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ummy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lamc (普蘭可)》之銘言: : 你自己都這樣說+引用了,難道不是嗎? : (但是海耶克1931年才到英國,而且是去教書的不是去求學的 : 他的同學應是維也納大學奧匈帝國的人才犧牲比較可能,不大會是在比利時平原才對 : 海耶克本人在一戰也有入奧匈帝國軍,擔任砲兵團士官長,大多在飛機上當前觀,所 : 以才沒死) : 難道用高資源培養出來的貴族年輕人才,本來未來應該是社會各領域領袖人物 : 而且會主動投軍,是節操最高尚的,一口氣都犧牲光光,國家會比較好,最好是啦 : 反經濟就是反真理,英國後來就沒用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整個世代最重要的資產 : = 高貴人才,通通都毀了 : 至於美國本來就是一群農民跑去上打掉死不足惜 : 美國有錢人沒英國那種貴族騎士風範,子弟逃兵很嚴重或會安插到安全崗位 : 後來二戰前還收到一大堆德國人才 : 運氣好 : 你說歷史沒有如果,那看看現在 : 烏克蘭很多人也是一開始就跑去從軍,去了以後長官問本來分別是幹嘛的,阿幹 : 電子工程師也來,腦殘了你,給我滾回去,去幫國家開發無人機軟硬體,就被踢回 :後方了 : 結果因為這些人的開發東改改西喬喬,搞出很多應用,讓烏克蘭抗俄手段增加, : 要是他們全都跟當初海耶克說的那些人一樣笨笨的在前線當大頭兵陣亡, : 烏克蘭早就輸了 你這段話思想體系又與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無太大涉及 真正核心的思想是風險迴避 你的話轉譯是:戰爭等於高風險,所以高級人才要迴避風險,才能得到最高經濟效率 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相矛盾永遠無法真正閉環的錯誤世界觀 因為高級人才的定義,就是勇於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事業 而且由於持有工具很多,是聰明冒險,因此不只有高回報,還有高成功率 從這個觀點切入的話,英美文明是一種鼓勵冒險家,高風險高回報不斷成功的系統 中華文明等末期文明,是一種鼓勵逃避者,人人搞防守,收益愈來愈低的系統 開放系統拓荒精神不管是在什麼領域,都必定都是和冒險掛鉤的 從巨觀來看,英格蘭貴族犧牲小我,整代人大批大批的光榮犧牲 換來的是巨大的回報,英國與美國最終成為世界大戰的勝利者 迄今為止的世界,仍是以央格魯薩克遜新教文化為最終統治核心運轉著 而且藉著世界大戰,打向了更大的範圍,德國與日本這些舊挑戰者都被收服 成為新邊疆 而這個體系,讓死去的英格蘭貴族與美國士兵的後代子孫,都活在世界核心的中心地位 今天的倫敦市民,和美國市民要募到天文數字的創投錢、取得最先進技術、 沾染最精緻的藝術文化、找到最優秀的人才,都在自己家鄉巷口都能達到 網羅世界最高能量的資源,不需開車超過200公里 這就是受到了他們祖父輩的遺產餘蔭 華人風險趨避最終一定會導向零和內卷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都是藉口,或者說是一種不適當的切入角度(維度) 因為身為一個「個人」,其實你混的、發展的也不好,你個人利益根本也沒有最大化 潛力開發程度很低 一個自私自我殘害的人,說自己是個人主義,我耍廢,甚至我吸毒,是我個人自由 這種分析角度就很奇怪,命題本身使用的工具就不正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18.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697335838.A.5A1.html
fw190a: 這篇不錯,但高風險要能得到高回報,除了人心,環境與大 10/15 11:09
fw190a: 勢影響更大,理論走到這希望可以閉環了。 10/15 11:09
katana89: 推犧牲與風險的論點 10/17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