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標題: 俄大選普京勢連任 投票率成看點 侵烏後首總統選舉 納瓦爾尼猝死效應待觀察 新聞來源: https://is.gd/1QD8VJ https://fs.mingpao.com/pns/20240315/s00059/1c9e618f9f6e49da980caa2590cd6c12.jpg
https://fs.mingpao.com/pns/20240315/s00059/122bbd5a3c9d4e27bc01cdcf6e9e989f.jpg
【明報專訊】 俄羅斯周五起一連3天(15日至17日)舉行總統大選,爭取第5個總統任期的現任總統普京 勝券在握。根據2020年的修憲,現年71歲的普京總統任期重新計算,在總統6年一任、可 連任一次計算,他可再掌權至2036年,意味有望超過20世紀掌權時間最長的蘇聯領袖斯大 林。在俄軍侵烏踏入第3年、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上月死於獄中,令是次大選更具政治意 義,投票率成為一大分析重點。 有望掌權至2036年 破斯大林紀錄 普京在大選開始前夕發表電視演說,呼籲包括俄控烏克蘭地區民眾投票。他說:「我請求 你們來投票,展現你們的愛國與公民義務……為了我們心愛俄羅斯的未來。」普京稱相信 民眾意識到國家正經歷困難時期,在幾乎所有領域面臨挑戰,表示為繼續有尊嚴應對並克 服困難,他們需團結和保持自信。普京又對克里米亞半島及過去兩年佔領的4個烏克蘭地 區舉行投票表示歡迎。 今屆大選除普京外另有3名國家杜馬議員競選,包括俄羅斯自由民主黨領袖斯盧茨基、俄 羅斯共產黨的哈里托諾夫,及新人黨籍的杜馬副議長達萬科夫,但他們難對普京構成威脅 。不過,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網站1月發表俄羅斯獨立新聞網站Meduza記者佩 爾佐夫(Andrey Pertsev)的文章,指出2018年總統選舉投票率67.5%,普京獲得76.7%選 票,他認為這兩項紀錄現在都必須打破,以讓克宮營造普京在有對手之下仍大勝的效果, 證明他深得民心。 反對派指克宮營造有對手下大勝假象 普京有望打破蘇聯領袖斯大林的在位紀錄。斯大林1922年4月成為蘇共總書記後,到1924 年列寧死後繼任蘇聯領袖直至1953年3月離世,斯大林掌權達30年11個月,若從列寧離世 後開始計算亦有約29年。普京最崇拜的彼得大帝則在1682年至1725年間在位,有約42年。 普京1999年8月擔任總理,同年12月31日時任總統葉利欽請辭後,普京代任總統,直至 2000年3月勝出總統大選,並在當年5月「坐正」。2004年普京連任成功,2008至2012年間 他改任總理,總統一職由梅德韋傑夫擔任,但外界普遍認為普京當時掌握實權;2008年俄 國修憲讓總統任期從4年一屆增至6年。 及至2012年普京再參選總統,2018年成功連任。2020年俄羅斯修憲,可令普京的總統任期 「歸零」重新計算,讓他能再選總統。至今掌權踏入第25年的普京,若再度當選,6年後 又順利連任,可執政至2036年,屆時他將屆83歲,掌權長達36年。 普京勝選是預期結果,但高投票率對大選結果認受性仍然重要。總部設於拉脫維亞的 Meduza上周一(4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普京政治團隊清楚知道選民對大選沒興趣,而 為確保普京期望的七成至八成投票率,克里姆林宮官員計劃利用電子投票終端和二維碼, 向公務員、國企僱員及親政府私企員工等施壓,帶同親友去投票。 報道稱執政統一俄羅斯黨成員和支持者會被要求每人都帶10人去投票,有該黨消息人士這 建議已推行數年,指「如你在統一俄羅斯黨內並享用當中帶來的特權,那你應為黨做些工 作」,並表示黨員在親友之間拉票是很多國家普遍做法。 納瓦爾尼遺孀促毁選票抗爭 俄國大選前約1個月,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在北極圈流放地服刑期間身亡,《紐約時報》 上周三引述有到納瓦爾尼墓地致哀民眾稱未能接受其死亡,又指對未來再沒憧憬。其遺孀 尤莉婭上周三發布影片,呼籲民眾下周日聚集票站,損毁選票或投票給普京之外的人。 (BBC、Meduza、紐約時報、半島電視台、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青年指政治無感 學者稱民心求穩 經歷兩年烏戰,有觀察家認為俄羅斯社會在表面平靜下潛藏暗湧,例如反對派領袖納瓦爾 尼獄中猝逝近一個月,仍有民眾到其墓地獻花,形同展示對普京的不滿。像47歲的Yulia 拜墓後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自言看到這麼多人跟自己價觀感相同而感覺變好,「因為 我看到那些政治文宣、在電視上的該死小丑,對大部分民眾沒有影響力」。然而,鑑於普 京民望高企,到底「大多數俄羅斯人」是否真的不認同政府仍值得商榷。本報訪問了當地 一名青年和一名高等院校高層,前者認為俄羅斯社會始終是不關心政治,民眾傾向不對政 治表態,後者則認為國民重視穩定多於進步或現代化。 普京高民望下 戰時俄國存暗湧 俄羅斯青年Ivan(基於政治敏感使用化名)坦言,自新冠疫情以來俄羅斯一直生活在「緊 急狀態」,「比較安全的時代結束了」。他形容俄羅斯民眾並不預期這個安全時代會在可 見將來重現,「不管人們的政治角度是什麼,都了解我們生活的時代很不安」。 Ivan坦言,談到政治角度差異,人與人之間的疏離現象當然會出現,他甚至知道有些家庭 會因政治看法有衝突,但總體來說俄羅斯社會是「不關心政治、很個人主義的社會」。他 解釋,俄羅斯民眾長期沒有方法影響政治過程,所以不能說他們支持還是不敢反對,他們 只關心自己的事,適應不安的條件,做自己的工作和活下去。 全球悸動釀不安 西方以烏制俄 談到國家前景,Ivan相信不能只從俄羅斯內政的角度來看待今天不安的時代,「不是說這 個因素不重要,但這不是唯一的因素,而且不是主要的因素」。他相信更重要的因素在於 「各種反人道主義、反進步主義、反自由主義的力量在全球上升」,而俄烏衝突是其結果 之一。他強調不能把現今各種危機現象的責任「片面地放在某一個國家身上」,俄烏危機 也是幾個力量的「政治游戲」的結果。 穩定壓倒進步現代化 普京掌民心 他質疑西方有興趣繼續利用烏克蘭令俄羅斯衰弱,烏克蘭也早就有「反人道主義的民族主 義思想」上升。他相信俄羅斯也會出現政治變化,只是可能不是現在,「但俄羅斯歷史告 訴我們,情况會突然改變,特別是要注意到俄羅斯人對左翼思想的需求——即對社會公平 、福利國家的需求」。然而,無論俄羅斯有什麼政治制度或領導人,Ivan都認為「俄羅斯 和西方(之間)你死我活的鬥爭」都不會停止。他指國內有些親西方政治人物主張「投降 」,但這對俄羅斯人「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唯一希望在於俄羅斯與西方國家會有「合理 的政治家尋求合理的解決衝突方法」。 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馬斯洛夫(Alexey Maslov)向本報稱,對許多俄羅斯人來 說,普京連任相當於「對穩定的承諾」,涵蓋思想、經濟、社會和政治發展的領域,「在 俄羅斯,穩定要比進步和現代化更為優先。普京一直成功把握俄羅斯人對主權和強大民族 認同的抱負」。 馬斯洛夫承認,少數國家的孤立確對不少俄羅斯人的心理狀態帶來負面影響,「過去數十 年來,俄羅斯一直擁抱開放國家、積極參與外部世界和在西方市場留下印記的身分認同— —儘管有部分限制」。他指這不止涉及貿易和政治,也包括教育、科學和思想交流,而且 長期孤立可能會對所有個人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因為許多這一代的俄羅斯人都是在美國 或歐洲讀書,傾向認同西方文化,「倘若雙方一直相互排斥,強烈厭惡任何和解企圖的新 一代可能會因此成形」。 明報記者 周宏量、洪明超 政敵或死或DQ 3議員入閘陪跑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本周大選爭取第5個總統任期,由他贏得大選本已毫無懸念,惟外界仍 關注尋求挑戰被拒及獲准入閘候選人的身分。被視為普京主要政敵、就多項罪名於北極圈 流放地服刑的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在上月中身亡,另有3名反對派人士亦未准參選,僅3名 支持俄國對烏克蘭軍事行動的議員成功入閘「陪跑」。 反對派被指參選文件違規 代表公民倡議黨(Civic Initiative)參選的納傑日金(Boris Nadezhdin)上月被拒參 選,中央選舉委員會指他提交的逾10萬個提名簽名有違規情况,包括出現已逝人士的名字 。他曾批評普京發起侵烏行動是個致命錯誤。加拿大廣播公司(CBC)本月5日刊登納傑日 金的訪問,他仍認為選舉是為俄羅斯帶來政權更迭的唯一途徑。他說:「俄羅斯現在的選 舉既不公平亦不自由,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改變俄羅斯的政治和權力。」 反對俄軍侵烏的前電視台女記者敦佐娃(Yekaterina Duntsova)去年12月底亦遭中央選 委會成員一致拒絕參選,稱她提交有關支持她參選的文件有大量違規問題,她後來向最高 法院上訴但被駁回。反對派亞博盧黨領袖亞林夫斯基(Grigory Yavlinsky)亦未能入閘 ,中央選委會亦表示他提交的逾200萬個支持者簽名,有逾四分之一偽造。 營造「有得揀」觀感 疏導打壓不滿 總部設於拉脫維亞的俄語及英語新聞網站美杜莎報(Meduza)2月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指 克里姆林宮曾討論讓一名自由派人士參選藉此推高投票率,但最終放棄,稱因利用電子投 票機器來人為推高投票率更容易。 然而周五起一連3天的大選投票仍有4人「角逐」。除了普京外,俄羅斯自由民主黨領袖斯 盧茨基(Leonid Slutsky)、新人民黨籍杜馬副議長達萬科夫(Vladislav Davankov)及 俄羅斯共產黨籍議員哈里托諾夫(Nikolay Kharitonov)均獲參選資格,3人都支持對烏 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反對派輿論認為,當局希望藉3人「入閘」疏導民眾對當局打 壓反對派的不滿,並營造大選多元化「有得揀」的觀感。 (Meduza、CBC、路透社、France24) ─────────────────────────────────────── 從那些年的政敵們 看普京如何集權 https://is.gd/amUbW3 俄羅斯總統普京連任在即,踏入執政第25年,他在內政上帶來的最大變化,莫過於重新以 中央集權制取代聯邦制,即重回帝俄時期和蘇聯時期高度壟斷的垂直結構。這點固然跟西 方背道而馳,卻也是普京得以緊握權力的關鍵。 要理解普京如何集權,其一觀察途徑也許是那些年來他打壓過的政敵。舉例說,普京上任 之初對付的寡頭,體現出他對試圖把持朝政的商業大亨是如何警惕;諸如納瓦爾尼等屢受 當局迫逼的政治對手,反映普京認為必須將帶民粹動員力的反對派扼殺於萌芽;儘管未曾 公開認責,惟普京不惜與西方交惡,也要對付流亡在外批評克宮的「叛諜」,則可理解為 有樹威的必要;收緊《外國代理人法》的規管,則反映跟西方關係密切的公民組織、尤其 是新聞界,被普京視為有力動搖政權的威脅。 換言之,從普京「開刀」的對象、方式和影響,我們可以一窺他是如何理解其身處的政治 環境和面臨的掌權威脅。 明報國際組 寡頭權貴:排異己扶親信 爭民心鞏權力 普京鞏固權力的第一步,就是對付葉利欽時代成形的寡頭(oligarch)權貴。嚴格而言, 普京並非真的消除俄羅斯的寡頭政治,只是親眼目睹寡頭們如何控制葉利欽,故先下手為 強,將懷有政治野心的潛在政敵踢走,換上嫡系人馬,反過來控制這批寡頭。由於這些寡 頭惡名昭著,普京向其「開刀」反而贏得民心。 俄羅斯寡頭們把握葉利欽時代的「震蕩療法」,通過不法私有化交易而暴富,掌控大多數 俄羅斯能源等經濟命脈,進而染指傳媒和政治。其巔峰時期是在1996年總統大選,別列佐 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霍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和古辛斯基( Vladimir Gusinsky)等「七大寡頭」跟民調落後的葉利欽達成合作協議,助其反敗為勝 ,其後更一同亮相葉利欽的連任就職儀式,展示超然地位。 這段歷史顯然令普京震撼,即使別列佐夫斯基等自稱親手將普京扶上位,但到當選總統數 月後的2000年夏天,普京閉門召見約20名頂尖寡頭到克宮,後來有報道指,普京表明自己 才是話事人,並與寡頭們約法三章:「遠離政治,你的財富就不受影響。」 普京上台3個月全面控制媒體 普京上台首3個月內全面控制媒體,掌控新聞帝國的古辛斯基和別列佐夫斯基成為優先開 刀目標。其中別列佐夫斯基被控多項金融詐騙和貪污等罪名,2001年出逃英國尋求政治庇 護,一直批評普京,到2013年死於家中,外界始終對他是否自殺存有懷疑。古辛斯基則被 控挪用資金而入獄,數周內被迫將其電視台控股賣予國企。 霍多爾科夫斯基也踰越普京底線,建立改革組織「開放俄羅斯」並展現愈來愈大的政治野 心,2003年被特種部隊衝上私人飛機拘捕,及後按逃稅和貪污罪判囚十年,獲普京赦免後 離國。當局接管其石油帝國,轉交給普京長期盟友謝欽(Igor Sechin)——後者被視為 普京任內冒起、由前情報官員和軍方出身者組成的「西羅維奇」(siloviki,意指「強力 集團」)領軍人物之一。 政治人物:阻反對派角逐 杜絕選舉挑戰 在普京歷來「逢選必贏」之路上,可以看到一個現象,排第二名的都是俄羅斯共產黨的候 選人。這不是偶然,而是因為當局將任何有力挑戰普京的反對派政治人物都踢出局,令其 難成真正氣候。來到今屆大選,反對派中最知名的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已死於獄 中,其他人要不流亡國外,要不被關在監獄,要不就報名卻被取消資格。 納瓦爾尼猝死獄中 涅姆佐夫伏屍街頭 自2000年大選以來,入閘者中可稱得上是反對派的大概只有亞博盧黨的亞夫林斯基,但他 從來不得民心,得票率最高一次也不到6%。對比之下,剛以47歲之齡猝死於近北極圈流放 地的納瓦爾尼,代表着普京在最害怕的政治人物類型:在俄羅斯中產階級中擁有真實草根 支持的反對派領袖。他在2011年帶頭上街抗議國家杜馬(下議院)選舉涉嫌舞弊,意外引 發普京任內規模最大的示威浪潮,各大城市共有多達十數萬人上街,單計首都莫斯科已有 約5萬人。納瓦爾尼一舉成為全國反對派最閃亮的政治明星,結果2018年大選被禁入閘, 後遭投毒而到柏林接受治療。他甫回國即被捕送監,最終亦無緣見證今屆大選。 自2014年出兵吞併克里米亞和引發頓巴斯內戰後,對烏克蘭的立場隨即成為俄羅斯政壇角 力的其一焦點。第一個疑似槍下亡魂的是在普京時代來臨前曾擔任第一副總理的涅姆佐夫 (Boris Nemtsov)。涅姆佐夫向來跟普京不和,2015年2月在莫斯科市中心一道橋樑上被 連開4槍殺死,終年55歲。涅姆佐夫公開支持2014年烏克蘭廣場革命,又強烈反對俄羅斯 軍事介入烏克蘭,生前正籌備一份指控普京秘密派兵到烏東作戰的報告,最終報告在其死 後數月發表。他遇害前數小時曾呼籲民眾參加兩日後的反軍事干預烏克蘭示威,遇害前數 日更自言害怕會被普京殺死,指控普京令俄羅斯迅速成為法西斯國家。 來到烏戰陰影下的今屆選舉,數名反對侵烏的參選者都被DQ,其中42歲的反對派人士卡拉 -穆爾扎(Vladimir Kara-Murza)更因批評俄軍侵烏,被控叛國、散播俄軍不實信息等罪 , 去年4月被判監25年,是多年來的最嚴厲判決。 叛諜反賊:投毒懲罰叛諜 兵變「大廚」墜機 蘇聯時代國內情報機關克格勃(KGB)其一惡名昭著暴行是向克宮政敵投毒,在出身於克 格勃的普京掌握俄羅斯大權後,有關克宮投毒殺人指控不時發生,其中最著名兩宗都與「 叛諜」有關。 第一位是克格勃後繼組織聯邦安全局(FSB)前特工利特維連科(Alexander Litvinenko ),他2000年逃亡英國後一直批評普京,到2006年11月被驗出身中放射性同位素「釙-210 」,經歷數周痛苦後死亡。第二位是前俄英「雙面諜」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 2018年與女在英同被驗出身中莫斯科獨有神經毒劑諾維喬克(Novichok)。 另有兩宗懷疑涉俄投毒事件也值一提,除了前文提到的納瓦爾尼中了諾維喬克,還有促成 200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的尤先科,在揭發身上二噁英水平接近致命後,大選最新重新 投票,他當選總統。克宮從未為上述事件承認責任,但西方都因此與這個最大疑兇關係轉 差。 在俄軍侵烏後,許多被指反對出兵的俄羅斯政商人士離奇死亡,但最矚目者莫過於曾有「 普京大廚」之稱的僱傭兵瓦格納集團首腦普里戈任,在去年流產兵變兩個月後,他在俄國 境內墜機身亡,事故成因充滿懸疑。 公民社會:外國代理人法 重創新聞自由 普京任內加強國內管控,尤其針對被指跟西方關係密切的公民社會,這點在俄軍侵烏後變 本加厲,對新聞自由的打壓尤其顯眼。 保護記者委員會(CPJ)去年數據顯示,自普京1999年底上台以來至去年為止,已有43名 記者和傳媒人在俄被殺,當中最少25人是因報道而遭「直接報復」。最為外界熟悉者是為 獨立報章《新報》(Novaya Gazeta)撰稿的調查記者波利特科夫斯卡婭(Anna Politko- vskaya),針對普京賴以鞏固地位的第二次車臣戰爭,高調指摘俄軍犯下戰爭罪,到2006 年被槍殺,至今未找到幕後指使者。 嚴限傳媒 定期查資金來源 如今俄羅斯傳媒人以至其他公民社會成員面臨的最大挑戰是2012年訂立後不斷收緊規則的 《外國代理人法》,當局以此限制公民社會組織獲取外國資金,甚至屢以違規為由關閉其 眼中釘。到俄軍侵烏後,更多獨立記者和傳媒被列為外國代理人,面對嚴格行政限制,例 如定期檢查資金來源,迫使社交平台發文附上外國代理人標籤。其中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 得主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去年被列入外國代理人名單,其出任總編輯的《新報》 去年受莫斯科審查,最終被迫關閉,其部分成員遷至拉脫維亞,另立爐灶創辦《新報》歐 洲版。 新聞界以外,其他公民社會成員也受《外國代理人法》壓迫。其中獨立民調機構列瓦達中 心(Levada Center)在一次重要投票前顯示執政黨民望下降後,2016年被列為外國代理 人。另外,以記錄蘇聯時代血腥鎮壓史著稱的俄羅斯最知名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 )的不同架構在2012年至2016年期間先後被列為外國代理人,延至2021年12月,最高法院 下令關閉其核心架構和多個分支——翌年俄軍侵烏後,「紀念」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公 民組織共享諾貝爾和平獎。 談到普京任內的侵犯人權問題,不得不提因揭發政府腐敗繫獄、2009年亡故的律師馬格尼 茨基(Sergei Magnitsky)。在馬格尼茨基的前老闆、美籍金融家布勞德推動下,美國訂 立《馬格尼茨基法案》,制裁涉及馬格尼茨基死亡和其他侵犯人權的俄羅斯人,4年後更 新為全球適用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 ─────────────────────────────────────── 從緬懷蘇聯到侵烏 看普京怎疏遠西方 https://is.gd/Em0Kaj 隨着連任在望,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年將迎接掌權的25周年。這位一代政治強人憑鎮壓車臣 叛軍站穩陣腳後,逐漸扭轉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外交路線,主張北約東擴為俄羅斯國家安 全帶來威脅,埋下出兵格魯吉亞、吞併克里米亞和全面入侵烏克蘭的伏線。普京曾慨嘆蘇 聯解體是上世紀的「最大地緣政治災難」,追求重建莫斯科的「全球大國地位」,屢以北 約東擴等論述歸咎西方脅迫,侵烏戰爭更有將歐洲安全架構以至整套後冷戰全球秩序推倒 重來的意味。惟有研究俄羅斯的內地學者坦言俄方對雙方關係惡化也有責任,而俄羅斯的 國內政治變化與帝國主義行為,才是導致與西方關係決裂的關鍵因素。 明報記者 周宏量、洪明超 安內攘外:收服車臣鞏權後戰火燒國外 「普京時代」的開端可追溯到1999年8月10日,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令人意外地將當時 的聯邦安全局(繼承蘇聯情報機關克格勃)局長普京任命為代理總理,並公開欽點普京為 繼任人。普京隨即表態角逐下屆總統大選,並在同年除夕葉利欽辭職後任代理總統,翌年 5月正式入主克宮。自此普京一直擔任俄羅斯總統,主宰莫斯科的外交戰略路線,即使 2008年至2012年短暫改任總理,實際仍握實權。 普京掌權之路以戰爭開啓。甫上任代理總理,普京即要應對車臣亂局,他決心出兵打響第 二次車臣戰爭,這次俄軍報捷,一洗1990年代中期慘敗的舊恥,令普京政治地位水漲船高 。 在普京安定內部局勢後,俄羅斯的戰爭矛頭開始指向周邊國家:先有2008年出兵格魯吉亞 ,支持親俄分離主義的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2014年從烏克蘭吞併克里米亞和在烏東扶植 親俄分離武裝,到2022年更全面入侵烏克蘭。其間俄軍還先後介入敘利亞、中非共和國、 馬里和布基納法索的內戰。 俄羅斯「攘外」的每一步,都可以看到跟西方「對抗」的痕迹,反映兩邊如何愈走愈遠。 曾經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都有親歐親西方政治勢力冒起,甚至尋求加入 北約;敘利亞則是俄羅斯在中東的僅餘勢力範圍,面臨獲西方支持的反政府運動推翻;上 述非洲數國同樣天然資源豐富,俄羅斯銳意以反殖民為名推動反西方運動,從中爭取影響 力。 問題是,這到底是歷史發展的偶然還是必然? 普京敘事:北約東擴等於西方壓迫俄國 如果從普京的敘事看來,這肯定是「西方壓迫俄羅斯」導致的「必然」。 經歷1999年和2004年北約的兩輪東擴後,普京在2007年慕尼黑安全會議的演說,如今看來 是為俄羅斯外交政策轉向更對抗西方定下基調,「我認為北約擴張顯然跟同盟現代化或確 保歐洲安全毫無關係。恰恰相反,這代表嚴重挑釁,損害互信程度。我們有權利去問,這 次擴張旨在針對誰?」普京在演說中不但批評北約東擴對俄羅斯構成威脅,批評美國以至 北約未有兌現蘇聯解體前後對莫斯科作出的承諾(包括北約不會東擴),甚至公開質疑美 國單極的國際格局無助世界安全。 然而,翌年4月的北約峰會拍板2009年作第三輪東擴,同時在小布殊政府推動下,向烏克 蘭和格魯吉亞批出相當於入盟第一步的改革要求清單「成員國行動計劃」,獲邀到場的普 京公開反對。約4個月後,俄軍即出兵格魯吉亞,被認為是俄方對其北約願景的警告。到 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和促成烏東亂局,俄羅斯再被質疑企圖令烏克蘭處於長期軍事衝突, 無法符合加入北約的要求。 詮釋「不擴一吋」 華府莫斯科各執一詞 以上強調西方和北約威脅的論述,在俄軍侵烏約兩個月前來到高峰。俄羅斯在2021年12月 向美國和北約發「最後通牒」,列明美國須阻止北約進一步東擴或納入更多前蘇聯加盟共 和國,而且變相要求美國撤走在歐洲部署的核保護傘以及「被另一方理解為國家安全威脅 」的武裝部隊和軍備,同時變相要求北約從東擴後新範圍撤走駐軍,其成員國(即包括美 國)不得在烏克蘭以至其他東歐、高加索和中亞的國家進行軍事活動。普京同月在年度記 者會上,再公開質疑北約違反「不會東擴一吋」的保證,即美國游說蘇聯接受兩德統一時 的說詞,惟如何詮釋該字眼,成為華府與莫斯科之間的「羅生門」。 西方視角:普京找藉口抹殺烏民族自主 然而,在西方以至烏克蘭的視角,普京對北約的攻訐更似是藉口,一方面中東歐國家認為 加入北約與否是其主權範圍的決定,另一方面西歐各國原本談不上歡迎烏克蘭入盟。誠然 ,小布殊政府積極推動為烏克蘭打開加入北約的首道大門,但當時德國和法國等歐洲主流 國家其實都不贊成。到2009年奧巴馬入主白宮後,華府改為尋求跟莫斯科「重設」關係, 翌年親俄派亞努科維奇取代反俄派尤先科出任烏克蘭總統,更令基輔入北約之路在國內外 都充滿阻力。 在2014年廣場革命後,親西方勢力掌權的烏克蘭也沒有變得接近加入北約。在俄羅斯看來 ,這場「政變」無疑是另一次旨在削弱其勢力範圍的「顏色革命」,故迅速出兵吞併克里 米亞和引發烏東頓巴斯內戰。美國卻無心推動烏克蘭加入北約,在克里米亞入俄「公投」 後不足兩周,奧巴馬直指烏克蘭「目前不在北約成員地位的路徑上」。此後直至俄軍入侵 前,烏克蘭都未曾被視為接近加入北約,只是美國確有帶頭對其提供培訓等軍事合作。諷 刺的是,俄軍侵烏反而促成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令俄羅斯面臨波羅的海變成「北約內湖 」的戰略壓力。 對比之下,普京懷抱的大國夢,以及試圖抹殺烏克蘭人作為獨立民族地位的論述,更令外 界質疑其民族主義以至帝國主義的野心才是開戰元兇。早在2005年的國情咨文,普京已宣 稱蘇聯解體是20世紀的「最大地緣政治災難」,令「數以千萬城鄉國民發現自己身處俄羅 斯領土之外」,對俄羅斯人而言是「真正的悲劇」。 推動「俄羅斯世界」 主張俄烏同民族 與此同時,普京任內推動「俄羅斯世界」(Ruski Mir)的外交思想,即主張俄羅斯、白 俄羅斯和烏克蘭構成「斯拉夫文明核心體」,作為莫斯科地緣外交的核心。到2021年7月 ,普京更發表《論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歷史統一》一文,強調從歷史眼光看,烏克蘭人 跟俄羅斯人屬於不同民族的想法,只是由波蘭精英和部分「小俄羅斯」(烏克蘭民族主義 者視之為對烏克蘭的貶稱)知識分子所構建,「沒有歷史基礎」,延至蘇聯時期,烏克蘭 才自成單一加盟共和國,執行本土化政策,並在二戰前後接收從波蘭奪回的領土,「現代 烏克蘭完全是蘇聯時代的產物」。然而,這套論述備受烏克蘭和西方歷史學家質疑,斥其 旨在為侵烏製造口實。 內地專家:根本問題出於俄羅斯自身 內地俄羅斯問題專家馮玉軍接受本報訪問時坦言,俄羅斯與西方關係全面惡化既可以說是 迫不得已的結果,同時也是俄羅斯自己行為所導致。他提醒,自蘇聯解體後,美俄關係一 度非常熱絡,俄羅斯跟歐洲和北約的關係也有過「蜜月期」,例如被吸納參與八大工業國 集團(編按: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後被逐出)、跟北約共建「北約—俄羅斯理事會」、嘗 試跟歐盟建立圍繞經濟、法律、文化和安全的4個「統一空間」,俄歐甚至信誓旦旦說要 發展現代化戰略伙伴關係。另一邊廂,西方一度在俄羅斯的能源或其他領域有很多投資, 又跟俄方簽署許多軍備控制的條約,經談判達到妥協,得到俄方認可。 專家:俄國內政治變化 對外充斥帝國行為 「事實上,並不是如莫斯科所說西方一味對俄羅斯打壓、排斥,而是由於俄羅斯的國內政 治不斷地變化,其對外政策充斥帝國主義行為,包括近十多年不斷發動多場戰爭,這才是 導致俄羅斯與西方關係變化的最核心和關鍵因素。」馮玉軍坦言,俄羅斯本已加入八國集 團、巴黎俱樂部(處理窮國債務問題的精英富國組織)和倫敦俱樂部(國際核出口國組織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地位也相對提升,「那麼莫斯科還想要什 麼利益,其利益的底線又劃在什麼地方?」 馮玉軍不諱言,俄方敘事只是其「藉口」,俄羅斯武力佔領他國領土的目標已嚴重違反國 際法,以及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不能期望其他國家對此漠然處之甚至繼續縱容,「所 以說根本的問題還是出於俄羅斯自身」。他形容俄羅斯在21世紀的今天居然仍試圖以戰爭 方式實現自己的帝國野心,去掠奪、吞併其他國家領土,「恰恰是導致俄羅斯跟西方關係 最核心和關鍵因素」。 俄國學者:中俄領導層不變才最重要 普京主導的俄軍侵烏深刻改寫全球地緣戰略格局,俄羅斯為此跟西方決裂,同時走近中國 與其他「全球南方」國家,堅持推動多極秩序的全球戰略目標,尋求削弱美國霸權。莫斯 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馬斯洛夫(Alexey Maslov)向本報表示,許多持續趨勢會在連 場選舉和烏克蘭衝突降溫之後浮現,俄羅斯的焦點在於激發本國經濟的創新和獨立性質, 同時優先重視全國標準、教育和科技,而跟那些尋求「非西方發展道路」的國家——尤其 是非洲、東南亞、伊朗,當然還有中國——建立更強力的關係會是十分關鍵。 談到中俄關係,馬斯洛夫認為無論大選結果如何,這都不會有變化。一如許多西方評論所 指,馬斯洛夫認為中國採取「親俄中立」的立場。他指中國首要關切的是促進衝突迅速解 決,而非站向任何一方,「這是因為持續衝突正妨礙中國在發展西部地區基建、執行貿易 協議、吸引投資和推進『一帶一路』的進展」。 中俄定位回歸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 中國自2021年起一度在對俄關係上採取「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的表述,惹來 西方輿論矚目,但到俄軍侵烏後,這說法淡出中國外交信息。馮玉軍指中國官方對俄定位 目前回歸到「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根本原則,「我認為這是根據形勢發展 所作出的一個明智調整」。他解釋,任何一組雙邊的國家關係都不可能無止境、無禁區、 無上限,中方調整同時符合「維護中國的核心國家利益、世界和平與地區安全,以及全人 類價值觀的角度」的標準,明言中方不能對俄方做任何事情都給予百分百支持,「事實上 俄羅斯也沒對中國這樣(全面支持),處理國家間的關係還是應保持一種清醒、冷靜、有 度的原則立場,這十分重要」。 馬斯洛夫坦言,類似「友誼無止境」的表述確是常用於描繪強力關係,但也要認知到它們 不一定準確反映字面下的真實意思,「關鍵在於要明白到中國從未對俄羅斯作出將俄方利 益置於己方利益之上的承諾……(但中俄的確)共享短期內肯定無法取代的共同價值和志 向」。他強調兩國現時領導層維持下去是最為重要,「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中俄倡議的可 持續性」。 -- 我們的一生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意外,有的意外,只會讓你變得頹廢,一蹶不振;有的意外 則會讓你找到另一個自己,重獲新生。……你要知道你是誰,你的拋棄和擁有,都是你自 己的選擇,患得患失只會讓你身陷囹圄。                     ——孫衍《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74.68.221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710634261.A.D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