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Foreign_Inv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doubter (幸福的狐狸寶寶)》之銘言: : 小弟我是一個投資新手 : 目前開好了TD 準備要匯7000美元過去 : 主要是想買VTI及VXUS做長期投資 : 之前也有上網看了一些指數型投資的影片 : 很多文章、影片都有講到 all in的預期報酬勝率是比定期定額高的 : 當時還沒有開戶的我 看完那些文章、影片就腦子一頭熱 : 心想等我開好證券戶一定直接all in下去 : 但在等待TD開戶的過程 又越來越怕一次all in會買在高點 : 尤其是最近常常聽到什麼縮表、停滯性通膨、2022年升息 : 但定期定額又怕反而白忙一場 讓自己成本越墊越高 : 想請問各位前輩當初第一次入股市都是怎麼規劃跟調整心態的 > 推 target8917: 假設你現在有1000萬的VT,你會繼續持有,還是全部賣 > → target8917: 掉後再分批買回? 我覺得這段推文的比喻很生動, 長期持有,就是一種all in, 想像你未來的投資生活, 你想過著隨時擔心「縮表、停滯性通膨、升息」,然後時不時把ETF換成現金, 再分批去買嗎? 關於「第一次入股市」的規劃與心態, 其實我第一次買mutual funds是被騙的, 之後一次性全轉到ETF則是全抄朋友標的, 幾乎沒進行任何思考。 你可能是懂太多,才會這麼擔心。 我第一次買mutual funds是在23歲,all in(當時剛累積了一年博士生研究津貼), 是被花旗校園分行理專的一句話引誘的: 「一直放著,就一定會賺。」 (但他講英文。) 這句話從某個角度看不是謊言, 所謂我「被騙」是指我完全沒有求證這句話的真實性, 直接覺得這種承諾真浪漫,就買賬了。 (我不是利慾薰心。我對金錢沒有太多追求。) 導致2008年次貸危機來臨時, 我完全不擔心,只記得那句山盟海誓(?), ——我就一直放著,看它能不能開出一朵花來。 經歷過那次風暴,又補讀一些論文, 我知道all in與「一直放著不賣」的正確性, 所以基本上我的投資人生已經沒有任何疑惑了。 你懂得這麼多,卻還懷疑all in, 可能是你不夠理性, 或不夠浪漫。XD 最後再送一句激勵人心(?)的話給小新手你: 我30幾歲就退休(財富自由)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179.2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637224297.A.ECE.html
boombastick: 請問財富自由當時資產大概在什麼水準啊?burn rate 11/18 16:49
boombastick: 大概是多少呢?30幾歲退休提領率不能超過3趴吧…. 11/18 16:49
Idiopathic: 他應該本金4000萬 年化5% 一年200萬 猜測啦XD 11/18 17:21
boombastick: 60幾歲退休4%都只是剛好而已了,36歲5趴錢根本不夠 11/18 17:26
boombastick: 啊 4000萬也不夠啊 11/18 17:26
ballII: 一年200萬對樓上根本不夠嗎@@ 我文中有說我對金錢不追求 11/18 18:04
ballII: 物質欲望低 可否退休這件事是看整體安排的 11/18 18:05
Risperidone: 真羨慕你!可是我還有小孩要養...唉 11/18 18:09
ballII: 對我而言 200萬養一大一小很夠 我媽當年用臨時工薪資養我 11/18 18:31
ballII: 我覺得我受到很完整的照顧 11/18 18:32
willism: 各人需求不同,但兩百萬養2個小孩綽綽有餘,也不至於窮 11/18 19:00
willism: 養。2020台灣家戶平均所得為129.4萬,即便全台最高的地 11/18 19:00
willism: 區-台北市也不過171.7萬(小於200萬)。 11/18 19:00
awss1971: 對一般人而言,依據去年台北市平均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為 11/18 19:00
awss1971: 142.3萬元,再抓保守一點的3%提領率,財富自由目標約5000 11/18 19:00
awss1971: 萬資產 11/18 19:00
awss1971: 哦... @willism 抓的是戶平均所得,我用的是可支配所得 11/18 19:02
Robben: 家戶才100多萬 單人200萬很夠啊 11/18 19:05
ballII: 不過這篇主要是建議新人養好心態(不必想太繁瑣)才適合被動 11/18 19:10
ballII: 投資 11/18 19:10
willism: @awss1971 確實用可支配所得來比更為合理。然後你的兩百 11/18 19:50
willism: 萬股息,是台北市家戶平均(142.3萬)的1.4倍,這還不夠用 11/18 19:50
willism: 嗎...。此外,豐儉由人,退休計畫可以是lean FIRE也能是 11/18 19:50
willism: Fat FIRE。 11/18 19:50
Radiomir: 其實原po靠本業不靠投資也能財富自由, 差距沒差很多年 11/18 19:50
boombastick: 我比較想知道的是burn rate, burn rate太大錢會太快 11/18 20:08
boombastick: 燒完啊…. 11/18 20:08
boombastick: 每個人不同狀況,不過會想提早退休應該不是只考量錢 11/18 20:49
boombastick: ,可以分享一下心路歷程嗎?感謝 11/18 20:49
chenblue: 200萬省一點夠養一般一家四口了。但重點是有這種被動收 11/19 00:14
chenblue: 入時,常常習慣花費也膨脹了。(尤其是原本高薪階層) 11/19 00:14
chenblue: 常見的是繼續工作,因為在家要做家事帶小孩….. 11/19 00:16
comans: 長期投資真的隨便買即可! 11/19 00:29
comans: https://i.imgur.com/CyLrjnu.jpg 11/19 00:30
comans: 身上有錢就丟,放空腦袋隨性做。 11/19 00:34
agario: 願意窮養的還是少數,大部分人 200 萬可能不太夠 11/19 07:44
agario: 之前剛好有卡友討論到: #1XaF_5_3 (Gossiping) 11/19 07:45
wr: 大部分人一年賺不到兩百萬 11/19 08:30
wr: 慾望無限 如果沒有自己的基準 那一輩子只會不斷追求飄渺的目標 11/19 08:31
wr: 而主計處調查家庭年收入平均是108萬 夠不夠用就看你自己了 11/19 08:33
boombastick: 200萬不是我說的啦 XD 我想知道提領率啦….. 11/19 08:38
ErnestKou: 年薪中位數才50,一年200萬不夠其他人都是……? 11/19 08:41
mackdaddy: 被動收入200萬不夠養是每天上館子嗎,一堆家庭年收都沒 11/19 09:44
mackdaddy: 有200了 11/19 09:45
duriel3313: 已經習慣滿嘴OO萬根本不夠的人就是假低調真炫富而已 11/19 10:46
howhower: 我不會到處說多少不夠,但心裡是這麼認為的,跟別人比沒 11/19 10:55
howhower: 意義,隨著資產增加才會了解自己有多貪婪 11/19 10:55
love942cg: OO萬不夠是因為身邊的人就是高於這個階層 11/19 11:21
love942cg: 所以是真的不夠,不是炫富 11/19 11:22
love942cg: 有些人一個月三萬活的很開心 11/19 11:29
love942cg: 有些人一個月六十萬活的很辛苦 11/19 11:29
love942cg: 慾望多揹了不少貸款,總負債大於總資產 11/19 11:30
love942cg: 慾望不減情況下,錢是永遠不夠 11/19 11:35
carava: 我認真記了幾年帳,不出國一年50萬以內搞定含每個月1萬房 11/19 11:39
carava: 貸,含出國大概70幾萬(一個人$ 11/19 11:39
carava: 備註:我43歲沒小孩,財務跟老公分開,我有跟他說我如果財 11/19 11:41
carava: 務自由就會先離職,你的錢自己賺 11/19 11:41
no2muta: 嗚嗚...23歲還在沉迷線上遊戲 11/19 12:58
boombastick: @love942cg 我完全贊同,人類這種生物就是因為持續 11/19 13:03
boombastick: 不滿足所以才有辦法推動經濟不斷發展,那天人類不貪 11/19 13:03
boombastick: 婪經濟就崩盤了 11/19 13:03
boombastick: 不過我問的提領率還是沒人理我QQ 11/19 13:06
willism: 資產多提領率就低;資產低就高,誰知道你開銷多少...這 11/19 13:22
willism: 答案只有你自己能算不是嗎 11/19 13:22
Intension: 4%法則是存到年收入25倍,每年從總資產領4%,不過現在 11/19 13:33
Intension: 通膨越來越嚴重,可能改領3%或2.5%比較安全 11/19 13:33
Intension: 打錯,是年花費25倍 11/19 13:33
Intension: 假設一年花150萬(自己這樣是夠了),一年領3%總資產500 11/19 13:35
Intension: 0萬就夠了 11/19 13:35
Intension: 沒看到上面推文有人算過了 11/19 13:36
duriel3313: 可以花本金阿 5000萬只領150萬 等於你遺產還要滿滿的 11/19 14:10
duriel3313: 留給子孫..算到110歲死前把本金花完其實就夠了 11/19 14:11
yurian: 規劃本來就應該是含本金 在死前就算遇到幾波金融風暴都不 11/19 14:24
yurian: 至於把本金提領完就足夠了 我想台灣人的財富自由都是指動 11/19 14:24
yurian: 產 也都會有不動產 留不動產給小孩就夠了吧 11/19 14:24
yurian: 這種人為惡性(?)通膨的話 可能你在股市的會賺的更多 看 11/19 14:26
yurian: 看這兩年lol (抱歉唷無限qe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 只有這兩 11/19 14:26
yurian: 年可以參考 11/19 14:26
carava: 有人問提領率,我如果每年出國滑雪1個月,年花80萬,假設 11/19 14:43
carava: 目前2600約3%,我自己覺得算保險了,不過如果提領率能低 11/19 14:43
carava: 到2%最好,我同事的目標是3500,他的理由是這幾年股市超額 11/19 14:43
carava: 報酬,未來10年不樂觀,所以直接將年花70乘上50年,給你 11/19 14:43
carava: 參考 11/19 14:43
gundam00: 追問別人提領率到底有什麼用啊 每個人年花費又不同 11/19 14:47
Delisaac: 就有人看到別人財富自由就酸葡萄啊 人家領多領少甘他 11/19 15:02
Delisaac: 屁事 搞不好人家可以穩定7-8%甚至10%年化報酬率 11/19 15:03
boombastick: 想知道提領率是為了知道他怎麼考量的,國外有paper 11/19 15:18
boombastick: 說4%有人說3趴,所以想問看看樓主是用什麼樣的方法 11/19 15:18
boombastick: 考量,看看我是不是可以從樓主身上學到新的觀點,跟 11/19 15:18
boombastick: 眼紅別人財富自由有什麼關係? 11/19 15:18
boombastick: 如果有人30歲可以退休每年花10趴,過了30年錢還沒有 11/19 15:20
boombastick: 花完,我至少知道國外paper的結論是錯的,這個是FIR 11/19 15:20
boombastick: E族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11/19 15:20
Delisaac: paper的結論一定有它的假設 有人可以每年提領10% 不 11/19 15:24
Delisaac: 代表paper是錯的 因為前提條件就不一樣了 11/19 15:24
willism: 噓樓上死不認錯瞎扯一通。若有人30歲就退休,且每年提領 11/19 15:36
willism: 10%,歷經30年而不枯竭,那是他投資組合強大,跟FIRE的p 11/19 15:36
willism: aper有啥p關係! 11/19 15:36
willism: 欠噓的樓上是指boombastick 11/19 15:37
willism: 每年能拿多少出來花,取決“你自己”的投資本事,問別人 11/19 15:42
willism: 本事到哪有何意義? 11/19 15:42
Idiopathic: 和平討論 11/19 16:27
daze: well...要討論paper的話,先把那篇paper拿出來讀一遍如何? 11/19 16:58
heavydog: 你該不會是Margincall在撞球間遇到的那個人吧? 11/19 17:00
boombastick: 謝謝各位指教囉 :) 提領率問不得我收到了 11/19 17:06
yurian: 有沒有花完也要等30年後才知道惹 11/19 17:06
yurian: 而且一般30歲的財富自由 不是躺著混吃等死的那種 11/19 17:08
boombastick: @daze FYI https://on.mktw.net/3oHgM8y 11/19 17:13
yurian: 這是論文嗎xd 不過4%本來就是65到95用的 40甚至30就要退 11/19 17:19
yurian: 休要做調整很正常啊 11/19 17:19
daze: Rational Reminder 請到當初提出 4% rule的William Bengen上 11/19 17:21
daze: podca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nYTrCxluaY 11/19 17:22
daze: Trinity study: https://tinyurl.com/yt7mxmne 11/19 17:24
daze: 有引用 Trinity study的論文: https://tinyurl.com/3c8jmu3y 11/19 17:29
paimin: fire 大前提就是壓制慾望減少開支提早退休 整天講不夠不 11/19 17:52
paimin: 夠的就去認真工作投資賺錢就好了 11/19 17:52
daze: Trinity study在當年是頗有開創性的研究,但以現在的觀點, 11/19 18:15
daze: 其實是個很小的研究。以30年來說,總共只有41個資料點,而且 11/19 18:17
daze: 還是時期相重疊的資料點。 11/19 18:19
daze: 一方面來說,當年只要能熟練地使用excel,就能在寫paper時獲 11/19 18:20
daze: 得不小的優勢。至於蒙地卡羅分析,當時大部分財經教授的程式 11/19 18:21
daze: 能力,可能是有點困難。 11/19 18:21
YAKATA: 提領率的推文可以另開一篇,讓我們這種弱弱好爬文嗎? 11/19 21:13
daze: 當年會有固定提領率的論文,而近來dynamic提領的研究變得常 11/19 22:23
daze: 見,或許部分是受到工具可近性的影響。 11/19 22:24
willism: 綠角談提領率 https://reurl.cc/NZon6n 11/19 22:48
willism: 提領率,實務上就是你對自己的投資組合有多少把握,又根 11/19 22:52
willism: 據在哪? 沒把握就設低一點,多存點錢。所以問別人提領 11/19 22:52
willism: 率設多少,完全沒意義。 11/19 22:52
daze: 固定提領率常被認為是一種較沒有效率的提領方式。作為概念性 11/20 00:35
daze: 的理解有其價值,但也許你不見得會想要真的採用固定提領率 11/20 00:35
daze: 作為退休的方式 11/20 00:36
e04su3: 推 好聞 11/20 07:13
morrislek: 本來覺得沒道理,後來看到你寫博士存錢,忽然又覺得整 11/20 08:28
morrislek: 段回文很深奧 11/20 08:29
yuenru: 200萬也要看有沒有其他定期大筆支出,ex房貸 車貸 學貸 11/20 19:16
yuenru: 保險。 11/20 19:16
yuenru: 若沒有,200應該是足以養活1人。 11/20 19:16
Intension: 5000萬花到本金的話,遇到金融危機可能就會提早花完 11/21 11:07
Intension: 所以覺得還是領3%算安全,金融危機時可以再領更少 11/21 11:07
alex85830: 欲望無窮:有5000萬的人覺得沒1億不能退休XD 11/21 12:11
Intension: 那可能是別人不是我,1億要工作更久划不來XD 11/21 17:03
SweetLee: 大家都好會花錢 11/22 06:22
chencjj: 你財富自由乾我闢事 11/24 14:27
kill4321321: 好奇怎麼在23歲就唸了博班一年? 11/25 14:47
dsrte: 我記得有本書有比較過, 2000和2008年單筆進場, 大概要好幾 12/17 00:38
dsrte: 年才能解套。 等於這好幾年都是損失時間成本。 12/17 00:38
dsrte: 但這是剛好超雖,遇到系統性股災,若是普通的修正,單筆進 12/17 00:39
dsrte: 場,萬一被套應該不會套很久。只是也會等的很辛苦就是了 12/17 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