 緘其口,就要把他們直接抬出城外殺了,這才逼得監生們提出建議。 監生們提出的繼承皇位人共有下三位: 1. 魯王系—靖安侯諸希鉻: 魯王後裔此時已不姓朱,在鄭經即位時遭遇的叛變中,就有魯王舊部打著魯王的名號作亂 ,雖然當時的魯王朱弘桓並沒有參與叛亂,然而因為擔心未來相同的事再次上演,因此朱 弘桓上書放棄魯王的稱號,並改姓為諸,而傳至此代是由諸希鉻繼承爵位。雖然魯王系的 宗室在抗清的陣營中具有崇高地位,然而早在魯王朱弘桓時便已放棄皇位繼承權,因此交 由魯王系的宗室繼承皇位可能會影發其他宗室的抗議。 2. 遼王系—朱廷圭: 遼王系的諸侯王在此時是碩果僅存的朱姓諸侯王之一,同時也是唯一地位較高的一字王。 理論此時的即位順序應該輪到朱廷圭。然而在輩分上,朱廷圭其實是正平帝的叔公,因此 在傳統中國皇位繼承中會因輩分的關係出現問題。加上遼王其實一直以來都沒有積極的參 與抗清,因此交由遼王繼承可能會導致民眾乃至其他人的不滿。 3. 秦王系—鄭武定: 鄭武定是秦王鄭文遠的王世子,在戰爭爆發時,鄭武定按照秦王藩的傳統,待在廈門鄭成 功故居中。當己丑之難發生後,此時鄭武定已經率領廈門艦隊朝江南前進。秦王系自鄭成 功起便被授予國姓「朱」,因此其實秦王系在南明的體制下其實不算異性王,而歷代秦王 也都自稱姓朱,而非姓鄭,所以事實上秦王系在宗族制度下與朱姓皇族同宗。 在陳述三位可能的繼承人後,南京民兵的騷動暫時平息下來,由於鄭武定已經在前往南京 的路上,因此南京的民兵們也決定向朱廷圭與諸希鉻徵詢意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57.1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689772412.A.D06.html
afv: 我蠻難理解正平帝會連自己的弟弟(可能還兼皇儲)在這種情況 07/19 21:32
afv: (清軍進逼南京城下),一起帶出城出征? 07/19 21:32
afv: 一般來說應該會留備胎鎮守南京城內,畢竟帶出城的只剩靠數量 07/19 21:33
afv: 的民兵為主 07/19 21:33
epulomallem: 會不會是正平帝沒想過自己會回不來,加上自身沒有子 07/20 07:07
epulomallem: 嗣,所以把潛在皇位威脅者帶在身邊,避免其作亂(? 07/20 07:07
liuyushyr: 靖安侯「朱」希鉻 07/20 07:51
liuyushyr: 啊靠,原來是改姓 07/20 07:59
afv: 秦軍回頭救援的正規軍力都出事,只能帶臨時召集的民兵出城打 07/20 09:07
afv: ,還敢把全部可能的皇位繼承人帶出城? 07/20 09:07
afv: 英宗去土木堡,好歹還是帶著京師三大營精銳去 07/20 09:07
afv: 我記得英宗出事後,明朝官員就不樂意讓皇帝御駕親征了 07/20 09:10
liuyushyr: 應該是皇帝想要奪權,趁這個機會all in 07/20 12:22
joyjoey0311: 主要原因就如同大家所說,因為政治因素正平帝想要a 07/20 21:57
joyjoey0311: ll in。而之所以正平帝敢帶著宗室一同出征還是因為 07/20 21:57
joyjoey0311: 當時看起來局勢太順風 07/20 21:58
joyjoey0311: 當時清軍已經連續三次敗於民兵,而且當時民兵人數 07/20 22:00
afv: 局勢順風是出城後,成功奪回明孝陵後吧? 07/20 22:39
afv: 而且帶著永曆宗室一同出征,功勳不就可能被分薄? 07/20 22:40
afv: 不過為何應天府尹也跑出城了?就算是出城出征,也是南京兵部 07/20 22:42
afv: 官員負責後勤吧? 07/20 22:42
afv: 當年英宗親征,也沒把郕王與順天府尹帶上 07/20 22:45
afv: 文官是帶負責後勤支援的兵部、戶部與吏部文官 07/20 22:46
joyjoey0311: 不是喔,局勢順風是在明孝陵擊敗清軍後,又接連在 07/20 22:48
joyjoey0311: 棲霞山還有寶華山擊敗清軍,這三場大勝直接導致清 07/20 22:48
joyjoey0311: 軍被迫退到長江岸邊,被江南民兵徹底包圍。這才是 07/20 22:48
joyjoey0311: 看起來大順風的點。 07/20 22:48
joyjoey0311: 然後帶上一票文官的原因是因為很多文官其實也依靠 07/20 22:49
joyjoey0311: 家中奴僕和財力組建民兵,所以他們也才會出現在戰 07/20 22:50
joyjoey0311: 場上。 07/20 22:50
joyjoey0311: 帶著宗室是因為政治上正平帝希望依靠戰功增加宗室 07/20 22:51
joyjoey0311: 的政治影響力,由於局勢看起來清軍潰敗只是時間的 07/20 22:52
joyjoey0311: 問題,所以為了多爭取戰功才會一狗票的宗室都出現 07/20 22:52
joyjoey0311: 在戰場上 07/20 22:52
afv: 就算文官用自家財產組建民兵,南京城總要安排一個大官管控治 07/20 22:55
afv: 安吧?而且家裡沒有男性成員可以代父出征? 07/20 22:56
jason748: 這設定很不合邏輯 07/21 02:52
liuyushyr: 是不是因為皇權不穩,所以皇帝本人更需要衝在第一線, 07/21 10:02
liuyushyr: 如同歐洲那樣,所以會發生像是摩哈赤戰役的匈牙利,戰 07/21 10:03
liuyushyr: 敗後整個國家被一波帶走。中國的統一王朝大部分時間皇 07/21 10:03
liuyushyr: 權都穩定的多,但這個宇宙的南明,權力相對不穩定,可 07/21 10:03
liuyushyr: 能要用同時期的歐洲來類比 07/21 10:03
yor: 即使明宣宗親征平定朱高煦之亂這種看來必勝的局也留了一大批 07/21 19:19
yor: 的功臣跟宗室留守北京 而且經歷過土木堡之變後整個國家應該 07/21 19:19
yor: 都對皇帝親征都很有戒心吧 07/21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