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海峽評論》362期-2021年2月號,RCEP與CAI專題 中歐投資協定的時代意義 https://www.haixia-info.com/articles/12231.html 張麟徵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自2013年開始談判,歷時七年,經35輪討論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在美國的 重重壓力下,終於在2020年除夕前一日拍板定案。雖然法律程序還要些時間來完成,但大 方向已經確定,這個協定對中國與歐盟雙方日後的經濟、外交、戰略走向都有極大影響, 對美歐關係也會發生很大衝擊,深受國際社會關注。 一、協議內容與中國對協議的期待 開始談判時,中歐歧見甚多,最終得以圓滿收官,除了時間壓力,擔心外力介入,主要還 是雙方都覺有此需要。此協定的內涵重點有四:一是保證相互投資獲得保護,尊重智慧財 產權,確保補貼透明性。二是改善雙方市場准入條件。三是確保投資環境和監管程式清晰 公平與透明。四是改善勞工標準,支持可持續發展。這些條款都是歐盟一向關切與要求的 ,也是以前中國遲遲不肯鬆口的,這次大方讓步,當然有中國本身的政治經濟考量。 就中國而言,此約之談成有多方面好處。首先,可以破解美國新總統拜登全方位聯歐制中 的如意算盤,移除一帶一路上的可能障礙。拜登不同於川普,不讚成英國脫歐,支持歐盟 整合,指望未來聯合歐盟及東亞所有盟國一致制中。在傳出中歐投資協議即將談成之際, 川普政府毫無反應,拜登尚未就職,只能透過其新任命的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發推,呼籲 歐盟和美國討論後再定奪,暗示其暫緩。中歐雙方都不願美國攪局,美國越是表態攔阻, 中歐越是積極,蘇利文的推文產生的只是反效果。 其次,中國對歐盟在上述關鍵問題上的大幅讓步,看起來似乎是引狼入羊圈,對於中國企 業,特別是國企將造成莫大壓力,甚至可能危及其生存。但實際上中國此舉是要藉外力倒 逼中國企業自力更生,加速產業升級,科技創新,使中國產品更具競爭力,是長痛不如短 痛的策略。以能源車為例,大陸眾多汽車企業發展經年,成效仍微不足道,這才讓上海市 政府改變策略,在一定條件下,允許特斯拉落腳上海,刺激國內新能源車的發展。中國在 中歐投資協定中敞開大門,自知風險很大,但心情跟入世時的情況一樣,都期待經過風雨 淬煉,中國企業的生命力更強,更加枝繁葉茂。入世的先例,證明中國經得起考驗,不僅 大幅縮短經濟升級的時間,而且成果斐然。 再次,中歐投資協定是中國全球經濟戰略佈局的一環,中國打算透過各式各樣的區域經貿 協定,串起一個新的國際經貿圈,修補全球化所受衝擊。中國人常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 謀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中國從2012年以來,陸續推動中日韓投資保護協定、 中東歐16+1(後演變為17+1)、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歐投 資協定等,成效卓著。這其中與東盟10+6的RCEP,與歐盟的CAI最關緊要,因為成功阻斷 美國拜登政府聯手盟國合力制中的政策。進行中的其他項目還有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考 慮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對全面融入國際經貿充滿企圖心。 二、歐盟的想法 歐盟對《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也相當期待。 第一、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出幾年將擠掉美國,取而代之,成為第一大經濟 體。中國有14億人口,是全球第一大單一市場,2020年已經超越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 國。歐盟與中國雖有意識型態與文化差異,但地緣政治戰略矛盾不大,經濟上互有依存。 歐盟以前批評中國在市場准入上設限,強迫技術轉移,對外企投資架設了條條框框,對國 營企業貼補政策不透明等,在這次協定中都獲得鬆綁。中國在這個協定中承諾給予歐盟的 許多好處,好到歐盟都不敢相信,自然不能拒絕。中國對歐盟開放了汽車產業,未來將逐 步取消投資限制,並允諾新能源車進入市場,這對汽車製造業大國的德國來說是多大的誘 惑!再如金融服務業,中方同意向歐盟投資者開放,並將逐步取消銀行業、證券交易和保 險、資產管理的合資企業要求和外資股本上限。允許歐盟參與健康產業,將開放歐盟投資 者在關鍵城市開設私人醫院。解除對雲服務的投資禁令,歐盟投資者在雲服務產業投資上 限為50%……這些都是歐盟期待又意想不到的。這個投資協定對歐盟比中國更為有利,相 對於中國的大門敞開,歐盟只同意了中國可以進入歐盟部分新能源項目。 第二、國際有利環境稍縱即逝,需大力把握。中歐談判之所以拖了七年,有內外因素制約 。就內部因素而言,歐盟任何重大決定都需一致決,換言之,任何會員國都有一票否決權 。英國是美國在歐盟臥底的棋子,美國政府,無論是歐巴馬或川普,都不會樂見歐盟拋下 美國,單獨去與中國簽投資協定。現在英國離開了歐盟,美國沒了代理人,在這個協定上 沒有置喙餘地。眼下美國困於國內動亂與疫情,新舊政府尚未交接,干預無力,這樣好的 天時地利不抓住還待何時?所以歐盟對美國呼籲置若罔聞。再說,梅克爾半年歐盟輪值主 席任期即將在2020年底屆滿,又將在2021年德國大選後交棒,當然希望為自己在歐盟歷史 上留下這樣一個政治遺產。而習近平2020年國際行事曆上設定的兩件大事,一是與東盟等 16國的RCEP已經在11月15日簽訂,第二件大事即中歐投資協定,當然也要趕在年底前達陣 。 第三、歐盟比美國識時務。在國際經貿議題上,歐盟已與美國漸行漸遠,川普執政後雙方 又出現更多政治分歧。歐盟與美國在意識型態、地緣戰略、文化信仰上有共同利益,美歐 在這些層面上縱有摩擦,未來還是會繼續合作,但在經貿層面會有不同的發展。歐盟大國 都經歷過霸權興衰,二戰後知道歐洲國家如沉湎往日帝國榮耀,不捨棄傳統主權觀念,致 力推動歐洲合眾國,爭取在美蘇兩強中鼎足而三的機會,那就只能淪為一個個無足輕重的 小國,聽任兩強驅使。換言之,歐盟國家如今面對美國國力不濟,中國強勢崛起之勢,多 認為只能順勢而為,爭取對歐盟最佳的利益,而不是像美國那樣去強行對抗。 三、美歐日增的矛盾 川普是美國政壇的異數,撕破了美國菁英與建制派的假面,讓世界看清了美國的本位主義 。美國菁英與建制派和川普其實並無實質差異,區別只在前者會用話術與身段,把美國政 策包裝得美麗、文雅、正義、普世;後者卻懶得廢話,赤裸裸告訴你「美國優先、美國偉 大、美國第一、美國例外」,其國務卿蓬佩奧甚至直言「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 。」 歐洲人本來就瞧不起沒有文化底蘊的美國人,自然更難忍受川普、蓬佩奧之流,越來越囂 張的壓榨歐洲國家利益,頤指氣使的態度。由於反多邊主義,川普上台後不僅退出了跨太 平洋夥伴關係(TPP),也停止了與歐盟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TIP)之談判。 對美國來說,盟友情誼不及自身利益重要。1980年代美國對日本半導體與汽車工業的打壓 ,2010年代對台灣電子產業如友達液晶面板、HTC智能手機、威盛晶片設計的搆陷,對法 國阿爾斯通公司電力電網業務的設計併購,無不是出之於卑劣齷齪的手段。至於這幾年對 戰略競爭對手中國華為中興的壓制,當然就更無所不用其極。美國製裁外國時也不會區別 對待盟友,如在課徵懲罰性關稅時剔除盟國。美國習慣干預盟國與第三國的關係,如歐盟 與俄羅斯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建設;還會因為同盟關係,要求盟國增加軍費負擔,否則就 撤軍,連知會都省了。歐盟對此感受深刻。 歐盟認知到他們的利益未必與美國相同。以俄國為例,俄國雖是歐盟地緣政治上的對手, 但也有合作空間。歐盟瞭解,就歷史與地理來看,歐盟與俄羅斯注定要在歐陸長相廝守, 和平相處,至為重要。不像美國,有兩大洋屏障,有弱小鄰居,安全無虞。 歐盟與中國沒有明顯的地緣政治矛盾,經濟上有相互需求。雙方沒有稱霸野心,都致力於 發揚國際多邊主義,經濟全球化,推動清潔能源,環境永續發展。一帶一路政策出台後, 奔馳在中國與歐洲之間的中歐班列數量與日俱增,顯現雙方在貿易上互通有無的需求之殷 。新冠疫情爆發後,歐洲對中國各種物資的需求更甚,中歐班列快速成長,每月超過上千 班次。 對照中歐關係改善,美歐關係這幾年摩擦越顯突出。美國與歐盟為了航空公司補貼、數位 主權、加徵數位稅等問題,鬧得不可開交。其實美國自己也補貼波音公司,並沒有資格挑 歐盟的眼。這些爭執如何解決,雙方始終沒有共識。為此美國在2019年底對歐盟和英國約 75億美元商品加徵進口關稅,歐盟則在2020年11月對美國約40億美元商品課稅。至於如何 對大型美國科技公司,如臉書、谷歌、蘋果、亞馬遜等在歐營業所得課徵數位稅,雙方正 在拉鋸中。 除了經貿爭議,美歐在北約組織中的矛盾也在擴大。川普強行要求歐洲國家提高軍費,法 、德等國頗為不滿。德國軍費佔其GDP的份額一般都低,2020年提升到1.42%,川普要求其 達到2%,財政上有缺口。法國最近10來年軍費都在GDP1.9%上下徘徊。法國有反美傳統, 對北約也不滿,戴高樂以來一向如此。馬克宏批評北約腦死,雖然刻薄了些,也不算脫離 事實。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北約都是美國干預世界各地的馬前卒,科索沃戰爭導致歐元 大幅貶值,敘利亞戰爭帶來了難民問題,都令歐洲國家受傷嚴重。法、德想重建上世紀60 年代中,功敗垂成的歐洲軍事共同體,打造歐洲軍取代北約,這是超級難題,難以實現。 當年只有六個成員國的歐洲軍事共同體都沒能談成功,現在歐盟有27國之眾,又有疑美的 老歐洲與親美的新歐洲之分,就更沒法談了。儘管如此,這個發想代表歐洲想走自主的路 ,對美國已經非常失望,拜登上台,美國也難以回到過去,引領群雄,何況誰能擔保類似 川普的人不會捲土重來? 四、中歐經貿關係將進一步夯實 中歐投資協定只是中歐兩大經濟體合作的開始,如果順利落實,成績不俗,未來就可以往 自貿區發展,進行更深一層的經濟整合。就過去這些年中歐交往情況來看,歐盟本身對中 國態度或有反覆,但成員國從經濟著眼,對於中國推出的「一帶一路」政策,以及為落實 此一政策而創設的「亞投行」,都極有興趣。 英國帶頭下,大多數歐盟國家都加入了「亞投行」,義大利更積極加入了21世紀「一帶一 路」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重要成員。義大利允許中國公司進入該國底里亞斯特港, 由此連通中歐與東歐,並同意中國參與熱內亞的發展項目。 歐盟中另外兩個對中國一面倒的國家是希臘與葡萄牙,這是由於2008年經濟危機後,這兩 國經濟瀕臨破產,歐盟死咬規則,貸款條件苛刻。中國適時出手,貸給希臘85億歐元,其 中一半用於租借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獲得35年特許經營權,營運成效卓著。歐債危機爆發 後,希臘經濟再度面臨崩潰,於是將比雷埃夫斯港67%的股權賣給中國中遠集團,中國並 伸出援手貸款41億美元給希臘船東,又接手了不少希臘國債,使其不致於淪為垃圾債券。 比雷埃夫斯港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據點。中國對葡萄牙的態度亦復如是,所以贏得兩 國友誼。 中國對中東歐國家的經營也不遺餘力。在17+1的架構下,中國與中東歐17個國家(內含歐 盟會員12國,另5國也都在申請加入歐盟中)建立了一年一度的領導人會晤機制,雖然引 起「老歐洲」的疑慮,懷疑中國意圖分裂歐盟,但中國加強與中東歐國家接觸,真正的目 的是在打通「一帶一路」的陸上交通,方便人貨交流,提高貿易量而已。此政策在這幾年 內有不錯的成績,中國在此區的基建投資逐漸增加,如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高速、「中 歐陸海快線」都在進行中,雙方貿易額也有大幅成長。 在上述基礎上,中歐投資協定的談成,可發揮推手力量,讓雙方關係更上層樓。「一帶一 路」及「亞投行」的發展,為中國歐盟的投資與貿易增長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通道,可以串 連起整個歐亞大陸。「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的出台,原是在迴避美國重返亞太政策的 鋒芒,為中國的資金技術找出路,以重建歷史上東西往來的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為名,開 拓亞西、歐盟、東南亞、印度洋等區域經濟貿易關係。 代表陸上絲綢之路的中歐班列在2013年開始運行,當時一年才80個班次,且只有去程載貨 ,回程空車。以後班次逐年翻倍成長,到2019年已有8,225班次。2020年受疫情刺激,雖 有兩個多月停駛,但截止11月已有11,215班次,幾乎每月都有1,000多班次,而且回程也 載貨,只是不如去程多。原本陸運運價高於海運,但時間節省一半到三分之二。如今海運 因疫情關係,缺櫃情況嚴重,運費大漲,陸運海運運費已然相當。中歐班列從冷冷清清到 今天熱火朝天,反映了中歐經貿互補性高,進一步夯實中歐關係,指日可待。 五、結 語 2020庚子年,我們看到疫災肆虐全球,經濟停頓;美國社會騷亂不斷,民主崩塌;見證了 中國克服瘟疫與美國遏制的雙重打擊,有序的推展自己的經貿規劃,壓制了分離主義,完 成全面脫貧的政策目標。尤其是與東盟16國的RCEP,與歐盟27國的CAI兩大協議談判塵埃 落定,讓中國在2020災難年中畫下了一個美麗的句點。 中歐投資協定為東西關係原有結構破局,歐盟隸屬西方陣營的傳統立場起了微妙變化,美 國統領西方的地位出現破綻。中歐投資協定也讓中國成功切入西方世界,引領東西方國家 ,攜手修補被疫情打亂與川普破壞的全球化、多邊主義與自由貿易體制。中國能戰勝疫災 ,扛住美國嚴厲打壓,不僅證明中國的制度優勢,也讓世界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越性, 人民識大體,配合防疫的品德修為。希望辛丑年中國在政府睿智的領導下,逆風而上,帶 領中國,協助世界走向否極泰來。 // 從貿易戰、RCEP到CAI---新型經濟全球化特質正在形成中 https://www.haixia-info.com/articles/12247.html 魏艾 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 1980年代中期以來,經濟全球化帶來國際科技和專業分工,推進世界經貿的增長,但是由 於國與國間財富和所得分配不均,引發了「逆全球化」的聲浪。2018年開始,川普政府高 舉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大旗,並對以中國為主的相關經貿夥伴掀起貿易戰,而2020年突如 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造成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斷鏈危機,更帶來「去中心 化」的風潮,以致經濟全球化未來走向和發展廣受質疑。然而近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 係協定」(RCEP)完成簽署和「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如期完成談判,顯現出WTO所 設定的精神和原則,仍是國際經貿遵循的規範。 由於過去一年多來國際貿易的發展和聯動關係,也未能扭轉全球化的國際產業分工格局。 顯然,經濟全球化仍是當今的世界潮流,而區域間加速聯動和合作將是個發展趨勢。儘管 新上台的拜登政府將回覆到積極參與多邊主義的對外經貿政策立場,惟過去四年間世界經 濟的重心似乎呈現向亞洲轉移,且主導角色也出現了轉變。明言之,新型經濟全球化正在 發展中,而中國在國際政經舞台的話語權將受到更多的重視,並扮演積極的角色。 全球化下貿易投資自由化的特點 從世界貿易制度的演進看來,1984年以前國與國之間進行有秩序貿易,必須透過兩國協商 ,簽訂「友好通商條約」,雙方承諾在友好前提下進行通商。雙邊協議最大的問題就是必 須和貿易對手國逐一談判,並且如果發生貿易糾紛,無法獲得第三者仲裁,也沒有國際規 範可循。 雙邊主義的問題漸漸為各國認識,尤其是1930年的經濟大恐慌前後,各國為了保護國內產 業,紛紛提高貿易壁壘,使國際貿易大幅萎縮,全球經濟也陷入衰退中。二次大戰後,各 國在重建世界經濟秩序時,開始推行多邊主義貿易秩序,並於1948年成立關稅暨貿易總協 定(GATT)。多邊主義和雙邊主義不同,是將貿易看成多角關係,而非雙邊關係。多角關 係強調兩個要點:其一是重視遊戲規則的建立,其二是強調不歧視貿易行為。但是GATT的 窘境在於它是一個有條文、有約束力,但是卻無正式組織的國際「組織」,直至1994年的 GATT第八次多邊談判,亦即烏拉圭回合談判決議,於1995年1月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 ,並且繼承了過去GATT所達成的協議內容及所樹立的貿易規則。 國際政經格局的一個重要特點,便是國際經貿組織基本上是掌控在西方已開發國家手上, GATT亦然。原本是以關稅減讓為主要議題,在1973-1979年的第七次(東京回合)談判, 加入諸多新的議題,包括農產品貿易、服務業貿易、智慧產權保護等。這些新的議題固然 是已開發國家(尤其是美國)所關切問題,但卻是開發中國家不太願意觸碰的議題,增添 協商的困難度,是阻礙WTO協商進程的重大障礙。 WTO對於國際貿易許多層面均有規範,而其基本精神為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和關稅原則 。最惠國待遇即不歧視原則,必須以不歧視的精神對所有會員國採相等的待遇。國民待遇 是指外國商品一旦跨越國境之後,即可享受和本國商品完全相同的待遇,不必受到國內的 租稅、優惠、規定、標準等方面的歧視。關稅原則是指貿易限制應以關稅為主,數量限制 (配額)原則上是禁止的,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這些基本精神確立了國 際貿易多邊體制的架構,是世界貿易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 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推進國際貿易的發展,但是近年來西方已開發國家所提出高規格 、高標準的國際貿易要求,不僅對知識產權、環境保護、競爭政策、爭端解決機制透明度 提出更高的標準,並且納入了諸如國有企業、勞工、政府採購、監管一致性等,被認為觸 角延伸到成員國的國內治理和政策法規,將使世界各國面臨相當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將 使國際經貿協商增添諸多制約因素。 貿易戰和新冠疫情推進RCEP簽署 對中國而言,儘管40餘年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展,經濟體制已逐步市場化,但是一來由於經 濟和金融體制與國際運行規範仍有落差,二來被認為「國家資本主義」的體制並非短期所 能調整,這將制約中國對外經貿協商的進程。 以2020年1月15日簽訂的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為例,基本上仍限於美國降低中國商品進 口關稅,而中國承諾增加美國農產品在內的相關產品進口,經貿協議只是雙方在考量彼此 利害輕重的妥協結果,並未涉及川普政府要求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而中國卻一直堅 持的產業政策和技術發展等核心議題。這些議題包括知識產權保護、強迫企業技術轉移、 補貼國有企業、市場准入、匯率操縱、落實執行機制等問題。這些議題有些是中國正推行 的改革,但仍未見成效,有些是有關國家與企業間關係,涉及中國現行政經體制和機制改 革深層問題,中國不可能退讓,短期內也無法退讓。 面對美中貿易戰的關稅壓力和不確定性,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中國自 然必須尋求對外經貿空間的開拓;對東協國家而言,與歷次國際經濟和金融危機一樣,在 歐美市場衰微導致出口貿易不振的情況下,透過地緣關係維持和開拓市場空間,便是對外 經貿策略必須做出的調整,中國便是最佳的選擇。基於此一認知,RCEP簽署的主因便在: 第一、中國和東協國家防控疫情得當,受疫情的影響較小,使得區域內各國之間貿易往來 持續進行,經貿關係不斷向前發展,貿易量和投資量繼續擴大。 第二、亞太國家已經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當中,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 分。由於多年來生產成本上漲,中國已經從全球供應鏈的中下游,亦即勞動密集加工產品 ,提升至近中上游,包括多項高增值及研發密集型活動,與東協國家已構成相對完整的分 工體系。 第三、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僅在抗擊疫情取得重大成就,還成為全球唯一實現 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許多國家對中國發揮更大作用的期待,與中國自身推展自貿區 策略不謀而合,成為RCEP成功簽署的主要推力。 2019年東協國家為中國第二貿易夥伴,僅次於歐盟,但是2020年東協國家已成為中國最大 貿易夥伴,其次為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2020年中國對14個RCEP成員國進出口總值 10.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3.5%,佔中國同期進出口總值31.7%。其中,出口4.83萬億 元,增長5%;進口5.37萬億元,增長2.2%。 RCEP簽署後將促進北美、歐洲、東亞三大經濟圈的均衡化,依RCEP協定條文,不僅在商品 貿易逐步降低關稅,而原產地規定以及包括金融業在內的服務貿易開放,以及相關智慧產 權保障,對區域內經貿發展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RCEP和CAI牽動全球經濟板塊移動 RCEP簽署後,2020年12月30日,歷經7年35輪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完成談判, 對中國、歐盟乃至整個國際政經格局都將產生重大影響,或將推動世界多極變化。對中國 而言,在美國全面遏制的情勢下,鞏固和加強與歐盟關係,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 從CAI談判的內涵而論,雙方在投資自由化方面,中國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問題,雙方將相 互放寬市場准入門檻;中國將向歐盟企業大幅開放市場,範圍涵蓋製造業、建築、廣告、 航空運輸、海事服務、電訊及雲端計算等;在投資保護方面,歐企在中國的投資將獲得更 多制度保障,在中國設有設施的歐洲公司不會在條件不平等的情況下,被迫進行強制技術 轉讓;在爭端解決方面,對於投資監管及處理爭端的問題,雙方將設立中歐投資爭端解決 機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在環境、氣候及勞工權益,雙方將就更多議題達成共識。 在CAI談判中,有關持續努力爭取批准「國際勞工組織」關於禁止強迫勞動的公約,以及 同意禁止強迫技術轉移,增加有關國家補貼的透明度和有關限制國有企業的條款,這反映 出與美中首階段經貿協議不同,中國在CAI做出調整和讓步,以符合國際規範和要求。 在市場准入方面,中國首次對包括服務業在內的所有行業以負面清單形式作出承諾;歐盟 也做出高水平市場准入承諾。儘管2004年至2019年歐盟連續16年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但在投資領域,目前歐盟在中國的投資只佔中國吸引外資的5%,中國對歐盟投資僅佔歐盟 吸引外資總量的3.4%。CAI將排除雙方在投資方面的障礙,為雙方經貿關係開拓新的契機 。 在美國限制對中國高新技術出口、制裁中國科技企業的現實環境下,在航空航天、醫療衛 生、高端製造業等多個領域擁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歐盟,是中國企業加強合作最好選擇之一 。 歐盟也希望能以更少的限制進入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中國市場,尤其更重要的是期望能擺 脫「美國優先」的魔咒和市場依賴。2020年8月川普宣佈將繼續維持此前針對歐盟輸美產 品的懲罰性關稅不變。同一時間,美國強力施壓德國放棄北溪2號項目,轉而購買價格至 少高出俄羅斯輸歐天然氣50%的美國液化天然氣。遭拒之後,川普直接下令對所有參與北 溪2號項目建設的歐洲企業實施全面制裁。在CAI完成談判的同時,美國即以一項長達16年 美歐糾紛為由,宣佈向法國、德國飛機製造零部件等商品加徵關稅。 在當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勢力高漲的聲勢下,中歐兩大經濟體達成高水平投資協定,不僅 有利於應對美國的壓力,同時也釋放出維護多邊主義,支持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信號,共同 構建以規則為基礎的開放型世界經濟。 區域互動與合作將是全球化新模式 GATT經歷多回合的協商逐步建立自由貿易體系,推進全球貿易的發展,但在1994年烏拉圭 回合後便無以為繼,討論多年的杜哈回合連議題都難以提出,無法運行。1995年WTO取代 GATT後沒有新的自由貿易協定,無法發揮推動全球貿易和投資的功能,並逐漸退化成只為 會員國解決貿易糾紛的平台。即使如此,過去四年更因川普的刻意阻擾而難以勝任。 在WTO無以發揮應有的功能並難以對其有任何憧憬的情況下,透過區域經濟整合來解決各 國所面臨的經貿問題,確實是可行途徑。RCEP、CPTPP以及美國和歐盟的「跨大西洋貿易 與投資夥伴關係」(TTIP),便因應而生。目前TTIP談判事實上失敗,亞太地區便形成 RCEP和CPTPP兩大自貿協定並行,而成員國有極大比例重疊的格局,構成區域經濟整合成 功的範本。顯然,逆全球化風潮的興起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使經濟全球化受到質疑, 這是堆動區域經濟整合發展,並使經濟全球化出現區域化特徵的動源。此種新型經濟全球 化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不論是RCEP、CPTPP,抑或是CAI協定的內涵,不僅考慮如何實現貿易自由化、投資 便利化,還考慮如何透過開放貿易、開放投資,促進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使各個成員均 能從中受益。 第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多,使全球化的運作面臨諸多的 困難和限制,而鄰近國家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和重要,以致新型經濟全球化 將具有全球化與區域化高度重疊的特點。 第三、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主要是歐美已開發國家大力推動下完成,並在此一發展過 程中獲取國際分工的極大利益,惟在過去10餘年新型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傳統經濟強 國影響力式微將更加明顯,而新興經濟體大國的角色將日漸突出,這是可預見的發展趨勢 。 RCEP的簽署及CAI完成談判確實有美中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背景因素,並且被認 為世界經貿重返多邊秩序的第一步,惟新型經濟全球化與過往的國際政經格局已有明顯不 同。在疫情緩和或結束後,國際社會必須面對兩個極其嚴肅和重要的問題,其一、如何緩 解全球經濟衰微,甚至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其二、如何分配疫苗,特別是低收入國家, 以挽救生靈。2020年中國是全球經濟維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對世界經濟仍具有相對穩 定的力量,同時正積極將疫苗馳援多個國家,這是中國正在承擔無法逃避的國際社會責任 ,也增添中國在國際政經舞台的影響力。 // 策略機會vs.戰略挑戰---評東協國家參與RCE的利弊得失 https://www.haixia-info.com/articles/12240.html 宋鎮照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特聘教授 歷經八年磋商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終於在2020年11月15日於越南河內 正式簽署。對印度的中途退出,算是美中不足。儘管如此,簽署成員仍歡迎印度隨時參與 。 推動RCEP的重要性 基本上,不包括印度的RCEP成員國,在人口(23億人)、經濟總量(26兆美元)和貿易總 額(10兆美元)上,均大約佔全球的30%,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 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目前各方在推動RCEP生效的態度都很積極,期待2021年底可以生效 。 據美國「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預測,到2030年時,RCEP可帶動成員國出口淨增5,190 億美元,而國民收入淨增1,860億美元。另外,預估到2030年,中國可獲1,000億美元的收 益,其次是日本的460億美元、韓國230億美元、東南亞各國也有190億美元。 簽署國對推動RCEP生效的態度相當積極,只要在六個東協國和三個非東協國的國會批准後 ,就可以先行生效實施,無需等到所有15國都同意。由於RCEP的簽署將有助於趨向國際高 水準的經貿規則發展,可加快制度規範的開放,推動建設更高水準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中國極重視RCEP,已在青島先行投資建設「RCEP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在總面積 約34.2平方公里園區投資人民幣68億元。 東協是推動RCEP的主要推手 2011年東協國家首先提出RCEP的構想,同年在東協高峰會上10國領導人正式批准此一構想 。2012年東協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六國領導人,共同發 佈《啟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的聯合聲明》,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 壁壘,建立一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的自貿區協定便正式啟動。日後提供 中國主動參與和推動的機會,畢竟中國經濟體在RCEP成員國中佔有絕對優勢,RCEP推動的 成敗也似乎受到中國的努力投入與否。 其實東協一直想要扮演所謂「東協核心」策略的角色,透過東協10國的東道主地位,利用 其「東協加1」簽署自貿協定(FTA)的基礎,來實踐「東協加6」的RCEP協議。印尼駐東 協代表團強調:RCEP是東協2020年取得「最突出的成就」,強調RCEP不僅是一項貿易協定 ,而且也是全面經濟合作協定,為本地區政治穩定與安全作出貢獻,也是東協堅定致力於 開放的區域主義和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更是實踐2015年底推動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動 力發展的最佳建構。 儘管如此,RCEP的貿易自由化進程和速度,也得依據東協國家經貿發展狀況而定。由於 RCEP成員國間的經濟差距很大,既有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和日本,也有許多新 興市場發展的國家。因為發展程度和市場規模不一,對於市場開放的期待和能力便會受到 影響。RCEP不可能像「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在知識產權、國有企業、勞工 、環境等方面制定高標準,只能漸進式的邁向高標準的開放要求。 東協國家受到RCEP的衝擊和影響 東協是10國一體的區域組織,正全力投入推動RCEP的發展,孕育出東協模式的RCEP。然而 ,站在東南亞各國的經濟條件和狀況,對於參與RCEP的國家利益與機會不同,有不同的立 場與反應,如何邁向RCEP的最終開放目標,無疑是東南亞各國當務之急。 首先,以菲律賓來說,RCEP將開啟菲國國內92%產品的市場,包括最重要的服務業(離岸 外包)。像是金融、旅遊業等客服,在日本、韓國都需要英語人員,菲律賓在此便享有優 勢,而其他相關的工作如教師、IT工程師、海員等,預計都可受益。菲政府也認為RCEP將 為菲律賓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中小企業也可從新的供應鏈獲益。不過勞方卻憂心簽署RCEP 後,外籍勞工可能湧入,而當前已有超過500萬的失業人口。 RCEP不僅為菲國重要產品(如服飾、汽車零配件、金鎗魚罐頭、果乾蜜餞等農產品)提供 有利的市場准入管道,在製造、研發、金融服務、遊戲開發、能源、電子商務和資訊科技 業務流程外包(IT-BPO)等領域,也可透過這個自貿平台得到更多投資和服務。而且菲國 專業人員和商人,進入其他RCEP國家市場也將更開放和容易。 RCEP參與國約佔菲律賓出口市場的50%以上,協議將為菲出口商和服務行業提供更多的機 會。RCEP一旦生效實施,將提高菲律賓主要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另外,在菲律賓的中小微 企業約佔菲律賓企業的99.5%,為該國63%的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RCEP協議上亦有專章 談及中小微企業,這將有利於推動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和制度化,實現包容性成長。加上 RCEP簡化貿易的海關手續,為貿易糾紛提供有時限的磋商,加強電子商務合作,以及加強 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因此,RCEP一旦生效實施,將有利於菲律賓的經濟成長。 在新加坡方面,新加坡是一個比較開放自由的經濟體,99%以上的商品幾乎零關稅。新加 坡在全球共簽署25個雙邊與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使得新加坡與全球供應鏈的聯繫相當緊密 ,出口商可以享有更低的關稅。因此,與RCEP成員國簽署自貿協議後,自然可以開拓其他 國家的市場開放利基。基於此,新加坡更加重視和歡迎印度參與RCEP,這涉及到是否可以 享有龐大的印度市場。 對越南來說,RCEP是越南所簽署的第13項協定,面對Covid-19疫情衝擊,降低國際貿易成 長,簽署RCEP可望讓越南創造出口機會,特別是RCEP中原產地規則對越南企業更有利。畢 竟越南是一個靠出口貿易成長的國家。目前越南已經跟世界70多個國家簽署FTA,2020年 也跟歐盟簽署越歐自貿協議(EVFTA),便可看出越南將區域FTA的推動,當作促進經濟成 長重要的策略。 參與RCEP後,無疑會增加越南的服裝、鞋類、紡織等產品出口。尤其是出口中國與日本。 此外,越南也可望參與新的價值供應鏈,像電信、電子業和電器,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國投 資。因此,RCEP將有助於越南企業衝破貿易障礙的不利挑戰。 在泰國方面,根據開泰研究中心的分析,認為泰國加入RCEP將不會給泰國帶來重大變化。 儘管RCEP協議使亞洲地區的生產鏈緊密連接起來,促使泰國成為亞洲市場出口的投資生產 基地,能在短期內保持競爭力。由於泰國出口長期以來都是依賴歐美市場,當歐美市場購 買力下降時,泰國必須轉向和思考亞太地區的貿易市場。不論如何,泰國可以藉此參與 RCEP機會,促使國內企業進行調整,提高競爭力,以及針對敏感部門制定調整措施,以推 動泰國企業達到國際標準。 泰國重視RCEP,主要是重視最大的經濟體的中國市場,在中國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 」新發展格局下,將提供RCEP更多合作機會,以促進區域經濟成長,有助泰國增加與中國 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尤其是汽車零部件和食品加工等出口製造業,進而改善區域供應鏈。 對緬甸來說,參與RCEP,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在國內市場勢必面臨開放壓力,必然遭到 進口商品的挑戰,不利於本土企業的發展,特別是緬甸百廢待興,需要有更多的投資和基 礎建設。在緬投資的歐盟企業或是其他外國的企業,可把在緬生產的商品出口至RCEP成員 國,這是一項有利的投資吸引力,而且緬甸也成為歐盟重要的貿易夥伴國,肯定有利於雙 邊的經貿合作發展。因為緬甸擁有人口紅利、低勞工薪資的優勢,將吸引更多外來的投資 。尤其是RCEP原產地國家規定,這將提供在緬甸投資的外來企業,有機會把在緬出產的商 品出口至RCEP成員國。當國際建立全面而有彈性的生產鏈之際,緬甸亦會受到全球生產鏈 投資的青睞。 對印尼來說,這項協定意在強化ASEAN於全球供應鏈的中心地位,不僅能讓印尼更融入全 球價值鏈體系,也可以加速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根據印尼的研究,RCEP實施的前5年 內,印尼對各締約國的出口成長將達8-11%,溢出效應也將讓印尼對全球的出口成長約 7.2%,讓進入印尼投資的外資亦可望成長18-22%。無疑印尼亦將成RCEP的最大受益者。 對馬來西亞來說,RCEP亦有助於提升馬國的經濟地位,隨著貿易障礙降低、貿易便捷化與 法規的進一步簡化,將可以刺激馬國與成員國間的貿易往來,改善商品與服務的市場進入 機會,甚至吸引有意進入東協的外資企業。目前馬來西亞與RCEP成員國之貿易量,約佔馬 國總貿易額之58%,該協議亦將為馬國的企業及消費者開拓更多的商機與合作機會,尤其 電信、銀行及金融與顧問諮詢等領域。 馬國企業亦可望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取得高品質的原物料。而更加開放的市場與簡化的 貿易便利,對於馬國的食品加工產業、化學與化工產業、橡膠產業、塑膠製品業、機械設 備和電子與電機產業有利,但是在紡織與服飾製品方面,將可能受到低成本生產國如越南 、緬甸與柬埔寨的挑戰。在木材與木材產品產業上,也將面對其他成員國的激烈競爭。更 重要的是,馬國製造商及中小企業須專注維持高品質與標準,來提升品牌發展,以期在國 際市場中維持競爭力。 對柬埔寨來說,RCEP正式生效後,柬國政府預測柬埔寨出口額年增率將達到7.3%,投資增 加可達23.4 %,以及GDP成長率可望增加2%。對洪森政府來說,似乎推動RCEP,可以提高 柬國與中國和東協國家的經貿關係,對柬國的經濟發展有著相當正面的影響。特別是柬國 洪森政府高度依賴中國經濟,期待受到中國在投資或是貿易上的好處,在開放經濟市場和 廢除外匯管制措施下,可能依賴中國經濟的程度會提升。 結語:強化東協經濟共同體的基礎 RCEP的簽署為東亞經濟整合帶來曙光,美中不足之處,是印度沒有參與。儘管最大的贏者 是中國,但東協國家也未必會淪為大國的宰制。一開始東協首發倡議推動RCEP,甚至主導 RCEP發展進程,沒有東協經濟整合的平台,沒有RCEP成立的可能。但究竟RCEP成立對於東 協國家是否有利,便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因此,若以RCEP推動與簽署的目標來思考,肯定是為了積極整合東協各國的經濟於一體, 並將外圍重要經濟體如中國、日本、印度、韓國和紐澳,成為東協共同體發展的重要輻射 支柱,最終東協各國將大受經濟整合之利。因此,東協推動RCEP是策略正確,可創造發展 機會。但當前東協各國面對參與RCEP之際,在戰略上可能面臨不同市場挑戰與競爭,則需 採取有效的對策,解決橫亙於前的挑戰。 // 中歐投資協定與中美歐三方博奕 https://www.haixia-info.com/articles/12234.html 湯紹成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在歷經七年共35輪談判之後,中國與歐盟終於在2020年底「原則上談成了」「歐盟與中國 全面投資協定」(CAI)。這是繼同年11月,中國與亞太14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RCEP)後,北京更進一步把多邊協議擴展至歐盟國家,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對於中 國、歐盟甚至全世界經貿與政治方面的助益甚大。同時,從此發展亦可看出,世界三大亮 點:美國、歐盟與中國之間的戰略博弈,互為籌碼、相互為用。 協定的情況 經由好友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亞太講座執行長王萬教授就地向歐盟官員探詢的結果, 由於時間緊迫,德國總理梅克爾希望在其2020年底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任內將該協定定案 ,故尚未草簽,才有上述歐盟所謂「原則上談成了」的說法,因為還有一些翻譯與文字方 面的細節尚未完成。 之後,只要送交歐盟理事會以條件多數決即可通過,亦即55%的成員國,就是27國中至少 15國,且也要佔歐盟總人口65%以上支持,避免被少數大國或多數小國操縱,然後再交由 歐洲議會過半數表決通過才算成案。若一切順利,預計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依目前情 勢觀之,最後通過的問題不大。 在此次協定的談判過程中,中方對於歐洲企業的市場准入明顯讓步,再加上德、法兩國都 積極支持,因而中歐雙方都加快談判的速度。尤其在2020年以來的新冠疫情期間,中歐雙 方舉行10輪談判,取得重要進展,才有如此成果,尤其中方在拜登11月初勝選之後,更加 大了讓步的幅度。 首先,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8年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的國家人口接近15億,如美 、日與歐盟國家加上一些產油國等,而中國也在2019年超越此一界線,使得全球超過 10,000美元GDP的國家人口規模將接近30億人,佔世界總人口78億的38%。 再從中歐的貿易來觀察,2019年該項貿易額度超過6,500億美元,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 夥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以及最大出口市場,而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 來源地與第二大出口市場。中國向歐盟的貨品出口額度高達3,613億歐元,而歐盟向中國 出口也有1,983億歐元,導致中方出超1,630億歐元,市場潛力無限,但要比中國對美國的 貿易順差2,958億美元為小,而在2020年上半年,東協已躍昇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中歐達成投資協定,可能重塑雙方經貿關係。依照協定,中方同意為歐盟企業開放金融服 務、製造業和房地產等領域,歐盟則將放寬中國投資其可再生能源市場的限制回報。 但雙方還有一些爭議,如中方只承諾依照國際勞工組織(ILO)規定,改善勞工權益,導 致一些素來反華的歐洲議會社會民主黨與綠黨的黨團不滿,認為與中國構建如此全面系統 的經濟紐帶是個戰略性錯誤,若歐盟試圖以勞工權益的讓步來換取協定的話,他們將在歐 洲議會進行聯手狙擊,但因議席的差距,表決通過應當不成問題。 另外,中方還在2020年12月中旬公佈「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主要是維繫更高水準的 對外開放。但這引起歐洲10多位中國研究與國際關係學者連署質疑,中國在市場准入的讓 步太小,北京又未對勞工議題許諾,一旦協定簽署,歐盟將難以再在此方面向北京施壓, 因而也強烈反對簽署協定。 雖然如此,歐盟最高決策層與法、德軸心則全力支持該協議,而德國總理梅克爾更是此協 定的首要支柱,其中攸關歐盟核心戰略利益的歐美關係,更可能是重要原因。 美國的角色 由於近年來川普在「美國優先」的戰略原則指導下,破壞了與歐洲盟友的關係,形成在傳 統美歐關係中重大的不確定性。尤其在2020年大選期間,加上美國疫情的全面爆發,川普 政府試圖以壓榨盟友的方式外銷轉內銷,企圖挽救持續走低的選情。 如在8月,華府強力施壓德國放棄北溪2號(Nord Stream 2)項目,轉買價格至少高出俄 羅斯輸歐天然氣50%的美國液化天然氣不成之後,川普當局直接下令制裁參與該項目的歐 洲企業,使德國政府極為不滿。就在同月中,川普當局公開宣佈,將繼續維持此前針對歐 盟輸美產品的懲罰性關稅,歐美之間在「不公平補貼」與「歧視性關稅」的貿易形成拉鋸 ,甚至破局。 拜登在競選期間也承諾強化美國的製造業,決定了其無法如歐盟所願的執行自由貿易。因 此,讓歐方決策者認為,拜登時代的歐美經貿關係極有可能如川普時代一樣摩擦頻繁。在 拜登勝選之初,歐盟自然熱切盼望美國新政府能夠改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甚至提出了聯 美製中的倡議,但並未得到拜登方面的相應回饋,導致歐盟決策層意識到,拜登好似對於 改善跨大西洋關係並不積極。 以打造歐美自貿區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佔目前世界二分之一的 GDP,有世界上較富裕的八億人口。但是,直至2016年,經過三年多輪談判未能達成共識 ,只是雙方都不願意聲張,因而並未引起關注。 更令歐方憂慮的,是在「數字技術霸權」挑戰的層面。12月中旬,歐盟執委會頒布的《數 碼市場法》(DMA)與《數碼服務法》(DSA),雖也以中國的阿里巴巴、字節跳動以及南 韓三星為對象,但首要還是在限制美國網路巨頭如Google、Facebook等之不公平市場競爭 行為,目的是加強監管平台內容及確保企業有公平競爭環境,這當然會影響到美歐偕手遏 制中國的策略。 因此,拜登上台後,美歐之間關係看似無法立即改善,加上美國新政府還有人事安排與政 策制定的盤整期,拜登曾言明要先對內應付疫情與經濟問題,雖然待任國安顧問蘇利文曾 表示應當美歐優先談判,但歐方並未受到影響,仍盡力排除萬難,持續推進,盡速達成中 歐全面投資協定,以降低歐美合作的戰略風險,同時也增加了歐方未來對美談判的籌碼。 未來的前景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以來,世界貿易受到嚴重衝擊。聯合國發佈的《2020年世界經濟形 勢與展望年中報告》顯示,2020年世界貿易將收縮近15%。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發佈的 《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貨物貿易量同比下降3%,預計第二季 度降幅約為18.5%。相對的,中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總量卻逆勢增長,依照歐盟統計局的 數據,2020年前七個月,歐盟27個成員國與中國進出口總額為3,287億歐元,同比增長約 2.6%。 再回顧中歐雙邊互補的經濟優勢,至2019年的近40年裡,中歐貿易規模增長了250倍。 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逆勢上升,截至7月已連續三個月每月開行超千 列,為保障疫情下中歐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其中還包括中亞與東歐較落後國家的物 流暢通和物資供應穩定,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中國(16.5%)與歐盟(21%)的GDP總量超過全球經濟三分之一,中國經濟增長 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0%左右,中歐貿易額逆勢增長,可說向全球發出了經濟穩步 復甦的積極信號。尤其,中國經濟穩步復甦,成為疫情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有鑑於此,世界最大汽車公司德國大眾汽車集團,2020年5月底宣佈在華投資21億歐元, 大力推進電動車業務發展。同年7月,法國大型跨國性食品公司達能集團,宣佈在華投資 一億歐元,以提升本地研發創新能力。再加上同年9月《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的簽署,可 以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標誌產品進入彼此市場,如美國生產的香檳若以法國香檳為名就無法 出口中國,同時將有力促進中歐雙方產品加速進入對方市場,更是中歐雙方平等互惠的標 竿,因為以往歐方都一直要求中方要符合其標準。中歐領導人還決定,建立中歐環境與氣 候高層對話,以及中歐數字領域高層對話,打造中歐綠色夥伴、中歐數字合作夥伴等一系 列發展中歐關係的頂層設計。 2020年底,美歐地區疫情再度惡化,歐盟各國經濟原本在9月歐元區經濟景氣度進一步改 善,現又陷於停滯甚至倒退,更增加歐方與中方洽簽協議的動力。而中方為深化中歐合作 ,提出了「四個堅持」:堅持和平共處、堅持開放合作、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對話協商, 中方聯歐制美的意向明顯,而這都符合中歐雙方加強團結合作的需求,抵制單邊主義和保 護主義,更加有效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同時也對國際社會產生相當正面的影響。 小 結 在疫情肆虐的期間,中歐貿易還能逆勢增長,確實證明了雙方合作的強大韌性與活力,雙 方對彼此的重要性也將更加突顯。尤其歐洲的疫情再度爆發,重創其經濟。相對的,中國 則控制得宜,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全面經濟倒退的情況下,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發展動力最 足的火車頭,更成為歐盟發展與成長的支柱。 相較之下,美歐之間的隔閡更勝過中歐之間的歧見,而拜登新政府也無法立即改善美歐關 係,但因時間緊迫,導致中歐之間的合作空間更加寬廣,若雙方繼續堅持互利共贏的大方 向,中歐合作的前景看好。 // 一個各取所需的投資協定---評「歐盟中國全面投資協定」 https://www.haixia-info.com/articles/12228.html 王萬里 比利時自由大學亞太研究講座執行長 前 言 「歐盟中國全面投資協定」(CAI)在2013年11月歐中第16屆高峰會議上正式宣佈推動, 並於2014年1月開啟第一回合談判。CAI歷經七年35回合,於2020年12月30日雙方設定的最 後期限前一日,在習近平與歐盟領袖包括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 、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輪值主席德國總理梅克爾及作為背書的法國總 統馬克宏舉行之視訊會議上達成原則性協定,外媒也稱之為政治批准,是一個互惠互利雙 贏的結局,也是歐中關係重要的里程碑。歐盟贏得市場與公平競爭,中國則贏得外交與戰 略利益,可謂各有斬獲。談判能在既定時程內完成,除歸功於習近平與李克強的政治承諾 外,梅克爾的強力主導亦功不可沒。 總的來說,CAI大幅拓展歐洲企業投資中國的機會,中國則藉此鞏固與歐盟關係,避免後 川普時代因跨大西洋關係改善,導致在經濟上聯手制中。 此一協定是中國與第三國簽署最具企圖心的貿易協定,也超過中國對WTO的承諾。習近平 稱CAI是一個平衡及互利的協定,將擴大市場准入、提供更好的經商環境及堅強的機制保 障,促進雙向投資及合作。歐方則稱CAI擴大歐商的投資市場,解決中方強迫性技術轉移 、補貼不透明及獨惠國營企業等不公平競爭問題。該協定也獲得多數歐盟跨國企業支持, 認為有助他們獲得川普在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為美國企業爭取到同樣利益。 2020年的時程 CAI是歐中經貿關係中的最核心議題,歐盟對此有相當期待。2019年3月12日歐盟發佈《歐 中戰略展望文件》,為實現更平衡和互惠的經濟關係,建議在2020年簽署CAI;同年4月9 日,李克強赴布魯塞爾參加第21屆高峰會議,同意2020年完成談判。中方之願意配合,一 方面是已通過外商投資法,對歐方要求比較能做出正面回應,另一方面也有著眼未來,開 啟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考量;2020年6月22日,歐中採視訊方式舉行第22屆高峰會議,中 方仍由李克強主談,歐方強調需要加速談判CAI,以解決在市場准入方面的不對等現象, 獲李克強正面回應;9月14日習近平與歐盟舉行特別峰會,歐方對國營企業規範、強迫性 技術轉移、補貼三方面進展表示歡迎,但認為在市場准入及永續發展方面仍須努力,習近 平則承諾加速談判,並以年底完成為目標。 CAI能在拜登就職前達成,除反映歐盟戰略自主外,也因中方為避免拜登上台後美歐關係 改善而兩面受敵,同意在市場及永續發展方面讓步的結果。如果沒有習、李定調,談判仍 將曠日廢時,在拜登上台後更可能功敗垂成。 CAI影響美中歐三角關係及三方未來的全球 佈局,也反映中國企圖拉歐制美及歐盟在美中關係間建立戰略自主之努力。 歐中投資協定主要內涵 CAI範圍遠超傳統的雙邊投資條約,涵蓋市場准入、公平競爭、永續發展及爭端解決等四 個面向,主要目標是提升雙向投資保護、改善歐盟在中國投資的法律確定性,及減少投資 障礙。一旦完成簽署,將取代現有成員國和中國已簽訂的26個雙邊投資協議,建立歐中投 資關係的單一法律架構及共同規範。 CAI範圍從國營企業到補貼透明化,以及鬆綁歐盟資金進入大陸市場的限制,包括: 中國將放寬對歐商的合資要求、擴大投資領域,提升對雙方企業相互投資的保障;中方明 文禁止強迫性技術轉移、取消對國營企業的優惠措施,及補貼透明化;簡化歐商設立公司 的行政程序;對歐商開放服務業,包括雲端、財經、私人健保、環保、與國際海運及空運 有關的服務;歐盟則對中國企業有限度開放再生能源;中方承諾將有效執行已批准的國際 勞動組織公約,及持續努力批准國際勞動組織有關禁止強迫勞動基本公約(包括1930年強 迫勞動公約及1957年廢止強迫勞動公約);建立監督機制以確保雙方履行承諾,由執委會 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與中國副總理劉鶴共同負責政治監督 ,另設立特別工作小組處理永續發展包括對勞動及氣候執行的追蹤;雙方同意在CAI簽署 後兩年內完成投資保護與投資爭端解決。 美、中、歐戰略地位的移動 CAI是歐中關係發展的一個新里程碑,除擴大歐盟對中國的投資外,並且解決公平競爭、 強迫技術轉移、國營企業優惠與補貼透明化等結構性問題,有助歐盟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 甦,奠定戰略自主地位,在美中關係間增加更多的籌碼。拜登內定的國安顧問蘇利文( Jack Sullivan)曾在協議達成前表示,新政府歡迎與歐洲夥伴儘早就中國的經貿挑戰進 行諮商,言下之意是不樂見歐盟在與美國諮商前簽署CAI。然而美國在簽署美中第一階段 貿易協議時也未與歐盟諮商,因而讓新政府期待落空。雖然歐盟宣稱CAI將不影響歐盟對 跨大西洋合作的承諾,以及雙方共同因應中國挑戰的重要性,但美歐合作協力制衡中國挑 戰,短期內顯然無法落實。目前美中有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歐中有CAI,未來雙方如何協 調對中經貿政策,是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 CAI是中國繼11月15日與亞太14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後,另一個最 重要的經貿協定。川普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2019年又中止與歐盟 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定」(TTIP)談判後,中國趁勢加速與亞太及歐洲的經貿 連結,不僅鞏固其國際經濟多邊主義領頭羊的地位,也突破美國經貿外交的壓制,獲得的 外交戰略利益,遠遠超過對經貿的讓利。 中方因CAI進一步改善及強化對歐盟關係,有助牽制美歐關係發展,突破美國戰略壓制所 導致的國際孤立。另外中國擴大投資市場、鬆綁法規、改革國營企業與補貼等長期為歐盟 詬病的制度,也有助其經濟自由化發展及國際經濟復甦,因此CAI對歐中或國際來說都具 有戰略與政治意涵。 結 論 CAI需經過雙方的法律專家核校及比對文本,翻譯為23個成員國文字,經理事會批准後簽 署,再送歐洲議會同意,整個程序大約需時一年,估計要到2022年上半年法國擔任輪值主 席時才可能生效。 由於執委會在談判過程中定期徵詢理事會貿易政策委員會意見,以及知會歐洲議會國貿委 員會相關進展,因此未來批准應該不會遭到太多的阻礙。歐洲議會於2020年12月17日通過 「有關強迫勞動及新疆自治區維族處境決議案」,要求在CAI中納入中國承諾遵守國際反 強迫勞動公約。CAI最後在歐方堅持下納入反強迫勞動承諾,也是回應歐洲議會的關切。 未來在冗長批准過程中,歐洲議會勢將持續施壓,監督中國是否履行承諾。 CAI完成談判對台灣來說也是一個正面訊息,因為執委會在2015年10月公佈的貿易文件 Trade for All(《全面貿易》)提到,歐盟將在歐中投資協議談判基礎上,探究與台灣 開啟投資談判,因此CAI的完成將有助於歐盟早日與台灣政府開啟雙邊投資協議(BIA)談 判。不過當前兩岸關係緊張,歐盟何時願意開啟與台灣的談判,是歐盟對兩岸政策及未來 如何處理歐與台海兩岸關係的重要指標。 -- 網路公共論壇的良好運作建立於:不口出惡言,僅議論公共事務與公眾人物,發表和題旨 相關的事實與觀點,就事論事,不臆測個別參與者未表明的觀點、動機、背景、或私人信 息,不指點個別參與者的思考與行動,不要求個別參與者發表、評論、或回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183.127.209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612131370.A.C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