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eogra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新北市境內有板橋區,改制前為板橋市,源自日人治下的板橋街。根據記載,板橋街原名 「枋橋街」,並在晚清之時有枋橋城堡,今在林家花園一帶。 比較不為人知的,台北市境內原有「三板橋庄」。今天的幸安國小創校於日人治下,原稱 幸小學校,光復初期曾名板橋國民學校,據吳明仲先生之考證,係出於當時名為板橋路的 新生南路。路、校名皆顯然取自地名三板橋庄。 光復後由於枋橋已經易名板橋,日人治下創立的枋橋公學校也改名板橋國民學校,則與現 在稱為幸安國小的板橋國民學校重名,改名幸安國民學校,除因為板橋路改名新生南路外 ,想當與重名的不便有一定關係。 至今根據家中長輩的說法,「三板橋」後二字與「板橋」同音。 但檢視清代的《淡水廳志》,「三板橋」與「板橋」其實並不相同。在該書中「板橋」凡 四見,三次是「三板橋」,一次為「九板橋」。三板橋屬於大佳蠟堡,九板橋則為雙連陂 的屬地,此外並不再見。「枋橋」有二見,均在擺接堡,且有城堡之處。 迭至日治初期的「台灣堡圖」,大漢溪以南有「枋橋街」,台北府以東有「三板橋庄」、 「九板橋頭」二地。 在讀音方面,根據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解釋,「板」僅有「板橋」一詞需要讀為 pang,其餘皆讀為pan。但「枋」的讀音卻全部是pang。在台灣堡圖中「板橋」與「枋橋」 皆標註為パン(pan)。似乎可以解釋,「板橋」作為地名,訓讀為「枋橋」。 這似乎表示,相同的詞語寫成國字,有兩種寫法,而且兩種寫法之間在清、日治時期分別 相當嚴格,沒有誤用的情形。 --- 根據家中長輩表示,三板橋所指乃林森北路一帶。這不出意料之內,因為三板橋庄在1920 市區重畫時被區分為三橋、幸、東門等町,三橋町就在今天林森北路一帶,三橋町之名大 概也只是三板橋的縮寫。所以「三板橋」今時今日的內涵,實際上是三橋町,卻訓讀為三 板橋。但實際上三板橋這個詞語的意義,與清代的三板橋庄已不相同。 吳明仲先生在其文章中曾申論,三板橋的由來或許是「舢板橋」,舢舨為船舶的一種,其 不失為高論。但敝人覺得帶有數字起首的地名不在少數,即在附近就有涵蓋雙連陂的「九 板橋」,其餘有三張犁、六張犁、八張犁、十二甲等,因此覺得三板橋亦可以解如其字, 當成數字論。如果三板橋需要解做舢板橋,那九板橋可能就要更作其他詮釋了。畢竟,可 見的文獻中,似乎沒有出現「本字」的「舢板橋」。 --- 我覺得如果字的意涵出現變化,那字音或許也可以變化。台北端的兩個板橋,有可能原本 就讀做板橋,並不訓讀為枋橋。 教育部辭典在「板」一詞的定義稱: 5. 計算橋梁的單位。例:一板橋 tsi pán kiô(一座橋)。 引此,三板橋即可以直接解釋為「三座橋」。 以清代三板橋庄之大,當地水圳之多,我們應該不需要為「第三座橋」或「共三座橋」做 太多解釋,也不需要煩惱到底是從某處算來第三座橋。只要在庄內有三座橋,似乎就可以 成為本庄地名了。 同辭典解釋「枋」,也說明有異用字「板」,也就是兩字在某些意義上可以通用。但需要 注意的是做為橋樑計算單位的「板」有注音為pan ,而「枋」的注音為pang。也就是說, 解為三座橋的三板橋,讀音為pan,與「枋橋」仍有所不同。而枋橋到底指甚麼,我覺得 可能是特指橋是板狀,或是用了一個不同的單位詞: 3.計算整塊物體的單位。例:兩枋豆腐 nn pang tāu-hū(兩板豆腐)。 所以,板、枋兩字不僅音近,而且意思也有很多重疊的地方,且有互用的地方,但仍為二 個不同的字,因故當成地名使用時,「板橋」與「枋橋」仍可以視為不同的地名,所以在 字面上無資混淆。 如果三板橋真的是三座橋且讀如其字,那怎麼會跟枋橋趨同呢?或許可以考察「橋」的作 用。橋屬於/k/開頭,是硬顎音(velar),前面的板以鼻音結尾,而鼻音被後面的字左右其 音質,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例舉拉丁文的前輟in-,在/p b/ 之前就會變成im-,是為鼻音 被同化的現象。如此,橋由/k/開頭,那前面的/pan/的結尾鼻音就自然往硬顎移動,變成 [pang],與枋橋同音了。 在1920年,枋橋街易名板橋街,相信是取東京板橋的地名,與三板橋、九板橋無關。雖然 字面改動,但是讀音卻沒有跟著改變。 其結果是,在閩南語中,枋橋與板橋同音,是因為板橋在語流中自然發生音變,變成枋橋 的語音。但在國語中,直接讀板橋如其字,造成擺接堡的板橋與大佳蠟堡的三板橋也部分 同音,但卻與閩南語讀成不同的字。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66.19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673612180.A.E2A.html
MilchFlasche: 從鶴佬話pang-á「枋仔」指木板之意去理解「枋橋」 01/13 22:53
MilchFlasche: 不就可以了嗎? 01/13 22:53
gishileh: 其實三板橋在日治時期已經被淡化成大正和樺山 01/14 14:13
gishileh: 大正即條通區 樺山變華山 泛指善導寺一帶區域 01/14 14:14
gishileh: 兩邊以鐵道為界 一邊商業一邊行政互不隸屬 01/14 14:14
evanzxcv: 同一樓,我認為枋橋指的是「木板做的橋」,三板橋的板是 01/14 19:02
evanzxcv: 數量詞 01/14 19:02
evanzxcv: 豆腐的數量詞也稱枋是因為傳統豆腐是用木板模做的 01/14 19:03
lupins: 府城舊城內有「枋仔橋」、「磚仔橋」 覺得應是指橋的材質 01/14 20:35
lupins: 是用(3或多塊)「枋仔」拼併成渡橋,而不是「三座」橋 01/14 20:37
lupins: 現代工地偶爾也會見到將枋仔併排 作為過渡之用 01/14 20:39
y11971alex: 其實我寫這篇文章的用意在探討"板"跟"枋"之間的不同處 01/14 20:41
lupins: 菜市仔的板豆腐會放在木板上賣 是出貨時連板子一起送嗎? 01/14 20:41
lupins: 地名不要太執著於字形 漢字圈的人太容易受字形誤導意思了 01/14 20:42
y11971alex: 只是探索一種可能性而已啊~ 01/14 20:50
TanLk2000: 陳國章教授的《台北市地名辭典》(2002年出版)有標記 01/15 12:44
TanLk2000: 讀音和意涵,可以參考一下,他是寫第三座木板橋這個意 01/15 12:44
TanLk2000: 思 01/15 12:44
TanLk2000: http://i.imgur.com/OLdCZvu.jpg 01/15 12:44
y11971alex: 啊 真的是sam-pan-kio跟pang-kio果然讀音不同 嗯嗯 01/15 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