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ndie-Fil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釀電影 釀特務|雄影 2020 短片競賽|台灣組(一):哀樂少中青,有時還有大公雞 https://vocus.cc/filmaholic/5f681bd3fd89780001ef8ada 文 : 甜寒 本篇文章將介紹本屆(2020 年)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台灣組(共二十部入圍)的其中八 部短片,從台灣少年──少觀所男孩們相遇與處遇(treatment)的《主管再見》、霸凌 與成長議題的《把風》──到緬甸少年在熱帶病與戰爭蔓延時的《幽魂之境》,以及《鐵 樹開了花》裡華語教育受阻的馬來西亞華裔學童;接著是漫漫青年返鄉的《以啟山林》, 中年肖像的哀歌如《咪咪貓的奇幻之旅》、《阿添》,最後更跨越物種──以性喜劇《雄 雞卡克》做壓軸。 作為看長片遠多於短片的人,同時也在思考著,我想看什麼樣的短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 短片?除了未來(或已經是)劇情長片、紀錄片導演的「練手」、養成之外,短片結構無 法像長片那麼複雜,亮點、刺點、甜蜜點也無法流長或洶湧,它有什麼以小搏大的優勢嗎 ?的確,期待「以小搏大」前提的我,偏好短小精悍的實驗短片能有形式上的恣意猛進─ ─這幾部短片並沒有特別令我驚豔。但是,不代表沒有感動我。而令我感動的部分,我想 到幾個關鍵字:共時,在場,同義詞。 少年群像:從台灣到東南亞 對於無法接受刑罰系統為何謙抑運作的常民,林亞佑的《主管再見》或許可以旁敲側擊、 婉轉地提醒大眾:用「自由/支配」簡單區分「好/壞」並給予差別對待,從來不是那麼 極端且理所當然的事。 在這裡,「主管」不是企業上司,而是少年觀護所的管理人員。主管說不要打架,不然要 罰搬椅子──以後還要像那邊的阿伯繼續留在這裡搬椅子嗎? 觀護所少年不是「壞仔」的同義詞。同寢室中,有著想當老大的 Yamaha、年幼的弟弟仔 、沉默的筌仔,義氣相挺時打架、出庭準備時給意見,擔心出去被人欺負給電話 說到「壞仔」,孫明宇的《把風》一樣聚焦在「不良少年」議題上,但這裡頭演繹惡的平 庸──「最壞的」少年得是片中最有良知的男主角。 雖然霸凌題材在台灣或許可說是短片「顯學」,但《把風》營造男孩間的男子氣概角力、 認同到讓人緊張且揪心的地步。不想被排擠、不想淪為「祭品」、不想不被需要的情感, 讓主角擺盪和扭曲,電影在戲劇張力之餘卻能微妙地留駐在日常之中,讓結尾頗有餘味。 不遠或遙遠的地方、不遠的時間甚至同樣的時間,在世界另一角落的少年們,總有著截然 不同的命運。而故事得以催生出更多、更快的創作,讓對映也來得更快。今年台北電影節 最佳短片羅晨文的《幽魂之境》,讓一對小兄妹穿梭在緬甸叢林,作為少年兵從游擊戰中 叛逃到邊境,生病、受傷 杜芷慧的《鐵樹開了花》反映的恰是與華語強勢地區如台灣的對反。在台灣,華語之外, 比如臺語羅馬字的提倡,仍需要持續不懈的努力。相反地,《鐵樹開了花》中呈現馬來西 亞華人問題的其中一角度──華語學校的限縮。自六〇年代演烈的排華情緒,在不同馬來 政黨因勢偶然與華人社群暫時合作又斷離的幾十年來,整體制度趨向愈以馬來語、馬來人 為中心。「鐵樹開了花」比喻著華語學校的艱困生存,但本身詞彙的老派,與台灣社會恰 相對的脈絡,以及「鐵樹」背後隱含地域性的相反(熱帶比較容易開花結果,移植於北方 才得出這種諺語),成為一種奇妙的參照。而年輕導演在《鐵樹開了花》中對儒家文化的 援引,不是批判父權大家長的語境,反而是對無法觸及的傳統之孺慕,以及對華語受教權 的爭取,的確是(尤其全球新冠肺炎排華浪潮下的)有趣異音。 青中年肖像:自省、反諷與惆悵 《鐵樹開了花》的華語小學生接受華語教育,文憑不被國內承認,留學或許通常是他們的 目標和出路。許鴻財的《以啟山林》的主角也是留學生,從緬甸到台北,又從台北大學法 律系休學,回鄉開地以種植香蕉園。開地得先燒地,柴火劈啪地響,火多亮,枯木就有多 暗,天空就有多灰,一帶一路政策下的生命轉變,是許多青年的道路和許多風景的丕變。 沒有太多的宣示或辯白,但青年返鄉的無奈,與「又如何、又能如何」的反諷感,浸滿了 風景與聲音。 孫悅慈的《阿添》,是關於面臨大公司併購的運轉手黑色喜劇,小人物掙扎淪落的反諷相 當清晰明快,尤其有龍劭華、鄭志偉等演員加持,將草 根角色的喜怒哀樂臉譜勾勒得十分 鮮明。但同時可惜的是,熟悉的演員,讓公式化的表演、編劇、鏡頭也更明顯,較難感受 到能貫串一部作品的創作者獨特意志和想像力。值得一提的是本部短片資金來源部分透過 群眾募資,吸引大眾目光的企劃力和傳達力固然是優勢,但這或許也隱含著一般大眾對「 台灣」「短片」的定位和想像? 而鄭治明的《咪咪貓的奇幻之旅》是這八部短片中我最喜歡的作品。的確,這部短片也反 映了我對「電影」的期待:導演透過乍看樸素的構圖和剪接,精準地傳達淡水人情印象的 悵惘與都市變遷的一致性掩蓋了底下崎嶇問題的諷刺。而在他老練的形式語言中,更讓人 感動的是推動這些設計的情感:電影緊隨著白天在煤氣行工作、晚上是義消的林容生,他 和他筆下的「咪咪貓」告示在社區為居民溫柔地服務,對生活困阨的反省或失落無礙於他 守護這片風景的點滴積累;而面對可以說是「淡水奇人」的林容生,導演並不獵取奇觀, 不收束成戲劇性故事做出生命史定論,而是像作為一段人生旅途中的旅伴,站在這裡、走 在這一小段時光裡看著拍攝對象的孓然片影,看著他看的風景。雙重的情感醞釀到了結局 ,在淡海輕軌啟用的那一刻,後勁無窮。 一隻種雞的興衰史 說到奇觀,謝沛如奇幻的《雄雞卡克》開場即是一隻「被斬雞」的鬼魂,幽幽地凝視自己 的生命與他人的連結。養雞場中,有神祕的「性/無(法)性」傳遞鏈:人類為採精愛撫 公雞,公雞情動愛撫母雞,卻發覺氣概喪失......人類代表與公雞代表的羅曼史,發展出 各自的悲喜劇。 演員戴上雞冠、披上雞毛,有種芝麻街大鳥的喜感,造型不特別美,也不特別怪──就像 這部短片一樣,或許也像謝沛如的其他作品,總是不慍不火,這或許是討人喜歡的溫和, 畢竟她處理的題材常是性/身體這樣尖銳的生命治理問題(長片《大餓》、短片《 Knighthood》),但有點希望看到她從過於委婉的「提議」(幾乎像「不特別想說什麼」 ),發展、挖掘出她作品中埋藏但未打開的特異細節。 釀特務|雄影 2020 短片競賽|台灣組(二):見證台灣短片的豐沛活力! https://vocus.cc/filmaholic/5f716d19fd8978000165c893 文 : 香功堂主 本文介紹的是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台灣組」單元的其中八部入圍作品,分別是:梁秀紅 導演的《前世情人的情人》、林柏瑜導演的《少年阿堯》、許傑輝導演的《88海水浴場》 、黃勻弦和廖珮妤導演的單格動畫短片《山川壯麗》、吳郁芬導演的《入世》、洪靖安導 演的《吳郭魚》、靳家驊導演的《大吉》,以及孫介珩導演的《第一鮪》。 這八部短片的水準整齊,內容觸及不同世代的愛情觀、外籍勞工與台灣雇主間的關係、貧 富差距、階級和霸凌等社會問題。其中幾部短片的「視角」很令人儸P腄A例如《大吉》討 論死刑議題,卻沒有從死刑犯、家屬或律師等角度切入,而是關注執行槍決的法警心理狀 態;《入世》透過一場葬禮,討論「親、疏、遠、近」的家庭關係;《吳郭魚》表面講的 是父女間化不開的心結,影片最後一幕卻讓我們看見小人物被大環境所驅逐的卑微與無奈 。 此外,今年短片有不少單親家庭的故事,而且多以「父親與女兒或父親與兒子」作為主角 ,母親在短片中近乎神隱。這是因為中年女性演員較難找到?或者比起母親,編導們更想 要挖掘性格較為悶騷且不愛展露情感的父親心事?由於父親需求量大增,近年幾位擁有鮮 明父親形象的演員皆參與短片演出,包括蔡明修、游安順(至少出現在三部短片中)、陳 以文,以及今年不幸過世的吳朋奉先生。 《前世情人的情人》:揮別陳腐過去,邁向全新未來 鰥夫張老師(文德)的女兒若彤已屆適婚年齡,鄰居婆婆媽媽們想要幫忙做媒,天天到張 老師家串門子,令他不勝其擾。若彤有個穩定交往的女友小柔,她不知道該如何跟父親出 櫃。某天,張老師突然登門拜訪女兒,若彤能否順利掩飾她與小柔同居的真相? 梁秀紅導演的《前世情人的情人》曾在去年金馬影展的《4 X 相識》單元做過放映(邀請 四個導演拍攝四部短片致敬四部經典台語電影)。《前世情人的情人》選擇向辛奇導演的 《三八新娘憨子婿》致敬與延伸閱讀。《三八新娘憨子婿》敘述老父親處處限制兒子文德 的行動,希望他能挑個好女性結婚;寡母則阻止女兒桂枝自由戀愛,免得選到壞男人。文 德和桂枝戀上彼此,他們私下幽會,卻被文德的父親阿狗發現真相。阿狗答應兒子去向桂 枝的母親提親,怎料桂枝的母親竟是早年拋棄自己的前女友...... 《前世情人的情人》穿插大量《三八新娘憨子婿》片段,帶有幾層閱讀趣味: 一,《三八新娘憨子婿》是女性主動追求男性的愛情故事,在民風保守的年代,這樣的 翻轉顯得前衛且有突破性。《前世情人的情人》藉由《三八新娘憨子婿》的女追男愛情 來看時代的演變,從保守到自由戀愛再進步到多元愛情,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限制需要被 衝撞與理解。 二,《前世情人的情人》片中,張老師在得知女兒是同志後,他返家做了個夢,先是夢見 自己在大街上被鄰居們追趕,接著受到逝去的父親的責備。這場戲精準描繪了「傳統價值 觀」對於張老師的影響:女兒(女性或男性)到了適婚年齡仍然未婚,竟成了父親內心壓 力的來源。這不正說明社會對於未婚者的歧視嗎? 再者,張老師對夢中的父親說:「難道要像以前你對待我那樣,把彤彤關起來嗎?」點出 張老師年輕時追愛,經歷過被長輩「控管/拆散」的悲傷過往。如今張老師成了他人的父 親,面對跟父親一樣的選擇:「阻止自由戀愛,或坦然地接受兒女以及愛情的多種可能性 ?」張老師會否重蹈上一代的悲劇?或者會隨著時代進步,做出不同的決定? 《前世情人的情人》的劇情漂亮地與老電影融合一起,以風趣、幽默、逗趣的手法,串連 起螢幕內外跨世代的「多種」愛情樣貌,同時串起台灣電影的「過去(台語老片)」與「 未來(當代電影)」,彷彿是對自我的期許:承襲前輩的精神,並試著走出台灣電影更廣 闊道路的未來。 另外,《前世情人的情人》的結尾畫面實在是神來一筆的設計,現實變電影,電影變現實 ,虛與實,過去與現代,再也分不清楚。 《前世情人的情人》的導演是馬來西亞籍的梁秀紅導演,她也是《分貝人生》、《樂園》 等片的編劇。梁秀紅導演的劇情短片《盲口》,曾經入圍 2017 年的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 獎。《前世情人的情人》的演員群戲整齊,飾演張老師的吳朋奉先生,演活了一個夾在過 去與未來之間的父親角色,一方面受制於傳統,一方面又努力開放自己的心胸,給予女兒 不同的出路。吳朋奉先生於今年五月過世,能夠在大銀幕上再次看見他平實動人的演出, 是一件幸福又感傷之事。 《少年阿堯》V.S.《88海水浴場》:父親的身影 少年阿堯(陳崇恩飾演)出身單親家庭,父親(陳以文飾演)經營巷口小吃店,沈迷賭博 的他欠下不少債務,常會有債主打電話或直接上門討錢。阿堯是校內田徑隊的一員,他的 球鞋破舊不堪,渴望能擁有一雙新鞋,讓他跑得更快更遠...... 林柏瑜導演的《少年阿堯》,聚焦在少年的家庭問題,電影裡的球鞋縫補多次,卻依然無 法讓球鞋恢復剛出廠時的最佳狀態,那彷彿是阿堯生活的寫照──父親賭性堅強,妄想一 步登天修補好自己與兒子的人生,可惜人生不是一場美好的電影,不會有突如其來的好運 ,只有屋漏偏逢的連夜雨,把阿堯的生活搞得更狼狽。 《少年阿堯》是導演的半自傳電影,處理起父子關係,少了責備,多了疼惜。影片並未將 父親描述成壞人,而是從孩子眼中看見父親想要挽回頹勢的努力(只是想像與現實終究有 落差);阿堯則是一個令人心疼的角色,在同儕面前感到自卑、面對家庭狀況與好賭的父 親又有著深沈的無力感,甚至因為一雙球鞋,而增生出愛、恨、不捨,以及愧疚等複雜心 情。 不同於《少年阿堯》用較為沉重的筆調書寫父子關係,許傑輝導演的《88海水浴場》則是 以幽默的方式訴說父子親情。《88海水浴場》敘述男孩在暑假期間幫忙父親工作,父親答 應兒子暑假結束前會帶他去海水浴場玩水,當約定日來臨,兒子內心充滿期待,父親的工 作卻是忙得不可開交,眼看天色越來越晚,約定就要失效...... 《88海水浴場》是一部讓人嘴角失守,忍不住笑開懷的短片。演員出身的許傑輝導演,把 電影拍得溫馨動人,飾演父親的洪瑜鴻(「玖壹壹」的春風)和飾演兒子的姜仁,對戲默 契極好,兩人互動有擦出漂亮的情感兼喜感火花,是一部「我覺得這部片具有擴大成劇情 長片潛力」的作品。 《山川壯麗》V.S.《吳郭魚》:故鄉的美麗與哀愁 黃勻弦和廖珮妤導演的單格動畫短片《山川壯麗》,敘述 10 歲女孩黃小山的生活點滴: 小山在校內常被同學們嘲笑和排擠,返家路上總有修不完的危險施工馬路,便利商店的店 員遭受店長無端指控、店員又把同樣的暴力加諸在孩子身上,小山的父親酗酒又會家暴、 父母親常常爆發爭執而疏忽對小山的關心等等。 短片名稱叫《山川壯麗》,內容卻是反諷地呈現灰暗陰鬱的世界觀:山川被挖、家庭缺乏 溫暖、兒童的聲音(心聲)被掩蓋等,這世界(人生)哪來的「壯麗」?《山川壯麗》講 的是小山的故事,但影片以小喻大,可以視為導演對於台灣社會現狀的反思。 《山川壯麗》的劇情直率,動畫技巧細膩,劇情融合傳統宗教元素,充滿在地台灣風情, 延續黃勻弦導演之前的動畫作品《當一個人》風格,以捏麵人技藝來記憶自己的父親(導 演的父親是捏麵人師傅),並以捏麵人動畫來保存台灣文化。 洪靖安導演的《吳郭魚》敘述肚仔在大林蒲村開設養殖魚場,村子遷村在即,女兒阿玉打 算辭掉工廠工作,前往外地生活。阿玉要求父親跟著一起離開,肚仔卻不想離開家園,拒 絕女兒的邀請,兩人之間因此有了心結...... 《吳郭魚》探討去與留的選擇題:離去是追求更好的發展,留下通常只是念舊。但如果離 去是被迫離開,而留下只是頑強的抵抗呢?《吳郭魚》看似書寫父女親情,直到影片尾聲 ,才明白導演真正論述的題目是階級的暴力與小人物的無奈。電影片名叫做《吳郭魚》, 指的是肚仔飼養的魚種,價位便宜的吳郭魚,暗指的是肚仔父女的社會地位,廉價又不討 喜。 有趣的是,上網查了一下吳郭魚的資料,維基百科這麼寫著: 「在臺灣,吳郭魚擴散速度驚人,會剝奪原生魚種的生存空間,屬於入侵物種。若從河川 捕捉到勿放回河川。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為 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回到《吳郭魚》片尾畫面,肚仔父女的渺小身影對照到佔地廣闊的巨大工廠,便又覺得片 名的吳郭魚,指的或許不是肚仔父女,而是具有侵略(破壞)性的財團與商人。 《入世》V.S.《第一鮪》:我的未來不是夢? 印尼看護莎莉照顧阿公多年,阿公過世後,子女都以事業繁忙為由無法出席喪禮,莎莉在 四叔公的要求下,成為阿公的「親屬」代表...... 吳郁芬導演的短片《入世》從鄉下老家的農田無人照料、年邁的長輩被丟給外籍看護照顧 等情節,來看人口外移的問題。電影選擇從莎莉的視角敘事,並非要批判阿公子女的「不 孝」(無法返鄉奔喪),而是去思考莎莉的處境,她同樣為了賺錢而離鄉背井(莎莉的母 親生了病,她卻只能留在台灣照顧阿公),當人們在譴責阿公的子女不孝時,莎莉回說: 「他們都在忙吧。」也就不只是在幫阿公的子女們緩頰,更是回應莎莉內心或許同樣有著 對家鄉母親的愧疚。 《入世》的感傷,在於親人其實是外人的無奈(無論莎莉付出多少關愛,她和阿公的家庭 終究有跨不過去的血緣與階級界線),也在於喪禮現場冷清,只好請孝女白琴哭一場,才 不會在鄰人面前丟失面子的自我安慰。然而《入世》的溫柔,卻是讓「假」親人流露出「 真」感情,一如莎莉在禱告中祈求真主阿拉接受阿公,訴說她對阿公的關懷。另外,導演 在片中安排了一棵無人乘涼的孤樹和一隻蝴蝶,那彷彿是阿公生命的寫照,田邊的孤樹是 阿公的寂寞身影,而停駐靈堂的蝴蝶,則是死去阿公的探訪與道別。蝴蝶是毛蟲蛻變而來 ,正似死去的阿公拋棄肉體,蛻變成另一種生命的象徵。 孫介珩導演的《第一鮪》,敘述鴻發八號漁船的船長阿國,急需一筆錢,他向漁會謊稱漁 船已經釣起第一尾黑鮪魚,只要取得「第一鮪」資格,便能以較高的價錢賣出鮪魚。然而 ,「第一鮪」稱號只有三天期限,漁船得在時限內返航,黑鮪魚卻遲遲不見蹤影,加上船 上的冷凍庫故障、漁工犧牲睡眠全力捕魚,挫敗與不滿情緒逐漸升高,衝突一觸即發... 《第一鮪》從漁船喋血案件的新聞中獲取靈感,來看封閉的環境以及無力扭轉現況的情境 ,如何放大人們內心底的焦慮與不安,並且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衝突。儘管影片場景被 「侷限」在海上漁船,但人物與事件交織出的戲感卻很豐富迷人。電影結局有畫龍點睛之 妙,漁港鬧熱地慶祝黑鮪魚進港,彷彿是以鞭炮與歡笑聲來掩蓋漁工們不為人知的淚水與 辛酸心事。 孫介珩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感既成熟又大器,演員群戲水準整齊,飾演船長的萬中南和 飾演外籍漁工的演員們,表演都有說服力。另外,《吳郭魚》、《大吉》和《第一鮪》剛 好都是游安順擔綱演出(儼然是中年爸爸、大叔的代言人),三個角色,三種身份,每一 次演出都有些許不同(或壓抑或溫柔),讓人見識到游安順表演的幅度與廣度。 《大吉》:黑色大吉 民國 99 年,法務部長曾勇夫恢復執行死刑,三年內槍決死囚達 21 人,引發擔任刑場槍 手的老法警的離職潮。這天,死刑執行命令發佈,法警們抽籤決定誰要上場執行槍決,信 全的學弟抽到「吉」籤,必須接下任務。然而,學弟的妻子剛懷孕不足三個月,他覺得「 殺人」會帶來厄運,遂請求信全代替他上場。信全雖然答應學弟的請求,內心的壓力卻不 斷升高...... 一般探討死刑的電影,多會從法律、事件、受害者、加害者、親屬等角度切入,靳家驊導 演的《大吉》給了觀眾一個截然不同的視野,沒有聚焦在刑案本身,而是去看執行槍決的 法警所要面臨的精神壓力,探討即便是法律賦予的「權力」,但殺人並不簡單,奪去他人 性命是一件太過沉重的任務(由此可以延伸思考死刑存廢的問題:法律殺人的正當性)。 《大吉》鉅細彌遺地呈現信全在執行槍決的前一個晚上,內心難以壓抑下來的矛盾、焦慮 、懷疑等紛亂情緒,讓觀眾得以體會法警遭受到的精神傷害。可惜影片只有 21 分鐘長度 ,信全與小舅子的恩怨、妻子對丈夫工作的怨懟與想法、以及信全內心累積多年的「傷害 陰影」等,都只能輕輕提及,留給觀眾自行填空的想像空間。 今年的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台灣組」項目,共有 20 部短片獲得提名肯定,除了上述的 八部影片外,還有包括:獲得今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獎的《幽魂之境》,描述緬甸童兵 的悲劇人生,雖然是短片但有長片質感;紀錄片《以啟山林》,述說返鄉的緬甸青年,為 了賺取高額收入而焚燒故鄉土地與森林的環境/生存悲歌(土地開發的暴力);連俊傑導 演的《多雲時晴》,動畫水準極高,日後有發展成劇情長片的計畫;探討校園霸凌的《把 風》,訴說群體認同以及協助施暴者施暴的矛盾心情等。 每一部短片都很值得一看,技術層面、演員表現、題材選擇等,都能看見新一輩創作者的 活力與創造力。若硬要說一個缺點,是大部分的作品都有些溫和,少了幾分霸氣(沒有特 別鮮明且風格化的作品),但平穩且不花俏地講好一個故事,絕對是創作的絕佳起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7.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die-Film/M.1601799211.A.B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