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閻紀宇專欄:漫天烽火,塚中枯骨,一局險棋 位於中亞南部的阿富汗,可能是人類歷史上迄今尚存、戰爭頻率最高的國家。雖然它崇山 峻嶺,土地貧瘠,自然資源乏善可陳,但是位於南亞、中亞、西亞、中國的十字路口,不 同的文化、宗教、意識型態在此地交流拮抗,從19世紀帝國主義的大博弈(The Great Game)到冷戰美蘇對抗到21世紀的反恐戰爭,註定了它永無寧日的命運。 近來阿富汗的情勢又有了重大的變化,但詭異的是,變化的推手來自一具塚中枯骨,一個 兩年多前就已死亡的伊斯蘭教士。 阿富汗3100萬人口幾乎全部是伊斯蘭教徒,但歐瑪爾(Mohammed Omar)並不是尋常的伊 斯蘭教士。1996年至2001年間,他是整個阿富汗的最高領導人,經常身穿一襲據稱是穆罕 默德傳下來的黑色罩袍,處心積慮在興都庫什山脈(Hindu Kush)南北兩麓打造一個地表 最「純粹」的伊斯蘭國度。 這位獨眼龍教士最為人熟知的事蹟,是他在2001年因為庇護恐怖組織「基地」(al-Qaeda )領導人賓拉登(Osama bin Laden),招惹美國大軍入侵,短短兩個月內丟掉政權,領 導的「神學士」(Taliban)重回游擊隊老本行。 歐瑪爾行事原本就諱莫如深,儘管曾經貴為國家元首,但他幾乎從不受訪、從不拍照,失 去政權之後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美國政府對他懸賞1000萬美元(新台幣3.2億元),始 終莫奈他何。賓拉登在2011年遭美軍特種部隊獵殺,歐瑪爾繼續帶領神學士對抗美軍與阿 富汗政府軍。 但是今年7月29日,阿富汗政府突然宣布,歐瑪爾已經在2年多前的2013年4月死亡,地點 是鄰國巴基斯坦大城喀拉蚩(Karachi)的一家醫院。神學士沉默了一天之後,「被迫」 證實歐瑪爾的死訊。 這個時機點非常非常敏感,因為喀布爾當局原本預定在2天之後的7月31日,與神學士進行 關鍵的第二場談判,希望能在美軍大部撤離、民選總統賈尼(Ashraf Ghani)上台、新政 府一波三折終於就位之際,為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家開啟和平、重建的契機。 那麼為何要在關鍵時刻讓歐瑪爾的死訊曝光? 分析家認為,歐瑪爾死前幾年大部分時間待在巴基斯坦,接受庇護,對於留在阿富汗鏖戰 的子弟兵,除了透過親信與幹部指揮,只以發布錄音談話來鼓舞士氣。歐瑪爾早在2013年 4月就已死亡的訊息,不僅外界遲遲無法確認,散處各地的神學士部隊其實也無從掌握。 因此喀布爾當局似乎有意藉由證實歐瑪爾死訊,迫使神學士核心領導階層水落石出,讓政 府確認自己的談判對手到底有沒有代表性與決策權力。另一方面,如果這種作法引發神學 士分裂,讓喀布爾當局各個擊破(divide-and-conquer),也是美事一樁。 一般認為,神學士領導階層分成有兩派,一派擁立歐瑪爾的兒子雅庫布(Mohammad Yakoub)接班,另一派則支持政治領袖曼蘇爾(Akhtar Mohammad Mansour)。曼蘇爾似 乎比較不那麼好戰,比較願意接受巴基斯坦的調停,與政府坐下來談。歐瑪爾死亡迄今, 應該都是由曼蘇爾當家作主,只不過許多部屬並不知情,而且他並沒有歐瑪爾的宗教權威 。 果不其然,神學士由7名委員組成的「大會議」(Shura)30日在巴基斯坦的奎塔(Quetta )集會,宣布曼蘇爾成為新任領導人。不過也在同一天,神學士宣布與政府的和談無限期 延後。曼蘇爾雖然發布30分鐘的宣言,但是字裡行間難以聽出他對主戰、主和的態度。 接下來幾天就不只是宣言了。神學士部隊8月初在阿富汗各地發動多起攻擊,造成軍民慘 重死傷。如果這一連串攻擊都是奉曼蘇爾之命,那麼他顯然有意藉戰功建立威望,從有實 無名進展到有實有名,安撫對他很有意見的主戰派,證明自己不是巴基斯坦的傀儡,遏阻 另一個遜尼派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競爭。 另一方面,曼蘇爾任命哈卡尼(Sirajuddin Haqqani)做為副手,此人好戰殘暴,領導惡 名昭彰的「哈卡尼網絡」(Haqqani Network),美國政府懸賞1000萬美元。分析家認為 ,曼蘇爾重用哈卡尼的目的在於拉攏主戰派,同時借重哈卡尼強大的募款能力。 看來喀布爾當局下了一局險棋。 http://www.storm.mg/article/6214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8.140.2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439382160.A.F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