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波羅的海三國,如何抗衡強鄰的網絡造謠攻勢? https://www.cup.com.hk/2019/01/14/countering-russian-disinformation/ 面對強鄰的虛假資訊攻勢,小國是否無險可守?波羅的海三國 ——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 及立陶宛,長期受俄羅斯網絡造謠攻擊,被指摘受到蘇聯恩惠而不感恩、扭曲蘇聯統治歷 史。但三國未有束手待斃,政府和民間持續與俄國周旋,示範了如何在訊息戰上以弱制強 ,更被評為對付俄國假新聞的最佳歐盟成員國。美國網絡安全學者 Terry Thompson 就此 撰文,解釋三國反制俄羅斯的戰略部署。 情感操縱的洗腦技倆 從 1940 至 1990 年代間,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在蘇聯統治下,遭到有系統地改 寫國家歷史。拉脫維亞學者 Gatis Krūmi 就著有論文,研究蘇聯如何以情感操縱( Gaslighting)的精神虐待方式,以假資訊令波羅的海人自我質疑,否定自身歷史、文化 及經濟發展。 經重編的教科書再三強調,俄羅斯人自古以來解救波羅的海人,由中世紀抵禦外來入侵,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將他們自納粹鐵蹄下解放,又暗示三國的文化演進,一直受惠於與俄羅 斯的緊密聯繫;蘇聯將俄羅斯人殖民當地,制訂俄語為學校官方語言,國歌內容同樣改寫 成向蘇聯致敬;又蓄意令三國貨幣貶值、操縱經濟數據,以示蘇聯統治有利經濟。 雖然蘇聯在 1991 年解體,三國相繼獨立,但俄羅斯繼續在區內造謠,利用俄語社交媒體 散播假新聞。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指控波羅的海人昔日受盡蘇聯的好處,但如今卻不懂感 恩;部分假新聞則針對異見歷史學家,譴責他們「篡改」歷史,扭曲蘇聯統治年代的本質 。 迎戰假資訊的防禦工事 獨立後的愛沙尼亞,科技產業長足發展,新科技應用相當廣泛,由政府到商業都全面電子 化,公民投票、銀行服務、報稅同樣採取電子方式,其首創的電子居民身份證( e-Residency)更為多國仿傚。 但全面電子化同樣可成為國防弱點,網絡攻擊足以牽一髮而動全身。2007 年春季,愛沙 尼亞計劃把首都塔林市中心的蘇聯抗戰紀念銅像,遷移至近郊的軍人公墓,引發俄裔愛沙 尼亞人及俄羅斯政府不滿,在接連 3 個星期之內,愛沙尼亞政府、金融機構及傳媒系統 相繼遭受網絡攻擊,施襲者向目標的互聯網伺服器傳送海量訊息,導致系統服務停滯甚至 斷線。 在這場網絡戰中,金融系統或電網有可能受重創,但除了短暫斷線外,當地經濟竟未見長 遠影響,全賴於愛沙尼亞防患未然 —— 國家網絡系統設計,早就考慮到俄羅斯網絡攻擊 ,政府牽頭與銀行業、網絡服務供應商及其他機構合作,於 2006 年成立電腦危機應變小 組(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應付網絡安全威脅,領全球風氣之先。 有了 2007 年的受襲經驗,愛沙尼亞加固網絡防禦系統,資訊科技專家自願組成網絡防禦 聯盟(Cyber Defense League),專注分享防範網絡威脅的資訊,讓全國上下有意識應對 訊息戰,甚至是參與國際網絡防禦工作。2008 年,北約選址塔林成立卓越合作電腦防衛 中心(Cooperative Cyber Defence Center of Excellence),負責研究全球網絡活動, 以制訂最佳網絡防衛措施,為其他北約成員國提供訓練。 拉脫維亞同樣在對付網絡攻勢的最前線,首都里加於 2014 年成立卓越戰略通訊中心(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Centre of Excellence),就俄羅斯的網絡造謠活動,為北 約撰寫研究報告,包括 2018 年 5 月發表的 Virtual Russian World in the Baltics, 分析俄羅斯的社交媒體資訊,如何混入「虛假訊息和宣傳等有毒內容」針對波羅的海國家 ,為識別真假資訊提供重要基礎。 網絡防衛戰亦有民間主動參與,受 2014 年烏克蘭反俄革命的鼓舞,稱為「波羅的海精靈 (Baltic elves)」的志願者在 2015 年開始活躍,主動監察俄羅斯網上造謠行動;被指 控散播不實資訊的媒體,遭到三國政府罰款查封;歐盟東方戰略司法部工作組(East Stratcom Task Force)計劃於 2019 年歐洲議會選舉期間,為潛在假新聞發佈公眾警報 ,同樣為三國提供了支援。 上述訊息戰的防禦工事,部分確有外國參考價值,但要讓措施與機制發揮成效,仰賴的卻 是國家獨立和抵抗意志,否則再多的努力,都只會付諸東流。 本文願意開放自由轉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144.15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610874508.A.4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