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標題: 以軍加沙南部撤剩一旅 保要道安全 軍方稱完成地區行動 否認總理應美要求撤軍 新聞來源: https://is.gd/5wsaKR 【明報專訊】 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踏入第7個月,以軍發言人昨突然宣布已經從加沙南部撤走大部分 地面部隊,目前在加沙地區只留下一個旅(約有數千兵員),確保要道安全。以軍日前空 襲慈善組織「世界中央廚房」(WCK)車隊,導致7名國際志願者身亡後,內塔尼亞胡政府 備受美國以至國際社會施壓,以軍最新舉措引發揣測。惟以色列傳媒報道,以軍稱是完成 地區行動,否認內塔尼亞胡是在美國要求下從加沙南部撤軍。 以色列《國土報》報道,以軍撤走了第98突擊師。軍方解釋在該地區所有情報和戰鬥行動 已完成。以軍一名軍官解釋,在擊潰哈馬斯汗尤尼斯旅方面已經取得成功,在希法醫院的 行動「令我們改變對南部戰鬥的看法」。該官員澄清說,軍隊仍將根據作戰需要繼續在加 沙行動。 《以色列時報》報道,留在加沙的納哈爾旅(Nahal Brigade),負責確保納塔里姆走廊 (Netzarim Corridor)安全。該走廊從以色列南部的貝埃里地區向西穿越加沙直達海岸 。該走廊使以軍能夠在加沙北部和中部地區施襲,阻止巴人返回加沙北部,並允許人道主 義組織直接向加沙北部運送援助。 專家料撤拉法市民後續攻 加沙南部是近幾個月以軍在加沙攻勢的重點,《以色列時報》指這次撤兵似乎跟以軍完成 加沙北部初期地面攻勢後撤離的做法相似,但對拉法的攻勢料不會受此影響,因類似行動 將需要大規模召入新的預備役部隊。以色列軍事分析師多斯特里(Omer Dostri)也認為 ,撤兵只是戰術性,估計在撤走拉法市的平民後,以軍就會展開地面部隊,務求殲滅哈馬 斯殘餘兵力。 新停火談判 未見妥協迹象 以軍地面部隊撤出加沙南部的消息傳出之際,埃及正準備主持新一輪停火談判。哈馬斯已 表示會前往開羅參加談判。路透社和埃及傳媒報道,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卡塔爾首相 兼外相穆罕默德及以色列代表團將與會。不過,《以色列時報》稱,由於哈馬斯毫不妥協 ,以方認為談判恐仍將無果而終。報道援引一名以色列外交官的話稱,WCK車隊上周一遭 以軍空襲後,國際社會加大對以施壓,以、美合作也受一定影響,因此哈馬斯認為可以迫 使以色列接受其全部條件。 雖然以軍否認加沙南部撤走地面部隊是應美國要求,但WCK事件的確引起了美國政界的不 滿。總統拜登上周四致電內塔尼亞胡,警告會將對以政策與以色列保護平民措施掛鈎,以 色列受壓下隨即宣布重開加沙北部物資關口。 美民主黨促停供武 特朗普轉軚 美國民主黨聯邦衆議員佩洛西與數十名國會民主黨人,上周五向拜登和國務卿布林肯發聯 署信,敦促暫停對以色列轉移武器,呼籲拜登政府調查WCK事件。 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對以色列態度也日益曖昧,由戰爭初期宣稱是以色列的終極 捍衛者,到本月4日與一名保守派電台主持人談到以軍的攻勢時說:「我不確定自己是否 喜歡他們目前的做法。」 (路透社、國土報、以色列時報、半島電視台) 伊朗高官:以使領館不再安全 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建築上周一遭空襲致最少11死後,指控以色列所為並揚言報復。伊朗 半官方Tasnim通訊社昨報道,伊朗最高領袖的高級軍隊事務顧問薩法維(Yahya Rahim Safavi)形容,「再沒有猶太復國主義政權(以色列)的駐外使領館是安全的」。他又指 「抵抗陣線」已作好準備,但需等待回應行動來臨,強調「對抗殘暴政權」是合法和合理 權利。薩法維又聲稱區內多間以色列使領館「已被關閉」。另一伊朗半官方通訊社ISNA昨 出版一張圖片,介紹9種不同種類可打擊以色列的伊朗導彈。 以色列防長辦公室昨聲明稱,加倫特跟以軍高官就「行動情勢」完成評估後,已作好準備 應對伊朗可能採取的任何行動。以方未有正式對伊朗駐敘使館被炸認責,該國領袖一直概 括表示「正就對抗伊朗展開行動」。美國亦正保持高度戒備,防範伊朗可能針對區內以色 列或美國資產施襲。 (路透社、法新社) ─────────────────────────────────────── 加沙浴血既成定局 區內外勢力進退難 https://is.gd/nBngCO 【明報專訊】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已過半年,在戰爭初期,外界焦點落在由哈馬斯血洗以色列南部所引 發的戰火,會否外溢而演變成中東大戰,區內外列強的動靜因此備受關注。事隔半年,外 界焦點已落在以色列為了清剿哈馬斯導致加沙各地浴血,這股變化深切影響到地區動態, 衝擊區內外勢力的盤算。無論是當事方的以色列和哈馬斯,還是作為區內外持份者的美國 、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如今都面臨某種進退兩難的窘境。 明報記者 周宏量 哈馬斯:掙扎求存 人質談判以拖待變 作為這一輪戰爭的始作俑者,哈馬斯及其他加沙巴人武裝手上的人質,既是談判籌碼,也 是以色列堅持進攻的理據。過去半年以來,連場換囚休戰談判成果有限,僅有例外是去年 11月的短暫協議,哈馬斯釋放逾百人質,以色列交出約240名巴人囚犯,惟休戰也只維持6 天。在近期談判中,哈馬斯堅持要求釋放餘下人質的條件,不可沒有「永久停火」和「以 軍全面和完整撤出加沙」的內容,這某程度上反映出哈馬斯的勝利出路只剩一項:生存。 在哈馬斯的武裝體系中,許多主宰突襲的最高層人物——例如是「以色列通」加沙領導人 辛瓦(Yahya Sinwar)和武裝部隊首腦達伊夫(Mohammed Deif)——仍然生存,但中下 層軍官和士兵死傷枕藉。與此同時,哈馬斯原先統治的加沙幾近淪為廢墟,巴人飽受人道 災難折磨。換言之,哈馬斯的當前戰力和未來潛力都受到重創。惟站在以色列的角度,無 論是即時停火還是全面撤出加沙,都不是其可以接受的條件。《金融時報》上月引述一名 阿拉伯外交官評論道:「感覺上這就像膽小鬼博弈,問題是哪一邊會先突然轉向。」 以色列:總理「賴死」 寧跟拜登唱反調 對比之下,以色列如今面臨的兩難很大程度上來自總理內塔尼亞胡。早在哈馬斯突襲之前 ,內塔尼亞胡便已面對巨大的政治反對浪潮,不得不更依賴極右和宗教政黨來維持執政, 例如事發前約一個月,極右財長斯莫特里奇獲取處理西岸問題的新權力,迅速引發新一輪 縱容定居點(殖民區)興建的爭議。在開戰後,以色列極右政客更蠢蠢欲動,似有藉機將 巴人趕出加沙的野心。內塔尼亞胡則在國內政壇踩鋼線,一方面不敢讓極右政客加入戰時 內閣,另一方面堅拒表明對戰爭終局的構想,同時無視國際社會反彈,鐵腕對付加沙。 內塔尼亞胡甚至不惜跟最重要盟友美國的總統拜登抬槓,惹來拜登黨友兼全美政治職位最 高的猶太裔政治人物、參議院多數派領袖舒默公開批評,內塔尼亞胡(與以色列極右)已 跟哈馬斯一樣,成為中東和平的關鍵障礙。 內塔尼亞胡極端手段自保 許多評論認為,內塔尼亞胡的不尋常舉措,旨在保住總理位置。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東 歷史專家格爾文(James L. Gelvin)向本報表示,內塔尼亞胡是刻意令拜登淪為其陪襯 ,藉此向以色列民眾突顯自己對徹底毁滅哈馬斯的決心和承諾是如何堅定,他完全明白他 想要避免政府倒台——伴隨着因詐騙入獄——的唯一辦法,就是向民眾推銷自己是具備勇 氣和信念的不可或缺之人,否則以色列人或者會記得其政府容許卡塔爾財政上支持哈馬斯 ,阻礙巴人建立統一的民族運動,「他準備好在加沙干犯戰爭罪,同樣是出於這個理由」 。 美國:全力撐以與人道立場 難兼得 「美國一方面公開支持人權和人道關切,另一方面對以色列給予無條件支持,令其陷於兩 難。」格爾文分析,拜登政府的兩難來自難以調和政策矛盾。他認為,拜登給予以色列「 熊抱」,旨在令美國對以方行動有影響力——拜登無疑認為以色列對美方武器的依賴以至 華府在聯合國動用否決權,會迫使以色列緩和動作,或至少口頭上回應美方利益,問題是 事態發展不如預期。 前文提到,內塔尼亞胡為求保住總理位置,不惜在言語和政策上頂撞拜登。正因如此,拜 登上述策略淪為一廂情願,其對以政策的明顯「雙重標準」更損害美國的外交聲望。格爾 文指拜登如今也意識到這點,故開始形容以方在加沙的動作「過火」,並在(齋戒月即時 停火的決議案)投棄權而非否決票,藉此向內塔尼亞胡傳達其耐心正逐漸消散的信息。 「中央廚房」事件成轉捩點 拜登的態度轉變,也跟國內政治息息相關,畢竟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格爾文認為,拜登 對以色列的「熊抱」政策,完全有可能會造成國內政治影響,例如在擁有全美最大美籍阿 拉伯裔社群的游離州密歇根州,有10萬選民(相當於13.2%選票)在民主黨初選中投下「 未表態」(uncommitted,即只支持民主黨,而非特定民主黨候選人),被視為對拜登的 警號。然而,拜登政府被揭發仍然拍板向以軍交付武器,反映其與內塔尼亞胡的惡劣關係 ,暫不足以完全扭轉外交政策取向。 以色列地區外交政策研究所(Mitvim)研究總監基布里克(Roee Kibrik)向本報表示, 以色列經常無視美方要求,其行動更往往違反美方利益,因此美國開始對以色列加強施壓 ,但暫未全面動用對以色列的施壓籌碼——在這情况下,戰爭持續以至地區危機加深擴大 的風險仍在增加。 然而,在以軍上周誤炸美國慈善組織「世界中央廚房」導致7名人員喪生後,內塔尼亞胡 似乎再難抵抗華府壓力,上周跟拜登通電話後,以軍先宣布重開加沙北部的物資關口,昨 天更宣布撤走在加沙南部的大部分兵力,但以軍兵臨拉法市的危機恐怕尚未解除。 伊朗:撐哈考分寸 與美同遇「恩庇者兩難」 正如美國之於以色列,伊朗對於哈馬斯也屬於恩庇者(patron)與侍從(client)的關係 ,因此遇上相似的窘境。儘管有分析提出質疑,惟伊朗官方主張它和其他「抵抗陣線」成 員(例如黎巴嫩真主黨)事前不知道哈馬斯擬向以色列發動突襲——無論如何,伊朗半年 以來不得不面臨要如何支持哈馬斯的兩難。 國際預防危機組織中東與北非地區總監希爾特曼(Joost Hiltermann)便在《外交事務》 網站撰文指出,儘管性質有所差別,但伊朗跟美國一樣,面對「恩庇者的兩難」。他解釋 ,伊朗官員一方面認定不能承受任由哈馬斯獨力抵抗的後果(尤其是以軍在加沙的破壞點 燃中東怒火),另一方面顧忌可能會觸發更廣泛的戰爭,結果無論是伊朗、黎巴嫩真主黨 、也門胡塞武裝還是在伊朗和敘利亞的什葉派民兵,都要嘗試小心拿揑其行動的分寸,既 要回應外界對其有所行動的要求,又要避免其回應導致局勢一發不可收拾——本質上,哈 馬斯引發了一場有吞噬德黑蘭之虞的險困危機。 沙特阿拉伯:縱憂民怨 難棄對以建交可能 以軍在加沙造成的血腥和人道危機,在阿拉伯民眾之間引發廣大反彈。對比阿聯酋和巴林 等早已跟以色列建交,可選擇保持沉默,沙特阿拉伯的統治者則要面對新的兩難:一方面 ,國內對巴人的支持重新煥發——在戰爭爆發前,沙特年輕人還一度在網上流傳「巴勒斯 坦不是我的事業」的口號,反映新一代原已沒那麼關心巴勒斯坦問題;另一方面,美國則 施壓要求利雅得跟以色列關係正常化。 《金融時報》上月報道,沙特官員反覆要求戰爭暫停,並領導阿拉伯國家指控以色列在加 沙干犯戰爭罪行,正是恐懼加沙傳出的殘暴影像,會令其年輕人口變得激進化。然而,即 使公眾憤怒正在沙特國內擴散,華府依然推動沙特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盼這點可以成為 促使以色列同意跟巴勒斯坦達成更廣泛和解的「主要激勵動機」。在這情况,沙特始終未 有排除建交的可能,同時堅持邁向巴勒斯坦建國的「不可逆轉腳步」是任何協議的前提, 但在加沙戰事持續之際,相關談判幾乎不可想像。 以專家:三大昏招自毁名聲 以色列浪費世界同情 在10.7哈馬斯突襲後,連串殺人擄俘的殘忍血腥場面曝光,一度令以色列在全球得到大 量同情。然而,事隔半年,以軍轟炸和妨礙人道救援造成的巴人苦難,早已蓋過國際社會 原先對以色列的同情。有鴿派以色列智庫專家坦言,以色列在這段時間的三大「昏招」, 自毁在國際社會的名聲,變相浪費了原先得到的世界同情。 拒只針對哈馬斯 連坐全體巴人惹反噬 以色列智庫Mitvim研究總監基布里克向本報剖析,以色列從以下3方面犯錯,導致如今在 國際社會的艱困境地:首先是致力模糊哈馬斯與全體巴人的界線——出於意識形態或憤怒 ,以色列政府、部長和公眾人物視全體巴人要為10.7屠殺負上罪責,將每個巴人都視為 哈馬斯。這股印象造成兩大惡劣後果:一是認定加沙不存在「不涉(突襲)的(巴人)平 民」,因此全部人都是合法攻擊目標,造成廣泛死傷,就連非戰鬥人員、人道援助工作者 以至部分人質都被以軍殺死;二是那些將哈馬斯與巴人明確區分的國家,寧願撤回對以色 列的支持,站在衝突中較弱小和被佔領的巴人一方。 基布里克慨嘆:「倘若以色列有所區分,只視哈馬斯為敵人,巴人就是巴人,承認以色列 生存權的合法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跟哈馬斯有分別),其行為就會不同,也就能保住其 國際支持。」 其次是以色列不肯履行人道對待加沙平民的責任。在挑起戰爭、在平民間作戰並令其受害 的哈馬斯未被消除下,人道危機開展也成為了以色列的責任,尤其是在北加沙省等其實際 控制的地方。以色列長期拒絕回應美方以至其他國家要求,不肯協助更多人道援助進入加 沙,同樣損害以色列所獲的國際支持。基布里克形容,直至最近,以色列才明白到需要做 得更多,「但依然做得不足夠」。 拒示「終局」方案 難爭更多支持伙伴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正是以色列拒絕展示戰爭目標和戰後願景——即所謂的「終局」 (endgame)或「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方案。在這情况下,以色列的一切努力都 單獨指向戰爭,令其無法爭取更多支持其努力的伙伴。基布里克坦言,倘若以色列設立政 治目標,尋求將其達成,那麼要在全球動員持續支持消滅哈馬斯的工作,本可變得更容易 。 即使在最親密盟友的美國,以色列也難以討好。根據美媒NPR近日取得的美國國務院備忘 ,拜登政府向以色列發出警告,指其加沙軍事行為正導致該國「面臨重大、有可能是世代 性的聲望損害」。拜登的潛在總統連任對手、共和黨前總統特朗普,也在以色列報章的專 訪中坦言,以方處理加沙戰事的手法正令自己流失大量支持,「犯了很大的錯誤」。基布 里克不諱言,即使在文明世界沒有人願意在10.7突襲後站在哈馬斯一邊,「在實際行動 上,以色列政府卻白白浪費了其收到的溫暖擁抱」。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北宋】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74.68.199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712531724.A.33F.html ※ 編輯: laptic (180.74.68.199 馬來西亞), 04/08/2024 07: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