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18深秋京都紅葉之華:嵐山.常寂光寺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600632 本文原始照片連結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43119544@N07/albums/72157711902406163 嵐山是京都最有名的觀光勝地,由於這裡的桂川沿岸與周邊風景之優美,早自平安時代便 是貴族的別墅所在地,並流傳許多描述此地的古典歌謠。這裡一年四季風景各有特色,但 以秋天的紅葉最美,每到這兩季節便湧來大量的觀光客,加上戶外教學的學生,將這裡人 行道甚至道路都擠到水洩不通。 嵐山在歷次京都之旅已經來過多次,但畢竟是第一次到京都賞紅葉,因此這個季節到此地 也是第一次,不過這次所選擇要參觀的寺院是以前從未參觀,主要是以紅葉景觀聲譽遠播 的寺院,這些都分布在嵯峨野地區的沿山道路上,2014年賞櫻時曾經路過,其中最有名的 便是本篇所介紹的常寂光寺,另外周邊的二尊院、寶筐院及祇王寺則留到下篇介紹。 這次我是從阪急鐵路嵐山站出發,走約10分鐘便可看到渡月橋周邊,渡月橋早在西元9世 紀就已設橋,現存的渡月橋是於1934年完成,為了能行駛車輛,因此橋墩是由鋼筋水泥製 作,但為配合景觀因此欄杆是木製。這裡就是嵐山紅葉最好的觀景點,但當時天氣不太好 ,所以紅葉景觀並不突出。 通過渡月橋後進入嵐山最熱鬧的街道,旁邊便是之前曾去過兩次的天龍寺。天龍寺建於 1339年,是室町幕府的開創者足利尊氏為了悼念被他打敗,後來逃到吉野駕崩的後醍醐天 皇,而將原本的龜山離宮改建成的寺院,寺院面積曾經相當廣大,整個嵐山周邊都曾是這 寺院的地盤,但之後不幸的接連幾次火災,讓當初建築幾乎都燒毀殆盡,現存寺院大都是 明治期間重建。天龍寺的門口附近便有許多紅葉,由於已經去過,這次就沒有進入再進入 本堂參觀了(其實紅葉景觀很多遊記也寫過了)。 走進天龍寺旁的小路,便是嵐山最有名的竹林小徑,當然由於這時正值觀光季節,小徑裡 幾乎是爆滿的狀態,完全沒有優雅閒致了,這條路便是前往常寂光寺周邊最快的捷徑,也 是2014年曾走過的路線,通過嵯峨野觀光鐵道後便是前往該寺的小路,沿途紅葉也不輸以 下寺院內的景觀。 常寂光寺 人氣度:★★★★ 推薦度:★★★★★ 常寂光寺位於被稱為「小倉山」的山腰上,這個山自古便以紅葉聞名,平安末期到鐮倉幕 府初期所形成的「小倉百人一首」中,便有許多詩歌讚嘆這裡紅葉的美麗。沿者小倉山而 建的寺院包含本篇的常寂光寺與天龍寺,還有下篇的二尊院與祇王寺等。 常寂光寺的前身為平安時代末期官員藤原定家的山莊「時雨亭」(他也是「小倉百人一首 」的作者之一),後來在1596年由日蓮宗的僧侶日禎在此地創建寺院作為他的隱居之地, 後來土地與寺院建築受到許多人的捐贈,包含京都豪商角倉了以與戰國大名小早川秀秋等 。 不愧是這裡周邊紅葉最經典的寺院,光是門口附近就有很多紅葉,進入江戶時代改建的「 山門」後便是售票口,門票500日圓。由於整個寺院都是依山而建,因此參觀的路線全是 上坡階梯,通過售票口之後便是「仁王門」,是由日禎從原來的日蓮宗寺院移建過來的, 整個門都被紅葉包圍,是最好的攝影地。 繼續從仁王門爬上階梯便是本堂,是透過戰國大名小早川秀秋的財力幫助之下,從伏見城 移築過來的。本堂的旁邊的鐘樓的鐘本來也是創建時留存至近代的,但後來因為二戰而被 徵用,戰後才將該鐘重做。 繼續爬上寺院的最上方附近則有多寶塔,建於1620年,由於被認為是安土桃山時代過渡到 江戶時代寶塔的傑作,因此成為該寺唯一的重要文化財建築。爬上寺院的最上方有眺望台 ,可以看到遠方的京都景觀,附近則有該寺前身時雨亭的遺跡,本來有部分建築有留存至 近代,但毀於昭和初年的颱風。 常寂光寺境內並不大,全部走完大約20幾分鐘(但沿途都是斜坡階梯,因此並不輕鬆),但 充滿整個寺院的紅葉從門口、仁王門、本堂、眺望台一路到下山後的出口,從頭到尾都讓 人驚嘆,就連我從出口出來都忍不住往出口及旁邊的門口繼續張望一陣子不想馬上離開, 可以說明這寺院的紅葉有麼讓人流連忘返,但該寺院名聲太過響亮的代價就是寺院內遊客 源源不絕,幾乎不可能拍到沒有人的照片,因此建議於非假日一大早前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4.203.1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574515122.A.8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