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標題: 德國老媽要退休:「後梅克爾時代」三男路線選擇題? 文章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5171056 2021/01/13 The Glocal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1/13/1/11183422.jpg
2018年10月,梅克爾宣布將於今年卸任總理職位。在後梅克爾時代的基督教民主黨,隨著 一月的黨魁選舉將近,在繼承「梅克爾媽咪」(Mutti) 巨大的政治遺產之餘,又該怎麼 帶領德國在中美歐三大板塊互相競爭合作的大環境之下,迎接新的歐盟紀元?圖/歐新社 文/尹子軒(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主任)、   蘇民皓(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後梅克爾時代的德國,將會在繼承「梅克爾媽咪」(Mutti) 巨大的政治遺產之餘,帶領 德國在中美歐三大板塊互相競爭合作的大環境之下迎接新的歐盟紀元。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的黨內領袖選舉近在眼前,在1月16日的選舉當中,被稱為「 梅克爾繼任人」的拉雪特(Armin Laschet)、「德國強生」梅茨(Friedrich Merz)、 及「進步派」洛特根(Norbert Rottgen)的龍爭虎鬥,代表著基民盟政治路線在後梅克 爾路線的更替,不但為德國刻劃出未來政經格局,更會左右歐盟外交及防衛策略,影響中 、美、歐三強鼎立之勢,為歐洲政局開創全新局面。 對於德國、以至於歐洲政壇而言,基民盟一直都是舉足輕重的一份子。除了德國總理梅克 爾(Angela Merkel)、歐洲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萊恩(Von Der Leyen)都出身基民盟外,歐洲議會內的最大政黨──歐洲人民黨(EPP),也有23位屬於 基民盟的議員,地位可謂不言而喻。 2021年是德國聯邦議會(Bundestag)的大選年,在總理梅克爾宣佈光榮退場以後,基民 盟能否延續在國內外的浩大影響力,將會是歐洲政界的一大熱話。 就現時情況看來,受惠於德國聯邦政府超卓的抗疫政策,基督教民主聯盟的民調表現,在 2020年間逆轉劣勢,根據《金融時報》民調顯示,基民盟/基社盟的支持度由三月份近 25%的低位節節上升,調升至上月的36%,對比近年異軍突起的綠黨(The Greens),民調 優勢仍然高達18%,足足一倍之多。 由此可見,基民盟的新任領袖,將會決定德國政壇在本土及國際的潛在力量,而在梅克爾 下場的未來數年,黨內的路線之爭,以及意識形態之辯,相信會是主要命題。 分崩離析的基民盟:中間保守主義的輝煌不再? 經過15年來的「長治久安」,基民盟由稱霸德國政壇的唯一力量,變成可能需要與綠黨競 爭大選席次,穩守政壇控制權的主要政黨,背後不無反映著梅克爾的「宗教保守路線」誠 然走到盡頭。而黨內於意識形態上的分裂,也都完美地呈現在黨內選舉的局勢之中。現時 在民調當中領先的梅茨和洛特根,其實都是政黨體制內的「局外人」。 被稱為「德國強生」的梅茨,曾在2000年初参選基民盟領袖選舉,可惜敗給梅克爾,而在 此後梅茨更進一步退出政壇,在2009年宣佈不再競逐連任聯邦議會議員,全面投入私人市 場的法律工作。政治立場上,梅茨比梅克爾更為親近商業世界,故此比較保守。比起梅克 爾的溫和路線,梅茨的反移民立場最為鮮明,多次發言要求改革難民制度,並且敦促在住 難民積極融入社會,某程度上,梅茨的存在代表了基民盟的右翼勢力,受惠於梅茨在巴伐 利亞邦的地方勢力及商界人脈、以及保守主義的政治立場,獲得不少選民青睞,在大選民 調之中表現不俗。 根據德國報章《明鏡》(Spiegel)民調顯示,梅茨的支持率高達29%,比拉雪特高近一倍 ,只落後洛特根3%。 而洛特根在意識形態上與梅茨相左。他現正擔任德國聯邦議會的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此 前更曾任職聯邦環境、能源保育及核能發展部長近兩年,對於氣候暖化以及能源安全議題 都有所涉足。不但曾為德國設立2022年無核化的重大能源發展目標,更在國際自然保育聯 盟(IUCN)會議當中提出「The Bonn Challenge」,加強保育德國森林資源。 由此可見,比起梅茨所提倡的「保守主義」,洛特根是一名比較進步(Progressive)的 政治人物,擅長探討人權以及環境議題。他的存在,也為選民結構逐漸老化的傳統政黨基 民盟開拓政治光譜,將潛在對手──綠黨(Die Grunen)的核心意識形態納入黨內,吸納 城市年輕選民支持。 相比之下,梅茨和洛特根的主要對手──拉雪特就更為接近傳統基民盟政治人物。拉雪特 則是大聯合政府(Grand Coalition)的積極擁護者,希望取得綠黨以及社民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 of Germany)支持,然後調和左右兩極政策哲學,配合宗教保守主義 ,延續梅克爾路線的盛世。 拉雪特手中的籌碼有二,第一,他是北萊茵-威斯伐倫州(NRW)的現任州長,作為德國人 口最多的州,縱然選民分佈十分分散,他仍在上屆州立選舉當中帶領基民盟取得72席,壓 過得69席的社民黨,重新成為州內第一大黨,反映出他優秀的領導才能。 除此以外,他更邀請現任德國衛生部長史潘(Jens Spahn)加入自身陣營。如今德國抗疫 表現冠絕歐洲,也要歸功於史潘的出色領導。根據《圖片報》(Bild Newspaper)的民調 顯示,近52%的德國人民認為史潘應在2021位居要職──例如新任總理──也因此,史潘 對拉雪特的支持,正像是替拉雪特的參選打下一支強心針。 只不過,由於基民盟支持者大多不再希望延續梅克爾的政治路線,因而拉雪特在民調表現 當中未如理想,落後於洛特根與梅茨。 跨大西洋合作破局:中美博奕德國何去何從? “Wandel durch Handel”──以貿易改變政治的策略──一向都是梅克爾政府的外交邏 輯。相較於川普政府上任四年以來大興保護主義、推動全球化脫鉤(Decoupling)、多次 加強與中國之間的政經矛盾,希望控制對手發展,防止中國過度擴張;梅克爾政府則從不 避忌與中國的「曖昧關係」,堅持以對話代替對抗,並指歐盟必須與這「系統性對手」保 持合作,共同解決氣候暖化及公共衛生危機等國際議題。然而,在梅克爾宣佈放棄競逐連 任總理的一年,基民盟領袖選舉的三個候選人,似乎都希望重新定調德中關係,並為跨大 西洋合作平台重新建立契機,改變以往梅克爾政府的外交慣常。 中國與德國的經貿往來可以分為兩個主要向度。第一就是巴伐利亞邦及巴登符騰堡邦的汽 車廠商例如賓士(Mercedes-Benz)及奧迪(Audi)等出口車輛到中國的「汽車外交」。 根據BMW集團數據顯示,在2020年的7至9月期間,母公司BMW以及子公司Mini的銷售總量按 年計上升了8.6%,集團指出增幅完全有賴於中國的強力支持,他們估計超過三分之一的年 度銷量收入由中國顧客代理,為在疫情當中變得死氣沉沉的汽車零售業生色不少。 有鑑於此,中國這名重要客人對於德國來説舉足輕重。基民盟黨領袖候選人梅茨形容這種 外交手段為純粹的「商業手段」,當德國面對中國的擴張之際,德國不能以單純的營商方 式來回應中國的政治操作,必須效法美國確立特有的「對華策略」,以求保存自身安全。 另一位候選人洛特根亦有著相同的看法,洛特根作為基民盟黨內的鷹派,先後多次就西藏 、新疆以及香港等人權問題批評中國立場,並且要求中國企業遵循歐盟以及德國法規(包 括人權法等),方能打進歐洲市場。而洛特根的強硬立場,也為中德在科技上的合作帶來 不少阻滯。 早前華為在全球開拓5G業務版圖之中,德國亦是中國這間大型科技公司的目標之一。儘管 梅克爾政府沒有仿效美國全面封鎖華為,但基於洛特根對於華為在國家安全及網絡主權方 面保障的質疑,德國政府最終制定全新科技安全法案,容許政府隨時禁止華為的營運權利 ,可謂為中德兩國的科技合作帶來暫時性的緩衝。 反倒是拉雪特的存在就比較尷尬,他作為形象上最為親俄羅斯的候選人,不但失去了探討 中國政策的話語權,而且同時背負著梅克爾路線的既有包袱,並且基於持續關注能源議題 ,與俄羅斯等比較親近,形成軟弱的外交立場,若他一旦當選,中德關係相信不會有所重 大改動。 除了調和中德關係以外,基民盟新任領袖的當務之急,還要趁著美國總統拜登上台的「蜜 月期」,帶領歐盟與美國重新確立跨大西洋合作框架,共同對應中國威脅。 華文政評界經常有錯誤投射,認為歐盟必定會傾擺在中美任何一方之上。雖然梅克爾在去 年年尾,為中歐經貿關係寫下全新序章,會和歐洲執委會與中國初步落實《中歐投資協定 》的草案內容,但是,此舉與其說是為了故意觸動美方神經、更像仍在待價而沽,相信也 不會改變歐盟希望改善川普時代美歐緊張關係的客觀願望。 梅克爾的「前繼任人」克朗普(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又稱AKK)就曾經提到, 歐洲地區若要進一步加強自身防衛,必須與美國一方通力合作,共同應對安全威脅。此項 回應,無疑是反映著無論跨大西洋合作平台如何變質,它的存在還有一定價值,而如何改 變雙方定位,則是基民盟領袖候選人需要回應的議題。 從拉雪特、梅茨及洛特根這三人看來,梅茨及洛特根都是真心信任跨大西洋合作平台的政 客,雖然洛特根不認同川普政府蔑視《巴黎協定》的行為,但他認為在亞太戰略及規管中 國大型科技公司的道路上,美國仍然會是合作伙伴。由於歐洲在亞洲區域防衛上的佈局乏 善可陳,向美國伸出橄欖枝也是不無道理。梅茨對於跨大西洋合作的信心和拜登一樣堅定 ,他認為美歐雙方必需盡力守護自由世界的政治秩序,其中北約等合作平台更必不可少。 疫情之後的歐盟再整合:基民盟準備好了嗎?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展過後,歐盟在整個振興計劃中,不斷提到回應氣候暖化以及公共衛生 兩項全球性議題的迫切需要。其中「EU4Health」及「Horizon Europe」兩項關於環境及 健康的撥款計劃各取得近40億歐元補助,冠絕所有領域。 由於公共衛生過去從未包含在任何歐盟條約的草擬階段當中,歐盟的進一步整合可謂迫在 眉睫。德法作為歐盟的中堅力量,兩國的執政黨如何回應以上議題,將會左右歐盟未來發 展,而且面對著環境及衛生方面的挑戰,基民盟等一類傳統政黨,如何應對綠黨等新型政 黨的考驗,將會是一大看點。 德國的綠黨是歐洲政壇上支持度最高的綠色政黨,他們是聯邦國會當中的第六大黨,坐擁 國會席次67席,而且在上屆歐洲議會選舉表現相當傲人,取得21席,成為德國在歐洲議會 的第二大黨。而更重要的是,綠黨長期以來推動的環境保育、社會正義以及福利保障的左 翼議題,與本次疫情後歐盟的領導核心思想不謀而合,而且他們熱切擁護歐盟體制的進一 步整合,某程度上可能帶動了綠黨在未來2021年大選的選情。雖然執政黨受惠於理想的抗 疫表現,此消彼長下綠黨的民調表現在2020年3月起不升反跌,但相信基民盟仍需要未雨 綢繆,應對選情挑戰。 綜觀三位基民盟的潛在領袖,洛特根一定是在氣候以及環境議題當中最為突出的一員,不 但擁有相關管治經驗,也多次在聯合國代表德國發表談話,敦促各國共同保護攝氏2度的 溫度上升指標。此外,拉雪特自身的左翼立場、加上多年以來管理能源資源的經驗,也能 為他加上不少分數,還有史潘作為副手,憑著他在公共衛生方面的超卓能力,定必能在疫 情陰霾之下為德國開創美好明天。反而梅茨在這一部分明顯比較失色,作為律師背景出身 ,對於經濟及財政政策涉獵較廣,過去近十多年在聯邦議會的政治生涯當中亦較少著墨於 環境議題,相對而言,梅茨在對上綠黨之下會比較吃力。 除了與綠黨較量以外,基民盟新任領袖必須加強與法國合作,共同推動政經發展,帶領其 於歐盟國家邁向進步,才能真正做到進一步的歐洲整合。洛特根在疫情發展初期時提到歐 盟現正面臨信任危機,各成員國互相猜忌,造成內部士氣低落,而他認為法德必須制定統 一戰略、深化現有外交及防衛合作框架、並在脫歐後利用「E3模式」繼續加強歐洲區連繫。 雖然梅茨被指是為德國版的強生(Boris Johnson),與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關係過 從甚密,但他仍認同歐盟進一步整合的重要性,希望促請法國一同倡議改革貨幣(Mone- tary Union)及財政聯盟(Fiscal Union),借此改變歐盟的經濟結構,避免歐債危機等 等悲劇再次發生。 此外,縱使拉雪特在外交方面經驗較淺,他仍曾多次到訪法國,與當地官員探討合作空間 ,而他與法國的潛在合作模式,相信亦會繼承梅克爾路線。 總括而言,德國作為歐盟雙頭馬車之一,嚴重左右歐盟政經力量發展,加上馮德萊恩的政 黨連繫,間接證明了基民盟的未來走向,絕對牽動著歐洲大陸的外交關係,以及歐盟內部 的進一部整合。在疫情開始出現曙光的2021年,基民盟如何調整政治定位、與馬克宏的法 國加強合作、站在世界舞台之上、重新定調自身在中美博奕當中的「安全位置」、協助歐 盟鞏固國際地位,將成為最重要的問題。 梅克爾作為統領基民盟15年的「偉大領袖」,中間偏右的保守內政主張,以及熱衷建構主 義的外交哲學,輿論意見大多都是褒貶不一,相當兩極。即便如此,根據皮尤研究中心( Pews Research Center)數據指出,梅克爾在卸任前這年的執政表現,在國內外都獲得良 好評價,不但在德國取得超過8成人民認同,更於美、加、澳、日等多個國家得到6成以上 支持,成績相當傲人。 然而,梅克爾路線在基民盟黨內幾近破產,隨著「指定繼承者」克朗普(Annegret Kra- mp-Karrenbauer)宣佈棄選黨主席一職,在接下來的黨內選舉當中,只有拉雪特(Armin Laschet)較為貼近梅克爾的政治路線,而在民調之中節節領先的梅茨(Friedrich Merz )和備受年青人支持的洛特根(Norbert Röttgen)都對梅克爾的外交以及內政哲學有所 質疑,基民盟在此次選舉的最大任務,莫過於為德國確立全新的政治定位。 --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北宋】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92.47.73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610541563.A.9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