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一次,西式民主如何"渡劫"? 先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 原載《探索與爭鳴》2018年第7期: 當代自由式民主的危機與韌性 --從民主浪漫主義到民主現實主義 https://mp.weixin.qq.com/s/dI8AfDjXGEY2EQpvr_O0Ug 劉瑜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 【導讀】21世紀以來,西方世界發生了顯著變化,在疫情的影響下,這一變化危機四伏, 以至於一些西方學者發出了"新自由主義已死"的慨嘆。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指出 ,近些年來自由民主制的話語與實踐正經歷一場全球性危機。隨著西方式民主的困境被進 一步放大,許多人對這個政治系統的糾錯能力喪失信心,那麼需要追問的是:當代自由式 民主能否挺過這一輪巨大危機? 劉瑜認為,以一種更節制的民主話語,也就是"民主現實主義",來取代不斷膨脹的"民主 浪漫主義"話語,是拯救民主危機的一個根本基點--它減少民主的承諾,但是提高承諾的 可信性。"民主現實主義"意味著從五個維度上抵制民主浪漫主義的誘惑:(1)就民主化 過程而言,從早發民主國家的真實歷史出發,認識到民主轉型的漫長與艱巨;(2)就民 主的邊界而言,澄清"權利"和"利益"的邊界,抵制一切利益主張以權利的面目出現;(3 )就民主的主體而言,區分政治權利的平等和政治影響力的平等,而不僅以後者權衡民主 的成敗;(4)就公眾理性而言,以一種演進的而非本質主義的眼光去評判公眾的理性能 力;(5)就民主穩固的機制而言,承認民主良性的運行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而不僅僅 是依靠政治家的德性或者"技藝"。 本文原載《探索與爭鳴》2018年第7期,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諸君思考。 ▍自由式民主的危機 自由民主制的話語與實踐正在經歷一場全球性危機。危機發生於三個層面。 當代自由式民主的第一重危機,是在發達民主國家內部。歐美的民粹主義和政治兩極化, 常被視為西方民主危機的體現。但這只是危機的表層。如果一個體系具有自我糾錯能力, 一定的社會問題未必意味著系統性危機。西方的民主危機主要並不在於上述問題本身,而 在於人們對這個政治系統的糾錯能力正在喪失信心。更糟的是,信心影響預期,預期影響 行為,信心的喪失本身常常構成自我實現的預期。 這一點在美國尤其明顯。根據皮尤中心的調查,1958年相信聯邦政府"總是或者大多數時 候能夠做對的事情"的美國人比例是73%,而2015年是19%;1964年認為"政府是為所有人工 作的"比例為64%,而2015年是19%;1985年的時候,美國仍有67%的人對國會持有"正面印 象",但是到2015年,這一比例已經下降為27%;甚至公眾對自身的判斷力也失去了自信, 1997年,尚有64%的人口對"美國人民在政治決策方面的智慧"抱有信心,到了2015年,這 一比例下降為34%。如果說對權力機構缺乏信心尚可被解釋為對"背叛民主的政客"的不滿 ,直接質疑"公眾智慧"則挑戰了民主的合法性本身。 當代自由式民主的第二重危機,來自於非西方政治體制的挑戰。與冷戰時期不同,冷戰後 的東方諸國,主要不是通過軍事競爭挑戰西方,而更多的是通過治理績效來提供"政治的 另一種可能"。"新加坡模式""俄羅斯模式""中國模式"等都構成了對西式民主的挑戰。毋 庸置疑,中國的成功是最耀眼的。連續40年的高速經濟增長,是人類經濟史上的奇蹟。這 一成就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變化,在現實中,它意味著人均壽命、嬰兒死亡率、受教育水平 、醫療保障、貧困救助等方面的極大改善,從而也構成人道主義的成就。而這些成就,是 在中國沒有實行西式民主的條件下發生的。與之前亞洲四小龍在非西方體制下經濟起飛的 經驗相連接,可以說構成一種"發展模式"意義上的挑戰。 事實上,中國經驗已經在消解西方政治模式的光芒。從實踐上而言,中國顯著的經濟成就 ,加上美國外交戰略所激發的全球性不滿,已大大逆轉兩種發展模式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吸 引力,而中國式投資和購買力的進入,更是改變了西方國家對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牽制力。 就理論而言,在很多人眼中,中國模式已經從制度意義上挑戰西方,確立了一種競爭性的 可替代方案。在其影響巨大的著作《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中,福 山發現,從歐美到印度,從拉美到非洲,當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面臨的問題都是"民主過 剩而國家能力不足",而就國家能力的表現而言,中國幾乎是"一枝獨秀"。貝淡寧在其《 中國模式》一書中號召西方應當向中國人才遴選機制學習,他認為中國式"民主的選優機 制"(democratic meritocracy)優於西方"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史天健則根據對抽樣觀 念調查的分析,提出中國人的民主觀主要並非"自由式民主",而是"監護式民主",從這個 角度而言,在中國人眼中,中國政治體系已經實現了高度民主。 當代自由式民主制度的第三重危機,來自於新興民主國家。簡單而言,許多新興民主國家 的民主表現不如人意,很多人因此對自由式民主的"可移植性"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人們或 許可以認為西方當下的民主危機是暫時的,將成為其自我演化的動力,也可以以長線的歷 史眼光來看待東西模式的競爭,從而認為任何結論都為時過早,但新興民主國家所面臨的 一系列危機卻不是一種可能性,而是一種正在展開的現實性。無論是"被民主化"之後戰火 紛飛的伊拉克、阿富汗,還是始終難以克服貧富懸殊的拉美地區,或是民主常常被族群衝 突綁架的非洲,似乎都沒有"從此以後過上了幸福生活"。 沒有哪個地帶比阿拉伯地區更能展示這種危機。2011年初開始的"阿拉伯之春"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勢席捲了諸多阿拉伯國家,兩年之內,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也門的威權政體如 多米諾骨牌一般倒塌,敘利亞的政權搖搖欲墜,甚至沙特、阿爾及利亞等國似乎也開始威 權鬆動。然而,幾年的騷亂、暴動甚至戰爭之後,埃及重新回到了威權政體,其高壓程度 甚至超過2011年之前的穆巴拉克政權;敘利亞、利比亞和也門處於全國性或地區性內戰狀 態;再加上之前確立的伊拉克民主政體始終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這一過程的成果可以說 寥寥無幾。即使是"碩果僅存"的突尼斯,受整個地區恐怖主義組織興起的影響,其安全局 勢令人擔憂,而經濟狀況不但沒有顯著改善,失業率甚至比"解放前"還高,民主穩固的前 景不容樂觀。 從阿拉伯地區到中東歐,從泰國到肯尼亞,從海地到阿根廷,新興民主都面臨著重大挑戰 。《經濟學人》的一篇社論典型地反映了這種"民主悲觀主義":"趕跑一個獨裁者比建立 一個有生命力的民主政府要容易得多。新政權開始動搖,經濟開始掙扎,整個國家發現自 己至少和之前一樣糟糕。這是很多地方所發生的事情,也是十年前烏克蘭橙色革命所發生 的事情……民主正在經歷一個艱難時世。在那些獨裁者被趕跑的地方,反對派大多沒能建 立一個行之有效的民主政府。即使在那些民主得以建立的地方,系統的缺陷令人擔憂地顯 現,對政治的幻滅也隨處可見。但就在幾年前,民主看上去似乎將統領世界。" ▍自由式民主的韌性 當代自由式民主所面臨的三重危機,似乎"詛咒"了民主的未來。然而,一個奇特的現象是 ,一方面,人們似乎對民主的現實表現越來越灰心失望;另一方面,人們對民主--無論是 作為一種價值還是作為一種制度--的忠誠卻又十分堅韌。 就觀念而言,世界觀念調查的最新一輪(2010-2014年)問卷中有一個問題是:"對你來說 ,生活在一個民主治理的國家中有多麼重要",答案從1到10(1為根本不重要,10為至關 重要)。結果顯示,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大多數人的回答都分佈在靠近10的位置。以前述十 個最認同"強有力的領袖"的國家和地區為例,答案分佈在6到10之間的人數比例分別為: 埃及96.7%,吉爾吉斯斯坦87.2%,烏克蘭83.2%,印度62.8%,羅馬尼亞88.9%,俄羅斯77% ,巴西77.3%,哈薩克斯坦92.7%,台灣92.8%,菲律賓81.1%。也就是說,這些國家和地區 的絕大多數人一方面渴望"強有力的領袖",另一方面則高度認同民主的價值。事實上,在 這些最認同"強有力的領袖"的國家和地區中,除了印度,認同民主價值觀念的人的比例高 於認同"強有力的領袖"的比例。 離開觀念的層面,就自由式民主的制度而言,它在當代也表現出相當的韌性。這種韌性表 現在民主政體數量的擴展、民主政體可持續性的增強以及民主崩潰後的"民主反彈力"等幾 個方面。 首先,過去40多年民主政體在數量上的擴展可以用"大躍進"來形容。1974年地球上的代議 民主國家數量是40個左右,2010年,這個數字變成115個,也就是全球3/5左右的國家。鑑 於人類歷史上絕大多數國家絕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不同形式的威權政體中,當代政治這一 海嘯式的變化可以說構成一個政治史上的奇蹟,也構成了當下一切嚴肅政治思考的前提。 其次,當代民主製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可持續性。之所以說"不同尋常",是因為歷史上發生 在第三世界的民主轉型往往是還沒站穩腳跟旋即被傾覆,但第三波民主化以來,新興民主 國家開始出現"民主沉澱"現象。固然,"阿拉伯之春"迅速倒退為"阿拉伯之冬",但總體而 言,在所有新興民主國家或地區,阿拉伯地帶的表現更像是一個特例而非常態。與歷史比 較,過去40年左右的新興民主政體表現得相當有韌性。 當代民主政體韌性的第三個表現,恰恰發生在某些新興民主國家的民主崩潰之後。一個不 容忽視的事實是,新興民主國家當中有相當一部分經歷了民主崩潰。但是,一個不同尋常 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新興民主政體崩潰之後很快重新民主化,回歸民主政體形態--這種 "跌倒了立刻爬起來"的"民主反彈力",同樣可以間接說明新興民主政體的韌性。 民主崩潰後不斷反彈回歸,並且回歸的速度越來越快,顯示出民主制度合法性的上升。對 很多國家來說,相較於其他選項,民主政體已成為一種"默認設置"。即使是暴力奪權的政 變者,也往往要借助於"拯救民主"的話語,並且在政變之後重新組織選舉,哪怕是偽選舉 。當年福山以"歷史的終結"來形容冷戰後世界政治走向時,遭受很多批評。但如果不把" 歷史的終結"理解為"制度競爭"的終結,而理解為"合法性話語競爭"的終結,這一說法則 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不管今天的人們對於民主的表現如何失望,作為一種合法性話語,它 已經逐漸失去了同樣強大的競爭對手,產生了一種漩渦狀的向心力。某種意義上,民主話 語的崛起或許並非歷史的終結,卻可能是這一終結的開始。 ▍走向民主現實主義 以上論述顯示,各國民眾似乎處於一個巨大的心理分裂當中: 一方面,當代民主政體危機四伏,越來越多的人對民主政府的表現灰心失望; 另一方面,當代民主制度又似乎韌性增強,人們對民主觀念的信奉有增無減。 這種信念和現實之間的矛盾,構成了政治學家Norris所說的"民主赤字"--當人們對民主的 期望超過民主的表現,就出現了"民主赤字"。熊彼特曾在批評"古典的民主理論"時指出: "民主革命意味著自由與體面的到來,民主教義意味著理性與進步的福音。可以肯定的是 ,這一優勢注定會失去,民主的觀念與實踐之間的裂痕注定會被發現,但是,黎明的曙光 會消逝得很緩慢。"我們生活在一個"民主赤字"正在不斷擴大的時代,一個"黎明的曙光" 緩慢消逝的時代。 "期望"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未必是壞事。它可能成為改進現實的動力,迫使政治家不斷 進行"政策創新",最小化公共服務成本的同時最大化公共服務的產出。筆者將這種不斷推 動民主轉型又不斷陷入民主倒退或崩潰的政治狀態命名為"烏克蘭困境"。之所以如此命名 ,是因為烏克蘭過去30年左右的政治狀態典型地反映了這種困境。 那麼,是否可能避免"民主赤字"的進一步擴大化,避免越來越多的國家陷入"烏克蘭困境" ?理論上而言,一個可能的出口是放棄自由式民主制本身。既然自由式民主滋生預期和現 實之間不斷加深的矛盾,那麼何不推動放棄這一制度? 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民主觀念與實踐深入人心的程度。如前所述,世界觀念調查的數據 顯示,幾乎所有國家--哪怕那些觀念上也同時"擁抱強人"的國家,都有八九成左右的人口 表示生活在民主制度下對他們"比較重要"或者"很重要",並且這一看法相當程度上展示的 是對民主的"程序性"而非"工具性"理解。這是啟蒙運動展開300多年的結果,其中伴隨著 無數血雨腥風的鬥爭。這一觀點在當下不切實際的程度,幾乎相當於把一個已經長大的孩 子塞回母親的子宮裡去。當我們談論"政治現實主義"時,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社會事實" 。 既然在可見的未來普遍推翻自由式民主政體並不現實,緩解"民主赤字"的方式只有兩個, 一是改變民主的表現,二是調整對民主的預期。毫無疑問,民主表現的改善空間巨大,尤 其是在新興民主國家。無論是經濟發展、反腐敗、政治秩序、公共服務質量方面,許多國 家的治理績效乏善可陳。因此,改善治理績效是緩解"民主赤字"的最根本機制。但是,如 前所述,即使是治理績效明顯優越的發達國家,在過去幾十年主要的治理績效指數都在提 升的情況下,政治信任仍然顯著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善民主績效,很大程度上 取決於我們如何理解民主--合理的理解帶來合理的政策,不切實際的理解帶來有害的政策 。因此,有必要關注緩解"民主赤字"的第二個方向:調整對民主的預期。筆者將這種調整 稱為"從民主浪漫主義走向民主現實主義"。這種調整併非指向對民主本身的否定,而是指 向對民主更現實的理解,更確切地說,民主現實主義試圖在一個更有限但也更堅固的基礎 上建構對民主的理解。 什麼是"民主現實主義"?根本上而言,這涉及我們如何理解民主的承諾。對民主過於浪漫 的理解帶來持續的幻滅感,而對次優的幻滅常常是通向更糟而不是最優的入口。在較低的 層面上,對民主浪漫化的理解往往帶來有害的公共政策,惡化民主績效,從而進一步惡化 民主赤字。在更高的層面上,對民主的幻滅滋生威權的動力,而在很多新興民主國家,威 權反彈很難成為政治衝突的可持續解決方案,反而成為新的政治衝突的土壤。正如很多人 對民主存在浪漫化想像,同樣有很多人對威權主義也存在浪漫化想像。巨大的治理績效方 差內置於威權主義的邏輯,而威權主義並不內在地提供自我糾錯的機制。 筆者認為,一種更節制的民主話語是拯救當今民主危機的一個根本基點--它減少民主的承 諾,但是提高承諾的可信性。具體而言,民主現實主義包含五個層面的認識。其一涉及如 何認識民主化的歷史過程。民主現實主義--通過對早發民主國家歷史的觀察--接受民主轉 型進程的曲折與艱巨,而不是預設一種"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的轉型圖景。其二涉及如何 理解民主的邊界。與民主浪漫主義的"無邊權利觀"相對應,民主現實主義認為應當區分" 權利"與"利益",在"有限政治"的理念下限制民主的利益承諾。其三涉及如何認識民主之" 主"。民主現實主義認為"政治權利的平等"並不必然導致"政治影響力的平等",一定程度 的精英主義在代議民主制中不但是必然的,而且可能是必要的。其四涉及如何看待"公眾 的智慧"。與"庸眾暴民"的本質主義的公眾觀不同,民主現實主義接受一種演進式的公眾 理性觀,而這種演進理性以政治自由與多元為前提。其五涉及民主穩固的社會條件論。與 民主浪漫主義的"唯意志論"不同,民主現實主義認為民主的穩固需要一定的條件--儘管哪 些條件組合對於支撐民主運行具有關鍵作用,在不同國家或不同歷史階段的答案可能不同 ,但是,或許存在"偶然的民主化",卻不存在"偶然的民主穩固"。 (一)民主的承諾邊界 民主作為一種政治理念,到底理應向民眾承諾什麼?現實主義的民主觀認為,民主政治並 不承諾良好生活本身,它只能承諾公正的遊戲規則,以此為每個人創造自己的良好生活創 造條件。它只能承諾權利,而作為普遍主義價值的權利,與局部的、派系的利益之間應當 有所區隔。誤解這一點,往往導致民主的神話,而神話是通向幻滅的捷徑。簡單而言,民 主制最終是向每個人承諾它自身,向每個社會承諾它自身,更多的救助是一種善,但不是 一種權利。 承諾的漩渦傷害民主的表現。即使它可能短期增加民眾滿意度,長期而言往往傷害經濟效 率,加劇社會矛盾,並最終危及民主穩固。當津巴布韋發動土改把白人的土地搶過來,黑 人的確獲得了他們的"土地權",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並不是津巴布韋經濟的騰飛,而是巨大 的經濟失敗和它引發的政治危機。當委內瑞拉發動"經濟戰爭"去打擊商人的囤積居奇,捍 衛民眾的"經濟權利",帶來的不是委內瑞拉的經濟平等,而是持續不斷的街頭抗議。過度 承諾之所以傷害民主表現,是因為缺乏資源支撐的承諾難以兌現,最終造成民眾的"被欺 騙感",從而加劇政治矛盾。從這個角度來說,民粹政府的失敗恰恰孕育於它的成功之中 。更糟的是,承諾一旦作出就覆水難收,只能加碼,很難減碼--既然民眾的需求統統被表 述為"權利",收回或縮減當然會引發憤怒。 對民主承諾的理解,歸根結底有兩個方向:一種是"分配式理解",即把民主理解為一種自 上而下的分配機制;另一種則是"自治式理解",即將民主理解為一種自下而上的自治機制 。對民主的"分配式理解"及其氾濫,導致政治家和政黨脫離義務允諾權利,脫離資源允諾 利益,脫離社會允諾政治,其本質是一種"政治萬能論"。 對民主的自治式理解,則意味著"能力最大化"而不是"福利最大化"應該是民主政府的目標 。固然,能力的提升依賴於一定的資源,因此政府在其財力範圍內以及可持續的前景下應 當為弱勢群體提供一定的援助,此之謂"公共善"。但是,"能力培養"除了基礎性資源,還 需要或更需要個體的進取心和努力、一種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以及一種鼓勵個人責任感 的文化。一個畫家要成為優秀的畫家,固然需要錢購買紙筆顏料,但更重要的是其創造力 和想像力;一個球員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球員,固然需要一定的場地和設備,但是喬丹之所 以成為喬丹更因為他的極度勤奮自律和天賦;一個學者成為優秀的學者,有受教育機會至 關重要,但是要在無數受過教育的人們中脫穎而出,還是要靠個體的勤奮與智識;一個企 業家能成功,原始資本非常重要,但是他在激烈競爭中把握市場需求的判斷力和執行力, 對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具有意義。將能力問題簡化為資源稟賦問題,是對真實世界中個 體如何實現卓越機制的極大誤解。如果說在絕對貧困的狀態下,資源基礎可能是能力培養 的最關鍵變量,隨著人們逐漸走出絕對貧困,個人努力、激勵機制、競爭環境和觀念意識 等因素的重要性很可能邊際遞增。 (二)民主的主體 與浪漫主義民主觀相對,現實主義民主觀承認代議民主制中不可避免的精英主義成分,同 時在倫理上並不認定一定程度的精英主義必然是壞事。理論上而言,"政治平等"是民主的 題中之義。但是,何為政治平等?這是一個具有巨大詮釋彈性的問題。現實主義民主觀主 張"政權權利"的平等,而非"政治影響力"的平等,即人人有平等地參與政治的權利,但是 平等的參與權並不必然保障政治影響力平等。 何以政治權利的平等並不必然導致政治影響力平等,代議民主制並不必然導致"人民當家 做主"?究其根本,在於"代議"二字。與直接民主不同,現代國家的規模和現代政治的複 雜程度決定了政治代議的必然性。然而,理應作為民意傳聲筒的政治代表,卻往往不僅受 制於其選民。除了選民,其他政治主體--遊說集團、街頭政治、智庫、股市、國內外投資 者、非直接民選機構、媒體……乃至代議者本人的個人智識與偏好都將影響代議者。在各 種力量相互角逐影響代議者的博弈當中,那些擁有資源、組織乃至智識優勢的群體很可能 獲得不成比例的政治影響力。簡單而言,比爾·蓋茨的政治影響力肯定遠大於一個路人甲 ,工會的影響力肯定大於分散的工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的政治影響力肯定也大於一個普 通讀者。 經濟社會不平等轉化為政治不平等,是代議民主制最被詬病的問題之一。這種轉化有些明 顯缺乏道義基礎因而應儘可能杜絕--比如腐敗。有些處於道義上的模糊地帶所以應當規範 --比如,壓力集團(教師協會、槍支協會等)具有影響政策的組織優勢從而造成政治影響 力不平等。除非取締結社自由,否則只能規範而不是禁止壓力集團的存在。有些則在道義 上可能被論證,比如,相對於一個完全沒有參政意願、在公共議題上不進行任何自我教育 、在公共領域不採取任何行動的人,一個積極自我教育和主動行動的人具有更大的政治影 響力,未必違反正義原則。具體哪種政策影響力的不平等應被杜絕、哪種應被規範以及哪 種道義上可被接受,並非本文的研究主題,但是,政治權利的平等轉化為政治影響力的平 等,既不必然,也不必需。 其次,民意不斷流動變化,比如,美國介入越戰剛開始時民意支持度比較高,但是隨著傷 亡人數的增加,支持度變得越來越低。那麼,當我們說決策應當合乎民意時,指的是哪個 時刻的民意? 再次,民意有不同的範圍。比如美國參議員都是某個州選民選舉產生,而某個州的主流民 意未必和全國的主流民意吻合。汽車工業州可能贊成貿易保護,而其他多數州都反對,那 麼,對於來自那個州的議員來說,他到底應該因為"家鄉人民"選舉了他而聽從家鄉人民, 還是應該因自己是"全國人民"的議員聽從全國人民?當我們說決策應該符合民意時,指的 是符合哪個範圍的民意?由此可見,即使一個政治代表對民意忠心耿耿,很多時候他仍然 不知道應該如何決策:忠實於誰的民意?什麼時間的民意?什麼範圍的民意?他往往不得 不依靠主觀判斷去選擇決策方向。這是精英主義內置於代議民主制的另一個原因。 (三)民主中的公眾理性 儘管現實的民主含有大量精英主義元素,但無可否認的是,民意是"多元政體"中的重要一 元--甚至有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元。然民主制下主流民眾對於公共政策具有重大甚至根本性 的影響,那麼民眾是否具有理性能力,就成為關涉民主合法性的一個重大問題。 與民主浪漫主義對"人民"這一概念的神話式美化或機械精英主義者對"人民"的智識貶低不 同,現實主義的民主觀以演進主義而非本質主義視角來看待公共理性。換言之,民主並不 意味著公眾在每一個時間點上都做出正確的判斷(當公共決策有對錯可言時),而意味著 --由於民主要求博弈的可重複性--公眾的調適性學習擁有制度化渠道。如果寄希望於公眾 或其多數在所有時刻、所有公共事務上都作出(特定意識形態下的)"正確判斷",否則就 感到"幻滅",這是另一種政治浪漫主義。這種浪漫主義的一個表現,是一旦民主制下選出 一個不合乎自己偏好的政治家,或推出一個不合乎自己偏好的政策,便因此否定民主的合 法性本身。 對民主的一個常見質疑,是對大眾之平庸的指控。《烏合之眾》從群體性的角度論證了公 共理性的缺失,而Caplan的《理性選民的神話》則更加學術地論證了這一看法。針對大眾 理性能力的指控存在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筆者上文已經闡釋--當代代議民主制並非直接 的大眾民主,而是通過代議這一機制融入了大量的精英主義成分,大眾選民只是影響決策 的多元主體之一。因此,聲稱"大眾過於平庸,因而民主並不可行",就像聲稱"第三個菜 太難吃,因而這頓飯無法下嚥"一樣,很大程度上誤解了當代代議民主制的真實運行機制 。 第二個誤區則是誤解了自由狀態下公眾理性的性質。正如沒有什麼機制能保證威權統治者 一定是"明君",就某一個歷史特定時刻而言,也沒有什麼機制能夠保證其"多數民眾"的意 見一定是對的。即使是"專家治國"(或許在Caplan看來是一種理想的政治模式),如果沒 有一定的民主約束機制,擁有理性的能力也未必意味著運用理性的意願。未來的開放性決 定了新現象和新信息的不斷湧現,由此形成知識的演進和分散特徵,因此,公眾在不斷吸 收新的信息,形成新的認知。民主的價值並不在於民眾比政治家或專家更加智慧,而在於 它通過保持博弈的可重複性,使得這一演進得以保持開放性。真正危險的是實驗本身的關 閉,即博弈的可重複性被取消,從而堵死糾錯的制度化渠道。最典型的是納粹德國,希特 勒通過選舉上台固然是民主的悲劇,但如果不是關閉了自由式民主實驗本身,他的政策將 遭遇各種"路障"。 (四)民主穩固的條件 民主現實主義的涉及民主穩固的社會條件。基於一種近乎"唯意志論"的信念,浪漫主義民 主觀往往忽略民主運行的社會文化和經濟條件,認為"扔到水裡自然就會游泳"。這種浪漫 主義更隱蔽的版本則是一種頗具市場的認識:"如果民主沒搞好,一定是一小撮腐敗、自 私的政治家在破壞。"儘管某些政治家的腐敗的確是許多國家民主績效不足的重要原因, 這種好萊塢式的單一歸咎機制同樣隱藏著對民主運行的社會條件的誤解。 與此相對,現實主義的民主觀則認為"政治在社會中"。所謂"政治在社會中",即承認民主 的良性運行需要一定的歷史、社會、文化、經濟等條件。不同的國家,民主的運轉所依賴 的條件或許不同--某些更依賴於經濟的高速發展,某些更依賴於人口的同質性;在一些國 家政治文化是關鍵因素,在另一些國家則是國際或地區環境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無論具 體的"條件"組合是哪些,一定的環境因素往往是民主穩固的基礎。缺乏這些條件,民主難 以走向穩固或者治理績效不如人意。當一個國家的社會結構徹底兩極化,並且任何一極的 民眾都不打算向對方做任何妥協時,單靠政治家的"德性"與"智慧",難以帶來和平與秩序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極其有限,單靠政治家的"技藝"與"策略",也難以魔術般變 出民眾的免費醫療保障和貧困保障。把政治置於社會條件之外,似乎民主的成敗只是"他 們"之事,而非"你我他"之事,是將複雜事物簡單化的浪漫主義。 ▍總結與結論 當代自由式民主面臨著一個根本的悖論:一方面,由於不斷上升的權利預期或民主績效的 不足,許多民主國家的公眾對民主政府產生了嚴重的信心危機;另一方面,無論是從觀念 還是從制度而言,民主又表現出相當的韌性。公眾這種一邊熱切地擁抱民主、一邊又不斷 對其產生幻滅的狀態,筆者稱其為"烏克蘭困境"。"烏克蘭困境"構成當代自由式民主的一 個根本困境。如果這一困境繼續深化和蔓延,那麼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民主的未來將會呈 現為持續的動盪,其政體將在民主和威權政體之間反覆搖擺--處於威權狀態時,民眾將因 對民主觀念的認同而不斷推動民主化;處於民主政體時,民眾又將因對民主的幻滅而不斷 推翻其民選政府。各種跡象表明,在某些國家這已經成為一個政治現實,而在另一些國家 這一邏輯正在其展開過程中。 如何擺脫這一困境?筆者認為答案不在於回歸威權主義,因為面對300年來啟蒙運動所構 築的根深蒂固的觀念事實,面對內置於威權政體的方差極大的績效表現,威權主義無論是 道義還是實踐上都難以對上述困境提供一個可持續的答案。答案也不僅僅在於提高各民主 國家的治理績效--儘管這一點非常重要。如前所述,如果民主的承諾無限上升,那麼民主 的現實表現無論如何也難以跟上預期持續的"通貨膨脹"。正如西方國家過去半個世紀左右 的經歷所揭示,即使民主國家的治理績效保持改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導致的"相對 剝奪感"仍然可能持續推動政治信心的流失。 筆者認為,上述困境的一個重要出路是校正對民主的理解,即從民主浪漫主義走向民主現 實主義,也就是以一種節制性的民主話語取代一種不斷膨脹的民主話語。只有把民主從一 個不斷擴大和加速的"承諾漩渦"中解放出來,它與政治現實之間的裂縫才可能縮小。或者 說,更有限的民主才能構成更可信的民主。在此基礎上,自由民主制下的政治信任才不會 無限流失,"烏克蘭困境"也不至於成為吞噬自由民主制的最後深淵。 具體而言,民主現實主義意味著在五個維度上抵制民主浪漫主義的誘惑。就民主化過程而 言,從早發民主國家的真實歷史出發,認識到民主轉型的漫長與艱巨;就民主的邊界而言 ,澄清"權利"和"利益"的邊界,抵制一切利益主張以權利的面目出現;就民主的主體而言 ,區分政治權利的平等和政治影響力的平等,而不僅以後者權衡民主的成敗;就公眾理性 而言,以一種演進的而非本質主義的眼光去評判公眾的理性能力;就民主穩固的機制而言 ,承認民主良性的運行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而不僅僅是依靠政治家的德性或者"技藝"。 總之,只有把民主理解為一種艱巨的、緩慢的、參差的、演進的和有條件的政治體系,而 不是魔術師袖子裡可以無限拉扯的"綵綢",它才是可信的和可持續的,否則其成功只能孕 育失敗,並且越大的成功通向越大的失敗。歸根結底,民主之有限性在於政治之有限性, 良好政治只是為個體追求卓越之路提供規則而已,政治結束之處,千千萬萬個體之努力剛 剛開始。 -- 網路公共論壇的良好運作建立於:不口出惡言,僅議論公共事務與公眾人物,發表和題旨 相關的事實與觀點,就事論事,不臆測個別參與者未表明的觀點、動機、背景、或私人信 息,不指點個別參與者的思考與行動,不要求個別參與者發表、評論、或回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183.127.209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596180639.A.0C1.html
kwei: 李子暘:民心和民意的區別-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意者得選票 07/31 15:34
cangming: 大概沒有比圈養的牲畜期待主人的憐憫更加不切實際的幻想 07/31 16:08
cangming: 了 07/31 16:08
cangming: 試想一下屠夫在宰殺豬隻時 會有憐憫嗎 呵呵 07/31 16:09
dragonjj: 怎樣叫做民心 怎樣叫做民意?你翻譯一下? 08/01 00:08
dragonjj: 我們就拿香港來說好了 國安法有得民心嗎有得民意嗎? 08/01 00:08
dragonjj: 還不是照樣被中共做掉 所以到底要怎麼確認得民心得民意? 08/01 00:09
dragonjj: 香港選舉立法會選舉 他不用稿投票 中共直接說你參選 08/01 00:10
dragonjj: 不符合資格 所以怎樣叫民心叫民意 你翻譯一下! 08/01 00:10
問:以史為鏡,當初的德日,今天的美國,都敗落於無視各種風險,一廂情願押注在最優 可能暨極小概率上。以色列對風險的感知一流,應對策略卻一直相當激進,火中取栗已成 慣性。至於波蘭,我很難理解,或許是恰好沒有被歷史絞滅的幸運兒。從這個教訓出發, 中國最大的風險一是無法遏制美國最後瘋狂的衝動,二是無法遏制公眾輿論的喧嘩戾氣, 這兩點不加以彌補,就是自願參加俄羅斯輪盤賭。 王孟源答:你說的大致都對,就是最後那句有關“無法遏制公眾輿論的喧嘩戾氣”說反了 ,那是民粹政府的最大弱點,中國體制的優勢之一,就在於政府真正在乎的是人民的福祉 ,而不是人民的意見;前者是政治的真正目的,後者卻是資本家、野心家和邪教領袖可以 輕易操弄的。
cangming: 應該說光從得天下這句就知道是從統治者的角度出發 充分 08/01 01:22
cangming: 反映出公民與奴隸看事情上的角度差異 08/01 01:22
ctw01: 這已是個人概念理解問題了。例如中共可能稱自己是文中所說 08/01 01:37
ctw01: 的"現實民主",而台灣還有歐美則是浪漫民主,但對外界而言 08/01 01:37
ctw01: ,人民沒有言論自由,更沒有除了共黨以外選擇,這樣連民主 08/01 01:37
ctw01: 都稱不上。而代議制的議會也在民主國家中早已實行,但國會 08/01 01:37
ctw01: 也是直接來自人民選票授權 08/01 01:37
ctw01: 「權力授權直接來自人民」這算是種民主國家普遍的概念。不 08/01 01:38
ctw01: 符合就別來稱自己什麼現實民主或中國化民主 08/01 01:38
ctw01: 先行各國民主制度自然有缺陷,但即使民主國家人民有所不滿 08/01 01:41
ctw01: 也不太有人到想走後退路回到極權放棄人民的權力。 08/01 01:41
ctw01: 而恕我直言,當今中共對普遍外界而言就是極權,不是民主 08/01 01:43
※ 編輯: kwei (76.183.127.209 美國), 08/01/2020 06:46:49
kwei: "權力授權直接來自人民"和"普選制度"不是同一回事,後者是西 08/01 06:50
kwei: 式民主。如今觀察到的缺點為權力授權來自被資本操縱的人民, 08/01 06:51
kwei: 導致國家變成 "of the 1%, by the 1%, and for the 1%" 08/01 06:52
cangming: 笑了 拿韓粉來解釋是想要表達韓國瑜的民心得天下而不是 08/01 08:48
cangming: 選票嗎XDD 08/01 08:48
cangming: 結果講到底也不過就是敗犬的自慰說法 逃避現實到這種地 08/01 08:49
cangming: 步也是笑了 08/01 08:49
cangming: 真正在乎人民福祉的國家搞出大饑荒 文革 還有64 還真是 08/01 08:51
cangming: 為了人民福祉呢 08/01 08:51
cangming: 果然怎樣的候選人就有怎樣的支持者 08/01 08:52
cangming: 把自己賣了還沾沾自喜 08/01 08:54
ctw01: 那我挺好奇除了普選制度有甚麼其他方法使權力授權可直接 08/01 10:01
ctw01: 來自人民? 08/01 10:02
ctw01: 民主就是民主 如果無法滿足"權力授權直接來自人民" 那就像 08/01 10:04
ctw01: 號稱電燈卻沒有照明功能一樣,不需要硬是套上西式或中式 08/01 10:05
ctw01: 來合理化自己,世界各國的民主議會制 總統制三權分立 08/01 10:07
ctw01: 雙首長制等等早已有許多方法 但都是符合原則才是民主 08/01 10:07
ctw01: 還是想回到古代只有菁英貴族能投票?這樣就不符合原則喔 08/01 10:09
ctw01: 這篇很會挑毛病,但並沒有真的提出一套改良方案 08/01 10:10
摘自王孟源《西方對中國制度的短視》 http://blog.udn.com/MengyuanWang/108908659 西方總以為中國會垮在它的政治制度上:中國不是西方式民主,所以它的政府撐不了多久 ,遲早得要改學歐美的制度。可是中國自己的制度其實已經有三十多年成功的紀錄,而且 還推動了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經濟變革。中國政府效率極高,不但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同時也是非常務實而勇於嘗試的。人民的生活水準大幅提高,因而對政府十分支持。所以 等著中國垮台(尤其有些人總鼓吹會馬上垮台)是完全不切實際的。事實上,真正可能發 生的是經濟繼續發展,生活水準持續提升,而中國政府也越來越受百姓支持。 然而經濟發展並不是中共當局唯一的民意依靠。西方人老是假設民主選舉是任何政權的合 法性來源;這對中國來說,是大錯特錯的。中國有2000多年的天命觀念,國與家並列為中 華文化的基石,中央政府是中華文明的具體化身和保衛者,這才是中國政權正統性的根源 ;而選拔賢能、為民服務的傳統和君臣父子之間的倫理關係,更是根深蒂固的中國獨有文 化。 在古中國的朝廷昏庸衰弱的時代,整個國家也會跟著亂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840年鴉片 戰爭到1949年中共建國的那一百多年。所以中共在政治上的成就之一,就是在長期衰敗之 後,重建了強而有力的中央政權,在現代背景下,恢復了它的各項固有職能,包括它在國 家社會的核心地位、賢能治國的傳統、政權的正統性和組織動員能力。 很多人以為中共就是中共,它的制度一直沒變。這個錯覺來自於只把民主化才算是改革。 其實自1978年以來,中國政府經歷了不間斷的巨大改革,其幅度遠超過英美自己所採行的 變動。只要想一想,三十多年來中國推動了如此大規模的經濟升級轉型,它的政府怎麼可 能沒有進行深刻的改革呢?這個經濟發展和政治改革手牽手一起前進的過程,只會持續下 去,而且會更讓人歎為觀止。所以正確的態度不是把中國的政體當作一個脆弱、隨時會垮 的沒用東西,而是應當認識到,根據過去三十年的實踐結果,它是一個極為成功的體系, 整個世界都將日益積極向它學習。 西方人喜歡假設是中國,而不是民主國家,會遭遇一連串的治理難題。這只是因為他們脫 離了歷史現實,靠純粹空想就把民主制度定義成一個永恆而完美的烏托邦。張大眼睛仔細 看,你會發現其實美國的民主政府才是無力改革、短視近利、黨同伐異而且純為富人服務 。 從歷史的大角度看,西方民主社會很可能將面臨艱難顛仆的未來。這些民主國家過去的成 功和它們人民的高生活水準,實在是植根於200多年來對世界的經濟掠奪和政治控制,這 當然是無法持續的。 現在西方國家普遍在衰退,歐洲尤其明顯。到2030年,中國經濟規模大概會是美國的兩倍 ,可能高達世界的1/3,屆時美國的霸權將煙消雲散,而其人民必然會對國內的政治精英 和體制進行反省。歐美各國的平均生活水準已經停滯了好一段時間了,你真以為能有穩定 的社會? 歷史的常態是崛起中的國家有團結穩定的內政,衰落中的帝國則內部紛爭不斷。我們不該 低估是西方民主國家而不是中國,會遭遇更嚴峻的治理難題的可能性。
cangming: 樓上太天真了 這篇文章的本質是內宣 他的答案也早就內定 08/01 10:15
cangming: 好了 如同kwei的回覆一樣 中國共產黨才是真解 08/01 10:15
cangming: 因為思考有害 所以要大家放棄思考 唯有黨意才是一切 08/01 10:16
cangming: 反正現在反烏托邦在牆內都變禁書了 他們也不會發現自己 08/01 10:17
cangming: 不過是可笑故事的另外一個現實實現而已 08/01 10:17
cangming: 老共自己也很明白 一旦普選中共也不過就是另外一個崩盤 08/01 10:19
cangming: 的共產黨而已 只能活在國家暴力保護中的政黨是有啥競爭 08/01 10:19
cangming: 力 08/01 10:19
cangming: 那要保持自己的執政法理 就只能不斷抨擊民主普選而已 08/01 10:19
cangming: 其實你只要想想韓粉現在怎麼選都選不贏 就能理解為什麼 08/01 10:22
cangming: 他們要反對普選了 08/01 10:22
ctw01: 我當然知道中國國內學者普遍言論是甚麼樣 08/01 10:24
ctw01: 但其實除了一些無腦讚揚共黨、民族謾罵他國的粉紅 08/01 10:25
cangming: 其實說到底 執政者的肆無忌憚來自人民的無腦縱容 這一切 08/01 10:25
cangming: 不過就是自找的而已 08/01 10:26
ctw01: 許多比較理性一點的反思言論在自由國家也很常見 08/01 10:26
cangming: 而這不管是什麼政體都一樣 只是有沒有在制度上去正視這 08/01 10:26
cangming: 點而言 08/01 10:26
ctw01: 只是對岸問題在沒有另一派自由言論生存空間 營造了種一言堂 08/01 10:27
cangming: 但問題在於集中民主的本質逼迫他必須要強制壓下反對意見 08/01 10:28
cangming: 這也讓他總是造成萬劫不復的災厄 08/01 10:28
ctw01: 導致大家從小即使比較理性的人也習慣了這種思考方式 08/01 10:28
ctw01: 但既然這篇也算有理性分析 我們平和討論也不是不行 08/01 10:29
ctw01: 理性討論 帶給別人不同思考方法 才是啟蒙思想精神 08/01 10:30
cangming: 有學過訊號處理的都會明白 一個沒有回授機制的系統永遠 08/01 10:31
cangming: 都不會是穩定的 08/01 10:31
cangming: 如果對方的目的是洗文 那你要有心理準備 內外宣的目的不 08/01 10:33
cangming: 在於討論 而在於洗腦 08/01 10:33
cangming: 最終你只會被拖入無限輪迴的泥巴戰而已 08/01 10:34
※ 編輯: kwei (76.183.127.209 美國), 08/01/2020 13:43:40
ctw01: 你的回覆很詭異,講的好像30年制度就是很穩定,民主可是上 08/01 14:56
ctw01: 千年的發展。且另一方面講的好像中國制度導致經濟變好 08/01 14:57
ctw01: 這也很奇怪,你人口是美國4倍...人均卻是悽慘可言 08/01 14:58
ctw01: 敢問你敢說中國是已開發國家嗎?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快速 08/01 14:59
ctw01: 天經地義。甚麼歐洲在衰退這種話是已開發國家面臨的問題 08/01 15:00
ctw01: 中國只是開發中國家離先進上有距離 只是人口量體大而已 08/01 15:01
ctw01: 和歐美發展程度不同卻拿成長率作文章 這是膚淺的。 08/01 15:02
ctw01: 你更無法證明你的極權制度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事實上更直觀 08/01 15:03
ctw01: 來說,是歐美願意接納中國入全球經濟才是直觀中國發展原因 08/01 15:04
ctw01: 懇請中共持續與各國決裂,好好證明沒有各國接納與投資 中國 08/01 15:05
ctw01: 那套極權制度能玩出甚麼花樣。 08/01 15:05
ctw01: 個人建議 你看的評論文章用詞其實充滿主觀性,不斷批判 08/01 15:07
ctw01: 他人而昧於自知,文章表面平穩敘述,但事實上非常主觀且有 08/01 15:08
ctw01: 煽動性,我理解你們的環境如此才有賣點,但應慎戒 08/01 15:09
cangming: 無視歷史事實可以到這種地步也是蠻猛的 要不要先想想英 08/01 16:14
cangming: 國大憲章之後到現在已經多久了 08/01 16:15
cangming: 然後共產政權能活過1990年代的現在還剩下幾個 08/01 16:15
cangming: 誰穩定誰不穩定 大家心知肚明 拿著韓粉自我陶醉說嘴 也 08/01 16:17
cangming: 不會改變現實 就像韓國瑜最終也逃不了被罷免的命運 08/01 16:17
cangming: 而可笑的是你們連習近平稱帝都沒有任何反制方法 卻要大 08/01 16:18
cangming: 家相信你們會長治久安 除了可笑外 就只有可悲了 08/01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