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18深秋京都紅葉之華:詩仙堂.鷺森神社.曼殊院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586561 本篇原始照片連結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43119544@N07/albums/72157711301706532 本篇接續上篇介紹修學院離宮附近的紅葉景點,包含詩仙堂、鷺森神社與曼殊院,這些景 點都可以步行到達,只有曼殊院較為偏遠而且路上都是上坡,所以來回需要一定的走力。 詩仙堂 人氣度:★★★ 推薦度:★★ 詩仙堂就在上篇圓光寺的旁邊,創建者是江戶時代初期德川家的家臣石川丈山。石川丈山 的家族侍奉德川家,年輕時學習武藝,深受德川家康信賴,還曾參加大阪夏之陣,但在後 來棄武學文之後,反而成為江戶時代初期的漢詩名家。1641年開始在此隱居,以中國「三 十六詩仙」為名取名為詩仙堂,並在此居住30幾年後,1672年以90歲高齡去世。 進入詩仙堂後便可看到建築與前方的庭院,建築裡禁止攝影,不過可以從庭園看到建築物 外部,另外建築物裡可以看到中國被稱為詩仙的畫像,這也是被稱為「詩仙堂」的由來。 從庭園的階梯可以看到建築物旁的紅葉,另外庭園也有幾棵紅葉,但除此之外因為庭園實 在很小,可看的東西實在有限,因此很快就可參觀完畢。雖然建築物旁的紅葉搭配建築物 相當漂亮,但搭配門票還看參觀價值有限。 鷺森神社 人氣度:★★ 推薦度:★★★★ 鷺森神社位於往曼殊院的路附近,有狹窄的道路前往,祭祀的是日本傳說中的古神素戔嗚 尊,早在西元9世紀便已存在,後來在應仁之亂被燒毀後,遷到今天修學院離宮的森林中 ,後來因為建造修學院離宮的關係,1689年在當時靈元天皇的指導下再遷移到今天的位置 ,該天皇在此還留下和歌的紀念碑。 鷺森神社的建築極為簡單,只有拜殿與前方的舞殿,除了旁邊有個「八重垣」這石頭,觸 摸之後可以獲得良緣斬除惡緣以外,就沒有太多值得一提的地方,但從前方鳥居到拜殿的 紅葉步道卻長達200公尺,其美景讓人流連忘返,而且重點是還是免費的,如果秋天到此 旅遊的話,這裡的紅葉是不能錯過的。 曼殊院 人氣度:★★★ 推薦度:★★★ 曼殊院位於修學院離宮周邊的最深處,創建在10世紀間,在創建前只是比叡山上的一個小 寺院,後來在創建後也好幾度遷移,最初的遷移曾在今天的金閣寺附近,後來足利義滿期 間創建金閣寺而再度被迫遷移,在1656年才遷移到今天的位置。 從曼殊院經常被遷移的歷史來看,它並不是很重要的寺院,但後來室町幕府時期時皇族在 此出家之後,這個寺院就成為代代由皇族擔任住持的「門跡寺院」,而改變這寺院的地位 (之前曾介紹的毘沙門堂也是門跡寺院)。遷移到今天位置的也是皇族出身的良尚法親王, 他除了佛學以外在許多方面都有良好的修養,至今部分建築物與收藏品都顯示他的品味。 曼殊院比起前面幾個寺院神社較為偏遠,從圓光寺還要走約15分鐘,而且一路都是上坡。 到了門牌到售票口前一路都有紅葉,很有可看性,另外這個寺院的創建者與菅原道真關係 很深,因此門口附近還有小型的天滿宮,代表這個寺院與天滿宮的關係。 曼殊院的主要建築有大玄關、大書院、小書院等,而包圍在大小書院的則是有名的庭園。 大小書院據說都是1656年在此重建時留存的,裡面的配置與障畫也是當時的作品,但內部 禁止攝影。 比起建築,曼殊院的庭園更吸引人,這個庭園據稱出自江戶時代著名庭園名家小掘遠州之 手,但實際上早在該寺院重建時他已去世,因此實際造庭者依然不明。這是一個用白砂所 做出的枯山水庭園,在砂中有「鶴島」與「龜島」這兩個小島,其中龜島附近的山坡上有 紅葉,配上白砂、小島與建築讓人覺得有如仙境一般,這也是該寺院在這季節最經典的風 景。 這次用半天的時間一口氣跑了4個寺院與神社,除了詩仙堂的紅葉較少以外,其他3個都很 有可看性,如果加上附近修學院離宮可以安排一整天的時間。在這季節京都到處都充滿了 觀光客,尤其是清水寺附近更是壅擠,相形之下這裡的觀光客稍微少一些,相當值得推薦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4.203.1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573304500.A.514.html
waa006 : 去年這些地方的紅葉變色的不好,希望今年能不錯 11/10 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