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k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888179 這是一趟非常棒的爬山,跟著幾位非常強大的伙伴們, 迢迢長路從觀霧進入北坑溪古道北段 再延著神崎、馬達拉、本田,接上高嶺駐在所,隔天再取道結城東鞍往檜山 再隔天,走北坑溪古道的支線-白石古道,夜宿白石古道上的一處溪底獵寮營地 最後一天,新年新希望,一鼓作氣衝出養老回家準備上班~ 出發這一天,觀霧的天氣還不錯,並沒有氣象預報中的颱風天 伙伴們一早就踢進大鹿林道東線,我則賴著巡山員們, 跟他們一起從東支線接上高嶺跟其他人會合 到了上切點,一定要來一張出發照的呀~ 好久沒爬山了~GO吧! 稜線上有株掛滿金燦燦黃葉的樹,好像流光一樣精彩。 這條稜是O當初找給我們爬的,意外的成為後來我們每次造訪高嶺的必走之路。 我只能說,O真的很厲害,光看地圖跟地形就可以判斷出這麼準確的稜線。 接上東支線,不久就來到水泥工寮,我們視之如畏途, 而巡山員們和H視為棲身之所的工寮 咦?怎麼有十幾個大背包散落一地? O剛剛一路走來就看著地上的被砍落的落葉說,最近有人來過 沒想到他們前腳離開,我們後腳就到。 原來是一隊要走大霸西北稜下北稜的隊伍,他們預計只用四天就要走完,好厲害啊~ O表明身分,要他們拿出入園許可,不曉得我們這麼硬吧! 連在這樣的深山裡都還要查驗入園許可 冬陽斜灑在水泥工寮的屋簷上,帶來一種蕭瑟與寒冷之感。 再撐不到一小時,就接上往高嶺的北坑溪古道了。 這個歷史的路口在日治時代的老照片裏依稀可辨, 在李瑞宗老師的書裏也在同個角度有一張一模一樣的照片。 到了高嶺,我們先搭起外帳,接著撿柴,準備升火,然後準備取水的傢伙去取水。 沒想到!我來這邊已經是第五趟了,這一趟水源竟然乾涸了~這太晴天霹靂了呀! 一個多月前,帶著小熊貓來造訪的時候,水源還沒乾涸的呀~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837607 回到營地,O說他記得東支線林道上有水的波光, 或許等H他們來可以討論一下要不要下東支線去取水? 沒有水真的太可怕了,人馬又多,H馬上決定下切東支線取水去吧~ 我們從東支線重裝上來,爬了一個小時左右,看看時間,取完水天大概就黑了吧 我們一行四人前往出發取水,到了東支線,H往下游找了一段,終於找到地上的積水 我們就用鋼杯舀起積水,裝回營地。 很奇怪,每回造訪這一帶,喝了山上的水之後我總會腹瀉 這次也不例外。 我們在天全暗之際,只花了一個小時多就折返回到營地, 比上一回上來還快了近一倍的時間 回到營地,O和CW他們已經煮飯煮得差不多了,還烤了香噴噴的牛肋條,太棒了! 隔天,H睡前宣布明天七點半出發,不過等我們整裝待發,已經是8點多了 往結城東鞍方向走去,第二個溪溝即有水,閃爍著的波光彷彿是雌兔淚光閃閃的眼迷離 早知道第二溪溝有水,我們前一天會決定繼續往前找水嗎? 我想應該也不會,發現沒水時,我心都涼了半截,怎麼還會想再往前賭一條溪呢! 還好,O背了很重的水爬上高嶺,至少在我們取到水前,還有足夠隔天喝的行進水 另外,上次跟H帶小熊貓來的時候,離開前,我們藏了近五升的水在高嶺, 還夠煮今晚的飯呢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837628 走沒多久,就抵達結城東鞍,預示了這一趟我們沿途都會走得比之前輕裝還快的速度。 我很喜歡結城東鞍這一條長滿青苔的古道,第一次跟學長造訪結城東鞍是輕裝來的, 我突發奇想提議從東鞍翻越結城山回到東支線 學長被我天馬行空的提議所激怒,他邊走邊大吼大叫要我折返, 我看著手裏的GPS,知道結城東鞍就在不遠處 停下來等7PUPU的學長,秀GPS給他看,告訴他:我很想去結城東鞍看能不能遠眺檜山? 學長的憤怒平息下來,他慈祥地告訴我: 妳想去哪裡,我會陪妳去,我們下次還可以再來 到了結城東鞍,我們匆匆折返,我望向檜山的方向,才距離東鞍不多遠處, 沒想到我還會有機會從高嶺前往檜山,心裡很是期待 到了下次,我們準備妥當就前往高嶺,前一夜宿東支線,再隔天才上高嶺 到了高嶺,學長趁時間還早邀我一起去高嶺撿破爛, 我腦海裏出現高嶺的地理相對位置,帶學長走到他之前挖垃圾的垃圾邊坡 我們在這邊挖到優天娜面霜,給我內心很大的震憾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799096 隔日,我們一早出發,途經結城東鞍前往檜山,果然,跟十多年前的紀錄裏提到的一樣 過了結城東鞍往檜山方向,大概走十分鐘就會遇上大崩壁。 今日,大隊人馬抵達結城東鞍時,我忍不住告訴大家, 學長後來查到結城東鞍是很重要的分界點 學長翻譯的"一番ヶ瀬知事蕃地巡視隨行記"裏面有清楚的記載: 沿著大檜林之間稍微前進一段時間 抵達竹東、大湖兩郡邊界的鞍部 是稍稍平坦的地方 也立有邊界標記 往竹東郡役所十五里三十二町(譯註:一里為3.97公里,一町為109公尺) 往大湖郡役所十九里二十六町 登爬起來真是會抽筋般的遙遠 在這裡 大湖郡守一行前來迎接 在兩郡相關人士及我們一行閣下的起頭下三唱萬歲 此時遠處傳來回音 一時沈浸在森嚴的氣氛中 (作者MK生,跟隨新竹州知事一番ヶ瀬佳雄,(1939年)11月4日由井上(清泉)駐在所出發 ,經瀨戶、霞喀羅、田村台、根本等駐在所,夜宿佐藤駐在所,11月5日經檜山、高嶺、 馬達拉等駐在所,夜宿茂義利(觀霧)駐在所,11月6日經中間鞍部前往鹿場大山(樂山) 後,下曙鞍部抵北坑駐在所,11月7日由北坑駐在所返曙鞍部,經洗水駐在所夜宿上之島 (泰安)溫泉,11月8日經橫龍山駐在所下汶水鐵線橋 抵苗栗車站,結束五天的巡視行程 。) 我想像著兩批人馬列隊在這裏交接迎接巡視官員的情景 (揮汗~)好了,現在護送長官的任務就交給你們啦! 這一趟出發前,我在家搬床板打掃時, 不小心手滑被床板砸到我的腳趾大拇指,跑到醫院照了X光 還好醫生說骨頭沒斷,但是腳趾大姆指整個瘀青,還不時流出血水 我以此為由得到第一天跟著巡山員O和CW哥一起從林道上切的優惠 沒想到,O和CW哥也掛病號,O的腳扭傷了,CW哥的腳也受傷了 他倆拖著沉重的腳步,卻一點也不比我慢,還背得相當重,多背了好多肉跟酒上山 兩個月前,我們在馬達拉駐在所訓練的時候, 我講到了霞喀羅群與他們的兄弟之邦基納吉群的革命情感 分別身為霞喀羅群的CW哥和身為基納吉群的O馬上相親相愛互擁 當時日人採以番制番攻略,聯合附近的族群攻打霞喀羅群, 最後只有祖先是兄弟的基納吉群庇護霞喀羅群 前一晚在高嶺,領隊H要我背一頂外帳跟O和CW哥一起睡, 當我們搭好外帳,我把我的睡墊丟在外帳下一角 CW哥跟我說:"妳睡中間,我們一邊是霞喀羅群一邊是基納吉群的,一起保護妳。" 被這山上最強的兩個族群所保護,那幾天我睡得安穩極了! 夥伴們一有機會就來尋寶,H非常厲害,跟她來兩趟, 她每次總能收穫滿滿地挖到許多我從未見過的寶貝。 結城東鞍有個"保安林界"的界碑。 第下面的字被磨掉了,不知道是不是戰後立的? 往前不到十分鐘,就來到了大崩壁。 這個地形就是最叫我頭皮發麻的地形了,踩在落葉底下鬆軟的路基上, 踏踩用力一點就會崩落 看來這些年來,有走通檜山到高嶺這段古道的人並不多,沒被踩出步階。 一開始,O和CW哥打算下切繞過崩壁,不過我想對岸看起來很陡,可能很難爬回古道 於是同行的夥伴CC問我上次來的時候怎麼走的?我記得我採高繞,我繞的有點高 繞過崩壁後還在陡崖上橫渡一段才下切回古道, 我記得橫渡的時候有個大樹洞,底下很深 我不小心踩斷樹枝,差點墜落,嚇得渾身冷汗,後來學長過的時候我看得驚險萬分 等到我們單攻檜山駐在所後折返再次過這個崩壁時 我決定延著古道走一段,再從中間有灌叢的地方攀著樹根往上爬再橫渡 回程的走法因為有得抓,我覺得安心多了,不過這一回,我們可是重裝過這個大崩壁 要是比照上次回程的路線走,八成會卡背包卡到閃尿吧,CC橫渡後決定斜上一點橫切 然後請H拿出輔助繩架繩,讓大家有個東西可以抓,心裡會篤定的多 上次跟學長來探的時候,學長在這個大崩壁遺落了他的地圖, 那是我花心思幫他做的,他相當傷心 我把我自己的那份地圖給了學長,他還拒絕,他說那不是他的地圖, 我忍不住跟學長說,兩份都是我做的呀~ 我一直想,什麼時候,這條路還會有人來走?會有人撿到學長遺落的地圖嗎? O和CW哥在下切的時候喊著:撿到一份地圖~ H聽我說過學長在這裏遺落了他的地圖,馬上喊他們把地圖帶上來~ 等我拿到那份地圖時,心情好激動,原來學長遺落地圖的地方不是我高繞的地方, 甚至也不是那個很深的樹洞 竟然是學長往下切想去探路的時候掉的!還好O跟CW哥有決定下切找路才找得回來呀 那份地圖已被露水濡濕了,我記得我在上面貼了日本圖、航跡圖、還寫了一堆資訊 學長拿到我第二份地圖時傷心的說:這份地圖跟我那份有個地方不一樣, 就是妳的沒寫"結城東鞍" 結城東鞍這種東西不用寫也看得出來吧! 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幫學長的那份寫了他的暱稱,他竟然沒注意到 CC架好繩後,O和CW哥馬上一馬當先就過了大崩壁切回古道下背包。 我們這次同行的有替代役弟弟BC和他的女友MK, MK比較沒有過崩壁的經驗,這是他第一次走中級山探勘 前一天,領隊H照顧他倆過了一天的崩壁,但是過這個崩壁還是很令人擔心 CW哥一下背包就馬上衝回崩壁上,去幫MK背重裝,走回古道的路上, 穿著綠色外套的CW哥是不是帥慘了呢! 還好有CW哥貼心地舉動,MK妹妹總算平安度過大崩壁的考驗,接下來就是平坦的古道啦 這一段古道倒木崩塌處處,不過倒也不至於不能走,看著十年前的紀錄, 不大懂何以當時前一隻隊伍會從高嶺走到檜山走到天快黑? CC取出草刀一路砍路,這一段我倒沒有砍過。 我在古道上撿到一枚鳥巢,想起了第一次和學長來高嶺時紮營在東支線上, 那次我也在回程時撿到一枚鳥巢 見我趴在地上拍鳥巢,學長問我在幹嘛?我告訴他,我打算帶回去給小熊貓看, 沒想到我一轉身去張羅晚餐,發現學長一下子就把火給升起來了 忍不住稱讚學長升火技術越來越熟練了,結果那傢伙跟我說:"妳的鳥巢很好用。" 這趟來,H也很好奇我跟學長上次來探訪的日治時期大霸登山口在哪裡?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4889487 H根據學長翻譯文章裏的紀錄,在GPS上標註了可能的位置 據說登山口附近有高聳的檜木,走到了我跟學長上次探訪的熱點, 也差不多到了H標註的地方 跟上次來的判斷一樣,一共有四處疑似的登山口,我們停駐在這裏, 試著問O和CW哥他們的想法 學長翻譯的文章裏提到,這條路是泰雅狩獵的路,跟平坦腰繞的警備道截然不同 日人在多篇記錄裏提及,這條路陡極了,卻選的極為巧妙 真想知道當初的路是從那條稜上稜的啊~ 路旁的大檜木上不時出現礙子,我懷想著當年這條路的熱絡。 記得學長翻譯的文章裏有寫著:登山口有一個小小的木牌,寫著大霸尖山登山口 我望向巨大檜木下的邊坡徒勞地搜尋,不知道那塊木牌如今何在呢?還找的到嗎? 這一路的風景我猶記得,我記得,學長走在霧茫茫中的這棵倒木下, 我是如何地抓緊時機捕捉他的身影。 我也記得,繞過這棵倒木的另一側,有一枚礙子釘在倒木上頭。 據說,昔日大霸登山口的附近有許多巨大的檜木,不知道是不是這附近呢? 終於,我們來到一年多前,讓我不甘心極了的撤退點: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740043 上次和學長一起來,我決定上切這個大崩壁,抓著樹根陡上到一定高度後, 會看到一棵巨大的倒木橫在崩壁上頭 繞過這棵倒木底下,就會抵達溪溝上源,這溪溝正是檜山駐在所的水源地所在 從溪溝上切往前不到三分鐘,就會抵達檜山駐在所(的溫柔等候)。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73662216 上上回,跟Z學姐一起造訪這裏的時候,還是一大早,陽光灑在身上很溫暖的天氣 上一回,跟E學長一起造訪這裏的時候,接近正午,學長催促我得趕快返程了, 那天霧濛濛的 這一回,跟上一回差不多時間到的,我們有很多的時間可以享受檜山的安寧與陽光靜好 這塊雨布我們一年多前有見過,被安放在佐藤駐在所,然後不久後,H她們的團隊前往 H把這塊雨布背到了檜山搭起來,等到我和學長再次從觀霧前往, 學長拍了照,感性地寫下: 旅人的檜山一夜。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77838834 我總是徘徊在同樣的地方,身邊的人來來去去。 這張照片事有蹊翹。CW哥跟O中間睡的我怎麼不見了? 莫非我這一天沒有賴床? 答案是因為這張照片是他倆在睡午覺時拍的啦~ 檜山的標記就是正門口有一棵大檜木。 以及那精緻典雅的前廊駁坎,和一地紅葉。 下午,我和H一起跑到駁坎下方的垃圾堆挖寶,才知道檜山的寶物這麼豐富。 紋飾簡單雅致的碎瓷碗。 風格各異。 記得學長說好像是白玉調味醬。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4889487 其中這個白玉Sauce的瓶身凸印內容 令人印象深刻 瓶身正面是『SHIRATAMA SAUCE TRADE MARK 日本一の白玉ソース  白玉ソース株式会 社』 背面是『一番信用の有る 最高品質 最新の設備 最大生産力 一番味の良い 最古の 歴史 大阪府 優良品協会選定品』  行銷用詞完全擺脫日本謙遜格調 令人莞爾 我在土裏挖到幾個玻璃瓶,是往昔所未見過的,這一個瓶身上有帆船的標誌。 恰好檜山有收訊,我直接拍給學長看問他:"上面寫什麼呢?" 學長說看照片不清楚,我拿出筆記本用寫的寫下日文給學長看 學長說:"朝潮",不是"朝日"。 誰人的飯碗早已半掩於荒煙蔓草間? 又撿到一個沒見過文字的瓶子。 我把這些瓶子全撿回駐在所,一一拍照詢問學長。 希望能得到解答。 H比我厲害的多,她撿到許多形狀各異的小瓶罐,像是這個竹東醫院的。 用途不明的水晶碗。 不知名的小罐子不知道是不是曾承裝著什麼化妝品類的東西? https://blog.xuite.net/ayensanshiro/twblog/585421060 來張戰利品大合照。 我的朝潮瓶子。 這個玻璃罐的花紋很特別,可惜上頭並沒有文字。 最特別的是,H挖到了一瓶未開封的酒瓶。 最後一次跟學長一起來找大霸登山口的時候,我也挖到了幾瓶未開封的酒瓶。 我管它們叫"陳封佳釀"。 不知道這些陳封佳釀的風味如何呢? H還真的開啟瓶蓋,已經腐朽的軟木塞蓋的碎屑掉入瓶中 CW哥帥氣的拿起來聞了一下,嗯,一點酒精的氣味都散逸不見了。 不然這些老酒拿來搭配烤的香噴噴的五花肉正適合的下酒菜啊~ 這把山刀就是O跟D借來的,那把鄒族的刀,拿來切肉好豪邁呀~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799096 當天半夜裡就下起了雨,H說,她望向我們三人的外帳,發現我們的頭都露在外頭淋雨 我把頭埋進睡袋後就不肯再探出來了,直到隔天早上賴床賴到大家都起床了 出發時,痛苦萬分地穿上雨衣,這時候,O那把借來的山刀還安放在他的大背包上。 出發後不久,就到了古道分叉的地方,左股往佐藤駐在所,前一天在大崩壁上 H望向佐藤方向,發現會經過一片很大的崩壁,這段古道想是不通了 右股也就是我們這次要走的路線--白石古道支線, 越過2335北鞍前往白石駐在所的北坑溪古道支線 當初這條路是因為當地發生饑荒而建的以工代賑道路, 由於戰事已平息,故沿路並無駐在所。 我問H能走我們當初跟Z學姐一起來時走的路線嗎?她答應了 我們跟H她們上次來的時候上切的地方還差蠻遠的, 我還記得當時跳下古道時,心裡的悸動。 從一模一樣的地方上切,我的心跳加速著,我還記得一年多前走過的路! 幾乎是走一模一樣的路線,我還記得學長那次是從我的左側超過我, 我氣喘吁吁爬上那些陡箭竹坡 這次則是H在我後頭苦苦相追,我一樣氣喘吁吁 在準備斜切的時候,其實我不大有把握自己是否還記得學姐當初帶我們走的路線 沒有路,就抓等高線斜切,沒想到我找到了學姐當初綁的路條,覺得好驚喜! 也沒有想到那時候走在最後的學姊竟然一路綁路條,讓我們這次可以跟著走。 一年多了,路條有些已朽壞,但還是那樣清楚地帶領著我們方向。 沒多久,出現了紀錄中的大崩壁, 也就是先前十多年來的隊伍都因為這個大崩壁預留的時間不夠而撤退未到檜山 這次是我第三次造訪,第一次,是十多年前跟學弟妹一起來的根本古道: http://fisherking.pixnet.net/blog/post/14255115 第二次,是跟學長姐一起來的,那次大崩壁上有美麗的雲海饗宴, 這次只有雲霧氤氳,還是不減這山的靈氣。 上次跟我的師父學姐來,過崩壁時一點也不害怕的, 怎麼這次我先走腳下就猶豫了起來呢? 我記得我站的地方上面,就是我跟學長一起嘗試著想爬上去高遶崩壁的大倒木 那時學姐藝高人膽大,直接挑戰走崩壁,超強! 過了大崩壁後往下切,我看到學姐綁的最後一個路條,開心地右轉,以為接上古道了 不過,這古道怎麼這麼小條啊?怪怪的,不可能吧~結果是我太早切了 休息片刻後,跟H討論覺得下頭看起來離古道應該不遠,決定下切, 下切後一下子就跟上古道了。 往2335北鞍的路上,有不只一個崩壁, 第二個崩壁當初走還不害怕,這次卻走得膽戰心驚。 O跟D借來的山刀就是掉在這個崩壁,照片右前方的地方,他當時選擇下切再上切 過崩壁時,他事後回想,山刀應該就是在這裏被箭竹勾掉的,我好佩服他的敏銳噢 因為事後H沒多久又帶人來了一趟,她就在這裏撿回了D的山刀 身為一個領隊,我不得不說H真的超強!她不僅把隊伍照顧的很好, 而且還貼心地照顧好每一個需要的人。 過崩壁的時候,雖然H說她也會怕, 可是她卻能帶著我的小熊貓安然通過一連串的崩壁考驗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837628 這次也不例外,最後一個崩壁,H過了之後立即下背包折返回去。 準備幫MK妹妹背重裝過來。 O也是超棒的隊友,他則是下重裝後再輕裝回去拉MK妹妹一把過崩壁。 過了今日許多崩壁的考驗,我們終於接近2335北鞍了。 時隔十多年,2335北鞍獵寮早已傾倒。 十多年前,2335北鞍獵寮的內部長這樣。 我還記得,那一天下起冰雹,我們窩在濕冷的獵寮裏面,怎麼也升不起火。 撿到槍。 這一天在經過2335北鞍的時候,跟我十多年來的那一次差不多冷,冷得我牙齒直打顫 我看到MK妹妹跟B弟弟兩個脫下外套,很是驚訝年輕人的體質真是好! 觀光客撿到槍。 我跟CW哥一起窩進還沒倒的雨布裏,還是冷得皮皮銼,最後放棄休息,早點走吧~ 離開了2335北鞍,CW哥都說那一片濕地是"沼澤",很可愛~ 我們準備切過鞍部時,要跨過一個倒木,我在爬倒木的時候, 不知怎的,突然一個倒栽蔥,就要墜落 走在我後面的O不顧一切衝過來抓住了我的大背包, 當我頭下腳上被他拉起來時,真覺得他是我的救命恩人 那之後,我不停的滑倒,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的大姆趾已經化膿了的緣故? 早上在檜山駐在所出發前, 隊伍裏的隊員說今天應該要找機會幫我切開腳上的化膿引流以免更加惡化了 不過,H和O都覺得是因為我的腳步太急的關係, 他們說,我總還沒有踏穩就迫不及待要邁開下一步了! 可能是吧~我走得有點心驚,還好我周邊有許多超強的勇士們。 感謝我可靠的伙伴們,總是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拉我一把。 過2335北鞍後,興許是一路微微下坡,我們的腳程比去年來的那趟快上許多 也許一方面也是下雨,大家不怎麼想多留停留,一路趕路。 一下子就到了溪底獵寮營地。 剛到溪底獵寮時,我找不到古道,H看地形決定下切溪底, 往上游一小段就看到溪底獵寮營地了。 我十幾年前來的那次就睡這裏,去年來,Z學姐問我這個營地怎麼樣?好睡嗎? 我告訴她:不怎麼樣,不用太期待。 我們一行人在狹小的溪底搭上了外帳,CW哥與O每天都負責掌廚, 有他們在,實在好幸福 一年前的溪底獵寮長這樣,現在連雨布都傾倒了。 一年前接上溪底獵寮的古道還很完好,不像現今已然崩壞。 一到營地搭完外帳我只想裝死,冷斃了!後來想想不動不行,於是跟著H一起去下游取水 夜裏,誰也不想離開火堆。H正盡責地清鍋,而我則忙著看我的大拇趾,這一晚 伙伴們在燒熱水的時候不小心潑到了我的大姆趾,它卻一點都不痛,真是太神奇了! (該不會已經死掉了吧?) 隔天早上,要出發前,CW哥的大拇指不知何故割傷了,我馬上拿出急救包幫他包紮 後來換藥的時候,我不小心太粗魯,把他已經止血了的傷口又弄流血 看來大家對我的笨手笨腳都印象深刻了。 出發後,我們得先從溪底爬上古道,輪到我時,我不知為何爬到一半又摔了下來 走我後面的CW哥馬上死命撐住我,讓我不至於掉回溪底,他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嗚嗚~ 今天總算放晴,陽光灑在森林裏,大伙也心情愉悅,拿出相機來拍照。 這一天大多是H走在最前面。 CW哥和O這幾天來,都走我後面,隨時看顧我。 跟他們一起爬山真的好安心,而且,對我來說,還有更重要的意義。 不管是霞喀羅古道,還是北坑溪古道,都和他們的族群有著緊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們這一趟是從觀霧進北坑溪古道,走北段,從茂義利到檜山後,再接上白石古道支線 再接上霞喀羅古道的白石駐在所,最後從尖石鄉的養老出 其實CW哥的身體狀況並不大允許他走這麼辛苦的路線,可是他還是來了 O告訴我,CW哥很有興趣,我相信,他是那麼努力的在找尋自己的根 霞喀羅群的後代們就我所認識的,幾乎對自己從哪裡來所知不多 CW哥是那樣努力地在問耆老,在找資料,他那麼地想知道,自己從哪裡來 O也是,O雖然是基納吉群,可是卻跟霞喀羅群有著親密的血源關係 O告訴我,他的母親在教授族語,他的母親關心,他也關心 這天一路上,O都用他的手機放一首很輕快的泰雅歌謠, 我喜歡走在他前面,可以一邊聽著輕快的泰雅歌謠 腳步好像也輕快起來。 住在檜山駐在所的那一晚烤火的時候,我有偷偷錄下來, 以前O就曾經給我檔案,但是我搞丟了 O告訴我,那是他母親最愛的歌,所以也是他喜歡的歌, 他真的很喜歡,每次跟他爬山他總會放 我看了歌詞的中文,大概懂那歌的意思: 阿公阿嬤、爸爸媽媽,我很想念你們,很想念與你們團聚的日子到來的那天, 我會很努力的生活下去 上次和H一起帶小熊貓去走北坑溪古道北段時, 下山那天,剛好碰到O要上山,他說路上見~ 結果在大鹿林道主線上會車時,H說暗暗的,看不清楚O的模樣,我告訴她: O是我看過最帥的胖子惹 我告訴O這件事,他聽了之後說:"可以~"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837607 由於前一天我們的進度超前許多,我開心地跟伙伴們說, 一年多前,我睽違了十多年的中級山再度回到根本古道時 我很高興我們一行是女人、老人以及胖子的隊伍能夠再次走上這條路 沒想到,一年後,胖子不僅再來一次,而且還走更快了! 伙伴們很善良地跟我說: 那就表示,走得慢的人不是胖子呀@@ 那真是太棒了呀! 一年前那一趟,我們在離開白石駐在所不久就跟丟古道了,陷在荊棘芒草中動彈不得 Z學姐還很生氣地跟我說:"妳已經來過了,為什麼還要找我來?!" 後來學姐睿智下切溪谷後選擇上稜,終於接回古道, 我這次有找到我當初接回古道拍了一張照片的地方 H則找到Z學姐綁的路條,她發現事有蹊翹,沒錯,就是我們切上接到古道的地方, 才會在這麼奇怪的地方綁路條啦~ 我仔細研究了這次逆走回到白石駐在所的路,發現當初探的路的方向根本就錯了, 往檜山駐在所的路應該在更高的地方才對,一離開白石駐在所就往上了。 跟著CW哥還有O一起走在昔日的北坑溪古道上, 懷想當年他們的長輩們是如何穿梭在這條路上, CW哥坐在白石派出所前告訴我,他的父親是如何穿著皮鞋來往霞喀羅大山南稜, 走到越稜點時,皮鞋剛好髒掉, CW哥不見O,問O該不會去找他的阿公了吧? 我們從霞喀羅的土地翻山越嶺,剛抵達基納吉的土地-薩克亞金, O過不久後從霞喀羅古道另一端走來,問我們這條路通向哪邊的? 通向五峰鄉,霞喀羅的地盤。 CW哥告訴我,即使是兄弟之邦,霞喀羅群還是得取得基納吉群的信任, 才博得他們的友誼與同盟,霞喀羅群先幫基納吉群去對付復興鄉那邊的敵軍, 所以日後霞喀羅事件,基納吉群才會庇護霞喀羅群。 在這個靜靜的午後,我坐在白石駐在所前,聽著CW哥講著他們的故事。 這是我第幾次造訪白石駐在所了? 大一時學長姐帶我來一次,大三我自己開隊一次,大四陪著好友G帶郭大哥再來一次 畢業後跟學妹的隊走根本古道一次,然後是去年再跟學長姐來一次根本古道, 再來就是這次了 一共六次,我真的好廢,一直在同一個地方廢 但是這次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過了白石駐在所之後,就是康莊大道了,大家各自飛 H約了大家一起在白石吊橋前拍張大合照,有學弟看到這張合照忍不住留言: 好妙的組合 我回學弟:沒想到我們會這樣組團吧~ 登山圈子真的很小哪~隨便都是朋友的朋友,臉書一拉馬上一堆共同好友現形 大伙開心地在白石吊橋前拍照,CW哥想到想拍個紀念照,他喊O: "基納吉的也來一起拍照~" 兄弟之邦間的情感,百年後仍篤。 喊半天後,O好不容易靠過來,結果O一把搭在吊橋頭上,在耍寶哪~ 耍寶完,O跳下來作出了帥氣的姿勢,我突然心裡湧出了幸福的感覺。 猶記得,兩年多前,第一次見到O,就是在觀霧,那次大霸線剛開放, 我去值了第一周的勤。下勤後,我到管理站簽退,那是我第一次見到O, 我看到值班人員上他的姓名,覺得他好讚噢! 他用的是自己的名字,族名 然後,下一周我又排了武陵值勤,下勤時簽退,我見到了...O! 我困惑地問他:"上周我不是才剛在觀霧見到你嗎?怎麼你這周就調到武陵了?!" O神秘一笑,頭往前傾告訴我:"妳上星期遇到的人,是我弟弟。" 因為我真的有認識兄弟檔的巡山員,而且還分散在不同的外站,所以我真的相信了 只不過後來我越來越覺得怪,因為CW哥用的是漢名 後來O跟我熟識了之後,告訴我的更好笑,他說,常常有人跑來問他: "CW你怎麼調到觀霧了?" O就回答對方:"對啊~我調回來了~" 簡直就毫無違和感的替身來的啊~ CW調回觀霧的時候,我第一次看到他跟O合體,覺得超感動的啊~ 這些日子以來,我勤爬這一帶的山, 然後有一天,我問O要不要一起來走這條他們祖先以前的路?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799096 那在之前,後來一起去走聖稜的替代役弟弟L,我約了他一起造訪北坑溪古道北段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824493 那時還在武陵的CW哥得知了,跟L熟識的他很感動地告訴L, 他小時候,家裡長輩常常帶他走那條路上山的故事 沒想到,時間過的很快,CW哥終於有機會調回自己的故鄉, 並且在這一天,跟我們一起走回小時候曾經跟著長輩一起走過的路 關於O,他最早是告訴我,他的家在花園,後來他又告訴我, 他的母親跟他說,他們的老家在養老 那時候,我正跟學長找到楊南郡老師寫的霞喀羅古道那本書,著迷於裏頭當地的歷史 我在新達山屋服勤時,颱風天山上沒有遊客,我抱著印來的書頁, 一頁一頁念給視力不好的學長聽時 忍不住拍下書頁的內容傳給O,問他:"你其實是基納吉群的吧?" O後來見面還教我基納吉的泰雅語正確發音,他真的是! 然後,有一回,O幫他的表哥助選,在他回新竹前,我約了他吃飯, 他的表哥與舅舅同行 席間,我問到他們的老家真是在養老嗎? 我其實想問他們,是不是養老在某一年的颱風後就遷到哈嘎了? 結果,O的舅舅肯定地告訴我:"我們的老家在粟園。" 就衝著粟園,我告訴H我們一定要好好去粟園看看O的老家 粟園,舊資料曾誤植為栗園,不過當地的泰雅語地名Tarakkis是小米的意思, 所以後來才正名為粟園 我問CW哥,Tarakkis的發音,他發出了一聲好聽的彈舌音 後來,我有幸跟到O與他表哥及友人同行的霞喀羅之旅, 聽見O的表哥也是一口標準的泰雅語發音: TARAKKIS~ 我們先走到粟園,手持GPS,決定上切竹林, 沒想到不見任何日治時期的玻璃瓶罐,只見戰後的汽水塑膠瓶。 假日的最後一天,霞喀羅古道上絡繹不絕的遊客,經過時發現竹林上頭有人, 紛紛問我們在找什麼? 在找駐在所的遺跡,切過竹林後,就可以看見高聳的駁坎, 專業的H馬上蹲下來觀察地上有沒有垃圾堆? 兩層的駁坎就像城堡一樣守護著駐在所,後來CW哥跟O經過, 他們已經累了四天,完全不想停駐,趕路去了, D已經開著公務車一早就抵達養老登山口久候著大夥。 下山後,H在文獻上讀到粟園有個殉職警察紀念碑,她問怎麼我們沒找到呢? 後來,得知O與他表哥及友人要前往霞喀羅古道的那一天, H也會偕同養老的友人一起進白石駐在所 H跟我約定了,她養老的友人會帶她去尋找殉職碑,她會把地圖藏在粟園的解說牌下, 讓我們可以按圖索驥 到了粟園,我蹲下來果然在解說牌下摸到一張地圖: 去尋找吧~墓碑就在那一片草海裡,只有有勇氣並且不放棄的人找的到 多虧了H作了很明顯的記號,我們真的就找到殉職碑了! 我真的很高興,能與霞喀羅與基納吉的你們一起在這一天, 從霞喀羅的土地,一起走向基納吉的土地。 -- 雪見親子植栽: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82595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25.2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551198129.A.FCE.html
pegylutw: 推,謝謝分享^^ 02/27 07:19
s813141: 推,請問入園證結果如何 哈哈 02/27 10:26
mux3520: 如果問的是我們在結城山登山口水泥工寮遇到的那隊,他們 02/27 21:50
mux3520: 是持專案申請的公文入園的噢! 02/27 21:50
s813141: 沒錯是問那個,原來有持專案入園,真好~ 03/03 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