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ummy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fw190a: 錄入長期記憶的東西不會因為你事後判定這個沒用了就立馬 12/11 21:26 : → fw190a: 變成短期。你的說法問題是講的好像大腦可以靠這個判定來 12/11 21:26 : → fw190a: 改變記憶性質。馬上忘記應該是本來就只進短期或者因反感 12/11 21:27 : → fw190a: 不想想起 12/11 21:27 因為那沒有真的寫入長期記憶,或許可說是「比較長的短期記憶」 長短期記憶的基本模型是1968年提出的,分長短非常好理解,不過我們從自己日常生活 體驗應該就知道很顯然不是只分兩個層級,短期記憶定義上是只有幾秒鐘而已 現在馬上要抄一串數字,複誦給旁邊的人,大概幾秒就會忘記 這是標準的定義中的短期記憶 但是我們有很多遠超過幾秒鐘的記憶,譬如我等會要去某處演講,看估狗地圖 我把要先右轉,在銀行左轉,過馬路後第幾間,旁邊有個7-11,通通記得一清二楚 至少我走路的10分鐘之內都沒再看手機一眼,這樣絕對遠超幾秒鐘定義的短期記憶 可是一旦我到了,我馬上就忘光,下次來的時候還會迷路又要重新估狗 因為是重要演講,我已經準備了兩個禮拜,講詞背得一字不差,連幾分幾秒講到哪 講哪句要用哪個手勢,搭配的音調,都演練到一秒不差了,還排練過好幾次,所以 我照計劃順利完成演講,博得滿堂彩以後,一回家就忘了一半,再重講就掉了一堆字 可是如果我連續要演講三場的時候,第一場講完,第二場講完,狀態都不會變 直到第三場講完,一回家,又是忘了一半,掉一堆字 要去演講之前,對那個演講時間記得一清二楚,不用提醒,還會不用鬧鐘就會自己醒 一旦講完過一兩個禮拜,到底哪一天去講的都搞不清楚要翻行事曆了 這種經驗應該每個人都很多 所以顯然有比幾秒鐘還長很多的,但是顯然沒有寫入真正的長期記憶的階段 這樣說不確定是不是準確,或許可說處於「重點標示」優先保留狀態 一旦「重點標示」被去除,就會開始刪掉 但是這種記憶比起幾秒鐘的短期記憶,因為迴圈比較強存在時間久,刪掉還會留一些結構 所以後來要重建會比較容易,短期內我要再備演講可以比第一次快兩三倍進入狀況 可以理解這種「重點標示」記憶是最耗大腦心力的,這就是為何讀書考試那麼痛苦 因為把所有東西其實大多不是裝在長期記憶(除非真的有興趣的部分)而是裝在 「重點標示」,在最貴的地方裝一堆垃圾,所以超極痛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8.191.20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702304811.A.9A0.html
fw190a: 同意這個分法,但所謂學習的成果本來就是為了塞到那個最 12/12 09:08
fw190a: 長期的部分。甚至可以說建立的記憶目錄本身,就是人的差 12/12 09:08
fw190a: 異所在了。所以重點從來不應是人多能忘 12/12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