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Keelu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在臺灣建設國際貿易港的日本人——川上浩二郎與松本虎太 from https://www.nippon.com/hk/column/g00546/?pnum=1 作者 古川勝三 [2018.06.05] 缺乏天然海港的臺灣,建設基隆港為當務之急 雖然臺灣的面積和日本九州幾乎同樣,但是天然海灣少,海岸線的長度是九州的 3分之1左右。因此,能夠被稱為天然良港的地方很少。例外的是臺南的臺江內海原本 是天然海灣,大航海時代荷蘭人分別於1625年在港灣內處建立赤崁樓(普羅民遮城) ,以及1630年在港灣出入口處建立安平古堡(熱蘭遮城),作為支配臺灣的據點。 之後,安平港建造完成,明朝的鄭成功家族以及清朝時代,也都利用這個港口,臺南 成為統治臺灣的中心。 在臺灣,中央有3000公尺級的高山橫亙著,近代以前的陸上交通並不發達。人的 交流依賴海上交通。清朝末期,即使是比較發達的基隆港、高雄港和淡水港等,也只 有中國式帆船(junk)或小船能夠駛入港口。 到了冬季,因為受東北風或來自北方的季風的影響,海面波浪起伏大,很多船隻 因此遭遇船難。加上港口水深較淺,內港有一半的區域在退潮時會露出水面,礁岩 也多,稍大一點的船也無法利用。 川上浩二郎1873年6月8日出生於新潟縣古志郡東谷村。1895年7月從第一高等學校 畢業後,有鑒於日本國內急需土木事業的人才,進入東京帝大工科大學土木工學科 就讀。1898年7月畢業後,隨即擔任農商務技手,翌年7月任臺灣總督府技師渡海來臺。 當川上抵達臺灣時,土匪橫行,風土病蔓延,被稱為「瘴癘之地」。在這樣的環境下, 1899年開始基隆築港第1期工程的4年計畫啟動了。川上也在1900年8月擔任基隆築港局 技師兼臺灣總督府技師,參與基隆築港工程,主導了避免港口受波浪侵襲的防波堤工程 ,以及確保港內水深的浚挖工程。1901年12月26日,前往英領印度、荷蘭爪哇島、歐州 港灣進行視察,為期2年,增長見識。 基隆築港第2期工程從1906年開始,為期6年的計畫。這一年,剛從京都帝大畢業的 青年擔任技手到基隆築港局工務課工作,他就是接替川上浩二郎的繼任者──松本虎太。 川上之後,繼任者是松本虎太技師。松本1879年10月17日出生於香川縣綾歌郡陶村, 1903年進入京都帝國大學土木科就讀,1906年一畢業就到臺灣,一開始擔任基隆築港局 工務課技手,在川上浩二郎的下面參與基隆港的築港工程。之後,歷任臺灣總督府工事部 技師、土木部技師,表現活躍,後來被任命為基隆築港所所長,負責第3期及第4期的基隆 港的築港工程設計,參與工程的監督及指導。 晉升所長的松本為了解決基隆港當前的問題,訂定大規模的擴建計畫。首先,是增建位 在岸壁後面的石造倉庫,以及從高雄巡航而來的新竹號進行疏浚工程。第4期工程到1935 年為止,工程期間內撤除港灣區域內部的暗礁,建設大型造船所和軍港區域、漁港區域, 以及整備碼頭倉庫到港灣區域的線路。從1899年到1935年間共4期的基隆港築港工程, 不僅奠定了基隆港的發展基礎,也是1970年代基隆港之所以能夠躍居臺灣港灣之首的 要因。基本計畫中將現在的岸壁延伸到700公尺多,可以同時停泊4艘4000噸級的船舶, 興建可堆放年間80萬噸煤炭的設備,在港灣內部設置3000噸級和1萬噸級的修繕船渠。 甚至,560公尺岸壁的水深設定在9~10公尺,可停泊6000噸到1萬噸的船舶,最後的420 公尺岸壁的水深設定在11公尺,讓1萬5000噸為止的船舶可橫向靠岸。如此一來,從3000 噸到1萬噸級的船舶15艘,浮標也可繫留同樣大小的船舶6艘,共計21艘船舶可以安全 停泊在內港,擁有近代化的港灣設備。 第2期工程相當困難。基隆的海底地質軟弱,1909年10月晉升基隆築港局出張所 所長專任的川上,調查有關海外各港口的岸壁工程的失敗例子或困難工程做為參考。 舉凡籌措材料、岸壁設計以及?工程的實施方法等,經過多次的嚴密測試實驗,才得 以一一克服困難。結果,陸續完成了770公尺的岸壁工程、撤去港內岩礁、構築內港 防波堤、興建倉庫等棘手的大工程,1912年第2期築港工程竣工,基隆港成為可以 同時停泊13艘6000噸級船舶的港口。 川上在故鄉演講時,提到艱鉅的基隆港興建工程以及當時的心境,如此說道: 「基隆港的興建地點不只是海水深不可測,潮流湍急,即使是大家公認的一流技術家 也無法處理的艱鉅工程。自己也反覆經歷好幾次的失敗,但是堅忍不拔,不管受到 外界如何指責批評,在堅信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人能夠完成築港工程的信念下,燃起 了鬥志,終於大功告成。所以,人類不管身處什麼樣的困境,絕對不能喪失信心。」 第2期工程結束後,川上寫了以「探討基隆港的岸壁」為題的論文共5篇,取得東京 帝大的工學博士,在基隆港的築港工程上留下輝煌的成績,1916年10月2日因應本人 的希望,川上辭去總督府的工作回到日本。在那之後,他擔任博多灣築港株式會社 專務取締役(專務董事),參與福岡筑豐線的鋪設和博多港築港工程,1933年3月 29日逝世,享年61歲。 關於川上,據說留下這樣的故事。1920年左右,川上的姪子和友人一起到臺灣旅行 時,當船長知道他是川上的姪子,還特別款待,吃飯全都由船上服務生點餐,而且 親自送到船室。在臺灣,對川上的感念和尊敬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松本虎太接手,完成第3、4期的擴建海港計畫 日本統治時代的初期,基隆港和沖繩?門司(福岡北九州市)?長崎之間有2000噸級 的定期船班來往,但是抵達港口後,就必須轉搭小型木板船,才能夠上陸。 第一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1837~1922年)在領有臺灣之後,立即向日本的本國 政府提出建設縱貫鐵路和基隆港築港工程,並獲得許可。由此可知,基隆港在 臺灣建設上是當務之急。第四代任總督兒玉源太郎(1852~1906年)時代,也把 基隆築港工程列入四大事業之一。 對四面環海的臺灣而言,港灣事業非常重要。即使是建設臺灣縱貫鐵路也需要 運送資材,基隆和高雄的港灣必須盡早實現近代化,為這項事業帶來莫大貢獻的 是川上浩二郎和其繼任者的松本虎太這兩號人物。 在那之後,由大阪商船和日本郵船經營連結大阪港、門司港和基隆港的臺灣航路, 於是8000噸到9000噸級的客船開始進出。 松本技師在確立了基隆港築港的目標後,他把據點移到臺南,為了興建連接因為 泥沙淤積嚴重而無法使用的安平港和臺南市內的臺南運河,負責設計和施工的指導 監督,於1923年動工,4年後完成。此外,作為臺南玄關口的安平港也在1936年完成 整備。翌年1937年俯瞰基隆港的旭丘山上建造了「松本虎太紀念館」 (旭丘指揮所前身)以表揚功績,可惜在戰後被棄置,呈現荒廢的狀態。 基隆有日本軍的軍事要塞,1941年爆發太平洋戰爭時,基隆港作為物資運送和海軍 基地佔有重要地位,因此在二次大戰末期首當其衝,成為美軍空襲的主要目標。 港灣碼頭設施和停泊的船舶全都遭到嚴重的破壞,港灣區域頓時成為廢墟。 許多日本人從基隆港上岸後在臺灣踏出第一步,但是戰後也從登陸的基隆港 返回到日本。戰後,松本暫時留在臺灣,即所謂的「留用日本人」,被聘為顧問 ,協助維持臺灣電力,2年後的1947年,從基隆港歸國,於1959年80歲辭世。 川上、松本兩技師打造的基隆港,至今依然是臺灣的國際貿易港,活絡的盛況不變。 ================================== 『臺灣差點被賣給法國?外國人反應竟然是…』- 外國人看《動畫臺灣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iJAoeM8VG8
Taiwan Bar EP0 Taiwan for Sa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TV_Xdrkp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218.7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eelung/M.1528224303.A.9B6.html
iidxiir3: 這篇之前有看過,很值得基隆人認識的歷史 06/06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