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版 https://laxic.blogspot.com/2018/10/day-2-2.html 從藍島回到北九州的都心 - 小倉,嚴格來說,應該算是小倉北區。面對關門海峽、位處 九州與本州海陸交通要衝地帶的小倉城,是在戰國時代後的安土桃山時代後,比較晚改建 成大規模居城的地區,城下町也比較晚興起。就算如此,這座城堡也有410餘年的歷史, 在續日本100名城中排名181名,小老虎とらっちゃ為吉祥物的小倉城。 走回小倉駅約莫3點半,反正回程車票沒事先買,還有時間能夠加碼小倉城。不過小倉駅 北口的人潮還是不多,即便下午還是感覺空蕩蕩。 從北口人行天橋看小倉駅,真不知道這座車站算是3層樓的建築,還是4層樓建築。2樓是 JR九洲在來線的日豊本線及鹿兒島本線,3樓是北九州高速鐵道(北九州モノレール)的單 軌電車,3樓樓頂就是山陽新幹線的月台,月台設有雨遮棚架,與兩側的高牆相連,但沒 有完全遮蔽。 恰巧14號線停著一列N700系鐵道之星(レールスター)電車,是山陽新幹線停站數最少的光 號(ひかり)列車,車頭印有Rail Star鐵道之星的字樣,車身以橘黃及黑色色帶貫穿全車 ,最快可以2小時45分從新大阪到博多,也並每個光號班次都停靠小倉。 才走出南口,就遇見單軌電車緩緩駛入。只是當下沒想到,不然去來回搭一趟也好。 小倉駅南口的人就多了起來,尤其是小倉中央商店街,人潮跟北口根本是兩個不同層次, 店家也是多到我眼花繚亂,不知道該從何逛起比較好。 太認真逛一定很傷荷包,還是趕緊鎖定眼前的小倉城天守,直直穿越出商店街。 小倉城是倚著紫川而興建,讓紫川成為天然的防禦屏障。當我們越過鷗外橋(鴎外橋)就進 入小倉城的範圍。之所以命名為鷗外橋,是為了紀念森鷗外這位與夏目漱石齊名的文豪, 他曾在小倉就任第十二師團軍醫部長。 橋的形狀也像水鳥張開翅膀的美麗形狀,因此也稱為水鳥之橋(水鳥の橋)。橋中央少女與 鷗嬉戲的雕刻作品 - 鷗(かもめ),是由獲得過文化勳章的雕刻家 - 淀井敏夫所創作,, 有趣的是,除了水鳥之橋,往出海口的方向還有石之橋(勝山橋)、木之橋(常盤橋,也就 是長崎街道的路線)、火之橋(室町大橋)。往上游方向有太陽之橋(中之橋)、鐵之橋(紫川 橋)、鐵之橋(中島橋)、音之橋(豐後橋)。另外,上游方向第一條支流,則有月之橋(紫川 1號管理橋),各有其特色所在。 小倉城為梯郭式的平城,有勝山城、勝野城、指月城、湧金城、鯉之城的別稱。東側有紫 川防禦,本丸的南北分別有北之丸與松之丸,與紫川之間有下屋敷,外圍有二之丸與三之 丸。 二之丸的範圍大約是北面的リバーウォーク北九州購物中心、北九州市立美術館分館、西 日本工業大學小倉校區的範圍,以石之橋(勝山橋)及國道199號線為界,東面以清張通り 為界,南面則以太陽之橋(中之橋)及勝山公園北側為界,北九州市役所就位在二之丸內。 三之丸則在國道199號線以南,北九州市立西小倉小學、北九州市立思永中學,以及勝山 公園的區域內。 小倉城本丸的正門有分別為與大手門、西之口門、虎之門(虎ノ門)。虎之門從天守的位置 來看,方位正好在東北,東北方位在12地支中是寅,對應的12生肖為虎,因此命名為虎之 門。 本丸與二之丸間挖有水掘防禦,北掘內側是虎之門,外側是四丁浜門。兩座門如今都已經 不見門與櫓。 虎之門是通往下屋敷的必經之路,但門跡外有侍者一直看守著,項上掛著單眼相機,眼神 貌似不安分地掃視路過的眾人,好像在等待遊客自己送入虎口,而且完全沒有人要嘗試走 過去,我還是繞開走另一座橋好了。 另一座橋被稱為歷史之道,貫穿小倉城南北,不少身著和服及浴衣的民眾,穿著足袋與木 屐,飄傳咔咔咔的聲響,有幾分穿越歷史時空的氣氛。 下屋敷原本只是下級武士居住的侍屋敷,在小笠原氏成為藩主之後開始作為下屋敷使用。 屋敷是大名的本邸之外,在外所建的別邸或御遊所,按距離遠近分為上屋敷、中屋敷、下 屋敷。由於出現在江戶時代,也稱為江戶屋敷。不過也並非每位大名都有上中下屋敷,主 要還是視大名所領的石高規模而定。在小笠原氏之前的細川氏時代,則是家老長岡佐渡的 宅底。 現在所見的模樣,與天守一樣,屬於復興重建的建築,命名為小倉城庭園,重現小笠原氏 時代的大名庭園、江戶時代武家的書院,以及「體諒之心(思いやりの心)」與「款待之心 (もてなしの心)」的小笠原流禮法。 小倉城庭園的另一邊,是通往北之丸兩座高聳的石鳥居,是八坂神社及小倉祖靈殿,是過 往北之丸的區域。 兩座鳥居之間的左右兩塊大石,是三之丸東面的中津口門的巨石,中津口門拆除後搬至此 處。明治期間,人們認為盯著這兩塊大石,就會帶來成功,因此這兩塊大石也有大石にら み及出世石等稱呼。 北之丸與本丸之間有內掘防禦,視野毫無阻礙,能直接欣賞天守的東北兩面。 天守下方石垣的結構,看上去並不那麼平整,有很多間隙,這種石垣工法稱為野面積工法 (野面積み)。小倉城的石材,是採用附近足立山的自然石(野面石),不加工切割,是細川 忠興改建小倉城天守最驕傲自信的事之一。 今日所見的小倉城規模,是在九州征伐及關原之戰後,由毛利勝信及細川忠興先後打造。 小倉城最早的築城記錄是在鎌倉時代中期,約1264年至1274年的文永年間,緒方大膳亮惟 重在紫川河口的西岸丘陵地上興建居城。但緒方大膳亮氏只維持短短幾十年,在延慶年間 1308年至1310年,傳到其孫子 - 緒方大膳亮惟尚之時,被水原備中守定充所消滅。 到了元徳2年(1330)年,黑崎土佐守景經才又將小倉作為居城,卻又在建武元年(1334年) 被長野貞家攻進,黑崎土佐守景經自盡,長野貞家成了小倉的居城。之後,大內氏又進攻 ,至此之後,小倉成了大內氏所把持的居城。 之後,日本進入混亂動盪的室町時代的南北朝時代及戰國時代,小倉城被攻克數次,城主 也更迭地讓人眼花繚亂。直到永祿13年(1570年)由豐後國大友氏的家臣 - 高橋鑑種被流 放後,被毛利元就收留成為小倉城主,並由養子 - 高橋紹運(吉弘鎮種)繼承高橋家。 天正14年(1586年),身為關白的豐臣秀吉發動藉由攻略日向國島津家,進而征服九州的九 州征伐。隔年,當時的小倉城城主高橋元種因較早開城投降,在戰後移轉至日向國縣的延 岡。而在征伐中立功的森勝信,也就是後來的毛利勝信,獲得6萬石入主小倉城,並築起 領地的城郭,確立了現今所見的小倉城範圍。 然而,小倉城的城主都沒辦法做好做滿。慶長5年(1600年),毛利勝信在關原之戰中支持 石田三成的西軍,戰後遭到改易,原定流放肥後。 我們繞入昔日的大手門,緩緩步入地勢高起的本丸。 走入大手門跡後,就能看見虎頭魚尾的鯱的側面。小倉城的鯱共有4座,位於東面及西面 ,分別在第3層及第5層的千鳥破風上方。鯱的下方,也設有同是用來避火的懸魚。 要進入天守之前,還有一道防禦,那就是大手門跡後方的槻門。槻門只限城主、公儀役人 、家老、寺廟主持使用,中老以下的武士或其餘人等只能走位於槻門西側的鐵門。如今, 槻門與鐵門都已不復存在。 前面提到的森鷗外,其任職的第12師團司令部正門,步上鐵門的石階就能看見紅磚的門柱 與矮牆。 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的論功行賞,細川忠興從原本的18萬石的丹厚國領主,慶長6年 (1601年)受封豐前一國及豐後國二郡的39萬9千石領主。細川忠興先是以黑田氏的居城 - 中津城作為據點,並在隔年大規模修築小倉城,作為往後的居城。城下町也在此時開始有 所規劃,以紫川為界,以西的區域是以武士為主的侍町,以東是商人的町人與下級武士為 主的區域。 小倉城的眾多別名:勝山城、勝野城、指月城、湧金城、鯉之城,都找不太到由來。只知 道在細川忠興修築之後被稱為勝山城或湧金城。但即使大規模修築後,小倉城的規模仍是 不怎麼大,不過城下町相當繁榮,各國商人及工匠集聚,與外國的貿易也相當盛行,祇園 祭也在此時誕生。後世都以細川忠興的修建,作為小倉城興起的起始點。 細川氏僅在小倉藩擔任短短30年的城主,細川忠興隱居於中津城後,由三男 - 細川忠利 繼任家督。 寬永9年(1632年),肥後熊本藩的加藤忠廣被改易,細川忠利從小倉加增移封至熊本54萬 石,成為熊本藩藩主,而小倉城城主由明石城主,也就是細川忠利妻子的哥哥 - 小笠原 忠真來繼任。 小笠原忠真除了是小倉藩藩主外,還授幕府將軍 - 德川家光之命,監控九州各大名。小 倉作為通往九州各地的街道起點,至此確立了重要的地位,小倉城也就在小笠原氏的治理 下,歷經10代,過了230餘年,直到最後一任城主 - 小笠原忠忱,進入明治維新時代。 細川忠興設計的天守是一個連結式塔層形天守,一座4重5層的大天守,連結一座1重的小 天守。大天守最上層為唐造風格,又稱為南蠻造,用以掩飾天守的樓層高度。最上層也採 用入母屋破風,至於現在所見的千鳥破風及唐破風,是重建後才加入的結構。 買好門票,踏入銜接大小天守間的櫓的入口,準備一探天守究竟。 天保8年(1837年),城內的鹽切場失火,一發不可收拾,大火燒毀了小倉城的天守及御殿 。2年後重建御殿,但沒有重建天守,只是在原本天守台(下方石砌底座)的上方建了貌似 天守的御三階的櫓。如今的天守,是在昭和34年(1959年)在市民的期望下,依據史料完成 外觀復興。 入門的腳踏墊,就是天守與吉祥物 - 老虎とらっちゃ,真不忍心一腳採下去。或許是小 笠原氏在小倉城的年代最久,とらっちゃ頭上的虎紋,正是小笠原氏的家紋 - 三階菱。 牆上掛著江戶時代大名的城郭圖及家紋,都是有在販售的商品,還好沒有沈迷蒐集家紋, 不然買也買不完。IMG_5320 第一樣展示的物件就是小倉城城郭及周遭的整體模型,重現城內城外的熱鬧景象。 城外的長崎道路有朝鮮通信使大批隊伍,象徵當時對外的貿易互通發達。 西邊是城下町繁榮的樣貌,還有眾人慶祝祇園祭的歡熱模樣。 仔細一瞧,靠近窗邊的小島居然是巖流島,正在上演慶長17年(1612年)宮本武蔵與佐佐木 小次郎的決鬥。 壓克力箱中展示的船艦模型,是1492年哥倫布從西班牙啟航的首航旗艦 - 聖瑪利亞號 (Santa María)。首航艦隊共有3艘船,分別是旗艦 - 聖瑪利亞號(Santa María)、三桅 杆輕快帆船的平塔號(Pinta)及尼尼亞號(La Niña)。 不過聖瑪利亞號並沒有航行至遠東地區,她在出航4個月後,在加勒比海的伊斯帕尼奧拉 島(Hispaniola)擱淺而被迫棄船。擺設在此處,是因為剛剛所見的城下町模型,是以站立 在聖瑪利亞號甲板所見的假定景象來模擬。 第一層的主要展示是關於小倉城的歷史,有些區域能夠拍照,有些則否。 先前看到とらっちゃ頭上的三階菱虎紋,是小笠原氏的家紋,而細川氏的家紋是九曜紋, 展示的鬼瓦上,就是細川九曜紋。 細川氏的家紋原本是丸之內二引兩,在細川忠興小時候跟著家父追隨織田信長,在尚未元 服前就跟著上戰場,獲得織田信長的喜愛,並贈其小柄,小柄上就印著九曜花紋。當細川 忠興與明智光秀的三女 - 明智玉子結婚時,織田信長便將九曜花紋賜給細川忠興作為家 紋。 細川忠興一路跟隨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在戰國紛擾的年代,相當懂著順應時 勢的武將。由於細川忠興也精通茶道、和歌、能樂,是有名的利休七哲之一。 角落擺了一座大太鼓,這大太鼓原本放置在天守最上層,緊急時會擊鼓通知眾人。在小倉 城遭到祝融時,被緊急送出城外,在輾轉各地後才又回到小倉城。 另一個令人矚目的賣點,是兩幅高4.7m、寬2.5m的老虎畫作,由佐藤高越於昭和35、36年 (1960、1961年)所繪製。分別為在入口的雄虎:迎接虎(迎え虎)、在出口的雌虎:送行虎 (送り虎)。最大的特色在於,不論站在迎接虎前面哪個角度,都會覺得老虎的雙眼正緊盯 著自己,感覺自己就像獵物般,被虎視眈眈的盯著,非常厲害。 第2層是城內體驗區,有與小倉城有關的人物動漫版立牌,以及展示城內的一日作息,還 重現了島原之亂出陣前夜的作戰會議景象。IMG_5341 中間展示了小倉祗園祭使用的山鉾,山鉾上大多裝飾與故事或趣聞有關的事物,豪華絢麗 無比。這座山鉾是古船場町山車,於安政4年(1857年)建造,高4.33m,是福岡縣指定有形 民俗文化財。 山鉾最上端站立著金鳳凰,金鳳凰站在萬寶槌(打ち出の小槌)上,萬寶槌是傳說中鬼或大 黑天才擁有的寶物,能夠招來財富。小槌下面是裝飾著蔵鍵及馬簾的雲,金光閃閃,相當 華麗。 旁有大名座轎,外觀也是相當華麗,而且能夠坐上去體驗,按下其內的按鈕,轎子會前搖 後晃,有被抬轎的感受。不過轎子空間很小,擠進去感覺就是一種折磨。 一日作息中,除了生活器具及娛樂休閒,最連令人好奇的就是如廁的部分。在一個不起眼 的小房間內,展示城主的御廁。便桶的地板下方會鋪著檜葉,並且設置了能夠抽出的裝置 ,在城主如廁後,就能夠調查城主的身體健康狀況。 第3層是影像體驗區,上映小倉城物語(小倉城ものがたり)及飛脚源先生小倉城下町之道 路見聞(飛脚の源さん小倉城下町寄り道見聞),另外還有宮本武蔵與佐佐木小次郎在巖流 島的決鬥。 第4層是企劃展示區,當下正在展示用牙籤製作的各大名城。邊欣賞著作品,邊比對牆上 的實景海報,讓人不得不佩服製作者的精細手工。 來到天守最上層,一踏上來就覺得相當寬敞,與過去走訪的天守頂層,給人擁擠的感受大 大不同。原本天守最上層的設計是採「外廻緣」,將地板及欄杆延伸到天守牆壁外側,再 加上重建後不再需要考量防禦,大片的落地窗讓視野更加廣闊,陽光照射近來也曬的相當 舒服。 小倉城南面左至右是北九州市役所、議事所、小倉北區役所、北九州市立文學館、福岡法 務局北九州支局、JONAI TOWER,也就是昔日二之丸的區域,勝山公園則為三之丸。前方 的樹林中,有做白洲燈台岩松翁記念塔,以及松本清張記念館,後方山巒有竜ケ鼻、貫山 、福智山、皿倉山。 東面是紫川與足立山。足立山的山稜向北延伸,在尾稜有座小文字山,該山頂光禿禿的, 在每年8月13日,會用擺滿插滿稻草的竹筒,再用燈油點燃,排成小字,成了小倉夏日著 名的"小文字焼き"活動。 小文字焼き活動的由來與二戰後日本開始發展國家體育有關,當時小倉被選作自行車競技 的場地,小倉也因此成了競輪競技的發詳地。昭和23年(1948),為了歡迎國體的出場選手 ,在小文字山山頂挖了小字形的輪廓,然後燒了火。之後,雖然不知道理由,這項點火活 動成了盂蘭盆節的迎火,一直持續了下來。 北面看起來造型前衛的建築,相當突兀,也是昔日的二之丸。半圓弧的建築是九州市立美 術館分館及NHK北九州放送局,以及北九州河畔購物中心。 水掘內的區域是北之丸,現在則是八坂神社。 西面是小天守與廣場,廣場圍繞著樹林,是本丸的範圍,再往外,就是二之丸與三之丸。 右方樹林間有通往北之丸的多聞口門跡,多聞口有座着見櫓,當年是用來監視海上航行的 船隻,現在則是販售以米糠醃漬醬菜的小舖,這種傳統鄉土醃製物稱為糠蔵(ぬかぐら)。 逛完大天守,再回到第一層去小天守的紀念品販售處逛逛。銜接的通道掛了許多小倉城的 舊照片,還有一幅江戶時代小倉的畫作,繪出紫川海上貿易的榮景,也可見常盤橋左右的 長崎街道,兩側店家林立的模樣。 舊照片中有美軍於昭和32年(1957年)解除接收管制後,小倉城天守進行復原進行中的照片 ,以及天守復興後,周遭尚未興建高樓的空照圖。 站在紀念品販售處門口迎接的是老虎とらっちゃ,店內還有另一位到處奔走的伙伴,那就 是熊本縣的吉祥物 - 酷MA萌(熊本熊,くまモン)。因為今年熊本遭遇地震,九州地區處 處都在為熊本賑災,期望能夠早日復興。 多聞口門跡前的花崗岩的明神型石鳥居,也是線指定有形文化財,穿過後就進入北之丸的 八坂神社。 關原之戰後,細川忠興因為德川家康的論功行賞,成了豐前一國和豐後二郡的大名。元和 2年(1616年),細川忠興在當時稱為勝山城的小倉城外獵鷹,在西方的愛宕山上發現了一 座生滿苔鮮的石祠。正當細川忠興用杖撥開想一窺祠中的御神體,突然一隻飛鷹衝了出來 ,抓傷了細川忠興的眼睛。受了傷的細川忠興非常痛苦,家臣們慌張的回到城中,馬上請 御醫醫治,但細川忠興的眼睛還是失明了。 細川忠興害怕這是因為對神不敬所遭到的神罰,命令家臣馬上去調查那座石祠的由來,這 才發現石祠內祭祀的是斬殺八岐大蛇、既凶暴又英勇的須佐之男命。為了反省自己的無禮 ,於是決定在小倉城附近的鑄物師町蓋一座莊嚴的祇園社,因為祇園社在自己出生的京都 一樣是祭祀須佐之男命的神殿。 元和3年(1617年)2月,小倉的祇園社開始興建,同年9月竣工,而細川忠興原本看不見的 眼睛,也就這樣痊愈了。於是細川忠興在神殿竣工後,馬上舉辦了願解的祭典,模仿京都 的祇園祭的形式,祈求小倉城無災無病、城下町繁榮發展。祭典就這樣流傳了400年到今 天,其中的小倉祇園太鼓,也被認定為國選的無形民俗文化財。 本殿旁有一對石造燈籠,也是縣指定有形文化財,是當年細川忠興祈願眼睛能痊癒所奉納 ,不過沒有找到。 寛永9年(1632年)細川氏轉封,小笠原忠真成了小倉城城主,將小倉祇園社作為小倉城守 護神,且為豐前領地內的總鎮守。總鎮守這個名號一聽到覺得很威風凜凜,氣勢就能鎮攝 他人。 到了明治時期,廢藩置縣,有栖川宮熾仁親王成了第一任福岡縣令。有栖川宮熾仁親王在 赴任途中,於京都祇園社參拜,親筆寫下並賦予「八坂神社」的神號,所以同是祭祀須佐 之男命的小倉祇園社,也跟著改名為小倉的八坂神社。最後,於昭和9年(1934年),從原 本的鑄物師町遷移到北之丸的現在位置。 八坂神社內也有幾隻貓咪鎮守,眼神看起來不太友善,靠過去也不太理人,該不會像須佐 之男一樣,突然變殘暴吧。 小倉城在細川氏與小笠原氏的治理之下,看似太平了260餘年,但火苗也在關原之戰後悄 悄地埋下。當時支持石田三成的毛利輝元是西軍名義上的總大將,遭到德川家康減封石高 、改易長州,因此皆下來的歷任藩主,都對德川幕府有所不滿。 江戶時代後期,長州藩內尊王攘夷的思想愈來愈盛行,又相繼發生櫻田門外之變、池田屋 事件、禁門之變,京都的朝廷向德川幕府下令討伐,於是元治元年(1864年)發生了第一次 長州征討,並在薩摩藩士西鄉隆盛的遊說下,長州藩保守派得勢,與禁門之變有關的長州 藩三位家老切腹,劃下句點。隔年高杉晋作率領奇兵隊,打倒保守派,在長州藩成立倒幕 派政權,引發德川幕府的第二次長州征討。 兩次對長州藩的征伐,小倉都成了九州的最前線,戰況激烈。第二次長州征討時,長州藩 的高杉晉作、山縣有朋登入九州,猛攻小倉城,總督小笠原長行脫離戰線,搭上軍艦富士 山艦逃亡,小倉藩第9代藩主 - 小笠原忠幹死亡,其次男 - 小笠原忠忱繼任家督。最後 ,小倉藩自行在城內放火,城內的建物全都灰飛煙滅。 即便都化成灰了,小倉城仍未從紛擾中跳脫。明治10年(1877年)的西南戰爭,歩兵第14連 隊屯駐小倉城,後來成為帝國陸軍大將台灣總督府第三任總督的乃木希典,到了西南戰爭 結束後,才成為歩兵第一連隊長。 後來明治31年(1898年)歩兵第12旅團第、12師團司令部進駐。戰後的昭和20年(1945年), 美軍駐留,直到昭和32年(1957年)美軍解除接收管制,小倉城才恢復真正的平靜。 晃回小倉駅南口,看了下時間,沒什麼機會搭乘北九州高速鐵道的單軌電車了。 南口的人行天橋上,也有座小倉祇園太鼓,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在來小倉,參加祇園祭活動 。 今天在藍島與貓咪們玩了大半天,又走了小倉城,鬆懈下來才發現午餐只簡單吃了個可樂 餅,馬上到車站百貨公司內的利久牛舌報到。 還沒能去仙台,先在小倉品嚐品嚐牛舌的滋味。 回程本來想搭鹿兒島本線的特急音速(ソニック)列車回,從小倉回到博多約50分鐘的車程 。只是腳已經累的不聽使喚,改買15分鐘就能回到博多的新幹線車票。 換了地鐵,穿過天神地下街,回到中洲已經晚上9點,簡直快累癱了。 累了想休息,偏偏肚子又餓了。路邊幾攤屋台都已經滿座,最後選了旅館附近的鐵鍋煎餃 - 鉄なべ中洲本店。IMG_5512 很殘忍的是,想外帶,但鉄なべ中洲本店的店員要求購買的最低數量,我們完全無法負擔 ,只好留在店內吃。 鐵板煎過的餃子,色澤挺誘人的,品嚐完卻覺得失望,糊糊的內餡與油膩的口感,不是很 喜歡,只能說個人對日式餃子沒有愛。 回到福岡後,或許對於小倉周遭的門司港、關門海峽、下關,都未能前去,以及那晶瑩剔 透的河豚刺身,所以對小倉還有點眷戀、意猶未盡呢。 2016.1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165.19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538779503.A.53C.html
sschen: 謝謝分享,照片拍得很棒 10/06 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