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FORMULA1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09VX3SI-k
在CES 2020,我們訪問到一級方程式(F1)新銳賽車手Lando Norris。他與我們分享目前的賽車技術關鍵——駕車時來自各方的即時資料如何影響比賽,以及他對於自動駕駛與未來賽車技術發展的看法... 在今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20)上,汽車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是主導了這一場年度盛會。無疑地,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但仍然存在進一步改善駕駛體驗和安全性的未來發展藍圖。只是,我心中的問題是:全自動駕駛車將會發展到什程度? 即使是生在數位原生世代的年輕族群,也存在不同的陣營。一方面,大約20幾歲左右的年輕人可能會堅持自己的看法,認為他們將永遠不需要駕駛車子,因為一切都將會自動進行,而且,在這個隨時都能透過Uber和Lyft叫車的時代,為什麼需要自己開車? 然而,同樣地,在這個世代也有另一派的駕駛愛好者。 在今年的CES現場,我們有機會訪問到一位來自愛好駕駛陣營的一級方程式(Formula 1)新銳賽車手Lando Norris。Lando Norris才二十來歲,目前屬於麥拉倫車隊(McLaren),早在上學的年紀就強烈地愛上了駕車、賽車。很顯然地,技術是現代賽車工程的重要組成部份,甚至達到了與當今商用飛機相同水準的先進電子和通訊系統。 Lando Norris為我們解釋了賽車技術,尤其是當他駕車時來自各方面的即時資料,如何成為現代賽車的關鍵部份。作為頂級的賽車手,一切都圍繞著技術而發展。 他對《EE Times》說:「真正能夠協助我駕車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能夠比較資料。因此,當我們行駛於賽道時可以即時獲得資料,這些資料可以轉發回給工程師和整個團隊,然後他們再將其轉發給我,告訴我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何時表現不佳。」這些結果都這有助於他的駕駛技術不斷精進。 在賽車環境中,他認為最有幫助的技術之一就是無線電(radio)。透過無線電,他可以不斷地與車隊交談,協助他在駕駛時即時做出反應或改變。 我們詢問他對於賽車運動和技術下一步發展的看法。他說:「技術將更會有更大的進步。」但他開玩笑地補充說,「我可不希望它進步太多,免得害我失業。」 「技術將會持續進展,但沒人想改變Formula 1賽車的含義。它仍然必須要有某個人——一個真正的人類在一輛輛賽車之間盡可能快速地行駛這樣的特徵。因此,你並不會希望任何事情太過於自動化。每一種技術都將會進步、效率會提高,資料也會改進,但我仍然希望能夠真的駕駛一輛賽車,控制剎車、油門、方向盤,甩開圍繞在旁邊的車子,享受駕車的快感與樂趣。從各方面來看,一切都將變得越來越好,並持續向前進展,但Formula 1賽車和我的熱情是盡可能快速地駕車。」 對我來說,許多事已不言而喻。有些人喜歡開車,就像新銳賽車手Lando Norris。當然也有更多人迫不及待地要擁有全自動駕駛車。 但是,這也引發了一連串的問題,像是我們想要實現什麼樣的自動化,未來要發展到什麼程度,以及技術的侷限在哪裡。在賽車時,您可以即時獲得所需要的駕駛協助,但是人類仍然可以自己掌握命運以及在勝利與失敗之間的差異。 去年,我有機會造訪了芬蘭的一個城市奧盧(Oulu),我的一部份計劃是想觀察一場全球無人機競賽。這些無人機充滿了像Formula 1賽車的激情,但當它們以驚人速度在體育場周圍呼嘯而過時,有的直接撞向對方或者就撞進了側網。但是這些無人機還是被場外人類「駕駛」所控制著。 也許他們能以感測器實現完全自主控制,以確保不會撞到其他無人機或側網。但是,在這些速度下的問題很可能是電子產品和感測器的反應時間不夠快。 在賽車的世界,雖然Lando Norrris確實對於駕車快感充滿狂熱,但以目前的技術來看,在足以完全處理龐大的資料量,以及讓感測器-執行器的反應時間夠迅速因應超過200mph的速度之前,我們還有更長遠的路要走。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Future of Technology in Racing: A Formula 1 Driver’s Perspective,by Nitin Dahad) https://www.eettaiwan.com/news/article/20200116NT01-racing-tech-through-eyes-of-a-formula-1-driver ----- Sent from JPTT on my LGE LG-H9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0.32.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MULA1/M.1579159505.A.54F.html
bob870507: 頭痛 科技和技術不是一樣的意思啊怎麼翻成這樣XD 01/16 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