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KanColl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好讀:https://www.ptt.cc/bbs/KanColle/M.1437474884.A.1BF.html http://i.imgur.com/knl0UvD.jpg
http://i.imgur.com/SAvolNf.jpg
如圖: http://i.imgur.com/21MGYNl.jpg
15m二重測距儀,又稱為39式倒分像立体視式十五米二重測距儀 是二戰日本最先進的光學測距儀,不過也有一說技術來源是德國Carl Zeiss AG 也就是德國Bismarck的10.5m光學測距儀的公司 內部構造: http://i.imgur.com/xblRNoE.jpg
在火控雷達出現之前,光學測距儀是指揮艦載火炮最主要的觀測與校正裝置 如上圖的內部構造所示,光學測距儀內有許多不同的各式稜鏡或反射鏡 分別由兩端的觀測口對敵艦取景,操縱者經過調整內部稜鏡與反射鏡的角度 讓兩個觀測口的取景重合,就能得出初階的三角數據 最後再加以運算,就能得到敵艦與自己的距離。 以下為合像式測距儀與三角計算法的原理 1.http://i.imgur.com/yQuUD30.jpg
將光學測距儀轉向對準敵艦或是攻擊目標 2.http://i.imgur.com/cjK1RPj.jpg
此時由於兩邊的內設透鏡組都是預設位置,所以也會垂直於敵艦 左右兩側的透鏡透過特殊光學系統與反射鏡系統讓雙方觀察到的景象各半 由於尚未校正,故上下兩觀測口所取的景象會產生錯位 3.http://i.imgur.com/gHPwf8m.jpg
保持其中一方為直角的前提下,調整另一方的方向與位置,直到影像正確疊合 4.http://i.imgur.com/rf5fNpw.jpg
疊合完成之後,根據三角定理。 以測距儀的基線長為三角底邊,一方角度為90度角 得到a角的角度之後,就能夠與其他數值一起計算出敵我雙方的距離 與測距儀連動的刻度盤可以看出換算的數值距離 5.http://i.imgur.com/70s5Kx5.jpg
a角越大測量能夠越精細,所以作為底邊的測距儀實際上越長越準 拿到距離數值後 將數值送往射擊指揮所,將自己航程儀計算的方位、速度與雷達測定的資訊 敵艦距離、敵艦航速、本艦航速與距離、發射藥類型、藥量、彈種、風速、濕度 等數種數據輸入九八式射撃盤與方位盤 得到計算後的迴旋角、俯仰角與修正數據之後 通知各砲塔調整炮身與砲塔,準備統一擊發 http://i.imgur.com/7ibFgoS.jpg
九八式射擊盤改一 不過一般以英美的船艦來說測距儀在主砲上的會比較長 如Iowa的主砲測距儀是14m,艦橋的只有8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39.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anColle/M.1437474884.A.1BF.html ※ 編輯: a25172366 (114.36.39.39), 07/21/2015 18:34:52
fertalizer: 先推(′・ω・‵) 07/21 18:36
tonekaini: 吾輩也好想要 07/21 18:36
tomalex: 未看先推 07/21 18:37
Kagero: 再推(′・ω・‵) 07/21 18:37
nolimitpqq: 推 07/21 18:38
langeo: 推推 07/21 18:39
bladesinger: 左舷,30公里,目標亞理柏克級飛彈驅逐艦 07/21 18:40
CSC4010: 原來如此。好厲害...... 07/21 18:41
bladesinger: (然後被魚叉飛彈開幕先制) 07/21 18:41
Becuzlove: 好認真@@ 07/21 18:42
ntupeter: 文組哭暈在廁所QQ 07/21 18:56
noitaidar: 原來不過就是個三角函數的概念(′・ω・‵) 07/21 18:56
noitaidar: 角度a已知,則令敵我距離為x 07/21 18:57
noitaidar: 可得x=15*cot(a) 07/21 18:58
mark0912n: 不過知道了這些 要考慮的事情還有很多 XD 07/21 19:01
mark0912n: 比如說科氏力... 07/21 19:01
bob85ch: 大和好可愛ˊωˋ 武藏的好長www 07/21 19:03
Swallow43: 因為科氏力不在觀測班的工作範圍內~ 07/21 19:06
tnsshacg102: 張知識了 07/21 19:08
uhks: 其實比起科氏力 艦砲比較需要考慮馬格努斯效應 07/21 19:18
sonicsteroid: 但是砲彈不是球體? 07/21 19:21
RDcat: 看完推一下。島風沒事也被貓到wwww 07/21 19:21
pegasusatlan: 長知識 07/21 19:27
uhks: 馬格努斯效應也會反應在圓柱體上面 其實就是流體力學一環 07/21 19:28
sonicsteroid: wiki:當一個旋轉物體的旋轉角速度矢量與物體飛行 07/21 19:31
sonicsteroid: 速度矢量不重合時 07/21 19:31
sonicsteroid: 砲彈不會橫滾發射出去吧? 07/21 19:31
Carrarese: 第一張圖是否應該修正?只有戰艦和航戰可以裝備 07/21 19:36
uhks: 翻了一下客本 看來我搞錯了 XD 不過的確要考慮流體力學 07/21 19:43
uhks: 砲彈本身的旋轉 以及和附近砲彈的擾動 07/21 19:43
uhks: 不過的確都不是觀測班的工作了 07/21 19:43
Chitose: 戰艦好複雜哦… 07/21 19:45
kerorok66: 推 07/21 19:46
ysanderl: 長知識推 不過算出距離之後好像才是大工程啊 囧 07/21 19:52
oscar1234562: 推 玩過WOWS所以知道科氏力有多強大 07/21 20:05
Iamstalin: 跟科氏力有什麼關係...? 07/21 20:10
dodo1018: \小學堂/ 07/21 20:17
SaberTheBest: 德國的科學力是世界第一!!!!!!! 07/21 20:22
aaaaooo: 二戰戰艦還沒看到神盾艦就會被擊沉了... 07/21 20:26
disciple2: 去玩過WOWS就真的會知道準度真的超重要... 07/21 20:38
oscar1234562: 科氏力在旋轉坐標系上會發生 而敵艦與你的相對運動 07/21 20:41
oscar1234562: 可視為一種旋轉 07/21 20:41
krrvincent: 德國的科氏力是世界第一!!!!!!!! 07/21 20:48
CREA: 水平裂像對焦 07/21 21:04
st6012: 次元艦隊 07/21 21:08
whosyourdad: 長知識推 07/21 22:01
Sechslee: 推小學堂 07/21 22:31
swatteam: 科氏力那些會烏哩哇的影響會直接在類比式彈道計算中計入 07/21 22:35
swatteam: 講白話文就是在理論上那些有沒的常數在去靠人腦計算那就 07/21 22:35
swatteam: 不用打炮了 07/21 22:36
nisiya0625: 高中程度以上的小學堂XDDDD 07/21 22:36
Swallow43: 射表是個偉大的發明 07/21 23:00
swatteam: 戰艦砲擊靠的不式射表, 而是類比式計算機的齒輪 07/21 23:04
swatteam: 建立射表還是要靠靶場一發一發打出來蒐集數據 07/21 23:05
swatteam: 戰艦火砲基本上沒有那個地方與預算讓人這樣玩 07/21 23:06
Swallow43: 射表上會有寫每個緯度區間,地球自轉力造成的誤差參數 07/21 23:06
bluedolphin: 艦砲也是要建立射表的 預算沒有窮到不能打校射 07/22 00:18
dderfken: 歸零 07/22 00:53
tomalex: BB的歸0射擊感覺...好貴 07/22 00:54
dderfken: 不過打靶的不會打到手抖了 07/22 01:05
Hfy0920: 一台神盾上面頂多八顆魚叉砸同一台戰艦應該還不會沈啦 07/22 01:14
kira925: 艦砲有射表的 我記得有個日文網站有IJN的射表&散界數據 07/22 01:14
swatteam: 啊...要表達的應該是說在實際反水面射擊時, 因為變距率 07/22 02:29
swatteam: 和變角率還要看敵艦的臨場反應, 只靠彈道表根本沒辦法得 07/22 02:32
swatteam: 確實的射擊解算, 這方面就只能乖乖餵彈道計算機 07/22 02:33
swatteam: 另外米國人在1922年的實驗與1935海軍戰爭學院的結論是 07/22 02:54
swatteam: 18000碼以上的射擊還想靠測距儀瞪出結果還不如洗洗睡 07/22 02:56
swatteam: 所以他們相較於日本對大型測距儀不怎麼熱衷 07/22 02:57
swatteam: 對於超過20000碼的射擊觀測, 米國人後來先是直上觀測機 07/22 03:00
swatteam: 最後就大筆一揮以後就是雷達的時代了 07/22 03:01
moonlind: 那火控雷達又是怎樣的概念?直接掃座標位置之後飛彈打擊? 07/22 08:53
Archerfish: 火控雷達之間也是差異不小的 07/22 09:28
Archerfish: 美軍早期的mk3測向測距都ok,但還不能觀測彈著 07/22 09:30
Archerfish: 所以華盛頓打霧島時還要發射照明彈以便觀測 07/22 09:31
Archerfish: 後期的mk8則能一手包辦了 07/22 09:31
anedo: http://goo.gl/9WM8iF 其他射擊盤原由也可以參考.. 07/22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