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eadphon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有點忙,只好拖了一陣子才來回這個文章。 之前我也一直以為DAC的電源線不要用太粗,而且之前買線材的一些店家, 某些前輩,甚至製作線材的商家也是這樣跟我說。 加上後來遇到了一個歐洲牌子的線材,同一個牌子使用了同樣材質,類似結構, 出品了三種不同粗細的電源線,試聽了一下竟然真的細的線比較適合用在DAC, 從此留下了DAC不要用太粗的線的錯誤印象。 後來才發現其實不是這樣….. 之後玩了幾年,發現在大部分情況是這樣: 1. 音色錯誤的線,放在DAC端,造成的影響通常會比放在擴大機來得嚴重。 2. 錯誤的結構造成線材產生音色污染的時候,粗線比細線更嚴重。 1 + 2的結果就導致DAC不能用粗線的刻板印象。 很多發燒友很在意電源線的材質,譬如說用銀還是銅還是OFC還是OCC。 其實這常常是比較次要的。影響最大的其實是結構,就是這些導體怎麼繳繞在一起。 把沒有絕緣的導體攪在一起,可能會造成聽感上的不同。 有些廠商可能比較高竿,有一些自己獨門特別的做法,可以產生一些比較悅耳的聽感, 然後靠這個賺錢。但是如果弄得不好,聲音反而變差,被污染, 而且攪越多,弄越粗,這個污染越嚴重。然後給我們粗線不能用在DAC 的錯誤印象。 不過其實把每一根導體都用絕緣體分離開來,不要全部攪在一起, 會很容易得到很自然的聲音。 這就是NESIG的概念,不需要花大錢買昂貴進口線就可以讓系統音響性能推到頂的方法。 當然NESIG本身存在一些使用上的不便,像是地線要外加, 很粗很難用,要特別找專門的人製作,而且使用者自身要有基本的用電常識等等。 有另外兩個廠牌做了類似的事情,Nordost和Audioquest。 他們的高階線的導體也都是獨立絕緣的。 這兩個牌子的高階線材也是屬於不會造成系統音色污染的線材, 不過買他們的高階線會殺了你的荷包,或是被太太知道後殺了自己。 前面說,繳太粗太複雜才容易出問題。 如果線沒有繳到太粗,造成的影響其實不會太大。 這是可以稍微妥協的地方。台灣有一家音響廠商,叫做DIVINI, 我懷疑他們也有發現這個概念。 他們前陣子出了兩條電源線,都切售線,叫做DIVINI PT-ES和DIVINI PT-OS。 這兩條線是多蕊絞繞線,但只繳繞到大約1.4 mm^2就先用絕緣包覆一次, 然後再3條並在一起。因此聲音自然度很高,可以用在DAC 也可以用在擴大機, 是標準有地線的電源線,有點粗但是不像NESIG那麼誇張,也相對好走線許多, 算是在性能與實用面都取得良好平衡的線材, 而且價格親民許多,個人非常推薦!待日後有空,再來詳述心得。 以上,是一些亂七八糟,未經過盲測的怪力亂神電源線心得。 ※ 引述《n1m5w8tsarp (月と星が踊るmidnight)》之銘言: : 不過DAC用純銀感覺有機率不耐聽 : → jetzake: 用粗線出問題幾乎都是機器本體太輕了 九成以上 10/17 04:56 : 機器重量也會影響嗎 : 推 wbenjin: 根本沒差的東西也能玩...... 10/17 16:41 : → wbenjin: 找個朋友幫你盲測 省下來的錢拿去吃好料的 10/17 16:41 : 其實不用盲測 : 我單純把系統裡的線材互相對調,就能聽出某些組合真的特別難聽 : 推 yys310: 單晶線不能動 不然dislocation多了到時候出grain boundary 10/17 16:50 : → evadodoya: 樓上不要拿材料的東西出來講 10/17 17:42 : 還好我看不懂w : : ※ 編輯: n1m5w8tsarp (27.52.70.233 臺灣), 10/17/2022 17:51:59 : 推 yys310: 阿就是 單晶凹多了就不單晶了 QQ 10/17 18:27 : 推 sleep30hours: 難怪萬隆的線都硬得跟水管一樣,就是怕使用者手癢 10/17 19:56 : → sleep30hours: 去亂凹害晶格受力或是特性阻抗跑掉XD 10/17 19:56 : 推 icekiba: 單晶凹了變成多晶XD 10/18 19:46 : → dzwei: 其實看到這個我很好奇一件事情 那麼鑽石凹多了 會不會變成 10/18 23:23 : → dzwei: 碳棒(?) 10/18 23:2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81.20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66177939.A.47C.html
Garrys: 推 10/19 19:22
ThinkOrSwim: 推dayner大,nesig真的很棒,批覆粗厚也能保護內線 10/19 19:29
ThinkOrSwim: 啦 10/19 19:29
LIONDOGs: Wireworld 電源線也算是你說的那種有獨立絕緣的嗎? 10/19 19:52
isley196: Audioquest越來越貴了 10/19 20:30
mark80219: 聽過萬隆銀/銅、AQ銀/銅 即便同樣導體聲音還是差很多 10/19 20:51
BootingZ: 又有神文了,推一個 10/19 21:38
borisaladin: 猛 推好文 10/19 21:42
hsakuya: Zonotone大概也算 線材裡面用不同材質的導體但是彼此絕緣 10/19 21:43
hsakuya: 開來 到最後跟端子連結的時候才併起來 10/19 21:43
isley196: 導體材質還是差蠻多 Audioquest的銀跟銅聲音完全是不同 10/19 21:56
isley196: 世界 10/19 21:56
n1m5w8tsarp: 感謝D大特地回文 10/19 22:06
n1m5w8tsarp: 看起來絕緣蠻重要的 10/19 22:06
unique0515: 感謝推薦 10/19 22:09
pcsh210353: 推 10/20 01:13
louis0407: 我補充一下個人看法,線徑越粗,可視為等效電阻越低, 10/20 01:20
louis0407: 瞬間供電的速度也越快,其實是有好處的,但因為線本身 10/20 01:20
louis0407: 的特性也會更鮮明,所以也有可能會凸顯缺陷 10/20 01:20
a951l753vin: NESIG跟WW都聽過 這種線材的聽起來很圓潤 味道比較淡 10/20 03:04
SupremeBeing: 天樂DIVINI推一個 Logos USB音響性真的沒話說 10/20 03:11
icekiba: AQ是賣電池的…那個銅銀導體根本不是重點 10/20 09:25
icekiba: 銅銀會有差距 但是把電池拔掉差距更大XD 10/20 09:25
icekiba: Zonotone 中低階的是混在一起的喔XD 10/20 09:26
icekiba: 高階的我玩過喇叭線他的確是每一股都分開絕緣XD 10/20 09:27
m9172250: nesig雖說導體分開 但分太多了 10/20 12:36
m9172250: nordost再分開時還有考慮到空氣避震 同時盡量減少線材電 10/20 12:37
m9172250: 容效應 10/20 12:37
m9172250: 然後nesig其實聽起來純度表現沒很好囧 10/20 12:38
dzwei: NESIG頭的選擇很重要,個人玩下來,只有FI50NCF或FI48R-NCF 10/20 12:46
dzwei: 這兩個頭才同時兼顧細節與低淤積感 10/20 12:46
dzwei: 頭選錯很容易有淤積感」 10/20 12:47
dzwei: 然後NEP3200也是6+6+4 各股都有獨立絕緣 10/20 12:47
dzwei: NEP3200和NESIG,頭請從FI46-NCF開始選 10/20 12:48
icekiba: 醬油貴過做雞的 10/20 14:18
dzwei: 不是....是因為原廠頭真的太雷了..... 10/20 14:19
dzwei: 我也不知為啥F牌的金屬頭可以跟萬隆那兩條那麼合 10/20 14:20
icekiba: 獨立絕緣的品牌很多 不是只有AQ跟N牌 然後這兩個品牌也 10/20 14:20
icekiba: 沒有音響性推到頂這回事XD 10/20 14:20
icekiba: 當然萬隆那條?改成電源線更沒有這回事了 10/20 14:23
icekiba: 因為F豆頁車欠 10/20 14:23
謝謝大家推文,時間有限,就不一一回覆。 不過特別謝謝dzwei兄的補充說明! 我的nesig是歐規公頭,我沒有用母頭,地線也是分開的。 跟大家的用法差距很大,所以過去一直沒有分享線身以外的經驗。 dzwei兄玩得很好,謝謝分享! 另外我比較不懂「純度」的意思,是純喫茶?純理髮?還是? 當然每個人對音響性的定義可能會不太一樣。 對我來說,音響性最重要的不是頻寬厚度密度甜味什麼的, 而是音色的演繹能力和辨識能力,這點我覺得nesig非常好。 其他的面向就見仁見智了。 ※ 編輯: Dayner (36.226.159.222 臺灣), 10/21/2022 01:42:21
icekiba: 純度是在說6N 7N那個純度… 10/21 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