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造訪日期:2019/11/24 完整高清圖文網誌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com/2019/11/2019_48.html 元親的出生地,位於高知縣第二大城的南國市,也是被選入續百大名城中的岡豐城,當然 也是我們絕對要造訪的目的地。 岡豐城築於15世紀初,是長宗我部氏的居城,由元親之父長宗我部國親修築成最終的樣子 ,西元1591年秀吉四國征伐後,元親將主城移到了浦戶城,岡豐城因而廢城。岡豐城屬於 連郭式山城,所在的岡豐山標高僅97公尺,只能算是座丘陵,但因為南國市是一片廣大的 平原,岡豐城的位置正好可以掌控整個南國平原的制高點,也算是有戰略地位,前往岡豐 城,可從高知駅搭乘巴士前往,一班車直達,僅要23分鐘,不過我們因為整體行程的考量 ,利用租車前往,但其實搭乘大眾運輸並不難到唷。 簡化版網誌: 岡豐城與高知縣立歷史民俗資料館位於同一處,我們駕車沿著縣道384號,經過歷史民俗 資料館的入口,就可以看到高高的指標了。 https://imgur.com/8aMqpvG 資料館的停車場可以容納相當多的大小車輛,一旁的石垣上就掛著「祝續日本100名城岡 豊城選定」的布條,不過這石垣應該不是城跡的遺跡才是。 https://imgur.com/M8UaRBz 停車場旁就有指標,兩側都有階梯可以走上資料館的正面入口,一邊是大階段,一邊是旋 轉階梯,雖然大階段比較遠一點,但可以拍攝建築物的外觀,因此我們選擇走大階段,兩 邊入口都沒有電梯設施。 大階段的沿路都插著長宗我部家的「七つ酢漿草」旗,完全就是表示這裡是長宗我部的領 地。 https://imgur.com/1G6MUEF 大階段旁也有石垣造型的圍牆。 https://imgur.com/0TL0Oam 階段的中段,有一樓的入口,或是選擇再往上走,從正面入口進入資料館,而我們想先瞻 仰一下帥氣的「長宗我部元親飛翔之像」所以選擇繼續往上走。而大階段的正前方,就是 岡豐城的所在了。 https://imgur.com/F6CdDEd 爬上大階段的盡頭,左邊可以看到資料館的入口,右邊則有一尊帥氣的銅像。 https://imgur.com/1FzVFXd 這尊銅像,就是「長宗我部元親 飛翔之像」,帥氣的姿勢,舉著槍指向天際,代表元親 由岡豐城誕生,開啟翱翔四國天際的象徵。我們很巧妙地捕捉到了元親長槍尖端指著太陽 的畫面,就好像這充滿威力的長槍,發出炫目的光芒一般,推薦大家若是秋季的中午抵達 ,也試著看能不能拍出這樣充滿力量的照片吧。 https://imgur.com/4QCVyQX 岡豐城入口就在飛翔像的後方,不過我們得先進入「高知縣立歷史民俗資料館」內,因為 續百大的印章就擺在裡面。 https://imgur.com/MUcZyZ2 資料館的受付櫃台,就可以索取續百大名城的印章了,比起前一天蓋的河後森城章,岡豐 城的印章水量實在相當適中,不愧是「有管理員」的印章啊!第37顆印章到手。 https://imgur.com/cYRU6IF 參觀資料館的常設展,料金700円,說實在是比較貴一點,但既來之則看之,館方也花了 大錢整建,又有許多長宗我部氏的相關展覽,說什麼也一定要看一下啊!常設展主要分為 總合展示室(3F)與長宗我部展示室(2F),參觀完3階的總合展示室,來到2階的長宗我部展 示室,裡面展示了相當多的資料。從秦氏以來的長宗我部氏、岡豐城的相關資料,還模擬 了阿波中富川合戦時長宗我部軍的本陣擺設,最後到豐臣時期的長宗我部氏,以及長宗我 部氏的滅亡。可惜的是,剛剛的總合展示室完全可以拍照,但長宗我部展示室卻完全不能 拍照,殘念啊!最後在展示室外有長宗我部元親大河劇的連署書,我們當然贊助一下也簽 上了名字,希望有一天真的能拍成功(握拳祝福)。 https://imgur.com/Kf5JS9v 參觀完資料館,正式要來攻城了,從飛翔像後方的樓梯爬上,就進入了岡豐城的範圍內。 如案內板所示,從現在地起算,約莫300公尺的距離,就是岡豐城目前遺跡的分布,本丸 或本郭的所在地,位於圖中的詰,其餘如二ノ段、三ノ段、四ノ段,可以算是城郭中其他 曲輪的結構。 https://imgur.com/QoZAgvq 岡豐城整備的很好,入城雖然要爬一段坡道,但這階梯走起來輕鬆舒服不費力。 https://imgur.com/mYJSQ0q 階梯連結的第一個寬廣的空間,就是二ノ段,目前區域內僅留有一個涼亭,並沒有遺跡的 檢出與展示。 不過從二ノ段邊坡,就已經可以俯視整個南國平原了,雖然僅有90公尺的標高,但相對於 平地,也是近30層樓的高度,視野絕對也不差的。 https://imgur.com/PjkTRhM 繼續往前走,可以看到二ノ段與詰之間的空堀並以小橋跨越,一旁還有已經看不出來的井 戶遺跡。 https://imgur.com/amv4k3Q 跨越空堀後,先來到一個小空間「詰下段」,這裡有一些調查檢出的礎石遺跡。 https://imgur.com/D0b7Llf 詰下段一旁往上走一點點,就可以看到詰了,詰是岡豐山的山頂,呈現三角形,每邊約長 40公尺,東側是二ノ段、南西側分別是三ノ段與四ノ段,調查發現有礎石遺跡與井戶,西 側還有土壘存在。西元2019年2月以前,這裡曾經有模擬重建的詰櫓存在,但因為入選續 百大後,考量詰櫓是沒有經考證的建築物,為了呈現原始的礎石遺構,將詰櫓拆除,我們 晚了一步沒有看到(殘念),但這樣原始的復原遺跡,可能才是文史工作者想要給大家看到 的。 https://imgur.com/Tqadzlt 礎石遺跡旁,有小小的岡豐城跡石碑。 https://imgur.com/5x0aPHK 詰的建築物呈現L型,後半段比較狹小。 https://imgur.com/4VT79ks 因為詰是最高點,往南側的階段走下,就可以看到三ノ段了。 三ノ段檢出的礎石,幾乎貼齊一旁的土壘與石垣,非常利用空間的建築方式也屬少見,而 這個角度就是岡豐城續百大城章的圖案畫面,當中一片翠綠,與印章的綠色不謀而合。 https://imgur.com/rEIjQUj 稍微轉一下角度可以更完整的看出三ノ段遺構的樣貌。 https://imgur.com/mdhbJCz 三ノ段北半部,可以明顯看到L型的結構。 https://imgur.com/oZKjbNS 南北兩半,中間也有一列礎石,被認為是兩部分的隔間,區分出生活的不同場域。 https://imgur.com/qKbqZZ9 一旁的石垣結構也相當清楚,是採用最原始的野面積堆法。 https://imgur.com/8w9W4qM 從三ノ段往四ノ段會先經過「長宗我部氏岡豐城址」碑,這個巨大的石碑,比起詰中的小 碑,更能代表岡豐城,看起來也有一定年歲的石碑,背面的碑文應該是長宗我部氏的事蹟 ,但年代久遠部分字體也已難辨認了。 https://imgur.com/Y6198UN 從下方的四ノ段抬頭仰望石碑,才看的出來其實有一定的高度,石碑為土佐藩士田中光顯 (西元1843~1939年)所題,因此推測石碑應該也有80~100年的歷史了。 https://imgur.com/ccILUcq 石碑下方的廣場,就是四ノ段,面積相當寬廣,應有三ノ段的兩倍以上,中央圓形的遺構 ,應不是岡豐城的遺跡,比較像是二戰前後所築的砲陣地,不過並未加以說明。背後同樣 是南國平元的美麗景色,還搭配幾棵(光禿禿的)櫻花。 https://imgur.com/WG6lAxu 我們往四ノ段南邊的步道繼續前進,會有一段沿著山崖的小徑,還有木橋會橫跨空堀,眼 前的一切突然變成很原始的畫面。 https://imgur.com/jtR7AWG 不過步道還是維持的相當好,走起來輕鬆愉快。 https://imgur.com/HnuQToO 遊步道的盡頭,突然出現類似車道的路,這裡可通往傳廄跡曲輪。也是岡豐城內最後一個 區域了。 https://imgur.com/ZY6qxbN 傳廄跡曲輪也是岡豐山上位於西側的另一個制高點,目前沒有遺跡檢出,僅有一個有點奇 特的涼亭,還有一塊已經看不出刻字的石碑。 https://imgur.com/0hh2OXL 廄跡曲輪中的奇妙涼亭,其實是結合健身設施的展望台。 https://imgur.com/49RTFXK 像是這樣XDDD https://imgur.com/MVBAbE3 我們從西側像是車道的道路回到四ノ段附近,四ノ段前方的虎口,則是岡豐城古時真正的 入口,現今從資料館進入的通道,是後世創造的啊。虎口的兩側,一側是土壘,一側是石 垣結構,且呈現弧度,有一定的防禦功能。 https://imgur.com/BO6aTs0 最後,我們把在資料館內購買的超級帥氣的長宗我部元親明信片寄一張回家,有資料館的 好處就是即使是遺跡不多的山城,還是可以有超棒的紀念品啊!元親公的紀行,我們這一 階段算是完成了80%,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再補上浦戶城的行程。 https://imgur.com/931rzTi -- 歡迎光臨我們的日本旅遊部落格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tw/ 歷史‧秘境‧貓咪‧美食‧良宿‧交通 旅型電子書新上架:https://travostyle.com/book/map/519 歡迎收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213.9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611541600.A.08E.html
joanzkow: 謝謝分享 01/26 08:21
ke0119: 四國棒棒 01/27 16:27
Hidenout: 謝謝分享 01/29 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