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Aserie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科幻小說「三體」改編成網飛新劇衝擊中國尺度 https://i.imgur.com/AXqus24.jpg
「三體」海報。(取材自IMDb) 由中國作家創作的「三體」,被西方製作人改編為多名外國演員演出的劇集,不僅中國元 素大幅減少,還以文革鬥死人的場景開場。 如同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劇情,也正衝擊著許多中國人的「信仰」,以及北京當局的「尺度 」。 「三體」是曾獲世界科幻文學最具影響力獎項之一雨果獎(Hugo Award)的中國知名科幻 作家劉慈欣的暢銷小說,在中國,曾因其令人費解的時間跳躍、哲學困境和對科學理論的 密集探索而被認為「難以改編」。 如今,「三體」通過網飛(Netflix)劇集,登上了國際螢幕,在外媒的觀察中,對照中 國歷史上對科幻小說的壓制,這是一個罕見的突破。 https://i.imgur.com/gC1jnhx.jpg
葉文潔為三體危機的始作俑者。圖為「三體」劇照。(取材自網飛官網) 北京壓制下 罕見突破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由「權力的遊戲」製片人監製,網飛新劇集「三體」(3 B ody Problem)改編自中國同名暢銷科幻小說。儘管中國一直對這類小說進行審查,但這 部小說依然在中國大受歡迎。 「三體」的故事結構大致是,1967年的一天,北京一名天體物理學生葉文潔親眼目睹她的 父親被文化大革命中的紅衛兵批鬥打死。 為避免受到連坐懲罰,她加入了一個內蒙古的軍事項目,但條件是永遠無法離開基地。 在這個寒冷的前哨站,在一個巨大的拋物面天線下,葉文潔對人類失去了所有的信心。 她一生致力於研究,並取得了科學突破,將高功率無線電信號廣播到外太空。 這一行為將產生嚴重後果,而這一切都源於在北京那災難性的一天。 除了跨越宇宙的情節, 「三體」也涉及了祕密的科學計畫;一個在恆星之外的太陽系中 的外星物種;還有一個描述了幾千年來偉大文明興衰的奇怪的電子遊戲。 「三體」是北京出生的劉慈欣所創作的「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由中國改編的電影 在2017年被擱置。 但現在,它通過網飛劇集登上了國際螢幕,這也是「權力的遊戲」主創大衛 貝尼奧夫(D avid Benioff)和D B韋斯(DB Weiss)遲來的回歸計畫。早期的評論對他們是否能成功 改編,產生了分歧。 更重要的是,原著小說取得了難以置信的成功。2006年首次在中國「科幻世界」雜誌連載 ,並由劉宇昆在2014年翻譯給西方讀者。 它的粉絲包括了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和「權力的遊戲」作者喬治RR馬丁(George RR Martin )。 https://i.imgur.com/CN2uMXp.jpg
「三體」作者劉慈欣。(中新社) 作者劉慈欣 獲雨果獎 劉慈欣在2015年獲得最著名的「雨果獎」的最佳小說獎,這本書和它的兩部續集已經在全 球售出了近900萬冊。 今天,劉慈欣被譽為將中國科幻小說推向世界的人。 考慮到中國歷史上對科幻小說的壓制,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舉。 「三體」英文譯本的開頭有一段話:「在40多天裡,僅在北京,就有1700多名受害者在批 鬥會上被毆打致死」、「還有許多人選擇了一條更簡單的道路來避免這種瘋狂」。 這部小說以1967年為背景,在接下來的十年裡,由於學生領導的激進紅衛兵逐漸轉向用暴 力來擁護當時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的共產主義政策,有多達200萬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喪生。 許多受害者自殺是為了「被迫結束痛苦」。 報導認為,而在「三體」的現代情節中,科學界發生的無法解釋的自殺事件暗示了這一事 實。 但與這段真實的歷史如何塑造劉慈欣作品中的事件相比,更引人注目的是,毛澤東政權如 何在現實世界中塑造科幻小說的進程。 https://i.imgur.com/TOXAp7h.jpg
葉文潔的父親葉哲泰在教授基礎物理學課程中,加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宇宙大爆炸 理論,被列為黑五類遭到批鬥。(視頻截圖) 1960年代 處在休眠期 劉慈欣出生於1963年,正是文化大革命發生的三年之前。 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中文教授李華說,在那個時代,科學家、作家和其他知識分子被打成 「反革命」,並被送到勞改營進行「思想改造」,幾乎沒有文學作品出版,「中國的科幻 小說在19世紀60年代早期到1967年仍舊處在休眠狀態」,度過動盪的政治局勢尤其困難, 很多常見的主題都是禁忌,比如毛澤東時代,馬克思列寧主義沒有對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 人做出規定。 但正如「三體」後記所揭示的,在目睹了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畫過天空後,六 歲的劉慈欣還是會被「說不出的好奇和嚮往」所打動。 幾年後,他在父親的床下發現了一箱書,其中包括儒勒 凡爾納(Jules Verne)的「地心 遊記」。 劉慈欣發現,自己懷有一種決心,就像他書中的角色葉文潔一樣,這種決心最終會產生深 遠的影響。 毛澤東在1976年去世,葉文傑在「三體」中描述那年「文革期間經歷的恐怖逐漸消退」。 1977年鄧小平上台後,改革開放時代,也讓科幻小說短暫繁榮起來;鄧小平在同年說「科 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979年,「科學文藝」雜誌就開始發表翻譯和原創的科幻小說,年輕的劉慈欣也第一次動 筆創作。 由於擔心西方思想更大程度地傳播到中國,1983年,中共發起了一場「清除精神汙染」運 動。 李華說:「旨在根除受西方啟發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 宣傳部門挑出特定的文學作品類型來攻擊和壓制,包含鬼故事、暴力、性、反科學假設和 對社會主義存在隱晦批評的科幻作品,並將它們列為「精神汙染」。 葉永烈等主要作家在中國發射第一顆衛星進入軌道時,寫了關於太空旅行的故事,並受到 了譴責,「科學文藝」雜誌被迫出版非虛構作品,並在此過程中更名為更不引人注目的「 奇談」。 李華說,幾個月後,鄧小平結束了這場活動,但「許多科幻作家感到失望和情感上的傷害 ,離開了這個領域」。 即使科幻小說再次復興,政治敏感性也阻礙了它的發展。 劉慈欣的第一部完整小說,1989年的「中國2185」,描述關於毛澤東在虛擬現實中復活的 賽博龐克幻想。 李華說,這說明科幻敘事「由於敏感的社會政治話題而被阻止出現在印刷品上,但後來又 在網上發表」,但許多這樣的作品很快就會被刪除。 https://i.imgur.com/etB3Vkb.jpg
五名科學家和一名海軍軍官試圖擊敗外星人入侵。圖為「三體」劇照。(取材自網飛官網 ) 多數作家 仍自我審查 報導指出,隨著1990年代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現在是一個現代化和繁榮的國家,科幻小 說在中國蓬勃發展。 1990年代,隨著「侏羅紀公園」和「駭客任務(又譯「黑客帝國」)等電影上映,「雨果 獎」得主菲利普 K 迪克(Philip K Dick)和阿瑟 C 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西方 作品登上了書架。 到了世紀之交,「科幻世界」的發行量達到了40萬份,是同類出版物中發行量最大的。20 19年,另一部由劉慈欣導演、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在中國熱賣,標誌著中國科幻電影 的分水嶺。 李華認為,這期間的變化,是中國政府審查制度在社會政治問題上相對嚴格,但在科技問 題上相對寬鬆,因此多數作家會自我審查他們的作品,避免提及一些敏感話題。 但報導認為,社會政治批評對中國作家來說,並不是不可能。 翻譯家劉宇昆2015年在美國網上論壇Reddit「極客」大會上曾說,「對文化大革命的批評 ,在中國並不是什麼被禁止的話題」。 劉慈欣成為首位獲得「雨果獎」最高獎項的亞洲人,儘管如此,他的書還是不免暴露了其 構思的敏感本質。 畢竟,帶有文革背景的章節,在中文原版中被移到了中間部分,因為擔心政府審查機構會 覺得這些章節過於政治化,而這部分卻是英文版「三體」的開篇。 網飛新劇集「三體」以與該書英文版相同的方式開始,他們不擔心審查制度。 但新劇集在劉慈欣原著小說基礎上展開,並與原著小說有所不同,他們將面臨觀眾的關鍵 性判斷。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45/785689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8.94.1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711653589.A.395.html
eetug: 不懂,網飛又不進中國,管中國想法幹什麼?也抵制不到你 03/30 20:55
tokight: 這報導給反中的看的,吸引他們支持這劇吧 04/07 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