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標題: 野生物種貿易是否構成公共衛生安全隱患、是否需要完全取締?——訪《瀕危野生 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秘書長伊格蘿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05/1056882 2020 年 5 月 8 日 健康及衛生 儘管新冠病毒的具體來源尚待確認,但疫情暴發以來,拒絕野味、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呼 聲再次高漲。目前全球野生物種貿易的現狀如何?中國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為了保護生 態環境和人類自己,我們是否應該禁止一切野生物種貿易?帶著這些問題,聯合國新聞對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秘書長伊格蘿(Ivonne Higuero)進行了採訪。 聯合國新聞:什麼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伊格蘿:《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是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於1973 年在美國華盛頓簽署,目標是確保野生動植物的國際貿易合法且可持續,避免物種滅絕。 《公約》現有182個締約國,以及歐盟這一區域性組織。 《公約》公設三個附錄。附錄I中的物種不得進行商業貿易,只有科學研究等極少數特殊 情況除外。附錄II中的物種必須在擁有許可證的情況下,按照規定進行管制貿易。附錄 III則包括各成員根據自身情況,要求進行區域性管制的物種。 事實上,在《公約》管轄的所有野生物種中,列入附錄I、完全禁止商業貿易的只佔3%, 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物種都是允許貿易的,但是必須遵守相關管制和規定,擁有相應許可 證,且必須通過科學證據證明,貿易活動不會影響該物種在野外的持續生存。 聯合國新聞:提起野生物種貿易,大家聯想到的常常是像牙和犀牛角等,有沒有一些我們 不太熟悉的例子? 伊格蘿:確實,說到野生物種貿易,映入腦中的往往是幾種標誌性的大型動物,還有近期 因為新冠疫情而再次引發關注的穿山甲,它是全球非法貿易量最大的哺乳動物,面臨嚴重 的滅絕風險。 但野生物種貿易遠不止這些,它包括各類植物,以及許許多多我們甚至從沒聽說過的動物 。世界經濟論壇今年一月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全球國內生產總值有半數“部分或高 度依賴自然”。 比如,有許多兩棲類受到收藏家的喜愛和追捧,尤其是難得一見的珍稀品種。最近一次的 《公約》締約國會議上就提到,有一種生活在美洲的“玻璃蛙”,腹部的皮膚完全是透明 的,五臟六腑一覽無餘。這種蛙目前還沒有列入《公約》,但是由於貿易量不斷上漲,已 經引發了一些關切,締約方正在商討就全球貿易總量,以及是否需要實施管制開展調研。 此類貿易能夠為擁有這種野生物種的國家帶來收入,但同時也必須非常謹慎,避免過度捕 捉,同時杜絕非法貿易。 還有一個例子是鰻魚。為了滿足食用需求,鰻魚在全球的貿易量巨大,但完全的人工養殖 又存在許多困難,因此目前全球的鰻魚幾乎都來自野生來源,主要是捕撈被稱為“玻璃鰻 ”的回游野生鰻苗,再送往亞洲,尤其是中國的養殖場進行養殖。 在北非等地的一些國家,鰻魚貿易是一項經濟支柱產業,但主要生活在歐洲的歐洲鰻卻因 此面臨著過度捕撈和滅絕的危險,現在已被歐盟禁止出口。然而,由於鰻苗能賣到每公斤 2000美元以上的高價,非法貿易仍然屢禁不止,主要是從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等 地,通過空運前往東亞。不久前瑞士警方就抓獲了一名不法分子,企圖把“玻璃鰻”裝在 手提箱裡偷帶出境。 中國政府也已經開展了嚴厲的查處和打擊行動,2011-2015年間,海關共查獲1873公斤非 法貿易的鰻魚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則於2016年在機場截獲了340公斤非法貿易的鰻魚 苗。 雖然動物的交易更加引人關注,但野生物種貿易的“大頭”其實是植物。在西非和中非, 每年的木材貿易額都高達成百上千萬美元,貴重的花梨木市場需求巨大,在許多國家都出 現了非法貿易的問題。 藥用和觀賞性植物的貿易量也非常可觀,比如南非的開普蘆薈,其汁液具有抗氧化和消炎 等功效,可以入藥或是製作化妝品,每年能給當地社區帶來80到100萬美元的出口收入。 還有一種名叫雪鐘花的花卉,在園藝當中應用廣泛,原產國之一的格魯吉亞每年會出口大 約1500萬野生植株和300-700萬人工培育的植株。 聯合國新聞:新冠疫情暴發後,有一種聲音認為,應該全面禁止一切野生動物貿易,以避 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您對此怎麼看? 伊格蘿:人類歷史上,造成大流行的病毒約有70%都來源於動物。目前,新冠病毒屬於動 物源性傳染病這一點,也已是全球科學家的普遍共識,但它究竟如何感染人類,還有待更 加詳細的研究。 站在《公約》的角度,有以下幾點是我們所關注的。首先,新冠疫情的發生,是否緣於野 生物種的國際貿易,是否緣於列入《公約》的某個物種的非法或合法貿易,這一點還需進 一步確認。 對列入《公約》附錄I中的物種進行跨國買賣是非法的,對象牙、犀牛角、鹿角和穿山甲 鱗片等非法野生動物製品的追逐,勢必會導致人類進一步侵入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增加病 毒傳播的風險,因此,遏制非法貿易非常重要。在這方面,《公約》始終與聯合國毒品與 犯罪問題辦公室、國際刑警組織,以及世界海關組織等多家機構緊密合作,共同打擊野生 動物犯罪。 其次,究竟是否要全面停止一切野生動物的國際貿易,需要由《公約》的所有締約方共同 決定。迄今為止,在國際層面並沒有過這樣的決定。《公約》的締約方從未要求禁絕野生 動物貿易,只是要求對貿易進行管制。 作為《公約》的秘書長,我可以說,各締約方及秘書處都認為,面對類似新冠疫情的危機 ,我們在做出決定時必須非常謹慎。必須問問自己,有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野生動物 的合法貿易,是導致新冠疫情或類似流行病的原因?要知道,經過長期馴化養殖的家畜也 可能引發傳染病,比如豬流感和瘋牛病等。 家禽家畜的市場貿易受到許多管制,必須採取嚴格的衛生措施,以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和健 康,野生動物的合法貿易也是同樣,在這方面,《公約》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動物衛 生組織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簽有合作備忘錄,始終密切合作、各司其職。 第三,長期的實踐經驗表明,合法貿易有利於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和棲息地,有許多一度瀕 臨滅絕的野生物種,因為合法的管制貿易而重獲生機。 比如肯尼亞的鱷魚。在肯尼亞的塔納河谷,當地百姓主要依靠農耕和放牧為生,河中的尼 羅鱷讓社區感到恐懼,有時還會捕食牲口甚至人類,因此投毒和獵殺等行為一度非常普遍 。開展“鱷魚牧場”項目後,經過培訓社區成員按照一定的配額收集鱷魚蛋,在幾家養殖 場內開展養殖,再將鱷魚皮出售用於製作皮具,不但提供了就業機會,還帶來了收入和生 計。 在野外環境下,鱷魚蛋自然孵化的存活率不到2%。為保護野生種群,鱷魚蛋的收集有數量 限制,孵化出來的小鱷魚有4%還會被放歸河谷。可持續的養殖項目為社區提供了生計,減 少了人與鱷魚的衝突,百姓意識到只要保護好野生鱷魚種群,就能持續獲得鱷魚蛋進行養 殖,換取收入,自然也就不會再去投毒或是捕殺了。 玻利維亞的駱馬也是一個例子。駱馬是一種生活在安第斯山區的動物,看上去和羊駝有些 類似,它們的皮毛非常精細,又輕又軟,保暖性能極好,是製作高端成衣的原料。 偷獵者一度為了獲取皮毛而大量捕殺這種動物,通過社區項目的開展,當地百姓和土著人 民意識到,根本無需進行捕殺,只要保護好野生種群,就能像剪羊毛一樣可持續地獲得這 種珍貴的毛料。於是社區轉而成為了駱馬的守護人。而駱馬毛的買家很多都是高端奢侈品 牌,可觀的銷售收入幫助當地建起了醫院和學校等設施,促進了社區的繁榮發展。 這些例子說明,在許多地方,人們生計的改善是開展保護的基礎,一旦合法貿易遭到禁止 ,與野生動物毗鄰而居的社區可能就會失去保護的動機,轉而為了獲得生計和收入,將森 林和棲息地變成種植作物的農田。因此,在做出有關禁止一切野生動物貿易的決定時,必 須非常謹慎,並考慮到長期的影響。 如果真的要禁止合法貿易,那就必須向此前依賴這種貿易的社區提供補償,以及能夠作為 替代的其他生計,並建立長效機制,讓人類和野生動物能夠和諧共處,減少衝突,在保護 生計的同時保障野生物種的安全。 另外,禁止一切合法貿易還可能使買賣活動轉入地下,政府不但會損失此前由合法貿易所 帶來的稅收收入,無法監管的黑市交易也意味著難以保障野生物種的種群數量,旨在保護 人類、防止病毒傳播的健康和安全標準也不能得到有效的監督和執行。 這並不是說所有野生動物都應允許買賣,比如《公約》附錄I中所列出的物種就嚴格禁止 貿易。此外,對於一些已知可能攜帶病毒的高危物種,國家政府可能會出台更加嚴格的額 外限制,這樣的主權決定在《公約》中是完全允許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中國政 府就在近期對部分野生物種的國內貿易採取了一些管制,但全球範圍的普遍禁令則必須仔 細斟酌,因為它會對經濟和生計產生直接影響。 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可以不再需要對野生物種進行貿易,但現在的事實情況是,有許 多貧困社區仍然依賴野生物種貿易作為生計,仍然需要野生動物作為蛋白質的來源,既然 如此,那就必須對貿易活動進行嚴格管理,確保物種不會因為貿易而走向滅絕。 聯合國新聞:中國野生物種貿易的現狀如何? 伊格蘿:《公約》秘書處2013-2017年間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活體哺乳動 物出口國、全球五大鸚鵡合法出口國之一、最大的蘭花和仙人掌出口國、除蘭花和仙人掌 之外的第五大植物出口國,以及第七大魚類出口國。與此同時,中國也是重要的木材進口 國,沉香木的合法進口量居全球之首。 但不幸的是,中國也是野生物種非法貿易的主要目的地國之一。中國海關在2007-2015年 間共查獲非法貿易的花梨木7783噸,在2009-2014年間收繳象牙73噸,在2006-2015年間查 處犀牛角205噸,印度警方正在打擊該國從事非法大型貓科動物毛皮貿易的犯罪團伙,這 些毛皮大多都會經尼泊爾或緬甸銷往中國。 近年來,穿山甲的非法貿易問題十分嚴重,從收繳的趨勢來看,穿山甲鱗片常與象牙和犀 牛角同時發現,2007-2015年間,全球的繳獲量相當於12萬頭,其中近92%的目的地是中國 和越南,中國的同期查處量則相當於3萬2000頭。 另一個引發媒體和《公約》締約方較多關注的是魚鰾。用魚鰾製成的魚膠稱為“花膠”, 在中國被視為滋補佳品,從前主要用中國東南海域的黃唇魚製作,黃唇魚因為捕撈過度而 難尋踪蹟之後,花膠商人又轉而找到了生活在美洲的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作為替代。 對這種魚的過度捕撈引發了新的嚴重問題,不僅讓石首魚成為了極瀕危物種,用於捕撈的 漁網還常常會網住同樣生活在這片海域的小頭鼠海豚,目前這種海豚可能僅剩下15-30頭 。 墨西哥政府已經禁止了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的捕撈和出口,但是因為花膠在中國售價高昂 ,當地的漁民只要捕到一條石首魚,扯下一個魚鰾賣出去,就能得到5000美金的豐厚利潤 ,非法貿易的鏈條仍然難以切斷。 目前墨西哥政府正與“海洋守護者協會”等非政府組織合作,加強巡邏,制止非法捕撈。 《公約》締約國也在去年的會議上通過決定,鼓勵各國開展有關墨西哥灣石首魚非法貿易 及其危害的宣傳活動,包括減少對魚鰾製品的需求,消除非法來源的石首魚及其製品,並 加強立法和執法,打擊非法貿易。 雖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必須認可中國在這方面的努力,去年我在中國訪問期間,就看 到了政府和海關部門為打擊非法野生物種貿易所做的大量投入。野生物種的非法貿易獲利 豐厚,是全球利潤第四高的犯罪活動,從事此類活動的團伙常常擁有許多資源,要抓住他 們並不容易。我認為,加大野生物種犯罪的懲處力度非常重要,必須通過嚴厲的處罰,比 如25年的有期徒刑,或是數百萬美元的高額罰款,來降低激勵犯罪分子進行犯罪的動因。 此外,針對目前日漸猖獗的在線非法野生物種貿易,中國的騰訊和新浪等大型互聯網企業 也一直在開展相關工作,去年我也去了這兩家企業走訪,了解他們如何與國際愛護動物基 金會等保護團體,以及臉書等美國企業合作,在自己的平台上進行查處和打擊,合作一年 來,已有幾百萬個賬號遭到關閉和註銷。這項正在開展的工作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必須走 在犯罪分子的前面。 錢思文,中國上海報導。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現代】李叔同《送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38.128.35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588951316.A.D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