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GL-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原載於下列網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8265/fullpage 魏晉風雲之西晉滅亡(一):組成三族聯軍,打開北方「晉胡紛爭」的王浚 西晉末年,中國再次陷入了群雄割據的時代,激鬥尤以北方為盛。一切的核心,就是鎮守 鄴城的北方大督: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穎本是西晉北方最後一道防線,又深得人望。而這 一切,都在他入京奪權之後改變了。 這並非史上第一次,秦朝末年,鎮守長城的大將王離就從前線退回,跟叛軍作戰,更慘的 是,王離戰敗。幾年後,劉邦統一天下,長城早就失守了,漢高祖被迫在長城內側與匈奴 決戰,敗。漢朝就這麼在匈奴的威脅下度過了半個世紀。 西晉末年,則是隨著成都王司馬穎捲入政治風波,北方一步一步的失去控制。除了匈奴的 叛亂,并州的胡漢歧視,北方崩壞的最重要原因,莫過於東部鮮卑入關。 要知道,匈奴是西漢的一員。他們並不是從長城外進來「五胡亂華」,而是在家裡「揭竿 起義」的,并州羯人也是一樣。 可鮮卑不是,鮮卑是自東漢以來,巨大的草原帝國。雖然跟著中國的三國時代一起,鮮卑 也進入了分裂戰亂時期,但不管對東漢朝,魏朝,還是晉朝來說,鮮卑絕對不是「自己人 」。即使偶爾可以收幾個部落當小弟,也始終是傭兵。 不過,時代不會永遠一成不變,魏晉更是思想的狂潮,劇烈的衝擊。胡漢融合的寶地:并 州,出了一個幽州軍事大督,就這麼對鮮卑人敞開了「民族融合」的大門。這個比吳三桂 早了1300多年就致力於提倡地球村概念的男人,名叫王浚。 王浚的父親,名叫王沈。前面說了,并州太原人,乃是太原王氏出身。不過就算你熟讀三 國,也未必記得這個人,因為從曹丕篡漢到西晉滅亡,也差不多要100年了啦。王沈活躍 的期間,不只曹丕,連曹叡都死透了,更別提他從小就是個孤兒。 但怎麼說,王沈也是有知名代表作的,也就是「出賣魏帝曹髦」,間接造成曹髦革命奪權 失敗,讓司馬家一統天下的蝴蝶。這是一個過度解釋的行為嗎?事實上,高貴鄉公之亂結 束後,原本只是皇帝身邊文學職的王沈得到兩千邑的封爵,直上縣侯。 就算你覺得王沈也許沒做什麼,司馬昭也絕對認為很有什麼。也因著這次功勳,王沈終於 得以前進地方一展長才。身兼豫州刺史與軍事大督的王沈,不但治理地方有功,更數度抵 禦東吳入侵有攻,終於成為西晉開國時,功績與名聲兼具的重臣九公之一。 可惜,不到半年後,王沈就掛了。 王沈是朝廷權貴,但十分遺憾的是,他沒有兒子。啊,更精確一點說,是沒有嫡子,正妻 無所出。在兩漢碰到這種情況?國除鳥獸散,一切都結束了。 可魏晉不是。從東漢末的「黨事」開始,人們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密切」。同鄉黨,受牽 連,也很自然的更加互相關照。家族的結構變得更緊密。說得白話一點,就是一個家族, 有一個人當上三公九卿二千石,封侯千戶,那大家就會來投靠他。魚幫水,水幫魚,穩固 財富、權力,在亂世中求得自保。 歷史,不要只看片段。東漢三國,以至魏晉發展起來的「世族」,並不是發明,那就是周 朝封建制下的生態。差別只是,當年是「因為聚在一起,所以變同姓氏」,如今則是「因 為同姓氏,所以聚在一起」。 周朝的封建經過數百年的演變,自然也曾發生過像王沈一樣的問題:沒有嫡子。這時候, 卿大夫們就會經過推舉討論票選,找一個「合理合禮」的孩子,出來繼承爵位。 他只是個孩子啊,他懂個屁,於是卿大夫們就可以繼續爽,更加爽。公王沒有權力,只如 傀儡一般提供卿大夫們統治收稅權,這種戲碼,春秋戰國多了去。現在世界上有很多社會 福利較好的國家,也有很多人會想盡辦法來維持福利身分,實人性也。 魏晉的世族政治一大特色,就在這裡了。一旦大家族中有一個人的爵位要被斷了,各種繼 子手法就是給你來個層出不窮。三國時代沒當過繼子沒收過繼子的,都不要說你是個咖。 "浚字彭祖。母趙氏婦,良家女也,貧賤,出入沈家,遂生浚,沈初不齒之。年十五,沈薨 ,無子,親戚共立浚為嗣。" 王浚的媽媽,本是良家女子,因為貧窮低賤,在王沈家「出入」。送貨啦,當下人打打雜 之類的。註明了她是趙氏,也沒寫嫁給王沈……中間被略過的,當然就是慘遭員外老爺蹂 躪推倒,還大了肚子,生了孩子。王沈自然不當一回事,甚至都覺得這個一定是想騙錢的 賤貨。 因為,我們可以注意到,王沈死的時候,王浚已經15歲了。倒推14年前,高平陵之變都才 剛結束。王沈本是曹爽故吏,這個孩子的製作跟到來,大概都是在他人生最不得意的時候 。而在人生最高峰突然死去的王沈,其爵位「博陵公」就被這個他看不起的孩子給繼承了 。 年僅15的王浚,在新生的晉朝自然算不上個角色。一開始擔任駙馬都尉……這在兩漢曾經 是要職,不過東漢後期就變閒職了。待到東吳消滅,王浚也就跟其他諸侯一樣,前往自己 的封地當老太爺……一個由「親戚」們共同推舉的「提款機」,想要當老太爺?你至少得 幹點什麼啊。 王浚趁著3年一次回朝廷覲見天子的時候,弄了一個員外散騎侍郎,不回去了。散騎,是 魏晉皇帝的特別助理。員外散騎是什麼?難道是員外老爺的特別助理嗎?沒有耶,這真的 是字面上的意思:「員額之外的散騎」,外卡的。 在晉武帝司馬炎末年,弄到外卡身分,王浚走的肯定只有一條路:外戚。可外戚分兩邊, 王浚走哪邊?王浚賭的,是太子妃賈南風。「元康初,轉員外常侍,遷越騎校尉、右軍將 軍。」隨著晉惠帝上台,王浚仍然有外卡身分,更升遷為重要軍職,想必在除楊駿的部分 上,也出了不少力。而王浚最深得賈南風信賴的佐證,就是他負責去殺了愍懷太子。 這邊要說明一下,因為王浚跟滅吳的王濬,兩字相通,在《晉書》裡面會交錯著寫,要去 判斷也挺麻煩的,所以盡量單獨以他的個人傳為準。但仍然看得出來,王浚傳有一個極大 的問題。 "及湣懷太子幽于許昌,浚承賈后旨,與黃門孫慮共害太子。遷甯北將軍、青州刺史。尋徙 甯朔將軍、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 殺愍懷太子的一個月後,賈后就被趙王司馬倫廢黜了,這背後顯示什麼呢?司馬倫就檯面 上來說,完全是臨時決定反賈后,而且其實是「陷害賈后」。寧北將軍如果是賈后所封, 王浚後面也不可能再升官。所以答案很單純,王浚在殺害太子之前,就已經跟趙王派系共 謀了。一個人可不可以同時是賈后的心腹,也是趙王的心腹? 過去的歷史,很少有人在檯面上的身分就這麼複雜,但王浚出現了。而趙王派將心腹先送 青州,再往幽州,就剛好對應了這份史料描述。「時齊王冏、河間王顒、成都王穎並擁強 兵,各據一方。秀知冏等必有異圖,乃選親黨及倫故吏為三王參佐及郡守。」 王浚北上,本欲制衡司馬穎,但三王伐趙,迅雷不及掩耳。身為一個求生意志堅強,反應 超級靈敏的小強,王浚不願意束手待斃,立刻展開了與鮮卑和親的計劃。幽州周邊的鮮卑 務勿塵,烏丸蘇恕延,都接受了王浚的女兒。 這樣一來,新三王非但不敢對王浚出手,還不得不給他加「安北將軍」號以安撫。可大家 因為政治軍事威脅卻步,王浚隔壁的司馬穎自不願就此罷手。司馬穎上表朝廷,希望把當 時的幽州刺史石堪調為自己的右司馬,並讓自己的右司馬「和演」去擔任幽州刺史。換掉 王浚的左右手,司馬穎就是要和演去取代王浚。 和演先找了烏丸單于合謀,並約王浚前來游獵。但就在雙方即將出城會合之際,突然下起 了大雨,兵器皆濕,王浚自然是放棄了打獵。和演?自然也只能擇日再議。可烏丸單于就 覺得,這是上天站在王浚這邊,天意不可違,決定背叛和演,去王浚那邊打小報告。王浚 立刻祕密調動兵馬,包圍了和演。 和演不敵投降,但王浚隨即將其斬殺,並接管幽州。緊接著,王浚召來了女婿鮮卑務勿塵 ,組成烏丸、鮮卑、晉人的三族聯軍,攻打司馬穎。這時候,司馬穎已經奪得政權與天子 ,以一個邊疆大督的身分,王浚沒有足夠的立場出手。 但事實上,王浚做事從來不是憑著一股衝動。他早就跟東海的弟弟司馬騰攀上了關係。這 個不在八王之中的司馬騰,發動了一連串的計劃,就為了讓司馬穎倒台。究竟,打開北方 「晉胡紛爭」的人,該說是王浚?還是司馬騰? 而西晉,又到底是亡於侵略者的野心?還是人民與政府的衝突? -- 視民如赤子,養士若弟兄,謀素和,恩素畜,練萬眾以身人之先,臨百陣無念 我之後,七載之中成大業,六合之內為一統,東夏西夷,悉稱臣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219.1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GL-history/M.1686759341.A.94F.html