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極權一夜變天可能嗎?——《普京對人民》讀後 文︰王家豪(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研究助理)、羅金義(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普京對人民》(Putin v. the People),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社》2019年出版。作者是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俄羅斯研究所主任Samuel A. Greene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政治學教授Graeme B. Robertson 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強人領袖的佼佼者,但大家曾否想過其實他比想像中脆弱?《普京對人民》從社會學角度探討普京與人民的互動,提出普京的強人管治由他和俄羅斯人共同構建的。普京塑造俄羅斯,而俄羅斯人也塑造普京。身為極受歡迎的獨裁者,普京其實患得患失。高民望促成普京的強勢領導,但同時令倚賴民意的他變得脆弱。 早於2011年底普京宣佈出選總統,觸發莫斯科大型反政府示威。克里姆林宮其後收編電視台,又派遣網軍操控網上輿論,但其議程設置的能力始終不及反對派。「克里米亞危機」為普京帶來全盛時期,全因俄國人一面倒支持「收復」克里米亞。俄國人民族自豪感激增,普京亦成為民族英雄,使大部分批評政府的聲音被淹沒。再者,老百姓普遍仍恐懼社會動盪,形成追求政治穩定的共識,產生投票支持政府的從眾行為。 然而,三年前俄國各大城市爆發反貪腐示威,矛頭直指時任總理梅德韋杰夫,以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為首的反對派再次抬頭。《普京對人民》竭力論說的是,普京不可撼動的地位是個假象,當國家機器停止運作,社會情境轉變,普京政權會瞬間失去民意支持,隨時如蘇聯解體般一夜變天。 「我們的克里米亞」 過去有關「克里米亞危機」的討論都聚焦在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和普京的帝國野心,鮮有觸及俄國當時的社會情境。《普京對人民》希望填補這漏洞,提出「收復」克里米亞的廣泛民意基礎,普京選擇順從這民意而行。這也解釋了西方國家對俄實施制裁,期望普京會因民意壓力而讓步,其實純屬西方一廂情願。 俄國人相信,克里米亞是俄國的,當日舉行公投只是糾正歷史錯誤。俄羅斯早於1783年將 克里米亞納入版圖,只是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在1954年錯誤地將克里米亞「轉贈」給烏克蘭而已。按此歷史觀,俄國人普遍支持普京出兵保護僑民,甚至不認為俄國違反國際法。說到底,俄國人附和普京的謊言、對克里米亞的亢奮,源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他們不甘被當成冷戰的輸家、受西方列強欺凌,因為他們認為其實是蘇共的戈爾巴喬夫主動結束冷戰以尋求與西方共同發展。普京讓克里米亞「回歸」俄國,為蘇聯解體後首次擴張領土,標誌?俄國重拾大國地位。 近年普京的民望回落,但要操弄重演「克里米亞模式」,談何容易?多年來,不乏俄國民族主義者(例如Alexander Dugin、Vladimir Zhirinovsky等)提倡入侵哈薩克北部地區、愛沙尼亞的東維魯縣(Ida–Viru)和拉脫維亞的拉特加爾(Latgale)等地,以「保護」當地俄裔僑民,但在俄國人眼中,這些地區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不能跟克里米亞媲美,對提振普京民望的作用有限。 逆權運動的意義 《普京對人民》指出,普京其實十分重視民意,因為他政權的政治力量源於社會情緒。他與全俄羅斯民調研究中心(VTsIOM)的總監定期會面,緊貼民情變易。 近年經過眾多抗爭運動,普京的民望徘徊在六成的「低位」,未見有復蘇跡象。隨?「克里米亞效應」逐漸消失,經濟不振、人民生活水準下降等問題陸續浮現,激發社會動盪。2018年政府提出年金改革,大幅調升退休年齡門檻,民間強烈反彈,最終普京作出讓步。近年各地針對民生議題的示威愈發頻繁,如西北地區阿爾漢格爾斯克(Arkhangelsk)反對興建垃圾堆填區、葉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抗議公園改建教堂、新聞同業聲援獨立偵查記者戈盧諾夫(Ivan Golunov)被誣陷等等,而政府往往都從善如流作出各種妥協。 不過,普京對待反政府示威的態度始終強硬、寸步不讓。去年夏天莫斯科爆發大規模示威去抗議反對派人士被禠奪市議會選舉的參選資格,警方辣手對待,拘捕數千人。 然而,市議會選舉最終如期舉行,執政黨的議席數目卻減少近三分之一。普京民望下滑產生骨牌效應,引致執政的統一俄羅斯黨(United Russia)和內閣政府遭受人民怨氣漸多,其支持度跌至十年新低的31%,只有23%受訪者認為它能代表人民利益。普京暫將施政重心從外交政策轉移至國內經濟發展,而且依賴強力部門(siloviki)控制局勢。克里姆林宮「迷信」在缺乏政治競爭的情況下,普京的民望終將「止跌」。相對於拉攏民眾支持,普京反而重視鞏固管治精英的支持,這是否明智之舉,讓人拭目以待。 「俄羅斯的普京」,不是「普京的俄羅斯」 今年初普京宣布修改憲法,被指為自己永續執政而鋪路,掀起「後普京時代」的熱議。《 普京對人民》指出,俄國擁有極度個人化的政治制度,普京難以將支持度轉移到其他人身 上,隨時觸發權力轉移危機。不過,我們不能忘記普京掌權前也是名不經傳。克里姆林宮 前政治公關顧問帕夫洛夫斯基(Gleb Pavlovsky)透露,普京強人、精力充沛的形象其實也是特意塑造,刻意與年邁、體弱的葉利欽造成強烈對比,讓當時寂寂無名的普京順利接捧。被視為普京傀儡的前總統梅德韋杰夫,擁有開明、親西方的政治形象,又何嘗不是悉心挑選的呢?領袖魅力還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克里姆林宮又有沒有辦法創造另一個普京呢? 俄國修憲的安排並無具體交代未來權力佈局,但普京永續執政的意圖幾近毫無懸念。他或會再當總理,成為國務委員會主席、執政黨主席之類,對各個延續權力的選項保持開放。這種步步為營的方式,既減少管治精英之間的內鬥,削弱反對派的動員能力,也為他留有選擇餘地。當然,普京始終要面對權力交接的一天,而權力交接的制度愈遲建立、愈模糊,將對俄國的長遠發展愈不利。 《普京對人民》提出研究俄國的新切入點:我們應該細察的是「俄羅斯的普京」,而不是「普京的俄羅斯」。深受國民「歡迎」的普京施政被民意制肘,正道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熱愛柔道的普京,決策往往可能是基於形勢所迫,而不是各種戰略操作。當他漸失民心,俄國政局勢必動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5297 -- 提著月娘的光,照著思鄉的路,唱起古早的歌。 淋著相思雨,情是夢中的花,花是心內欲講的話。 風吹花蕊飛,乍知花開有幾回,撥開雲中的月,春天將你來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6.185.147.83 (荷蘭)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590148687.A.A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