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olden-Awar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金馬獎爭議:如何理解李安所說的「文藝歸文藝,政治歸政治」? https://reurl.cc/pxYQb 金馬獎55周年頒獎禮意想不到地發生激烈爭議。獲最佳紀錄片的台灣導演傅榆在台上的一 席話:「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是我身為一個台灣人最 大的願望」,成為整個頒獎禮氣氛的轉折點。 金馬在中國直播立刻中斷,全網刪去這段視頻。出席的中國藝人紛紛用各種形式表達「不 滿」和「宣示主權」。涂們稱呼「中國台灣金馬獎」、「兩岸一家親」;鞏俐拒絕上台頒 獎;張藝謀和徐崢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除婁燁之外,其他中國藝人一概缺席慶功 會。中港台不少藝人又在微博上紛紛轉發「中國一點不能少」的地圖表忠心;簡體字大軍 又穿越防火牆到臉書洗版。 中國藝人帶頭不尊重金馬獎令人失望。事實上,中國電影人一向非常重視金馬獎。中國影 視圈以前有「三金」的說法:中國金雞獎、香港金像獎、台灣金馬獎。中國金雞獎是政府 的宣傳機器,大多數有理想的電影人都嗤之以鼻。香港金像獎有區域限制,要有一定比例 的香港人參與才可參選。 台灣金馬獎不但歷史最悠久,評審標準最「純文藝」,而且參選條件最寬鬆。只要華語片 就可以參加。這裡的華語片原指國語片,後來放寬到所有只要片中涉及華人地區所使用的 主要語言或方言即可。這樣它成為最具權威性的華語電影頒獎禮。很多中國電影從業員都 以獲得金馬獎為榮。有不少藝人在金馬獎上一舉成名。比如涂們在去(2017)年獲獎前, 根本沒有多少人知道他是誰。 爭議歸根到底是台灣是否中國的一部分,這裡無法深入討論。當務之急反而是如何理解李 安所說的希望「文藝歸文藝,政治歸政治」。 有意見認為,大家都知道台灣地位問題是敏感的,那麽在頒獎禮上就不應該帶入統獨問題 。比如,《環球時報》批評傅榆:「金馬獎是個有影響的華語電影獎項,它一直迴避兩岸 政治紛爭,從而為兩岸電影工作者開展交流提供了空間。」 這種情緒不限於中國官方傳媒,一些中國電影人也有此觀點。比如中國編劇史航認為:「 我其實非常憎恨那位紀錄片導演和她背後可能存在的讓她上台背稿子的人」,因為她的行 為,令華語電影人能夠四海一聚的空間和時間,又可能被擠壓一個,這是「最惡劣最遺憾 」的事。 史航的出發點很可能是真誠的,和《環球時報》不一樣。這更需要加以辨析,何為「文藝 歸文藝,政治歸政治。」 「文藝歸文藝,政治歸政治」,與「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這兩句話看上去差不多 ,實際內涵截然不同。但兩者一向都有被誤解。 體育本身確實沒有政治屬性,你很難說兩個足球隊踢一場比賽本身有什麽政治意義。它的 政治性是被附加上去的。當各自掛上「國家隊」的名頭,而這兩個「國家」又有冤仇,這 就帶來強烈的政治性。但無論如何,這種「政治性」是一種被操弄的結果,而非源於其本 身的特質。 文藝則完全不同。文藝本質上是一種思想的表達,有時一些作品表達的思想沒有這麽政治 性,但總體而言,它無法不涉及政治題材,而且一些本身未必帶有強力政治性的題材(比 如性別問題、同性戀、種族等),在特定的情況下也會牽涉入政治。在某種意義上,甚至 可以認為政治題材是文藝最能觸及人心的主題。 作為一種表達,「文藝歸文藝,政治歸政治」的真實意思是:政治不能干涉文藝,即不能 干涉言論和思想的自由。而不是說,文藝不應該涉及政治。 中國共產黨實際從來沒有把「文藝歸文藝,政治歸政治」理解為「文藝不應該涉及政治」 。眾所周知,共產黨最注重文藝在政治宣傳中的作用。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毛澤東在延 安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講話,提倡提倡文藝介入政治,為工農兵服務。2014年, 習近平又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認為:「文藝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 本方向。」又要求「各級黨委要把文藝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貫徹好黨的文藝方針政策 ,把握文藝發展正確方向。」「文藝歸文藝,政治歸政治」從來只是中國要「別人不得用 文藝講政治」的藉口。 放到金馬獎的情況,在頒獎禮上無論說台獨,還是說一家親,政治都不能干預。 中國不能直接取締金馬獎(畢竟在台灣),於是就用封殺、謾駡、抵制,給藝人以「老大 哥式」的無形壓力。這些做法都非常醜陋。中共這種不能容忍自由,不能容忍不同意見的 作風,是金馬獎風波的根本原因。 明白了這點,就知道一些人用「文藝歸文藝,政治歸政治」為中國和中國藝人辯護,反而 責備傅榆,這完全錯誤。試想,如果連作品也需要亦步亦趨,失去了自由的思想,這樣的 文藝又有多大價值? 「文藝歸文藝,政治歸政治」的另一層意思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不應因為其他文藝人 的政見不合,或者其他作品提倡與自己不合的意見,就漠視或刻意貶低其藝術成就;也不 應因為其他人或作品的政見,符合自己的意見,就故意拔高它。 如果一個反對台獨的評委,在評審的時候,不會因為一部藝術上優秀的電影「宣揚台獨」 不投它的票;一個支持台獨的評委,也不會因為一部平庸的電影「宣揚台獨」而投它的票 。這麽就算真正能做到「文藝歸文藝,政治歸政治」了。 金馬獎可能是華語電影界唯一能接近這種理想的大獎,這也是為何金馬獎地位崇高之處。 香港影視界就做不到。比如前年金像獎的《十年》能獲最佳電影,顯然就是被其政治含義 拔高的結果。 話又說回來。金馬獎上各藝人的表現還應該有所區分。 比如那個涂們說「中國台灣」倒不應該大驚小怪。這種老一輩的中國人,以前沒什麼人認 識的,突然成名成為影帝,其思想境界和一般的中國大爺大媽未必有什麼分別。對他來說 ,可能真是想懟回去而已。這也屬於自由表達,可以不認同,但大可不必義憤填膺。 最令人失望的是張藝謀、徐崢這類看上去還應該有一定思想的人,卻把「華語電影」降級 為「中國電影」。他們這種說法可以有兩種理解。一般認為,這是暗含台灣是中國的一部 分;也有人爭辯,他們這樣純粹是為「中國電影」加油,不一定涉及統獨問題。但無論如 何,結合語境,他們把「華語電影」混同為「中國電影」之意非常明顯。 華語電影是否等於中國電影?其實金馬獎刻意打造「華語電影」的概念,首先就是為了迴 避政治上的統獨之爭,張藝謀等人完全無視這種苦心,刻意又把政治拉入金馬獎。其次, 華語電影確實不等於中國電影,它不但包括中國、台灣、香港、澳門等地,還包括遠至大 馬、新加坡、美洲、歐洲等海外華人群體的藝術創造。張藝謀這種說法,又等於把金馬獎 已經擴大了的視野又拉小了。足見其視線氣量之狹窄。 藝員集體不出席慶功會顯然是「老大哥效應」,無需多說。婁燁值得點讚。 最無恥的藝人是以范冰冰為首的雖然事不關己,還要「中國一點不能少」,要表忠心媚上 的一派。他們不是「平庸的惡」,不是要自保(很多藝人也沒有「一點不能少」,也沒見 如何),而是這種風氣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是「主動的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76.23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lden-Award/M.1542980620.A.AA7.html
a9a99: 其實這次金馬獎典禮的開場影片就已經吃盡中國人的豆腐了, 11/23 22:22
a9a99: 實在沒必要又講出來 11/23 22:22
Yelnats28: 吃什麼豆腐?開場不就是把入圍影片都剪進去嗎? 11/23 22:54
Yelnats28: 這篇說法算中肯 11/23 22:56
a9a99: 那個紀錄片根本佔了很重的比例... 11/23 23:11
artpoet: 我倒覺得明明絕大部分入圍導演都中國籍(9/10) 11/23 23:36
artpoet: 張說這些導演讓他看到中國電影的希望不知有什麼不對 11/23 23:37
Yelnats28: 是因為最明顯吧 這也關係到觀者看過多少影片 認得出來 11/23 23:37
Yelnats28: 多少 就像我也覺得誰先愛上他的、影 很多 因為很好認 11/23 23:37
artpoet: 如果我們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五個佔四個 11/23 23:37
artpoet: 上去說這些年輕導演看到台灣電影的希望也很對呀... 11/23 23:37
artpoet: 不過台灣人要說台獨也沒什麼能苛責的 11/23 23:38
artpoet: 只是金馬獎必然因此會受到中國擠壓就是了 11/23 23:39
artpoet: 我們當然可以怪中國,但這不會改變金馬注定受擠壓的後果 11/23 23:39
raAE: 標題"李安所說的「文藝歸文藝,政治歸政治」"→這次李安有這 11/24 02:56
raAE: 麼講嗎?怎麼沒印象 11/24 02:56
nightwing: 文藝歸文藝,政治歸政治 可是中國藝人都效忠政治 11/24 05:10
immoi: 張藝謀那段個人也覺得沒什麼問題 用詞很小心 可以兩岸各表 11/24 07:02
immoi: 但其他故意講到 中國台灣 一家親 統一 那真的台灣不爽有理 11/24 07:03
jeijei: 這篇邏輯清楚,推一個 11/24 07:36
z8936806: 張藝謀說讓中國電影更好不行? 陳哲藝得獎說新加坡電影 11/24 19:21
z8936806: 會更好的有錯? 11/24 19:21
chinn: 謝謝分享~ 11/25 08:33
fantasyna: 說中國電影沒問題啊,難道要說台灣電影嗎?他看到的就 11/26 00:07
fantasyna: 是中國電影的希望啊 11/26 00:07
killerken: 中國藝人都效忠政治+1 12/10 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