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Kore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罷工的1萬名醫師:韓國醫學院擴大招生之亂,為何全國圍攻白色巨塔? https://www.twreporter.org/a/hello-world-2024-02-27 報導者 張鎮宏 2024年2月,韓國爆發了一場動搖國本、危及國民健康與生命安全的醫療風暴。為了抵制 政府以「填補超高齡化社會醫療缺口」為名推動的醫學院擴大招生政策,憤怒的韓國醫師 界以年輕的住院醫師為抗爭主力,憑集體辭職、拒絕上班等方式,於2月20日起發動無限 期的全國醫師大罷工。一週之內全韓國近8成住院醫師辭職,造成急診室與住院醫療的量 能銳減,超過4成的預定手術也被迫延期或取消,韓國醫療系統更因這場政策衝突而嚴重 癱瘓,甚至瀕臨全國性的醫事總崩潰。 然而在這場兩敗俱傷的政策鬥爭中,政府與醫師的衝突癥結是什麼?韓國的國民健康因此 遭遇多大衝擊?為何韓國政府寧可激怒整個醫界,也堅持一口氣每年擴招2,000名醫學生 ?為何主張捍衛勞動權利的抗爭醫師們,此次不僅沒得到韓國社會的同情與支持,反而被 扣上「特權階級傲慢」的負面標籤,讓罷工行動遭遇一面倒的輿論質疑與責難? - 明年韓國醫學院增加錄取65.4%?政府突襲引爆醫師大罷工 韓國醫師大罷工的引爆點,始因於今年2月6日韓國保健福祉部逕行公布的《醫學院入學名 額擴大方案》──該政策強調,韓國正遭遇極為嚴峻的人口老化危機,為了提早準備相應 而來的醫療需求暴增、城鄉資源落差加劇等重大挑戰,韓國必須盡快強化醫師人才的養成 與儲備數量,因此宣布從2025年3月的新學年開始,韓國國內的40所大學醫學院將一舉追 加2,000個錄取名額;法定的招生上限,也將從現行的每年3,058人增至5,058人,擴招幅 度高達65.4%。 但醫學院每年擴招65.4%的新政策,卻立刻引爆醫師界的反彈與怒火。代表公會的韓國醫 師協會(KMA,以下簡稱醫協)嚴厲抨擊政府的政策決策過程毫不尊重醫師專業,並主張 韓國醫療的問題不在於醫師人力不足,而是資源分配不均,政府強行擴招2,000名醫學生 的做法,只會增加國民健保支出的負擔、打亂醫師人力市場的供需平衡,而被超額學生分 散教育資源的醫學院,最終只會量產出良莠不齊、不足以回應醫療現場現實的下一代醫師 人力。 韓國醫師界的憤怒,尤其以年輕的住院醫師最為直接而激烈,全韓國的住院醫師更在公會 號召一下,於2月20日發動大罷工──根據韓國保健福祉部的統計,罷工行動開始一週內 ,估計超過1萬名住院醫師、也就是全國住院醫師總數80%辭職;其中7成離職醫師不待辭 呈獲准就直接離開醫院,拒絕提供任何醫療服務。 在韓國14萬名醫師中,住院醫師的數量只占十分之一,但這些年輕醫師卻是急診、住院照 顧與協助手術等基礎醫療的骨幹。因此住院醫師大罷工的直接結果,立刻對全國醫院的日 常運作帶來嚴重衝擊,其中尤以負責大量手術、重症病患的三級醫院最為明顯。以集中在 首都圈、韓國最頂尖的首爾五大醫院為例,住院醫師就占醫師總數的40%以上,因此當罷 工開始,首爾五大醫院被迫臨時取消50%的手術預約,急診與住院的醫療容量也減半,大 量急重症患者、甚至是預產孕婦、新生兒患者求醫無門,韓國也因此陷入全國性的醫療混 亂。 醫師大罷工導致的全國混亂,不僅激起非常強烈的民怨和輿論批評,韓國政府也譴責住院 醫師的罷工行為不僅非法,更嚴重傷害國民健康與生命安全,因此要求罷工醫師必須在2 月29日之前回到原本的醫療崗位,否則政府不排除以吊銷醫師執照、甚至追究法律刑責, 嚴懲醫師們的「擅離職守」。 但風格強硬的醫協卻出面反擊韓國政府的「公開威脅」,除了強調將竭盡所有可用資源支 持醫師抗爭,公會更積極奔走準備升級罷工範圍,例如韓國各大醫學院就同步發起了醫學 生罷課、集體休學、拒絕到見習醫院報到的響應行動;專科醫生亦可能於3月1日開始跟進 罷工;甚至醫師教授協會也公開發聲,揚言政府若真的採取法律手段懲罰罷工醫生,資深 醫師與教授們必將跟進抗爭,就算讓整個韓國都沒有醫師,也會與年輕後輩站在同一陣線 。 - 「增額2,000醫學生」數字怎麼算出來的? 「當國民生病時,提供即時有效的治療是國家福利政策的核心,也是韓國《憲法》規定的 國家責任。」將醫療改革視為任內重大政見的韓國總統尹錫悅,多次出面為醫學院擴招政 策背書: 「每年增加培訓2,000名醫師,只是最低限度的政策,韓國已經沒有時間、也沒有餘地承 擔醫改失敗的後果。」 尹錫悅政府強調,韓國目前已是全世界高齡人口率成長速度最快的國家。根據韓國國家統 計局的資料,韓國65歲以上國民占總人口的比率目前已達19.1%,預計2025年就會正式跨 越20%的「超高齡社會」門檻。到了2050年,65歲以上人口比率更將超過40%,甚至成為全 世界國民平均年齡最老的國家──但在高齡化趨勢不可阻擋之際,韓國醫療結構也將面臨 立即性的兩大挑戰:高齡人口導致的國民醫療需求暴增以及醫師數量不足。 在政府中被視為醫改鷹派代表的保健福祉部第二次長朴敏守解釋:「韓國65歲以上國民 總數今年即將突破1,000萬人的歷史門檻。但到了2035年,65歲上人口將比現在再增加 70%,這將導致國民住院總日數增加45%,門診掛號總日數增加13%。因此,韓國儘管已 進入人口負成長,但國民醫療需求仍會隨高齡人口的增多而持續暴增,這就是我們無法 逃避的現實。」 與此同時,當社會邁向高齡化之際,韓國醫師的組成結構也正在邁向老化。過去十多年來 ,韓國醫師的平均年齡不斷上升,年輕醫師的比例卻持續減少。以2013年為例,未滿30歲 的年輕醫師占總數的10.55%,但2023年時卻只有4.79%;同時,60歲以上的資深醫師比例 卻翻倍成長,2013年時占醫師總數的10.12%,2023年卻飆升至19.03%。若趨勢不變,韓國 醫界勢必將因為退休潮與醫師高齡化問題而陷入頭重腳輕、下一代人才不足的嚴重缺口。 保健福祉部估計,在高齡危機與醫師世代結構失衡的狀況下,從2030年代開始韓國就將面 臨「醫師荒」,預計在2035年全國將至少浮現15,000個醫師人力缺口。但醫師的養成難以 一蹴可幾,光是從醫學院畢業就至少需要6年,因此尹錫悅政府才主張從「現在」開始擴 大招生2,000名醫學生──增額的醫學生將在2025年3月入學,但卻要2031年才能畢業取得 醫師執照──否則醫界將完全趕不上2035醫療危機的襲來巨浪。 政府強調,醫學院擴招2,000人的培訓政策將至少持續到2029學年度,在此期間韓國醫界 將逐年增額1萬名醫師。這1萬人將緩解醫師缺口的燃眉之急,之後從2030學年度起,政府 也會重新諮詢學界、醫界的現場建議,再視整體狀況調整招生名額,以避免醫師人力過剩 、超過國家醫療所需的狀況。 但對於政府的主張與政策,韓國醫師界卻完全不能接受,除了一向剽悍的醫協大動作動員 以外,以年輕醫師──住院醫師、見習醫師、醫學院在學醫學生──為主的罷工罷課行動 ,不僅從2月20日開始發動集體辭職與罷課,更得到全國80%以上的住院醫師與醫學生響應 ,不惜中斷自己的璀璨前程,也要同力推醫改的政府對賭決戰。 - 醫師主張:真正問題出在城鄉差距、專科分配落差 尹錫悅政府主張的「2035醫療危機」,其實在韓國社會激起相當大的共鳴與認同。根據民 調機構《韓國蓋洛普》(Gallup Korea)在2月16日公布的全國民調,在政府擴大招收醫 學院學生的政策上,76%的韓國國民表態「支持」,16%主張「反對」,9%表示「沒有意見 」;支持意見中,更有40%意見認為「韓國醫師數量不足」。 對此,以醫協為首的抗爭醫生團體們,則極為憤慨且激動地多次公開反擊,但其主張卻與 社會主流認知完全相反: 「韓國沒有醫師不足的問題!目前的醫師數量已經很足夠了。」 醫協表示,政府擴招醫學生的政策,之所以讓韓國醫師界極為憤慨,原因主要分為5大衝 突點: 公會主張「韓國的醫師數量充足」,沒有大幅增加醫師培訓之必要; 城鄉醫療差距與專科醫師不足問題,癥結點在於健保資源分配不均,而非醫師人才不足。 單方面增加醫學生,只會惡化醫療失衡現象。 醫學院擴招65%的政策缺乏配套,學校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師資能回應一年後的醫學生暴增 ,恐讓醫學院教學品質大打折扣; 大幅擴招醫學生的結果,將大幅增加國民健保的支出,並排擠其他醫療投資與政府預算, 加劇韓國健保的分配失衡與破產危機; 醫學院擴招將讓年輕醫師的數量在短期內倍增,供過於求的狀況將讓「醫師資格貶值」, 除了讓國民醫療品質下降,年輕醫師的勞動處境也將進一步惡化。 抗爭醫師們認為,政府遊說醫療改革時,時常以「韓國的醫師/國民人口比例是經濟合作 暨發展組織(OECD)各國的倒數第二」為依據,擴大韓國的醫師人力不足。但實際上,韓 國國民的平均門診日數、預期壽命、以及其他醫療評估數據,都顯示韓國的醫療系統是 OECD國家裡的前三名,因此只看醫師國民人口比、或者是醫師數量,只會忽略韓國的在地 現實與特殊狀況,進而誘導錯誤決定。 「在醫療現場的醫生們都認為,韓國『整體醫師數量』沒有人手不夠,真正有問題的是城 鄉差距與專科之間的分配落差。」醫協指出,醫療城鄉差距的主因,在於韓國都會發展的 資源分配落差,隨著少子化、高齡化、人口負成長等趨勢已不可逆,韓國非都會地區的人 口與資源只會持續凋零。 但魯莽的增加醫師數量反而只會惡化此一城鄉差距,因為韓國的醫學院與大型教學醫院仍 都集中在首爾,新增的醫師仍然會搶破頭地湧入首都醫療圈,除非健保系統開始大幅提升 對非都會地區的醫師補貼與獎勵,否則此擴招醫師根本無助緩解醫療危機。 韓國醫療專科之間,也有非常巨大與明顯的「社經地位階級」,像是目前專科最缺人的小 兒科與家醫科,就分別是各科收入最低的前二名,與收入最高、每年申請都被搶破頭的眼 科、皮膚科、整型外科相比,小兒科與家醫科的醫師年均收入只有熱門科別的二分之一不 到。因此,當政府認為特定專科醫師不足之際,如何合理的弭平不同科別的收入落差,鼓 勵菁英人才平均非配?這才是健保資源應該對症下藥的關鍵問題。 醫師到底夠不夠──首爾峨山醫院護理師之死的關鍵辯論 在2024年的醫師大罷工,力主醫改的韓國總統尹錫悅,與反對擴招醫學生的韓國醫師協會 ,都在不同場合提及了同一個案例──2022年7月24日的首爾峨山醫院護理師之死──來 驗證自己的主張。 首爾峨山醫院不僅是韓國最大的綜合性醫院,也是全國資源最多、醫療技術最為頂尖的「 首爾五大醫院」之一。但在2022年7月24日,任職於該院的一名30多歲護理師,在當日值 完早班後突然感到頭痛欲裂,在院裡昏倒,經急救後判斷這名護理師出現嚴重腦溢血,有 立即性的生命危險,必須馬上進行頭部手術。但當時首爾峨山醫院卻因為「神經外科醫師 臨時缺人」,而無法為這名護理師緊急開刀。拖了數個小時之後,患者才被轉送至國立首 爾大學醫院,但最終仍因延誤手術而不治身亡。 這位逝世護理師的遭遇,在韓國社會引發非常大的衝擊與憤怒──資源豐厚的首爾峨山醫 院,是韓國唯一一間配有「神經急救小組」的專責醫療單位,照理來講,應該是全韓國最 會處理腦溢血急救手術的醫院,為何會出現醫專科師不足的問題,讓倒在院內的自家護理 師,無法在黃金時間得到及時救治而失去生命? 院方事後表示,儘管有成立神經急救小組,但首爾峨山醫院只有兩名神經外科醫師有資格 動腦部急救手術,但事發當時其中一人出國參加研討會,另一人則在其他醫院出差支援, 因此才造成遺憾結果。 這起事件之後,力主醫改的韓國政府強調,醫師人才與專科養成的不足,就是本案悲劇的 背景;但醫協卻稱本案反映的是韓國健保的分科補貼不平等,「腦血管手術的健保點數太 低了,這才是造成專科醫師流失、不願意投入高風險手術的原因。」這也讓本案成為韓國 醫師人力爭議的濃縮實例。 - 擴招只會爽到資方?住院醫師賭上前途的心酸和怒火 然而醫協的反對主張──特別是強調醫師收入不均的現實處境──卻無法引發韓國社會的 理解與共情。在韓國,醫師的社經地位不僅是國內最頂尖、最受尊重的一群,在OECD國家 中,韓國醫師的平均收入更超過日本、挪威等國家,位居所有成員國第一。因此,醫師們 不斷大喊「收入不均」、「補貼不足」的主張,在罷工導致全國醫療大癱瘓之際,反倒激 起韓國輿論反感與強烈批評。 但在本回醫師大抗爭裡,以辭職、休學等方式罷工罷課的抗爭主力,幾乎全都是住院醫師 或醫學院在學學生等「年輕世代」,這些族群並沒有資深醫師所享有的高收入與高尊重, 反而在高壓的醫療前線裡,看見了政府醫改政策搞錯重點的實際問題。 韓國的醫師養成制度與台灣類似,在醫學院畢業之後取得醫師執照的畢業生們,大多都會 進入各大醫院成為住院醫師,並藉由數年的臨床與分科訓練後,才能再進一步成為專科醫 師。因此在韓國,住院醫師也被視為醫療現場的「工作馬」,他們是支持醫院體系順利運 作的「現在」,更是傳承醫療技術與經驗的「未來」。 但在住院醫師的養成階段,年輕醫師們的平均年薪大約只有專科醫師的三分之一,卻必須 承受各種不合理的工作環境──其中最嚴重且難以解決的狀況,即是「違法超時工作」導 致的過勞問題。 韓國法律規定,住院醫師每週工時的合法上限是80小時;但實際上,主要承擔急診與手術 支援的住院醫生,往往得「彈性配合」醫院與前輩醫師的需求而加班,因此實際工作狀況 仍然處於每週100小時以上──但這樣痛苦的工作環境,也製造了本次醫改最分裂的關鍵 矛盾。 韓國政府與站在患者視角的社會大眾皆認為:年輕醫師的過勞與極端壓力,正是基層醫師 不足的最好證明,因此擴大醫學院招收,讓醫療現場得以合理分配人力,就是提升國民醫 療品質、保障年輕醫師工作環境、合理養成下一代醫師人才的「三贏政策」。 但住院醫師們卻指出,醫學院擴招的直接結果,只會讓年輕醫師的替代性更高、作為資方 的醫院更能盡情壓榨住院醫生的勞動。韓國醫療系統以私立大型醫院為主,研究資源、發 展經費、專科實力都集中在首爾首都圈,因此為了自己的前途發展,年輕醫師們也都為了 擠進「五大醫院」的窄門而搶破頭。在此狀態下,醫學院擴招的結果,一方面會增加高志 願序的競爭強度,二方面也單方面增加院方籌碼,讓醫院對待年輕醫師的方式更加有恃無 恐。 但抗爭醫師之中,也有另一種引發各方議論的情緒意見──韓國進步派大報《韓民族日報 》就指出:年輕醫師之所以強烈反對醫學院擴招,最大的原因是來是相對剝奪感。像是在 一篇抗爭醫師的專訪報導裡,受訪的年輕醫師就義憤填膺地表示: 「年輕醫師們之所以願意忍受醫療前線過勞與高壓痛苦,就是期待在未來能得到相應的收 入與職涯回報。但這樣的願景與約定,卻因為政府的一意孤行而遭到威脅,這讓一直咬牙 努力的年輕醫師們,怎麼能不感到憤怒。」 人才黑洞?2成醫學院畢業生湧入醫美產業 韓國醫師界對於政府單方面擴大醫學院招生的不滿原因之一,也在於配套政策不足。例如 在增加醫學生數量之後,醫院方面有沒有相應提高見習與住院醫師待遇的相應規定?此外 ,近年來引發韓國醫界分歧的「醫美產業人才管制」問題,亦沒有在本次的醫療改革政策 中得到正面回應。 韓國醫學美容產業雖然是世界頂尖,但過去20年對於專科醫師人才的養成,也造成了相當 大的負面影響。除了許多資深醫師紛紛離開醫療現場轉投醫美,近年來更有大量年輕醫師 直接放棄住院醫師養成路線,一從醫學院就直接投入醫美產業。 在韓國,醫學院畢業生就有醫師執照的資格,但要單獨行醫則需要近一步以住院醫師身分 進行臨床經驗與專科研究的多年訓練。但在醫美產業,許多微型美容療程仍被視為醫療行 為而需要有醫師執照,因此醫美產業也會動以每月1,000萬韓元(新台幣24萬元)以上的 高薪,從醫學院應屆畢業生裡招募「醫美醫師」。 近年來,韓國各級醫學院每年都有約20%應屆畢業生,畢業後直接進入醫美產業。儘管長 期來看,他們的生涯預期收入可能會低於醫院臨床專科訓練的同學,但高兩倍的生涯起薪 ,以及不需要承擔行政責任、高工時、醫院壓力與醫療糾紛的風險,卻吸引愈來愈多醫學 生放棄傳統路線。 其實韓國醫界一直有聲音希望提高醫美執業門檻,或者增加臨床執照、專科執照的獎勵機 制,以避免人才繼續從醫院外流到醫美產業。但由於從中牽扯廣泛,醫師之間的利益也不 一致,因此改革方向至今莫衷一是。 - 「醫師不敗」的罷工神話,卻讓韓國社會圍攻白色巨塔 「在崇尚菁英實力的醫師系統裡,一直有『用實力說話』、『醫師收入與地位是自己努力 得來的合理報酬』的傳統文化,」《韓民族日報》指出,因此醫學院擴大招生的政策,也 容易被醫師界理解為「會讓『實力較差』的競爭者們,取得與我相同的職業地位」──這 對於醫師群體而言是不尊重專業與個人努力的不公平威脅,但在醫師以外的社會大眾眼裡 卻反被視為醫師作為菁英階級的傲慢。 在過去20年間,以醫協為組織核心的韓國醫師們曾多次以醫師罷工發起抗爭,像是2000年 反對醫藥分業政策的罷工,之後幾年間反對開放遠距醫療的罷工,甚至在2020年8月 COVID-19疫情期間,反對時任總統文在寅準備放寬醫學院每年擴招400人,醫師團體更在 疫情高峰中發動醫師大罷工。而過去每一次的罷工結果,都是以醫師公會的勝利為結局, 因此在韓國醫界裡與社會認知裡,也產生了一個專有名詞:醫師不敗(。 「醫師不敗」一詞,不僅代表醫師罷工百戰百勝的剽悍戰果,也讓醫師公會成為韓國實力 最強、政府最忌憚也完全動不了的勞工團體。因此,當尹錫悅政府強勢力推醫學院擴招政 策時,醫協代表也極為高調地公開表示:「膽敢與醫師作對的政府,是愚蠢魯莽、絕對不 可能有勝算的。」 然而與一般勞權抗爭不同,醫師罷工對於患者的健康、甚至生死都有直接影響;因此在世 界各國的醫師抗爭裡,全國性且無限期的連續集體罷工,是非常罕見且極為爭議的手段。 然而在韓國,以住院醫師為先鋒的集體罷工,已成為每一次醫師抗爭的例行戲碼,這也讓 社會輿論感到極為厭煩且難以認可醫師的立場。 事實上,韓國即將於今年4月迎來國會大選,但尹錫悅政府本次的醫改政策,雖被視為選 前端出牛肉的選舉手段之一,卻極為罕見地得到韓國朝野甚至媒體輿論的一致支持──韓 國新聞圈的立場光譜雖有明顯的「進步派」與「保守派」之別,但在醫師罷工議題上,幾 乎所有媒體都支持政府擴招醫學生的計畫,這在政治分裂的韓國,是極為罕見的政策共識 。像是一向同情勞權運動、對尹錫悅政府有著各種嚴厲批評的進步派大報《韓民族日報》 ,罷工期間就曾發出多篇批評「醫師不合理罷工」的報社社論,除了指責醫協煽動醫病對 立、成為壟斷公共健康的自私利益團體外,甚至更呼籲尹錫悅政府「這次一定要打破醫協 傲慢的『醫師不敗』神話」。 然而醫師界與社會輿論在罷工問題上的高度對立,卻能也讓醫協與韓國政府陷入了難以和 解、彼此都硬著頭皮下不了台階的懦夫博弈──堅持不退的韓國政府表示,儘管保健福祉 部仍不放棄與醫協談判和解,但醫學院擴招2,000人的政策卻是「不容妥協的底線」;不 但下達「強制復工令」2月27日上午更公開向所有罷工醫師發出最後通牒:從2月20日開始 的住院醫師罷工,不屬於合法罷工: 醫師的擅離職守行為,必須在2月29日前結束,返回崗位者將既往不咎,但3月1日仍罷工 者則將面臨吊銷醫師執照、甚至入獄坐牢的法律責任。 - 政府下令強制復工,但拒絕行醫的罷工醫師,有罪嗎? 政府之所以有權對罷工醫師下達強制復工令的法律依據,主要來自於韓國《醫療服務法》 第59條:「在醫療政策必要性或遭遇嚴重損害公眾行為時,保健福祉部與各級地方政府權 責單位可對醫療機構或醫療人員下達直接指示與命令。」若有違反或不服從命令者,可被 吊銷醫療證照1年,甚至面臨最高3年有期徒刑。 但主導抗爭行動的醫協卻反稱,住院醫師們的抗爭屬於「自發性的個人辭職」,其並不屬 於法律定義上的組織罷工,提出辭呈的醫師也沒有義務繼續接受醫院的復工指示與命令, 政府此時的法律威脅反而是侵犯了《憲法》對於人民選擇工作之自由,是荒謬且離譜的違 憲恐嚇。 矛盾且仍有爭議的是,韓國《憲法》同樣也明定國民享有健康權利,強制復工令亦可被解 釋為「政府為了保障國民健康權的必須作為」,因此政府與醫協的法律衝突,亦可能隨著 雙方衝突加劇而升高為釋憲大戰。 尹錫悅政府的2月29日最後通牒是否有效?在韓國社會引爆了正反兩極的激烈辯論:鷹派 意見認為,醫協的罷工號召根本站不住腳,許多醫師都是迫於公會前輩的人情壓力才提出 辭呈──像是《韓聯社》就引述了大學醫學院的說法,指醫學生們目前的休學申請,都是 集體提出書面資料,「為什麼明明可以從校園電子系統申請的個人休學,卻非要以紙本方 式集體遞交休學書?這都是因為公會頭人在課堂上搜集申請,有疑慮的學生也不敢公開違 反公會指示。 但鴿派意見卻強調,逮捕、甚至以法律手段鎮壓醫師罷工,只會火上加油讓醫療癱瘓變得 更不可收拾。因為3月1日開始,韓國醫界也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人事年度起點,許多新晉專 科醫師將於此際投入服務,但若是醫師抗爭加劇,原本還沒有參與罷工的專科醫師、資深 醫師、甚至目前紛紛跳下來急診室輪班救火的醫學教授,都已透過各種管道向政府公開傳 話:「若政府敢以法律手段處罰年輕醫師,為了聲援後輩,全韓國所有醫師都會一同響應 罷工抗爭。」屆時,韓國社會恐將面臨徹底的醫療癱瘓。 另一方面,本回的醫師罷工正逢年度的急診與重症需求高峰──剛過完農曆新年的韓國, 目前仍處於冬天,低溫、降雪、年節群聚、與過年期間延後的病患求醫,本就讓急診室與 門診間爆滿,這都讓罷工影響的醫療癱瘓,陷入了極為沉重且不可能消化的現場壓力。 在醫療現場,許多醫院如今因醫師人力不足,只能讓輪班的護理師、醫療助理在「違法狀 態下」逕行代為執行只能由醫師負責的醫療行為。這些非法的權宜手段,雖然只是護理師 們為了拯救患者生命與健康所做的無奈之舉,但若其行為導致醫療糾紛,非法代操醫師工 作的護理師們都將面臨100%肇責比例與刑事責任,因此護理師公會因此收到大量的基層投 訴,焦慮氣氛正在失控蔓延。 「如果你仍想進行抗爭,就請回到醫院,深入瞭解狀況與政府對話,並提更好、更有說服 力的政策替代方案。」在抗爭行動發酵之際,曾參與2000年醫界大罷工、並因抗爭頭人身 分而遭到官司纏身與事後懲處的首爾大學醫院教授權容振,則以自身抗爭經驗發表了一段 相當逆風的喊話。 權容振表示,2000年的大罷工抗爭,雖然公會打出了「醫師不敗」的名號,但對於少數被 秋後算帳的年輕醫師,醫協除了訴訟費用之外,並沒有提供任何職涯、身心與工作上的積 極幫助。權容振認為,作為過來人與醫界前輩,他能理解住院醫師們被夾在現實壓力與未 來疑慮中的憤怒與不平等感,但醫師仍有對於患者直接或間接的道德責任,在此狀態下, 罷工作為最終極的抗爭手段是否真的有效?或者符合最大公眾利益?在情緒之前,他也呼 籲醫師界重新冷靜與政府展開和解對話,切莫讓希波克拉底的醫師誓詞──「病人的福祉 與健康將會是我的首要顧念」──成為社會質疑、恥笑與譴責的話柄。 「如果你放棄醫學,也是你的選擇。」權容振表示,「無論年輕的你們如何決定,作為醫 界前輩,我都祝願你們美好幸福與健康的未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196.9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M.1709097294.A.A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