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ndie-Fil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筆記分享:台北電影學院—韓國商業電影講座 】 https://www.facebook.com/lorelai.lin/posts/10219509818965015 《與神同行》元東延製片的精采講座節錄 (觀點不完全適用於台灣或所有創作者,但值得參考): 1. 台灣應該要有比侯楊蔡多10倍的人在做商業片,台灣似乎缺乏成熟的商業片製作環境 。 2. 韓國電影市場現況: ■ 每年上映約60部商業片。 ■ 每部韓片預算約700萬美元。 ■ 票房前10名的片佔總利潤50%,7成的電影票房都慘澹。 ■ 10部最賣座的電影中,8部是系列電影。 ■ 首映多是星期四,四、五的場次預購數量決定週末的場次數量,成績不佳一週後就下 片。《與神同行》首週末拿到2300個上映廳數。 ■ 以前電影和電視界壁壘分明,現在較常往來。 ■ 法定最長工作期: 前製4個月;拍攝3個月;後製5個月;一週不超過52小時。 ■ 15年前創立工會。(沒有工會哪有健全的產業是否!) ■ 分潤慣例:製作方拿4成、資方拿6成,但製作方通常一毛都不會投資。 ■ 在韓國,影評、知名影人推片沒用,社群網站行銷最有用,所以現在韓國電影的行銷 、映演完全是依據大數據在運作,每週民調公司都會寄來大數據報表(和選舉前的民調很 像),分析社群媒體上的點閱及互動,並統計出大眾對即將上映影片的「認識度」、「好 感度」、「觀影意願」,像《與神同行》在各項都名列前茅,所以其他片都和我們錯開上 映。 ■ 不過要強調,大數據算出的成功是上映以前的事(是行銷的成功,不一定是電影的成 功),上映後就要看電影的實力了。 ■ 製作公司超過1000家,三年內拍過商業片的公司約200家。較大的製作公司約20-30人 ,其他多是1人公司,製片在星巴克工作 要擁有辦公室很困難。 ■ 韓國的製片不太會出資,90%的製片都很窮。 ■ 每年籌拍的片大概1000部,約50部會拍成。 3. 商業電影創作: ■ 看商業片的人想得到安慰,所以要給觀眾情緒上的回饋。(我:那看藝術片的人是想 自虐嗎) ■ 企劃和劇本最重要,技術層面我們都做得到,沒有情感、好角色的片,有其他的都不 重要。 ■ 沒拍成電影的劇本沒存在意義。(Ouch) ■ 題材要能引起多數人(大眾)興趣,大概有兩種路數: Invention 新穎 -> 有新鮮感 -> 製造好奇 (但太新穎又變御宅族電影) Convention 熟悉 -> 有普遍性 -> 製造期待 (但太普遍又陳腔濫調) —— > 要好好算計,決定走哪個路線。 ■ 要素:有期待(hook)、有個性(edgy)、有核心主題、有讓人震撼的一擊。 ■ 《與神同行》的震撼ㄧ擊不是地獄景象,是說人要活得像樣一點。 ■ 電影不是讓人「理解」的媒體,是讓人「感受」的媒體。所以教訓沒有用,要讓觀眾 感受,不要直接把訊息告訴觀眾。 ■ 所以編劇不能只用「腦」,也要用「心」。 ■ 太陽底下沒啥新鮮事,所以要用新鮮的觀點談不新鮮的事。 ■ 觀眾期待嚮往(快感)或憐憫(同感),所以不管多危急都不能殺害弱勢,不然主角 會失去觀眾認同。 ■ 電影式故事:有人很想要一個東西,但很難得到。 ■ Logline 短句摘要:誰+要什麼+為何要不到。 ■ 現在電影重人物刻畫,以前多重劇情。 ■ 觀眾進戲院是要看自己(李安也說過)。 ■ 電影是研究人的藝術,所以創作者要懂人。 ■ 「能量最多」、「慾望最大」、「失去最多」的角色才能當主角。觀眾會好奇這樣的 角色能完成任務嗎?角色若無上述特質很難讓觀眾產生緊張的情緒。 ■ 要打破觀眾的預期,但不要辜負觀眾的期待,所以多數電影以善制惡做結,若壞人得 勝會失去觀眾,所以要有令人滿意的答案和情緒。 ■ 劇情中不可以出現「巧合」。 ■ 我常擔任劇本評審,多數劇本開頭都非常有趣,但結束地有趣的極少。 ■ 成功的電影結尾應該比開頭精采。 ■ 沒辦法解決的角色設定問題,絕對不能嘗試;沒辦法解決角色設定問題,也不可能解 決情節問題。 ■ 如果讓觀眾對角色的真實性、合理性有疑問,故事就不會成立。 ■ 創作步驟為:題材 -> 人物 -> 情境 -> 結構 (核心是主題、情緒),若沒決定題材 和人物就跳下一個步驟,全片會散漫。 ■ 技術只是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戲劇。拍得多優質不重要,重要的是拍得多有趣。 ■ 好的電影不是製作得好的電影,是被看到、有影響力的電影。 ■ 製片流程為:劇本 -> 包裝 -> 製作 -> 行銷 -> 發行,若上一個流程的問題沒解決 ,下一個流程的問題會更大。 ■ 創作不是互相協助,需要有能力的獨裁者來主導。 ■ 電影創作靠情感,上映行銷靠數據,兩個都要有。所以導演和編劇藝術性格沒關係, 製片正常就好 ■ 導演自己寫劇本很危險,但導演可以改編。導演自己寫的劇本通常難成大片,編劇是 另一專業。 4. 製作層面: ■ 絕對不要省人事費,鼓勵20幾歲的人一點都不重要,他們不需要你鼓勵,他們需要錢 。(愛死這老闆) ■ 那在哪一方面節省製作費呢?砍片長,從前製作業時就砍;或前製多做準備,像《與 神同行》前製時已畫好動畫分鏡,拍攝時費用就不會一直追加。 ■ 不要超預算,但也不要剩太多。 ■ 拍大片預算很高,可多嘗試拿已在其他領域成功的題材來拍,ex: 網路漫畫webtoon, 已培養觀眾(已認證)的IP至少可吸引龐大原著粉絲進戲院,降低虧錢風險。 5. 政府的角色 ■ 商業片不該奢望政府補助,把政府的錢投注在自己的商業片是很可惡的事。 ■ 商業片必須「騙」企業,自行籌資。 ■ 商業片必須徹底照資本主義的方式走。 ■ 政府的角色是維持市場的多樣化,就是幫助藝術片生存,協助劇本企劃、開發。 ■ 10個受補助的企劃可能只有1個會拍成,但要補助10部,也才能讓1部生存。 ■ 對商業片來說,政府的補助反而可能成為票房毒藥,限制太多。 ■ 韓國政府就大力補助舞台劇,導致舞台劇蕭條。 6. 製片人生 ■ 一定要多看電影,不要不管3721就開始拍片。 ■ 不用專注在過去的失敗,怎麼苦惱都無法改變。 ■ 不要做計畫,反正人生不會照計畫走,盡情玩耍。 ■ 自己先瘋狂,別人才會瘋狂。 ■ 問我為什麼製作這部片?我看完原著漫畫時哭了,就這樣。 ■ 我選拍什麼片時不會去想現在的趨勢,拍什麼題材可能賣座,我想的是什麼樣的電影 可能讓觀眾得到安慰? ■ 我42歲才第一次以製作電影賺錢,不是所有花都在春天開,我是秋天開花。我有四個 兄弟姐妹,我爸曾經最以我為恥,他現在住在我買的房子裡,現在最愛我(這超勵志) ■ 其實我也不太清楚成功的要素,我的成功率也只有一半。 ■ 如果你想當製片,另一半不是三師,你很難活下去(認真的)。 ■ 記得待人要好言好語,以後都會遇到。 7. 電影的未來 ■ 亞洲電影應該天馬行空點、大膽點,可以嘗試寫高概念的故事、做更多全球化的企劃 ,例如:世界毀滅,總不能永遠是美國隊長拯救世界對吧。 ■ 未來多數電影院會轉型成主題樂園,要讓觀眾進戲院看電影有去遊樂園玩般的開心, 並以此宣傳,讓他們覺得一定要進戲院。 ■ OTT的出現代表電影可以長期作戰。院線是短期戰,OTT是持久戰。 ■ 我的公司就有經營OTT的部門,OTT不會失敗。 ■ 東亞、東南亞超過六億人口,如果整合做一個OTT平台,市場很可觀,亞洲是否要弄個 整合平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3.81.2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die-Film/M.1567649331.A.5B6.html
s89056: 推用心~還特地打字分享 09/05 15:14
sentto: 讚讚 很認真用心的筆記整理 09/06 08:51
nina120321: 推用心! 09/06 23:22
a031405: PUSH 09/11 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