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MA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考試成績 一戰 720 Q51 V36 AWA: 5 IR: 7 2018/9/19 求學背景 台大管院,考試時已為上班族。TOEFL104、TOEIC940 準備時間 2018/7-8 A2GMAT上課、2018/8-9複習 準備教材 PP、GWD、A2培訓班+機經班教材 我是一個很拖延的人, 可以從我現在才寫心得文就知道。 我大學的時候就一直希望出國念MBA, 開始工作後有感時間不多、智力退化, 所以去年評估市面上各補習班後, 選擇了大部分同學推薦的A2GMAT, 一開始設定目標是700 up, 希望透過補習讓我快速解決考試, 畢竟上班族真的沒有時間在資料海中整理、 或是透過反覆試驗發現哪些原則才是正確的。 沒有去參加過顧問時間,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A2GMAT的教材整理得很清楚。 我整個複習過程大約一個月, 把A2上課講義看三遍+有疑點部分重複聽錄音檔、 一天一回GWD或PP模擬考試+看A2的解析+檢討統整。 SC: 這是A2的課中我最推薦的部分。 就像A2說的,SC很多選項並不是錯誤,而是不好, 這對於非母語人士來說真的很難分。 我自認準備GMAT前, 在台灣人中至少考試方面算是英文很不錯的, 但剛開始上課寫作業時, 真的會五題錯四題, 想說自己要不要死死算了不要出國。 很幸運的是,A2有針對考點做出很全面的整理, 上課內容豐富,一開始還不熟悉會有點跟不上, 但透過複習上課的錄音檔+重複練習教材, 最後SC可以控制在每套GWD錯2-3題內, 對我來說是最大的進步。 RC: 還沒上課前想說,RC應該很簡單吧, 因為我之前也考過托福學過主動式閱讀。 但是後來一開始寫題目才發現,GMAT的文章更深更長, 而且還不會標示要看哪個段落來解題,瞬間爆炸。 還好A2的講義都有整理好很多考點及關鍵字, 其中的段落拆解更是一絕, 雖然一開始很花時間, 但我直到後期每次檢討, 還是會在心裡run分解段落, 對於GMAT的文章也慢慢有感覺了。 CR: CR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考科。 一開始我練題目時答對率就很高, 所以有點掉以輕心, 結果中期練習就開始成績慢慢滑落。 CR不是憑著小聰明和感覺就可以高分的科目, 雖然有些題目很簡單一眼可以看出答案, 但還是要照A2 方式好好的檢討 認真分類他屬於哪種題型、錯的答案為什麼錯, 這樣才能有效抓到考點在哪邊。 我必須承認到後來我還是覺得有些CR題目的正解很牽強, 但透過經驗累積刪去錯誤選項, 也可以有效答對題目。 數學: 總體而言我覺得GMAT數學對台灣人來說應該是簡單的, 但前提是要明白DS題型到底在幹嘛、 還有多背一些數學名詞。 很幸運的是,KH的教材非常完整, 我就是按照他上課的進度背單字、算例題, 之前學過的東西也就複習的差不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數學簡單,但也不能因此輕忽, 以維持速度和準確度, 我到考前每天都有寫一定數量的數學題。 後來工作和面試時,也有用到DS的概念, 證明這種概念其實是職場中會用到的。 機經: 原本很猶豫要不要報機經班, 但算一算正規班都報了, 也沒必要省機經班那一點點錢XD 事實上證明報的很正確! 我直到考前一周才打開機經題目, 發現還沒換題,而且A2GMAT的題庫真的超齊全, 抓出了很準的範圍, 所以我就把RC的文章看一看, 記憶一下文章大概內容和考點, 結果RC文章全中! 有一篇眼球的文章考試時我看完英文還是一頭霧水, 就憑JJ的印象硬做(不要學), 結果最後V還是有36。 數學的部分應該也中了1/3以上, 特別值得提的是, 感覺考試數學的難度比平常練習難一點點, 所以有練過題目加快速度的確有幫助。 準備GMAT真的是留學必經的一個痛苦過程, 雖然現在準備essay和面試也是很痛苦...... 但好的GMAT分數真的是必須自己把握的部分。 以我個人來說, 要突然跳到很好的工作或是改變GPA是不可能的事 (職涯提升正是我申請MBA的目標), 而GMAT720的分數, 讓我在尋找留學顧問、訂定學校目標時, 都有更多籌碼也更有信心。 很感謝A2GMAT的教學, 在結束GMAT征途後的這一年來, 看到顧問團隊仍然不停精進而且提供很多資源給同學, 心裡也有被激勵到、要更奮發的感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44.1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MAT/M.1567850079.A.A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