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美國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綜述 《國際視野》2019年03期 http://www.bjshkx.net/article/2019/1188/1002-3054-2019-3-119.html 劉豔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 【摘要】: 20世紀50-60年代民權運動以來,隨著非洲裔等有色人種在政治、經濟、教育 和住房等方面條件的改善,一些白人和保守主義學者開始對美國的種族關係持樂觀的態度 ,認為美國已經進入“後種族時代”(post-racial era)。與該論調持相反的觀點,系 統性種族主義理論認為今天的美國與過去一樣仍然是一個白人支配的壓迫社會,白人對非 洲裔等有色人種的支配是種族不平等的根源。該理論為美國種族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範式, 有助於理解美國種族主義的本質和種族關係的發展脈絡。但是,該理論也受到一些質疑和 批判,如陷入“黑白二元論”的窠臼,忽視了有色人種的作用,對種族關係持悲觀的態度 等。 系統性種族主義(systemic racism)在美國既是一個理論概念,也是一種現實。美國社會 學家喬‧費金(Joe R. Feagin)在《系統性種族主義:一個壓迫理論》(Systemic Racism: A Theory of Oppression)(2006)一書中首次提出該理論。費金認為:一百多年 來,美國種族研究範式經歷了從制度性種族主義(institutional racism)到系統性種族主 義(systemic racism)和反種族主義(antiracism)的轉變,但並沒有一個廣泛通用的術語 ,他建議將這種日益高漲的反壓迫傳統命名為“系統性種族主義”“反種族主義理論” (antiracist theory)或“反種族主義策略”(antiracist strategy)。 系統性種族主義涉及種族壓迫的深層和表層結構,包括一系列複雜的反黑人(antiblack) 行為、白人不公正獲得的政治/經濟權力、種族間持續的經濟和其他資源不平等,以及白 人創造的旨在維護和合理化其特權和權力的帶有情感的種族主義框架(racist framing)等 。它包含了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態度、意識形態、情感、形象、行為和社會制度,是美國社 會在物質、社會和意識形態方面的現實,體現在美國的所有制度中。對美國“系統性種族 主義理論”產生的基礎、內涵、意義和侷限性進行分析,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美國的種 族主義和種族關係。 一、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的基礎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源於美國種族主義社會的歷史和現實,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證基礎, 主要包括批判黑人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女權主義思想、當代社會和種族理論,還有費 金和他的同事及學生圍繞種族主義和種族壓迫開展的系列實證研究。 (一) 美國種族壓迫的歷史 如圖 1,種族壓迫和種族主義貫穿美國歷史並持續至今。1607年登陸北美大陸的歐洲白人 與當地土著印第安人爭奪土地和資源的鬥爭開啟了美國的種族壓迫;從1619年首批黑人奴 隸被販賣到北美至1865年廢除黑人奴隸制,佔美國歷史60%的時間段;1865年至1877年是 短暫的重建時期;1877年開始了長達近一個世紀的吉姆‧克勞種族隔離制,佔美國歷史 23%的時間段;20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後,種族隔離和歧視被法律禁止,但各種歧視依舊 存在。另外,19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華裔、墨西哥裔等有色人種擴大了受壓迫的種族群 體構成。綜上所述,在美國400多年的歷史中,白人對黑人的壓迫是最為基礎和廣泛的, 1619年到1969年“350年的極端種族壓迫歷史”是種族主義在美國依舊存在的歷史根源。 圖1: http://www.bjshkx.net/article/2019/1188/PIC/bjshkx-2019-3-119-1.jpg
(二) 美國種族主義的現狀 隨著20世紀50-60年代黑人民權運動的發展,非洲裔等少數族裔在政治、經濟、教育和住 房等方面的條件有所改善。很多白人認為:種族隔離和歧視已被法律禁止,人人享有平等 的政治、經濟、受教育和獲取社會福利的權利,“種族歧視不再是美國的一個困境”。有 評論在黑人奧巴馬於2008年當選總統後高呼:奧巴馬的當選意味著種族主義在美國的終結 ,美國已進入“色盲”或“後種族”時代。部分保守主義學者也對美國種族關係充滿信心 ,認為種族和種族主義的意義正在減弱。事實上,種族主義並沒有終結,只是“與歷史上 赤裸裸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相比,美國現代社會的種族問題的表現形式更加隱諱”。 (三) 批判黑人理論 美國“社會思想中的批判黑人傳統(a critical black tradition of social thought)或 批判黑人理論(critical black theory)”是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的重要理論來源之一。 批判黑人理論是美國批判黑人思想家對美國種族現實和其他社會現實進行研究後形成的批 判性社會認識。該理論源於18世紀後期,目的是從黑人的視角來看待社會現實,制定一個 務實的計畫以應對越來越多的白人種族主義框架,實踐和挑戰建立在對有色人種進行奴役 和殖民化基礎上的白人權力結構。 批判黑人理論是“批判的”,針對許多白人創造的案例中關於人類和社會現實虛偽的、具 有破壞性的“主人”敘事、支配觀點和霸權信仰體系進行挑戰或給予戰略性的回應。該理 論最初聚焦於批判西方奴隸制和歐洲殖民主義,反對白人至上主義。正式的黑奴制和殖民 主義消亡後,批判黑人理論家轉向分析白人壓迫的新社會體系,如吉姆‧克勞種族隔離制 、非洲的種族隔離制、新殖民主義以及旨在合理化這些壓迫體系的白人種族框架。除了關 注種族問題之外,批判黑人理論還致力於解決階級和性別壓迫等與種族密切相關或相互交 叉的社會現實問題,關注經濟、政治、宗教、文化、科學和國際關係等議題。今天的很多 批判黑人理論仍然是多維的,融入了階級分析、政治研究或女權主義的觀點,促進了社會 正義視角(如批判公共社會學)的發展,積極而批判地質疑“西方文明”的社會世界、意識 形態和制度。 (四) 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女權主義思想 由於種族、階級和性別三者在結構上的相關性,以及“種族、階級、性別權力和剝削”之 間存在相互交織的動態性,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與批判性階級分析和批判女權主義思想是 天然的盟友。馬克思主義理論為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概念,如“階級意 識”(class consciousness)提供了壓迫(壓迫者和被壓迫者)語境下“意識”的含義,可 以用於理解“種族意識”(racial consciousness);階級衝突(class conflict)體現了敵 對團體之間的互動,有助於理解“種族衝突”(racial conflict)。馬克思主義指出了產 生階級壓迫的基本社會力量,說明了人類在階級關係中如何相互疏遠,並指明了反抗壓迫 的方式和方法,為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另外,系統性種族主義理 論也受託斯丹‧范伯倫(Thorstein Veblen)、托馬斯‧皮克提(Thomas Piketty)和馬克‧ 米茲魯奇(Mark Mizruchi)等批判性階級分析家的影響。 批判女權主義思想家凱瑟琳‧麥金農(Catharine MacKinnon)、貝爾‧胡克斯(Bell Hooks)、多蘿西‧史密斯(Dorothy Smith)、帕特里夏‧希爾‧科林斯(Patricia Hill Collins)和安吉拉‧戴維斯(Angela Davis)對性別壓迫,尤其是父權制和性別歧視進行了 深刻的分析,揭示了性別壓迫、種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相似之處和相互交叉性。他們對於 父權制、異性戀和男性性別歧視的批判體現了對性別和權力的看法,有助於分析種族集團 權力、白人至上、白人和白人種族主義。對種族、性別和階級的交叉研究有助於理解美國 當代社會種族、性別和階級不平等的產生和持續性,對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和實證研究都 有重大影響。 (五) 當代社會種族理論和實證研究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吸收借鑑解放社會科學和批判性公共社會學以及類似的社會科學,重 點是發展促進社會公正、人權和更平等的人際關係的知識和社會實踐。當代社會科學中的 一些理論對系統性種族主義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包括批判種族理論、批判西方思想的 後現代主義、後結構主義以及反殖民主義文學。其中,愛德華多‧博尼拉‧席爾瓦 (Eduardo Bonilla-Silva)的結構性種族主義理論(structural racism theory)、麥克‧ 奧米(Michael Omi)和霍華德‧懷南特(Howard Winant)的種族形成理論(racial formation theory)的影響較為突出。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還建立在對美國和海外種族主義問題大量的實證研究基礎上。20世紀 70年代以來,費金和他的同事及學生圍繞種族主義和種族壓迫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證研究, 出版和發表了大量的書籍和文章,為美國和全球的種族壓迫事件提供了理論觀點、概念發 展、歷史案例和實證文獻,詳細描繪了美國400多年來系統性種族主義的發展圖景。 二、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的內涵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認為:美國社會是一個種族主義有機體,在其複雜、相互聯繫和相互 依賴的社會網絡、組織和制度中都充斥著種族主義壓迫。白人的經濟支配(white economic domination)、種族階序體系(racial hierarchy)、白人種族框架(white racial frame)、有色人種的鬥爭和反抗(struggle and resistance)以及其他形式的白人 種族支配等要素共同構成了壓迫體系,各要素間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共同發生作用。 圖2: http://www.bjshkx.net/article/2019/1188/PIC/bjshkx-2019-3-119-2.jpg
(一) 經濟支配 經濟支配既包括直接經濟剝削,也包括排斥和邊緣化,目的是減少經濟方面的競爭,增加 白人的優勢。白人通過奴隸勞動、工作隔離、歧視性工資、為保留白人的社會經濟機會而 排斥其他有色人種等方式積累了巨大的財富。截至目前,白人利用有色人種的勞動積累了 數萬億美元的財富(按今天的美元衡量)。白人控制的政府機構通過一系列的白人“肯定性 行動”計畫,使得財產在白人中進行傳遞。例如,聯邦和各州於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30 年代期間實施的《宅地法》以及二戰後的《聯邦住房和退伍軍人計畫》幫助很多白人家庭 獲得了重要的家庭財產。據統計,2012年73%的白人擁有自己的住房,而非洲裔、拉美裔 和亞裔擁有住房的比例分別為44%、46%和57%;2013年白人家庭擁有的財富是非洲裔家庭 的13倍。 費金將白人通過長期剝削和壓迫非洲裔等有色人種獲得的財富稱為“不正當獲利” (unjust enrichment),非洲裔等有色人種因為被剝削和壓迫而處於貧困狀態為“不正當 致貧”(unjust impoverishment)。 “不正當致貧”導致非洲裔等有色人種及後代受教育 程度比較低,謀生技能不強,只能從事收入微薄的低端服務業工作,無法走出貧困的處境 ,陷入貧困的惡性循環。系統性種族主義將一個種族群體(主要是白人)的利益建立在犧牲 其他群體(有色人種)的利益基礎上,是一個非常不公正的體系。 (二) 種族階序體系 由於各個種族對美國社會資源的掌控能力不同,從而形成了一個種族連續體系,即種族階 序體系。該階序中,地位最高的是白人,最低的是黑人,中間位置是由白人排序的其他有 色人種。白人始終處於體系的中心,掌控了美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系統中大部分的 高層崗位和決策權,尤其在政治系統中,將聯邦和地方兩級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的資 源支配權、規則制定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並且通過構建白人種族框架來維護種族 階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此外,該階序還涉及性別、階級等其他重要的分層體系。在同一 種族範疇內,女性的地位一般低於男性,從整個社會來看,她們的地位取決於其種族在階 序中的位置。從階級的角度來說,白人男性精英在白人美國人中的影響力和權力是最大的 ,其次是白人工人(“勞工貴族”)。 白人的種族控制使得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在不同程度上對自己、自己的勞動和生活失去控 制,造成了社會關係的“異化”。白人還強制有色人種接受白人主流文化,這些強制性安 排往往忽視其族裔特性和族裔傳統,造成社會分離,使得被壓迫者不僅與自己的族裔生活 疏離,而且也疏遠了與白人壓迫者的關係,形成了事實上的隔離。因此,“系統性種族主 義的核心是分離、疏遠和異化社會關係”。 (三) 白人種族框架 白人種族框架包括廣泛和持續的種族定型觀念和偏見、種族化敘事、意識形態、形象、情 感和歧視傾向,是幾個世紀以來白人合理化和捍衛美國社會廣泛的種族壓迫及其他相關不 平等的工具,滲透和影響了包括國家、經濟和公民社會在內的所有主要機構,是系統性種 族主義持續存在的思想根源。這一種族框架最基本的特徵是美化白人、貶低有色人種。從 17世紀開始,這一白人創造、白人支配的種族框架就成為大多數白人看待美國社會的出發 點,成為“循環的”和“習慣性的”歧視行為,並“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內化到日常行動 和性格中,博尼拉‧席爾瓦稱之為“白人習性”(white habitus)。幾個世紀以來,雖然 白人種族框架的要素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所變化,但是其捍衛和形塑種族壓迫和種族不 平等的本質沒有變。比如,在早期和排華時期,華人被定型為“異教徒”“狡猾”“黃禍 ”等;二戰期間,由於中國成為美國對抗日本的盟友,華人被稱讚為“忠誠的少數民族” ;20世紀60年代以來,為通過表揚亞裔的勤勞來指責非洲裔美國人在經濟上對政府的依賴 ,華人被稱為“模範少數族裔”。事實上,“模範少數族裔”的稱號掩蓋了美國華人經常 遭受白人威脅和歧視的殘酷現實,掩蓋了很多華人依舊生活在貧困中的事實,影響了華人 公平獲得高等教育和職場升職的機會,是白人為了維護其種族統治而創造的種族框架新要 素。 (四) 鬥爭和反抗 非洲裔美國人和其他有色美國人對種族主義的不斷反抗是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非常重要的 一個維度。幾個世紀以來,面對白人的種族壓迫和種族框架,非洲裔等有色人種進行了堅 持不懈的反抗和抵制。費金認為有色人種通過兩種形式反抗白人的種族框架,一種是反壓 迫反抗框架(anti-oppression counter-frames),另一種是家庭文化框架(home-culture frames),包括家庭和個人環境中促進日常生活、交流和支持的重要文化和價值觀。 非洲裔美國人的反抗框架包括批判白人壓迫的思想和行為,抗議針對有色人種的負面刻板 形象框架,各種形式的武裝團體抵抗,轟轟烈烈的抗議運動,實現人人真正自由,平等和 正義的理想,以及宣傳黑人的優點和取得的成就等。其反抗主要包括:18世紀和19世紀週 期性的奴隸反抗起義,20世紀50-60年代的民權運動,近年來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 等。一些具有非洲傳統的文化和價值觀,通過口頭和文字的形式在非洲裔美國人中代代傳 遞,構成了反抗白人壓迫的家庭文化框架。 20世紀60-70年代以來,隨著黑人民權運動的開展,亞裔和拉美裔的族群意識也有了深度 覺醒。他們通過“黃權(yellow power)運動”和“奇卡諾(chicano)運動”進行了反對種 族歧視、爭取社會平等權利的鬥爭。家庭文化框架也是亞裔和拉美裔反抗白人種族框架的 重要形式。例如,在一些城市的中國城裡,可以見到具有中國風格的建築以及中文的街道 和商店名稱,目的是強調其母語和母國文化的重要性。今天,越來越多的亞裔和拉美裔社 團成為維護族裔權利、消除種族偏見和歧視、爭取社會政治經濟利益的重要組織。 三、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的意義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是費金教授從事美國種族和種族關係研究50多年的成果精髓,從歷史 的角度批判了美國的種族壓迫制度,強調了種族主義在宏觀層面上的制度性和結構性特徵 ,分析了美國種族不平等的制度性本質,是美國社會和人文學科中解釋歷史上和當今世界 種族和種族主義的重要方式。 (一)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指出了美國種族不平等的制度性本質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認為,美國種族不平等的本質在於壓迫制度——“白人對黑人和其他 非白人的壓迫”。美國的建國基礎就是壓迫制度,其憲法、政治體系、法律體系和教育體 系等都是基於白人對有色人種的壓迫,白人憑藉其經濟資源和社會權力對有色人種進行剝 削和奴役,並將其資源以經濟財富、社會資本、文化資本等形式傳遞給後代,費金稱其為 “社會再生產”(social reproduction)。因此,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有助於理解:壓迫 制度在美國發展為一個具有巨大國際影響力的強大國家中所起的作用;為什麼種族在美國 長時間的社會發展中一直處於中心位置;為什麼一些重要的社會變革(如內戰之後廢除奴 隸制、20世紀60年代取消種族隔離制)後會迎來一波強烈的反彈,種族壓迫得以恢復和加 強。 (二)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強調了支配性族群在種族階序形成和維持中的作用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認為,白人尤其是白人男性精英,是美國種族階序的創造者和維護者 ,費金稱其為白人男性精英支配體系(elite-white-male dominance system)。從早期的 奴隸主、商人到後來的工業家、企業家和政客,幾乎都是白人男性精英,他們擁有至上的 權力和社會地位,主導著美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發展方向。為維護種族階序中的主導 地位和對社會資源的掌控,他們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會賦予普通白人一些“白色” (whiteness)特權,目的是阻止和防止普通白人和非洲裔等有色人種為了反抗經濟、政治 上的不平等或惡劣的工作環境而組成某種同盟關係,保證“白人社會階層的種族團結”。 無論歷史上還是今天,為了維護作為白人的物質利益和心理優越感,普通白人一直在鬥爭 ,表達憤怒。卡洛‧安德森(Carol Anderson)揭露了白人憤怒的歷史和真相:當非洲裔美 國人在全面參與民主方面取得進步時,白人就會對他們的成就發起有意且無情的反擊。 2016年大選中, 川普的主要支持者白人工人階級就表達了“白人身份危機”的觀點。 (三) 種族、階級和性別的交叉性視角有助於理解種族不平等的生成機制和後果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認為,美國社會存在系統性種族主義(systemic racism)、系統性性 別主義(systemic sexism)和系統性階級主義(systemic classism),三者在不同層面上緊 密交織和聯繫,彼此影響和決定,如同一個三重社會螺旋。基於帕特里夏‧希爾‧柯林斯 的交叉性理論,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更加關注由誰、在哪裡、通過什麼以及怎樣支配和影 響美國的種族關係,探討種族、階級和性別三個壓迫子系統。在這些子系統中,精英決策 者起主導作用,他們一直致力於保護和擴大資本家的利潤和財產,保持他們在國家和全球 種族階序中的位置以及全球性別階序中的霸權男性氣概。從種族、階級和性別的交叉性視 角來分析美國社會的壓迫體系,不僅有助於從宏觀層面上理解美國種族不平等的產生機制 ,還可以瞭解種族壓迫在微觀和中觀層面上對社會的形塑和影響。 (四)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為美國的種族問題提出了解決路徑 費金提出,要徹底改變美國的種族壓迫體系,使之變成一個“真正的、多種族的、民主的 ”國家,應成立一個由美國各個種族和族裔代表組成的憲法委員會,制定一部新憲法。首 先,美國人口結構的新變化將會改變美國的人口種族構成,給社會、經濟和政治帶來變化 的壓力。據美國人口統計局2015年6月統計:在5歲以下的美國兒童中,白人第一次成為少 數族裔,非白人兒童占人口總數的50.3%。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預測,到2044年至2055年 ,白人將不再是占人口多數的族裔。其次,川普上台以來,白人種族主義的捲土重來必將 引起有色人種的抵制和反抗。新一輪反對種族歧視、爭取種族平等的鬥爭所引發的社會運 動,將推動美國對目前基於種族主義的憲法進行調整。再次,國際上要求和支持美國反對 和消除種族主義的呼聲越來越高。2017年8月12日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暴力衝突事件 後,聯合國發表聲明,“呼籲美國政府及高級官員、公職人員‘明確地’‘無條件地’反 對和譴責發生在美國各地的種族主義言論和罪行”。 另外,費金還提出對歷史上受到剝削和壓迫的非洲裔美國人的後代進行賠償,形式包括: 逐步將適量的補償性財富從白人社區轉移到黑人社區;在地方和州層面上提供資金充足的 、廣泛的政府支持計畫來提高非洲裔美國人的教育水平、就業培訓、住房機會和收入水平 ;保證在所有地方、州和國家立法機構都有代表性的政治參與,使得非洲裔美國人可以在 政府決策中提出自己的訴求。 四、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的侷限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挑戰了基於歐洲中心論的主流種族研究範式,創立了一個“社會學壓 迫理論來解釋美國的種族關係和事件”,為諸多種族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但是,該理論 也存在一些問題,受到一些社會學家的質疑和批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 “黑白二元論”模式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雖然也涉及了亞裔、拉美裔和土著美國人,但重點是“白人對黑人的 壓迫”,認為“白人對黑人的壓迫是系統性的,而且已經持續了幾個世紀”。這一研究模 式有陷入“黑白二元論”和“有色種族中心主義”之嫌。隨著拉美裔和亞裔等少數族裔人 口的增加,美國將從白人佔多數的國家變成沒有一個種族或族裔占人口多數的國家。人口 結構的新變化帶來的少數族裔對政治、經濟和社會資源的需求,將動搖現有的白人佔支配 地位的種族階序體系,從整體上影響美國的種族關係。“種族多極化”的未來必將重塑美 國,同時也對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的深化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 種族和種族主義的意義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認為,“‘種族’並不是生物上建構、基因上真實,一直以來(現在 也是)都是處於支配地位的白人種族群體為了社會控制的利益而建構的”,種族意義是通 過白人種族框架產生的。種族和種族主義是分不開的,白人種族主義型塑種族,理解種族 壓迫是理解種族意義的前提。這一觀點受到種族形成理論的批判,認為“系統性種族主義 過於關注種族主義,而沒有看到種族的複雜性以及存在於特定族群之間和內部的變化性” 。種族形成理論認為“種族類別和種族意義通過它們所嵌入的特定社會關係和歷史情境而 進行具體的表達。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社會中,種族的意義存在巨大差異”。對種族和 種族主義意義的不同理解是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和種族形成理論爭論的焦點。 (三) 有色人種的角色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認為,“白人在創造和維持種族壓迫的物質現實、不平等的種族階序 和種族問題的白人框架解釋方面起支配性作用”。這一觀點被批判為誇大了“白人種族支 配”和“白人種族框架”的力量,忽視了有色人種在反對白人種族框架和發展美國種族民 主中的作用。奧米和懷南特認為,“在系統性種族主義的描述中,白人種族統治是如此的 全面和絕對,以至於有色人種的政治權力和機構幾乎消失”。有色人種的反抗是美國社會 進步的一個重要力量,影響了“具有包容性和再分配性的經濟政策、社會政策或種族方面 的帝國政策”。不僅如此,“並非所有的種族主義都是白人產生的,有色人種也會製造逆 向種族主義”。很難判斷“幾個世紀以來非洲裔和其他有色美國人一直在努力反抗、重構 和推翻社會壓迫”的鬥爭中是否存在針對白人的逆向種族主義,但是當白人極端壓迫威脅 到有色人種的生存和發展利益時,不能避免有色人種中的極端分子會以暴制暴,製造逆向 種族主義。 另外,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對亞裔、拉美裔和土著美國人的討論也是基於白人種族框架的 視角,並沒有分析這些次種族集團在種族階序體系中的位置及變化,也沒有考察不同種族 集團之間的交往和影響。對於有色種族集團(如非洲裔、亞裔及拉美裔)間的衝突和鬥爭, 費金認為主要是由於相互的歧視和偏見,而這些歧視和偏見是受白人種族框架影響產生的 。但也不能否認為自身利益爭奪有限的社會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這種矛盾和衝突 在未來還會更加嚴重。另外,少數族裔之間除鬥爭和衝突外,為了反抗白人,在某種程度 上也存在一些合作。 (四) 種族民主和進步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認為,今天的美國與過去一樣,仍然是一個白人支配的壓迫社會,白 人支配美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體系。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對美國種族關係的悲觀態度受 到一些批評和質疑。奧米與懷南特批評其將歷史上種族方面的“重要重組和改革”,看作 是將人們的注意力從“更加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壓制和深層次的不平等”中分散出來。系統 性種族主義理論對“種族民主”的忽視“使得理解過去或將來發生的反對種族主義的動員 或政治改革變得很難”。丹尼斯(Dennis)認為,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將他人讚譽的種族 進步在很大程度上看作是‘神話’”,因此質疑其“社會學邏輯和正確性”。從歷史的角 度看,內戰後的《解放奴隸宣言》,20世紀60年代的《選舉權法案》、《移民和歸化法》 , 以及“洛文訴弗吉尼亞州”(Loving v. Virginia)的法庭判決保護了少數族裔的權利、 促進了種族平等,但是伴隨種族進步而來的白人種族主義回潮往往會抑制民主和進步的發 展,這一矛盾是美國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 另外,對該理論的批判還包括,認為制定一部新憲法和給予歷史上受到剝削和壓迫的非洲 裔美國人的後代賠償這兩種解決方式過於“理想化”和“不切實際”。 五、結語 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將人們的注意力從“後種族”社會和“色盲時代”,重新轉回種族主 義和種族不平等,後者仍然是美國社會體系中的核心內容。這一主題闡述了種族不平等為 什麼以及如何在現代美國以過去的形式繼續存在著。與主流種族研究往往從歐洲中心論的 視角探討某個族裔的歷史和同化經歷,將今天的種族緊張和衝突歸咎於種族歧視和偏見, 以及對美國的種族關係抱有樂觀的態度不同,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對美國的種族關係持悲 觀的態度,認為種族不平等在21世紀的美國持續存在。川普上台以來,白人種族主義強勢 反彈,極端種族主義情緒在普通白人中抬頭,基於種族歧視和偏見的反移民運動和排外主 義浪潮席捲美國,驗證了系統性種族主義理論對於美國種族關係的準確判斷。總之,系統 性種族主義理論為美國的種族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範式,有助於理解美國種族主義的本質 和種族不平等的根源,可以清楚地瞭解美國離真正的種族平等和社會正義的距離,對美國 社會和種族研究具有重大貢獻。 -- 論述謬誤:1 轉移議題 change of subject、2 偷換概念 concept swap、3 虛假目標 strawman argument、4 人身攻擊 ad hominem、5 感性辯護 appeal to emotion、 6 關聯替代因果 correlation as causation、7 不當類比 false analogy、8 不當引申 slippery slope、9 同義反覆 circular reasoning、10 無知辯護 argument from ignorance、11 引用權威 appeal to authority、12 黨同伐異 appeal to facti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183.127.209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591243060.A.2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