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peoplenews.tw/news/c756b703-67c2-4214-87c4-3571e5afa0e5 民報 福島甲狀腺癌遽增因大規模檢查? *圖:日本媒體報導「311甲狀腺癌的戰慄劇本─全國增加的甲狀腺癌惡性腫瘤患者」。 有讀者問:「聽說福島縣到目前為止,雖然有近200位未成年人罹患輻射敏感疾病、甲狀腺 癌,但有人說是因為政府特別對福島縣做大規模檢查,篩檢出來的自然也多,不是因為輻射 的關係。」這說法可能是出自日本政府,一般稱為過度檢查或遮蔽效果,而民間則有許多種 不同的批判。 *圖:民間團體「放射線被曝學習會」製作的甲狀腺癌發現率地圖,有區域性的差別,而大 體上和輻射污染地圖相近。輻射污染越高,發現率越高。 第一,如果是檢查的多所以罹病數變多,原因單純,應該每個地方篩檢出來的比例都差不多 ,但有許多團體、學者分析(註1),大體上,福島縣輻射汙染較嚴重的地區,罹病比例較 高(見上圖)。 若以災後全國各縣甲狀腺癌病患增加倍數(不分大人小孩)來看,跟其他縣市相比,大體上 ,也是福島及其臨縣較高(見下圖),例如山形、宮城、琦玉約在150%上下,而福島及臨近 的栃木、茨城、群馬等縣,都在200%以上(註2)。 *圖:從日本全國醫院發表的數字裡,比較災前災後,統計出來的各縣市甲狀腺癌增加比率 ,此為部份數據,完整版請見附註。出自『アジア太平洋ジャーナル』第13巻、第38号。 要留意的是,「災後」不少縣市罹病數增加,而且和福島縣近距離、增加幅度又接近的縣市 ,沒有大規模檢查,因此,即便有的縣市增加,也不能說就是因為檢查所致,不能據此推論 福島正常。儘管日本政府不斷以部份縣市也有增加(甲狀腺相關疾患)的研究,來為福島罹 病人數遽增緩頰。 第二,有記者比對日本政府資料發現矛盾。官方說,如果對成人實施檢查,甲狀腺癌病例會 多上10~50倍,表示因為檢查增加的病例數就很可觀。 但是,未成年人罹患此病的機率比成人低得多(好發患者為2~40歲女性),無法相提並論, 且福島縣未成年人增加的倍數,還超過成人程度(例如某時點為男童90倍、女童50倍),官 方資料本身就有矛盾(註3)。 第三,白俄羅斯核災區的醫生認為,若是過度檢查,頂多只能解釋第一次的檢查結果,至於 隨即進行的第二次檢查,又新發現許多病例,則難以用同樣的理由解釋。 *圖:2016年3月〈報導 STATION 福島甲狀腺癌特集〉截圖;由於有7成五的手術患者有移 轉到淋巴的情形,並非不必要的治療,亦即不是過度診斷。 第四,對於福島罹患甲狀腺癌的未成年人遽增,官方檢查會議表示,這些病例可能多數都不 會致死(檢查有過度醫療之嫌),難說是核輻射造成。 然而,檢查結果顯示,113名為甲狀腺癌惡性或疑為惡性腫瘤(另有98名為非惡性甲狀腺癌 ),其中99人動手術,有七成五發生癌症移轉,並非過度醫療(見上圖「過剩診斷」、註4 )。原本,無論檢不檢查,若患者需要手術,應該都會求醫而被登錄,不會因為沒檢查而忽 略。 事實上,不要說會因為官方檢查而發現更多病人,恐怕是患者動了手術還不公開。關於甲狀 腺癌惡性腫瘤手術,由於最近爆出隱匿資料事件,今年4月14日,國會議員提出質詢,厚生 勞動省回答,同一醫院小於10件的手術數沒計入,搬出去的福島人(多半是高輻射區住民) 在外縣手術也沒計入,就福島縣的9間醫院而言,2011~2015年間就有1082件(不分大人小孩 )。 第五,即便是官方說法,也都沒有把話說死。雖然傾向是過度檢查,但沒有抹滅核輻射造成 的可能性,並承認跟過去已知的病例統計相比,高上數十至數百倍(註5),台灣若有人以 打包票的態度,認為絕非輻射造成的話,恐怕比日本政府還要膽大。  關於福島甲狀腺癌與輻射之間的因果關係,尚有許多爭點,以上單就過度檢查一項來介紹。 最後想提醒的是,如同日本官方說法,即便是重要的日本擁核學者,對於因果關係的描述, 都有保留餘地,例如「不認為有影響」不等於「沒有影響」(註6);又或者像一般的流行 病學學者會解釋「低劑量輻射在統計上沒有顯著差異」時,是怎樣的前提或應用範圍(見上 方影片、註7)──如果特別標榜科學來論斷的話,這些都應該一併完整說明。 註1:這方面最有名的研究,當屬岡山大學流行病學學者津田敏秀在頂級國際期刊發表的論 文,台灣也有中文編譯新聞略加介紹。津田發表後,也有其他學者有異見,津田一一回答( 有人整理在這裡)。 註2:出自『アジア太平洋ジャーナル』第13巻、第38号(市民と科学者の内部被曝問題研 究会会員渡辺悦司譯)。完整數據見下圖,出自網頁: 註3:公害問題記者MASANO ATSUKO,從2014年12月環境省「福島核災住民健康管理方面專家 會議」紀錄裡發現,若要解釋為,因大規模檢查才導致檢出人數(罹患率)增加(即所謂「 檢診效果」),就成年人的話是10~50倍(中程摘要第29頁),但在此前的數據(男童90倍 、女童50倍),卻已高過這個數字,而且未成年人罹患甲狀腺癌的可能性遠低於成人(此病 多於40歲後),差距更為拉大,更難以檢診效果解釋。見「政府收保護傘 福島災民想當國 際難民」。 註4:關於福島縣健康檢查會議中程彙整報告,在解釋為什麼跟全國其他地方的甲狀腺癌罹 患狀況相比,福島會有高出數十倍的發現率時說,「將來診斷時,可能多數都不會致死。」 (過度診斷:醫師所發現的癌細胞,不會導致任何症狀或危害生命,或癌細胞發展緩慢不致 影響)」,因此很難覺得跟輻射有關。見「福島罹癌兒童家屬會成立(上)」 註5:福島縣縣民健康調査委員會的甲狀腺評價部會認為(中程報告)「對於福島縣健康調 查的結果,就我國能掌握的甲狀腺癌症統計相比,盛行率高出了2~3位數。至於如何解釋, 是被曝或是過度診斷(未致命前即提早驗出)等原因所致,前者不無可能但傾向於後者。」 見「政府收保護傘 福島災民想當國際難民」。 註6:見「原子力災害に学ぶ 放射線の健康影響とその対策」74頁。 註7:津田敏秀:「擔任原子力安全委員長的松浦祥次郎老師說:『科學和流行病學上,被 曝未滿100mSv(毫西弗),看不出會有影響。』他似乎相信,被曝未滿100mSv,不會有癌症 。會造成這類誤解,是因為在國際放射線防護委員會,lCRP2007建議裡的A86寫到:『 100mSv以下的劑量,罹癌風險缺乏直接有力的證明。』聯合國科學委員會(UNSCEAR)也有 ,在D251段中『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然而同等級影響之下,要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參見下圖、津田敏秀的簡報),有幾個條件 ...(其一)是僅限於對輻射敏感的集體,也就是說,如果分析對象是年紀輕的人或胎兒, 是有可能發現顯著差異的,還有那些核輻射容易引起的癌症,那些已被公認的核輻射容易引 起的癌症,也更容易發現顯著差異,像白血病、腦瘤、甲狀腺癌、乳癌等,與其他非被曝者 幾乎沒有的癌症,也有相當類似的共通點,還有拉長觀察時間的辦法。 也就是說,不是5%,而是在10%水平上有顯著差異,在LSS裡(針對廣島被曝者之壽命調查/ life span study)據說得到了8%水平的顯著差異,原本,分析對象應為特定年齡段的特定 癌症,而不是用全年齡段的所有癌症發病率,來做有無顯著差異的分析,所以像這樣基於 A86的推論,即便不是故意要說謊,也等於是在說謊了,WHO也提及甲狀腺癌、白血病、乳癌 、其他固形癌的好發現象,特別是會發生在年紀輕的人群裡。」見「日本食品輻污2(下) ──標準、前提與個別差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64.210.9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cophilia/M.1493121728.A.1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