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標題: 伊斯坦堡運河動工 牽動地緣政治 新航道貫穿黑海地中海 刺激俄神經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QCgjDi https://i.imgur.com/fgEkH29.jpg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上周六在薩茲利代雷橋奠基禮上,表示新的伊斯坦布爾運河可提升土 耳其的國際貿易地位。(路透社) https://i.imgur.com/WZafPTM.jpg
【明報專訊】 土耳其上周六(26日)啟動具國內外爭議的「伊斯坦堡運河」(Kanal Istanbul)工程, 為貫穿黑海與地中海增闢航道,紓解該區原有唯一水路的擠塞壓力,但高昂預計成本與潛 存環境生態威脅惹起國內異議,同時還觸及牽涉美俄的地緣政治,逾百名退役海軍軍官曾 聯署公開信,警告開鑿此運河可使土耳其捲入大戰。 埃爾多安:拯救伊斯坦堡未來項目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上周六為長1.6公里的「薩茲利代雷橋」(Sazlidere Bridge)主持 奠基儀式,標誌該橋以下的伊斯坦堡運河開鑿項目展開第一步。他說:「我們視伊斯坦堡 運河為拯救伊斯坦堡將來的項目。今天,我們翻開土耳其發展史上新一章。」 伊斯坦堡運河全長45公里,建於伊斯坦堡市的西部,將貫穿黑海與馬爾馬拉海,河上將有 6道橋樑,預計造價150億美元(約1170億港元),需時6年完成,12年內回本。 埃爾多安早於2010年就提出開鑿新運河,謀求紓緩現時船舶僅靠博斯普魯斯海峽通航黑海 與馬爾馬拉海,動輒要耗上數天輪候的擠塞問題。政府稱,該海峽年均約有4.3萬艘船使 用,預計到2050年將增至7.8萬艘,遠超2.5萬艘的安全範圍。而且伊斯坦堡為該國逾1500 萬人口經濟樞紐,油輪由黑海蜿蜒穿越中分該市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而出,日趨擁擠和危險。 憂生態成本 逾四成受訪者反對工程 然而土耳其著名MetroPoll在3月發表的民調反映,45.4%反對、38.5%贊成開鑿新運河。一 些銀行家4月曾告訴路透社,土耳其一些大型銀行因應環境問題和投資風險,不願意為此 運河項目融資。土耳其最大反對派共和人民黨(CHP)黨魁科勒馳達奧盧(Kemal Kilicdaroglu)曾警告,該黨一旦執政,將切斷及不付款予參與運河項目的人,「我們將 阻止他們在土耳其投資」。 鑑於新運河不受有85年歷史的《蒙特勒公約》(Montreux Convention)制約,有人憂慮 那將牽動地緣政治,動搖黑海地區穩定,使土耳其捲入戰爭(見另稿)。今年初104名退 役海軍上將聯署公開信,表示擔心土耳其揚棄那國際條約,將使國家失去中立地位,激怒 俄羅斯。安卡拉4月以「政變」名義連拘了聯署多人。 此外,CHP的伊斯坦堡市長伊馬姆奥盧(Ekrem Imamoglu)、部分專業團體、無政府組織 和民眾反對,指開鑿運河將破壞海洋生態系統,污染地下水、損害伊斯坦堡市的部分淡水 供應。運河又將帶動鄰近的沼澤地、農場等開墾發展,破壞該市最後一片森林土地。有人 亦抱怨鑿運河成本過高,恐怕國家承擔不必要的龐大債務。還有人擔心運河存在嚴重地震 風險。 埃爾多安則稱新運河各階段工程按科學設計,日後可確保伊斯坦堡市民的安全,讓土耳其 在國際貿易上佔據更重要地位。 (彭博社、路透社、法新社) 可為美艦開「方便之門」 撼動俄外交利益 各國在1936年簽署《蒙特勒公約》(Montreux Convention),賦予土耳其對博斯普魯斯 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的控制權。公約限制非黑海國家的軍艦穿過海峽,保護黑海免被軍事 化,土耳其則須確保民用船舶能自由使用海峽,不能額外收費。惟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2019年12月明言,擬建的伊斯坦堡運河與公約無關,引起外界關注新運河的收費及對黑海 國家的戰略影響。土耳其前外交官于爾根(Sinan Ulgen)當時認為,新運河或會為美國 軍艦打開前往黑海的大門,引起莫斯科憂慮。克宮今年4月曾針對土耳其開新運河,強調 要維持《蒙特勒公約》「以保地區穩定及黑海地區政權的安全」。 分析認為,隨着歐美與俄羅斯近年就烏克蘭問題趨向緊張,軍艦進黑海的重要性在未來幾 年可能增加。德國波恩大學的加西莫夫(Zaur Gasimov)認為,安卡拉將利用運河作為跟 莫斯科談判爭取利益的籌碼。 專家:增埃爾多安籌碼 不直接損俄安全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多爾戈夫(Boris Dolgov)則認為,埃爾多安矢志 開運河,旨在延續其銳意使國家蛻變為「地區霸權」的政策,加強土耳其的地緣政治作用 。運河不太可能直接威脅到俄羅斯安全,但將「某程度上」影響克宮的外交政策利益及俄 羅斯對區內盟國的支持,例如俄國派兵襄助敘利亞便要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 (TASS、Ahval、VOA) ─────────────────────────────────────── 投注4千億修築伊斯坦堡運河 土耳其國內掀激烈正反爭論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17078 作者:沈寧 根據《半島電視台》(AI Jazeera)的報導,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 gan)26日在連接歐亞經濟重鎮的伊斯坦堡(Istanbul),舉行塞茲萊德路橋(Sazlidere Bridge)的開工儀式、並稱為該市西部修建運河的第一步,埃爾多安聲稱、這將「翻開土 耳其歷史的新篇章」。 支持者認為建造伊斯坦堡運河、能改善該市西岸—博斯普魯斯(Bosphorus)海峽的交通 壅塞問題,反對者則認為會衝擊自然環境、並使土耳其負債累累,更有當地媒體報導認為 建造運河的資金來至中國、恐動搖地緣政治情勢。 該計畫籌備已過10年 預計在2027完工 埃爾多安在2011年首次提出修建45公里運河的「瘋狂計畫」,此運河將馬爾馬拉海(Sea of Marmara)和黑海(Black Sea)連接到博斯普魯斯海峽(又稱伊斯坦堡海峽),將耗 資150億(新台幣約4千1百億元)美元,並在6年內完工。 政府表示該計畫將有效緩解博斯普魯斯海峽「塞車問題」,並且該項目將刺激運河周圍建 造新的海港、橋梁、企業大樓、住宅區等,刺激商業以及經濟活動。埃爾多安表示,「伊 斯坦堡運河的項目被視為拯救伊斯坦堡的未來,將確保博斯普魯斯海峽周圍的居民人身財 產安全。」 https://i.imgur.com/A49xntw.png
支持者認為基於安全以及經濟考量 交通學教授兼前任國會議員—伊力卡利(Mustafa Ilicali)表示,自2005年以來,博斯 普魯斯海峽的海上交通量增長72%,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運航線。他表示該海峽為中東運 送石油的海上必經之路,「現今太狹窄的海峽,容易導致貨運交通意外,造成船體破裂石 油流入大海,漏油後果難以復原,將衝擊海洋生態。」 居住在伊斯坦堡的居民拜拉姆(Muzaffer Bayram)表示,「你們有看見海上一艘艘塞車 的船隻嗎?等到有運河時,他們就不必在這一直等,並且會使政府增加收入,何樂而不為 。」 反對者擔憂長遠的環境與經濟議題 反對者則認為運河將加劇伊斯坦堡水域汙染問題、增加地震時的危險、並且將加重土耳其 負債衝擊疲軟不已的經濟。 城市規劃商會副會長—吉里特里奧格魯(Pinar Giritlioglu)強烈反對建造運河,「運 河將把馬爾瑪拉海跟黑海混在一起,將衝擊已經相當脆弱的海洋生態,並且恐影響供水問 題。」 農民古萊梅克(Ercument Gulemek)則不滿將徵收他維生用的土地,政府禁止他們擴大建 造穀倉,「這是我唯一可以做的工作,如果運河完成建造後,我只能當守夜警衛。」 政敵諷:建陸橋根本跟運河無關 埃爾多安在26日的開工儀式為8個車道、840公尺的路橋,將連接北馬爾馬拉高速公路( North Marmara highway),該高速公路將連接至新的機場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第三座橋 。反對黨共和人民黨、伊斯坦堡市長伊馬莫魯(Ekrem Imamoglu)稱26日的儀式只是「幻 覺」,他表示,「這是公路樞紐計畫,跟運河一點關係都沒有。」 中東分析師拉馬尼(Samuel Ramani)則是認同博斯普魯斯海峽、在過去半世紀交通量增 長15倍,但是必須權衡環境以及地緣政治因素,有些傳聞該運河資金大部分來自中國,必 須考量是否會影響土耳其政權。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00.178.45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624842715.A.11D.html
Davidking: 黑海有這麼熱絡? 07/04 12:07
tony3366211: 新羅馬運河 07/23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