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MA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考試成績 一戰 650 (cancelled) -2017/12 二戰 620 (cancelled) -2018/1 三戰 710 V35 Q50 IR7 AWA5 -2018/3 求學背景 交通大學 準備時間: 2017/10-11 A2GMAT七週培訓班 2017/12-2018/3 (在職準備) 準備教材: OG2018、GWD、PP、A2培訓班教材、OV2013、Dustin Blog 一戰 培訓班期間即報名了補習結束後三個禮拜的一戰, 補習期間盡可能的跟著A2的作業進度前進, 補習結束時已把OG verbal部分都做過一遍。 爾後因為覺得先前直接做題(尤其SC)有種囫圇吞棗感, 所以再把A2隨課附上的OG詳解影片SC部分從頭到尾聽一遍, 整理考點後再重做一遍OG SC。 此時眼看考試日已近、且OG正確率在以上步驟後看起來還算順利, 便直接做了兩回PP熟悉介面、再次複習講義便上考場。 本以為這樣可能可以幸運蒙混過關,不過分數會說話, 早上考完立馬取消成績後下午即刻報了一個月後的考試再戰。 二戰 一戰後很沒志氣地躺了一整週,一直到跨完年才再度拾起書本。 對於前戰檢討的結論就是「完全沒練pace」失敗、 「考點熟練度不足」失敗、「不能果斷做決策」失敗, ESR的結果也顯示做題時間分配不均、SC的percentile也是值得丟臉的%。 二戰的以密集的練習模考、地毯式的複習講義為主。 期間用一天一回的方式把verbal GWD1-18回做過一遍, pace漸漸從一開始的隨機分配轉變成稍穩的應考策略, 期間也慢慢找到享受解題的感覺, GWD模考最後幾回錯題穩定維持在10題上下, 也花了兩個週末把A2- SC/CR/RC講義的內容與題目再精讀過一次。 也因此,二戰考前還算信心十足, 結果考完看到QV兩科分數皆退步簡直嚇傻, 但仍然不爭氣的含淚報名了一個月後的考試。 三戰 三戰的準備期間心情上是最難熬的, 因為本來規劃沒有預料到考試會拖到農曆年後, 所以工作上的海外出差、數個旅遊規劃、返鄉過年等等 都在這段期間接踵而來, 可以支配的時間比前兩戰少非常多。 雖然陸續有趁空擋做題目, 一直到預定考試前三天做了一回模考 才驚覺先前的題感跟pace已經完全消失, 只好硬是把考試延後兩個禮拜。 三戰準備把四年前買的OV拿出來做完、持續複習A2講義, 為了找回題感,考試當週以一天兩回GWD模考 (起床跟睡前)的方式把剩下的GWD19-24 verbal做完, 此時心態儼然變成一個「佛係GMAT考生」, 不亢不卑、不期不待的赴考場考試, 沒想到終於佛系遇到緣分(?) 可以暫時跟這個考試分手。 SC 自始至終,SC是我最不拿手、正確率最低的科目, A2培訓班系統性的教學算是替我開闢了一條捷徑, 其中講義 A本與C本對我來說的功用最大。 A本在一開始就系統性的歸類了各種子句與修飾語的關係, 這對一直以來只有經歷「學校英文教育」的我是一定程度的顛覆, 建議正在上課的考生A本必須反覆在補習期間複習, 直到可以反射性的連結到各種句子結構的修飾關係為止。 C本則是補習完自行複習時的好幫手, 所有上課中提過的「考點」/「偏好結構」/「好壞」都在C本作了整理, 我自己曾嘗試把課堂裡所有筆記整理成表, 但詳細與涵蓋程度仍遠遠不及整理好的C本講義, 到準備考試後期,我也常把C本當成睡前讀物,加深一些考點印象。 D、E本對我來說比較類似考點字典的功能, 建議上課時一定要在當下把該考點搞懂, 爾後檢討錯題時,遇到相關的觀念時再翻回該章節進行研讀並加深印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A2隨課附上的OG SC詳解錄音非常實用, 尤其一開始常常瞎子摸象時,該詳解完全是一盞明燈, 明確地告訴考生要怎麼在這個系統下進行解題。 RC/CR 相對於SC是培養考點靈敏度跟提升正確率, 對於RC/CR這兩科,A2提供給我的是加速決策的能力。 記得上了兩堂CR後,把無關跟一些基本的因果關係明白後, 開始做OG CR簡直無往不利, 在充足時間下,CR幾乎不會有錯題 (大約是OG前60題0錯題、後60題1/7-1/8錯題), 所以有了對CR應該蠻拿手的錯覺, 但開始做GWD有意識的調控pace後, 發現時間壓縮下錯題數明顯提高, 常常是檢討時多看兩眼才恍然大悟秒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複習講義的橫向縱向總結概念, 我也看了Dustin Blog一系列針對CR題目分析的文章, 輔以持續累積的做題量,慢慢有種「答案發光」的感覺, 許許多多選項可以在沒看完整句的情況就用直覺秒選/秒刪,幫助頗大。 RC的部分則是相當不穩定, 如是我喜歡的題材(科學/實驗/生物), 正確率可以維持蠻高的水平, 但如果是不熟悉或較不感興趣的題目(女權/歷史/考古)就會有一連串錯題。 為了面對這個困境,在三戰準備的期間慢慢把OG RC的舊題都再做過一遍, 並在檢討時把每一個題目的定位句回文定位標註 (事實上建議第一次檢討時就該扎實的執行), 如此演練過一遍之後,發現後續做題及實戰找定位句的速度可以大幅提升。 Q 自身對於Q的準備除了培訓班上課沒有花太多時間, 基本上跟著培訓班上課、把講義裡的作業做完, 就可以涵蓋九成以上實戰考試的題目類型。 而KH的教學方法也很有幫助, 會用很簡單的輔助表格或觀念, 解說乍看比較難解的文字題目, 最後再輔以JJ神助,實戰上基本不會有太大問題。 針對Q的備考,一戰時比較謹慎一些, 考前除了講義跟JJ,還陸續寫了6回GWD的題目, 所以考試當下對於每一種題目的解法都很熟悉且思路清楚。 然而因為一戰取得Q51之後心情放鬆,且後兩戰重心放在verbal, 就沒有繼續做任何題目的複習與演練, 二三戰實戰有感的解題速度變慢, 且二三戰的時點JJ累積題目都不算豐富,所以雙雙拿下Q50的成績。 建議如果Q無論如何要拿51的考生, 還是要持續累積做題手感與解題概念,才能穩定不靠JJ也能取得Q51。 AWA&IR 跟Q相仿,對於這兩顆個準備花的時間不多。 AWA分別在每次考試前一天都會複習七罪宗的內容. 並選一個題目實際寫作。 Kory上課提到的「逐步讓步」原則非常有幫助, 除了可以用七罪宗很快地想到三個點外, 逐步讓步原則可以幫助組織段落與整篇文章的架構,整體來說很有效率。 IR部分值得一提的是, 誠如Dustin所說IR成績可以反映考生的閱讀能力狀態, 對我來說這一點也直接反映在IR成績上, 隨著準備時間越久對於GMAT語法跟詞彙的掌握日益熟悉, 遙想一戰時IR題目幾乎看不下去,二三戰時能冷靜地看完題目並分析。 若是已有一定閱讀程度的考生, 我認為IR成績也可以做為當次考試心態的一個評量標準, 畢竟IR題目不是特別的難, 若能運用正確心態冷靜的吸收並分析資訊, 基本上可以拿到一定水平分數。 寫在最後 準備GMAT的方法千百種,條條大路通羅馬, 重點是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方法。 不論是求助補習班或者求助前人/心得文的幫助, 大部分的人會盡可能地複製他人的成功模式, 但此時還是要保有自身的獨立思考, 高分者或大多數人的成功方法不一定符合自己性格、能力、價值觀, 多數時候仍然要仰賴自己近乎直覺的判斷能力。 非常感謝A2團隊能用如此有邏輯與效率的方式讓學生達標, 雖然不是一個特別高的成績, 但現階段來說已足夠讓我往下一階段邁進。 祝所有的考生都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107.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MAT/M.1525513781.A.1D1.html ※ 編輯: kutar0123 (223.140.199.35), 05/12/2018 11:39:42
YankSC: 推分享~ 05/28 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