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MA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考試成績: ========2011年考了兩次但因年代久遠無參考價值========= 2019 一戰 640 V27 Q49 IR 7 AWA 4.0 (2019/9/4) 二戰 630 V23 Q51 IR 6 AWA 4.5 (2019/10/8) 三戰 740 V50 Q50 IR 5 AWA 4.5 (2019/11/13) 背景: NTU + 國外MS + 國內上班族三年多 + 國外工作一年半 準備時間: 全職考生2019/7~10 準備教材: OG2020, A2培訓班, PP1-4, GWD, CR bible, KMF-考滿分(Manhattan RC + SC, Magoosh RC + CR), 機經, Dustin Blog & YouTube [準備過程] 前言: 工作一陣子以後,還是有個人生小小夢想想要嘗試, 於是和老闆請了半年的假,專心準備考試 (基於自己多年前的經驗,認為邊工作邊準備 可能無法保持專注度與積極度,所以決定當全職考生) 因為求學過程中都是以大量閱讀產生的”語感”代替文法上的訓練, 自己在文法上並沒有很紮實的基礎 (A2上課常說的國中英文文法我很常都沒有印象…) , 所以在選擇補習班時對於SC的教學是我主要考量的重點, 家人與朋友們皆推薦A2的SC課程, 再加上先前考一二戰的時候有上過A2的衝刺班, 對於A2統整的文法很有印象, 所以很直覺的就繼續選擇A2。 時間安排: 一戰 – 平日10-12小時,假日8小時 (考前PP1模考680) 從七月初之後密集上課, 課程結束以後自行準備了約3周後進行一戰 (2011年考的兩次這邊忽略不計)。 由於是全職考生,我這段時間得以每天規律地按表操課, 除了與朋友們運動以及陪伴家人之外, 減少了所有與朋友們的社交活動。 但到了考前其實自己感覺到了準備還未充足 (當下應該是PP1&2的SC檢討完+GWD 5回吧), 成績也忠實地反映了我的擔憂。 二戰 – 平日10-12小時,假日6-8小時 (考前PP2 模考770 完全失真) 一戰完後成績不盡理想於試馬上報名了二戰, 並和A2諮詢以及觀看Dustin部落格上的一些文章, 調整了準備方向,自我感覺準備完備, 最後敗在了Pace (進考場過度緊張,腦袋一片空白XD)。 三戰 - 每日約略5-6小時 二戰後,因為題目都刷完了, 而且準備了三個月心態上也有些疲乏, 故改以重新練習錯題、熟練考點以及訓練Pace為主, 專注在質而不是量,時間上的安排也讓自已多些彈性(每日), 並在達成每日的目標後適時的放鬆 (考試前一天還在看棒球12強的中韓大戰…), 給自己再繼續的動力。 四個月的訓練終於於三戰時有了好了結果。 時間的安排上建議大家在上完課後, 真的留給自己4-6周的準備時間, PP1&2寫完,GWD至少練習過一半, 並花兩周用GWD訓練Pace, 再上戰場,準備充足一次解脫為上策, 畢竟準備考試的期間對於自己與家人們都是個壓力 [準備心得] SC: SC的講義絕對是掌握好SC的關鍵, A2講義的內容涵蓋了所有考試可能會出現的文法結構、 慣用語及標點符號的使用方式, 是很完備的一套參考教材。 我上課前對於but, if, even though, rather than的詞性為何一無所知, 導致在判斷選項的時候常常都覺得每個選項念過都很順。 A本講義後面關於語氣地補充大大補強了我這一塊弱點, 對於我幫助極大。 我想我個人自A2得到最重要的收穫就是在這部分, 這種經過統整過後的資訊, 大量的節省我辨識題目重點的能力並在考試時快速篩選答案。 另外,我也很推薦Dustin的blog以及YouTube上面的影片 (尤其是SC基礎那一系列還有考點判斷的分類), 用快速且淺顯易懂的方式將句子中的不同部分分門別類, 並提供大量的正確句子給讀者/觀看者參考。 建議在準備的時候,一定要按部就班總結, 用比較的方式把每個選項的錯誤挑出來, 並參照講義的內容確定自己的想法無誤, 避免自己創造文法規則。 我一二戰時以大量刷題為主,總結比較隨便, 使得錯過的題目一錯再錯, 考完二戰後才真的痛定思痛、完整的做總結, 遇到錯題的時候,把文法觀念自講義上整理成自己的筆記, 並且在A2提供的正確句彙總中搜尋類似的正確句, 自己慢慢歸納出一個系統,慢慢將正確率提高。 RC: 由於求學過程以及工作的關係, 一直有持續地在閱讀英文文章, RC是我比較不擔心的部分, 但因為念的並不是自然科學的科系, 對於地科、生物相關的文章常常迷失在內容之中。 運用在A2訓練的判斷答案的方法, 剛好補足了我這一塊的不足, 讓RC成為我實戰上拉高分數的關鍵 (RC一戰與三戰都在90%以上)。 因為二戰前就已經把OG、PP、GWD都刷完了, 讓我有機會寫了Manhattan 跟Magoosh兩套題目, 這邊提供自己對於不同訓練教材的一些看法。 難度上Manhattan大概介於OG簡單到中等的題目之間, 適合OG題目已經做到很熟題目已經無法判斷自身實力的人使用, Magoosh的難度則差不多在GWD的難度上下, 若是使用KMF做題目的同學, 不建議練習Magoosh最後幾回,個人認為已經過難 有一篇關於貝多芬的某號交響曲讓我印象深刻… 印地安水權相較之下居然和藹可親的多… 且題目太偏 (有人說是LSAT的難度)。 總而言之,還是先將OG、PP練習檢討完再決定是否要用這些補充教材。 CR: 選CR時最忌諱的是自己沒有系統的方法, 憑感覺選答案再低分區時可能還能應付, 但到了高分區的題目時常常會讓你選到次佳的答案, Kory提供的題型分析以及解題的步驟 對於考試時判斷答案非常有效, 尤其是應對高分區的題目效果尤佳, 確實是我三戰能夠拿到V40的關鍵。 另外也感謝A2在諮詢時給予的建議, 他提醒我CR的題目在練習時每個選項要想到底, 也就是想到每個選項最終對於題目論點是否有正面或反面的影響, 而不是草草的以out of scope篩除。 這個方法在練習時勤加訓練,慢慢加快判別選項的速度, 對考試解題的節奏很有幫助。 由於自己在CR的正確率上不是很穩定, 自己爬了Dustin以及網路上眾鄉民的心得, 個人覺得看完題目後、看選項前的Pre-thinking 可以強迫自己動腦,避免落入選項的陷阱, 也是一個值得練習的方法。 Q: 雖然唸商學院,工作又是與數字相關, 但長年沒有接觸國高中數學的我 還是對GMAT的數學戰戰兢兢, 很感謝KH的數學課以及解題時間, 讓我重新回想起相關的數學知識。 雖然說近來的數學題目的難度比起OG、PP&GWD的題目有略為增加, 但強烈建議,一定一定一定要把上述三個教材的題目刷完再去考試, 題目做到夠多夠熟悉考場上 遇到換題還是有辦法拿到Q50以上(個人親身經驗)。 Q相較於V是更簡單拿分的地方, 投資報酬率非常高,千萬不要大意。 AWA: 考前複習AWA講義中的七宗罪, 以及講義中範例文的架構,就直接考試了。 IR: 一戰前還有練習了講義的題目,二、三戰後專心衝刺V 就只有練PP模考軟體的題目一次就考了。 [機經] 很感謝Dustin以及KH整理的機經, 每一次使用都覺得很有幫助。 Dustin的RC機經除了提供文章的大意以及結構外, 部分題目都有補充相關文章,準備考試之餘還能長知識。 個人都是考前4-5天前利用晚上專注力比較不集中的時候閱讀機經, 透過三天的複習讓自己對於文章有大致上的了解, 使得在實戰常常念不進去文章時還能夠做答。 KH的Q機經更是對於目標是Q51的考生是必要練習的題目, 建議不僅僅練習當期的機經, 有餘力的話也可以把KH比對出來的考古題庫也練習練習, 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雖然我三戰時遇到換題,沒有使用到機經, 但是一戰RC三篇,二戰Q51 都證明了機經對於考試的重要性。 [Pace] 除非是神經大條的人, 大部分人遇到重要的考試難免會緊張, 訓練Pace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在擬定Pace策略時, 除了A2在講解考試策略時提供的配速外, 我也推薦Dustin YouTube中有關”動態止損的”影片, 給予無法準確掌握自己Pace的人一些幫助。 我自己花了很多的時間調整自己的Pace, 起初GWD每一回我從來沒有寫完過, 直到二戰過後強迫自己時間到了就猜答案, 強迫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選出答案, 慢慢改善自己猶豫不決的壞習慣, 直到三戰前一周才真正可以準時完成。 [總結] 三戰時遇到換題,一開始做Q的時候其實很擔心, 寫到大約20題左右還在想下一次要何時考XD, 差一點寫不完。 寫V的時候前9題也很不踏實, 好在有依照原先的Pace作答下去, 分數出來時,其實有點不敢相信, 等到Official Report出來後才真的敢開心慶祝XD。 個人認為在考GMAT這一類的適性測驗時, 心態的建立非常重要, 在準備時追根究柢,模考時以應試的心態作答, 考試時則以平常心應戰, 避免正式答題時因為過於緊張無法發揮出累積的實力。 就如A2所說的,正確率到達80%以上, 實戰時難免會打折扣, 但其實保持平常心加上依照A2的考試策略, 是能夠減少打折的比例。 祝福正在努力的考生們都能順利達成自己的目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216.19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MAT/M.1576058735.A.6DC.html
yipleasure: 推 希望我也能進步 12/11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