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鄺健銘觀點:年輕人為什麼想離「家」─新加坡大選觀察 新加坡國會大選將於9月11日舉行,這篇文章會簡明地介紹這次選舉的各個特點,作為選 舉觀察的一個導引參考。 選民結構有何特點? 2015年7 月23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就曾報導指,「銀髮選民力量不容忽視」,理由是 在過去十年,年滿65歲的公民增加超過16萬人,增幅是老中青人口之最。在2004年到2014 年間,年滿65歲人士的比率,從7.8%增至11.2%;與此同時,20到39歲人士的比率,從 30.9%降至20.9% (19歲及以下的比率,亦從27.3%降至22.1%) 40-64歲人士的比率,則從 34.1%增至37.7%。近年新加坡政府如「建國一代」等政策,著意聚焦於年老人口,大概與 此也有關係。這些人口數字值得參考,是因為按規定,每個公民都必須投票。雖然上述新 加坡統計局數字並未區分有投票權的「公民」,與沒有投票權的「永久居民」,但按《聯 合早報》說法,過去十年公民佔總居民人口超過85%,所以數字有參考價值。 問題是,年老人口是否就一定會傾向支持政府?記得在上屆大選,曾到反對黨工人黨的實 龍崗(Sernagoon)造勢大會觀察,見到不少在場人士,其實都介乎40-64歲,這意味,較年 老人口未必就是執政黨的鐵票。 這次大選有何重大意義? 不少媒體都已指出,這是李光耀逝世後的首個大選,也是首個反對黨派會出戰每個選區的 一個大選。著有《成長在李光耀時代》的李慧敏,則指這次選舉會決定新加坡「是否邁向 兩黨制」。 總理李顯龍為這次選舉意義的定調,是「決定國家未來15年到20年和人民合作的團隊,以 及決定新加坡下一個50年發展方向」。而在剛發表的群眾大會演說,李顯龍多次提到李光 耀,藉以提醒選民執政黨與新加坡成功的關係,暗示選民要小心選擇。這是執政黨的一貫 競選策略之一,即呼籲選民應參考往績(track record),不要輕率決定、以國家前途作「 賭注」。 最大反對黨工人黨今次較少提到上屆提出的願景,即強各黨平衡的「邁向第一世界議會」 (move towards First World Parliament),改而提出「主宰你的未來」願景(empower your future),提醒國民思考未來新加坡發展國家的位置、民間的角色這類新的權力關係 政治想像。工人黨黨主席林瑞蓮指政府代表長期出現於社會每一個角落,並不健康,原因 是民眾能夠自我管理,不需要政府權力滲透到社會每一處。某程度上,這理念得到和議; 學者Eugene Tan認為,新加坡50週年國慶之後,更需要公民持續積極參與政事討論,且過 程不一定需要國家導引。 另一個民間開始浮現的選舉意義想像,是圍繞於黨國關係的反思,即思考新加坡作為一個 國家,是否與現在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畫上等號、愛國是否就等如支持執政黨這類問題。 論大選結果,比較值得留意的,未必是反對黨的國會議席數目變化,或者會否出現變天、 政黨輪替,原因是現行選區劃分,對執政黨比較有利;新加坡網媒the online citizen曾 有篇文章計算過,在新的選區劃分下,執政黨只需得到26.9%的得票率,就可以保住國會 中的大多數議席;要保住三分之二議席、保住修改憲法的權力,就只需要31%得票。這意 味,留意今次大選執政黨的得票率,會否繼上屆大選創新低後再下跌,比留意反對黨的議 席數目變化更有價值。這次執政黨的總得票率,多少能夠反映現今民間對黨國關係的看法 。不過,學者Bilveer Singh認為,在緬懷李光耀與新加坡50週年國慶常提到的執政黨往 績這些因素下,今次大選未必是另一場「分水嶺」選舉。 今次大選有甚麼議題? 日前新加坡報章Today報導了一個關於新加坡人生活焦慮的民調,最令新加坡人感到壓力 的三個生活議題,分別是:外來人口、樓價與生活成本。 政府也意識到其寬鬆人口政策已引來怨聲載道,因此最近再次保證,在中至長期,新加坡 經濟體內工作人口的三分二,會是新加坡本地人;換言之,政府會努力維持1比2這個外地 僱員與本地僱員比率。 不過,工人黨黨員余振忠立即撰寫文章提出疑問:這個比率會維 持多久? 而在最近發表、勾劃來年國家政策的群眾大會演說,總理李顯龍的發言重心,也在房屋與 人口這兩個範疇──例如鼓勵生育,以及幫助置業。這某程上反映政府對上述民調顯示的 社會情緒有一定掌握。事實上,Today有報導說,自2011年大選後,現在社會對政府的滿 意度相當高。這個結果有多準確、是否能夠如執政黨計算那樣,乘著50週年國慶與李光耀 因素推高支持度,還需看選舉結果。 但另一方面,政府官員的言論,亦反映他們與民間想法之間的一些落差。例如,主事房屋 政策的部長許文遠便不認同新加坡人有難以置業的問題,與上述民調所反映的社會觀感不 太相同。此外,總理李顯龍也為現行的人口政策護航。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系教授、工人 黨黨員吳佩松(Daniel Goh)日前便回應,新加坡當下人口政策的重點,是以本地人為基礎 ──如鼓勵他們生育、提升他們的技能等,但重申這不等如反移民;換句話說,按其觀點 人口移入必須在重視本土的某些條件下進行(如要更詳細理解這種主張,可看工人黨2013 年發表的報告A Dynamic Population for a Sustainable Singapore)。 另外還有一個較少人注意的議題,就是新加坡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 之後對國家的影響,與新加坡應有的取態。 執政黨與反對黨有甚麼值得留意的地方? 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剛發表了他們的競選宣言。在這場相當受矚目的選舉,執政黨以何定位 競選,很值得留意。人民行動黨今屆大選的競選口號,是「你我同心,為國為民」。李顯 龍在發表競選宣言時,強調本屆選戰將是一場硬仗。此外,新加坡裡中國新移民的妻子、 前淡馬錫控股投資總監孫雪玲,代表人民行動黨出選,也引來了相當的議論。 反對黨中的新面孔,也是一個值得留意的地方。例如,另一新加坡網媒mothership.sg最 近訪問了工人黨的新人何廷儒(He Ting Ru)。她是在英國劍橋大學畢業的32歲律師、是很 多新加坡人眼中的典型精英,於訪問中她解釋了為何加入反對黨。 反對黨也有負面新聞。例如國民團結黨就是否願意與工人黨協調、不在MacPherson單選區 進行「三角戰」,決定反覆,最後更令黨員Hazel Poa不滿決定而退黨。 工人黨吳佩松被 指涉婚外情、是否選舉抹黑的爭議,也在發酵中(關於政府對新加坡媒體的影響力,可閱 讀文章Government counting on the media)。 新加坡年輕選民在想甚麼? 今年八月,媒體the Establishment Post回顧近年新加坡青年對國家發展觀感的調查,發 現不少受訪者都想離開這個國家。例如在去年的調查中,十位之中有六位青年表示,他們 想離開新加坡以追尋夢想。想離開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活節奏太快,生活成本太高,以及 認為其他地方會有更多機會。新加坡50週年國慶、正值決定未來的大選之際,青年人「離 家」慾望背後的具體原因、未來新加坡要怎樣才更像一個「家」、這個「家」會否成形、 新加坡青年「離家」意欲在世界上是否孤立,都是很多人會思考的一些問題。 延伸閱讀: 民間媒體the online citizen製作的大選介紹短片,提供了另一個很不錯的參考。 https://youtu.be/MuENDYr5jBA
*作者為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碩士,著有《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原題為 〈新加坡大選前奏:五點觀察〉 http://www.storm.mg/article/6400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8.140.17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441113759.A.F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